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0页
第2页 / 共10页
第3页 / 共10页
第4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模拟考试(附答案)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模拟考试(附答案)(时间:60 分钟分数:100 分)班级:姓名:分数: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 1 1 个选项符合题意。共个选项符合题意。共 2020 小题,每题小题,每题 2 2分,共分,共 4040 分)分)1、认识燃烧原理可以利用和控制燃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只要达到可燃物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可燃物就能燃烧B工厂锅炉用煤加工成粉末状,可使煤燃烧更剧烈、更充分C室内起火,应该迅速打开所有门窗通风D水能灭火,主要是因为水蒸发吸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2、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A氧气具有可燃性,可以支持燃烧B水生动物能在水中生存是因为氧气易溶于水C工业上利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取氧气D氧气的化学性质很活泼,常温下能与所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3、关于质量守恒定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煤燃烧化为灰烬,该反应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B24g 镁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 40g 氧化镁,实际消耗空气的质量为 16g;C无数实验证明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D质量守恒定律只适合于有气体或固体生成的化学反应。4、有 X、Y、Z 三种金属,X 在常温下就能与氧气反应,Y、Z 在常温下几乎不与氧气反应;如果把 Y 和 Z 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在 Z 表面有银析出,而 Y 没有变化。根据以上实验事实,判断 X、Y、Z 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弱的顺序正确的是()AX、Y、Z BX、Z、Y CY、Z、X DZ、Y、X5、与碳元素一样,氢元素也有三种不同的原子,依次称为氕pi、氘do、氚chun,分别用符号 H、D、T 表示,其原子核内质子数均为 1,中子数依次为 0、1、2。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1/10A氕、氘、氚三种原子核外均只有一个电子B一个氘原子的质量约为一个氕原子质量的 2 倍C氕、氘、氚三种原子的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D化学式为 HD 的物质属于化合物6、欲配制 10.0%的 NaCI 溶液 50g,部分操作如下图所示,正确的是()A取固体 B称固体C量取水 D写标签7、空气中含量较多,且性质稳定的是()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D水蒸气8、分类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分类中不正确的是()A纯净物:氧气、干冰、水银 B肥料:二氧化碳、硫酸铵、硝酸钾C单质:金刚石、铁粉、黄铜 D盐:氯化钠、硝酸钠、碳酸钙9、决定元素种类的是()A中子数 B质子数 C核外电子数 D最外层电子数10、河水净化的主要步骤如下图所示。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步骤可出去难溶性杂质C步骤可杀菌消毒BX 试剂可以是活性炭D净化后的水是纯净物11、为探究二氧化碳能否和水反应,用四朵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小花完成下图四个实验。实验 I、中小花变红,实验、中小花不变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2/10A实验、说明醋酸可以使小花变红B实验说明二氧化碳不能使小花变红C实验、说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化学反应D上述实验说明二氧化碳和醋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12、向原煤中加入适量生石灰制成“环保煤”,可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生石灰吸收二氧化硫的化学方程式为:2CaO+mSO2+O2=mCaSO4,则 m 的值是()A1B2C3D413、实验室用氯酸钾固体(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制取氧气,下列装置组合正确的是()ABCD14、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其对应实验目的的是()A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 B检查装置的气密性C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D3/10证明 CO2密度比空气的大15、向 AgNO3 和 Mg(NO3)2 溶液中加入一定量 Zn 粉和 Cu 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蓝色滤液。关于该滤渣和滤液说法正确的是()A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可能有气泡产生B滤液中一定有 Cu(NO3)2、Mg(NO3)2、Zn(NO3)2C滤渣中一定有 Ag,可能有 Cu 和 ZnD滤液中一定无 AgNO3,可能有 Zn(NO3)216、炼铁炉中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不同的球代表不同原子)如下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C反应前后各元素化合价均不变B反应前后原子数目发生变化D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发生变化17、下列物质存放在烧杯中一段时间后,质量变小且不变质的是()A烧碱B浓硫酸C浓盐酸D生石灰18、推理是研究和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A可燃物燃烧时温度需要达到着火点,所以温度达到着火点时,可燃物就一定能燃烧B过滤可以除去水中不溶性杂质,因此过滤后的水一定是软水C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因此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一定是催化剂D不锈钢虽然是金属材料,但它属于混合物而不是金属单质19、某同学为研究动物呼吸作用,用下图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中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A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红墨水左移 B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红墨水右移C澄清石灰水不浑浊,红墨水右移 D澄清石灰水不浑浊,红墨水左移4/1020、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A空气中的氮气约占总体积的 21%B空气中的氧气能支持燃烧C空气中的稀有气体没有任何用途 D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会造成酸雨二、填空题(共二、填空题(共 3 3 小题,共小题,共 1212 分)分)1、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用排水法收集。制取氧气前要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目的是为了_。伸入制氧气试管里的导管不宜过长,原因是_。常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其目的是_。加热时先将酒精灯在试管下方来回移动,其目的是_。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当气泡_时,再开始收集。集满氧气的集气瓶应盖好_,_放出实验桌上。2、某同学在做中和反应实验时,用 pH 传感器测得溶液的 pH 变化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向 A 点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的现象是_(2)曲线上_点表示酸和碱恰好完全反应。(3)C 点溶液中含有_种溶质。3、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10(1)若该粒子为一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则 x=_,y=_(2)若该粒子为 R2+,则 x=_,y=_(3)若该粒子为 Mn-,则 x=_,y=_三、实验题(共三、实验题(共 2 2 小题,每题小题,每题 1515 分,共分,共 3030 分)分)1、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回答问题。(1)仪器 a 的名称是_。(2)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停止加热时,应_(填序号)。先熄灭酒精灯,再把导管移出水面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3)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应选用的装置为_(填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2、进行如下微型实验,研究物质的性质。(1)能产生气泡的是_(填序号)。6/10(2)能证明 C 中发生反应的现象是_。(3)有一只烧杯中的物质不与稀盐酸反应,原因是_。四、计算题(共四、计算题(共 2 2 小题,每题小题,每题 9 9 分,共分,共 1818 分)分)1、黄铜是铜和锌的合金。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欲测定实验室中某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不考虑黄铜中的其他杂质),请你参与他们的探究过程。称量10g 粉末状黄铜样品放入烧杯中,量取 45mL 稀硫酸分三次加到其中,每次充分反应后,测定生成氢气的质量,实验数据如表:加入稀硫酸的体积(mL)生成氢气的质量(g)试求:(1)m 的数值_。(2)此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是少?_(写出计算过程)2、将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16g 加热制取氧气,随反应时间称 量固体物质的质量如下表: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14.2g12.4g11.4g11.2g11.2g第一次15m第二次150.04第三次150.02(1)根据上表数据分析充分反应后,产生的氧气为 g(2)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是多少 g?7/10参考答案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 1 1 个选项符合题意。共个选项符合题意。共 2020 小题,每题小题,每题 2 2分,共分,共 4040 分)分)1、B2、C3、C4、B5、D6、D7、A8、C9、B10、D11、D12、B13、A14、C15、B16、A17、C18、D19、A20、B二、填空题(共二、填空题(共 3 3 小题,共小题,共 1212 分)分)1、防止产生的气体逸出排尽瓶内的空气,得到较纯的气体防止粉末化的高锰酸钾随氧气流进入水中使试管受热均匀均匀、连续不断放出毛玻璃片正8/102、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B二3、18 8 20 8 18 18-n三、实验题(共三、实验题(共 2 2 小题,每题小题,每题 1515 分,共分,共 3030 分)分)1、铁架台2KMnO4K2MnO4MnO2O2 BDCaCO3 2HCl CaCl2H2OCO22、BD;红色溶液变为无色;Cu 的活动性排在氢后,所以不与稀盐酸反应。四、计算题(共四、计算题(共 2 2 小题,每题小题,每题 9 9 分,共分,共 1818 分)分)1、(1)由第二次实验数据可知,15mL 稀硫酸完全反应生成氢气质量是0.04g,因此 m 的数值是 0.04。(2)反应生成氢气质量:0.04g+0.04g+0.02g0.1g设锌质量为 x。Zn+H2SO465x652=x0.1g=ZnSO4+H220.1gx3.25g10g-3.25g此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是:100%67.5%,10g答:此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是 67.5%。2、(1)4.8(2)解:设 16 克混合物中有氯酸钾xgMnO22KClO3245x245x964.8g 2KCl+3O2964.8g9/10 x=12.25g答: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是 12.25g。10/10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