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4页
第2页 / 共14页
第3页 / 共14页
第4页 / 共14页
第5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十一章 机械功与机械能111 怎样才叫做功学习目标1学会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简单的规律,知道功的概念。2知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3理解功的计算公式W=Fs,知道功的单位,能用功的公式进行有关计算。重、难点教学重点:经历建立机械功概念的过程,学会用公式对功进行简单的计算。教学难点:理解功的概念,会用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 器材准备多媒体设备、小车、木块、弹簧秤、刻度尺等。教学过程一、利用情景引入新课 用力推却推不动 端酒他们都“做工”了,但是没“做功”。如何从物理学角度来理解这个问题呢?二、新课教学探究点一 怎样才叫“做功”1通过实验,体验“做功”。学生实验1:用力沿水平方向推着小车前进(如图所示)。描述观察到的现象:小车在水平推力作用下,移动了一段距离。要求:用示意图表示出小车所受的推力以及运动过程情况。点拨:此例中小车在水平推力F作用下,移动了一段距离S。学生实验2:用力将地上的物体拿到桌面上来。描述观察到的现象: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要求:用示意图表示出物体所受的拉力以及运动过程情况。点拨:此例中物体在拉力F作用下,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S。2. 找找共同点,建立功的概念仔细观察两示意图,比较一下,看看有什么共同点:(1)这两幅图中同学的活动有什么共同点? (2)物体为什么会移动一段距离? (3)移动的距离和力之间有何关系? 共同点: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并沿这个力的方向移动一段距离。 3. 功的概念:物理学中规定: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了一段距离,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机械功(简称“做功”)。探究点二 如何判断力是否对物体做功:1做功的两个必要的因素:(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2活动:请教室后排一同学,将他的文具盒(或其他物品)交给老师。引起学生注意,再结合这一过程,让学生分析文具盒受力情况和位置变化情况(画出示意图),讨论该同学作用在文具盒的力做没做功。3分析课本活动2,进一步理解做功的含义。先让学生交流讨论,鼓励学生用科学语言进行表述。4.练习:分析下列物体受到的力,并指出力对物体是否做功。(1)手提着木块不动,木块受几个力的作用?哪个力对木块做了功?为什么? (2)放在水平木板上的小车,在水平拉力作用下前进了一段距离,拉力和重力这两个力对小车做功了吗?为什么? (3)工人推动小车在水平地面上前进。当工人停止用力后,小车还能向前运动一段距离,在这个过程中,工人还对小车做功吗?为什么? 在学生讨论回答的基础上,归纳出三种不做功的情况:(1)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靠惯性通过一段路程(F=0);(2)物体受到力,但没有移动距离,即通过的路程为零(s=0);(3)物体受力方向和物体运动的方向垂直(F与s的方向垂直)。探究点三 怎样测算功1功的多少:如图(甲)所示,用力把一砖块匀速提升1m,做功W。如图(乙)所示,如果用力把三块同样的砖匀速提升1m,做功多少?如图(丙)所示,如果用力把一块砖匀速提升3m,做功又是多少?点拨:从上面分析可知功与力、距离的关系如何呢?学生交流后得出的结论有:(1) 使物体移动的距离一定,力越大,做的功越多;(2) 力一定,使物体移动的距离越大,做的功越多;(3) 力越大,使物体移动的距离越大,做的功越多;(4) 功的多少跟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成正比,跟物体移动的距离成正比。 2功的计算方法:定义:力对物体做的功,等于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1) 公式:功=力距离,即 WF。(2) 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功W的单位:牛米(Nm)或焦耳(J)。(3) 1J的物理意义:1 N的力,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1m的距离所做的功为1J。 即:1J1N1m1 Nm注意:在计算过程中,力F的单位:牛(N);距离的单位:米(m)。3功的简单测算: (1)如图所示,请学生估算:用手匀速托起两个鸡蛋升高lm时,手对鸡蛋做的功大约是多少? (2)如图所示,人拉着重2000N的车子沿水平方向前进5m,你能求出此人做了多少功吗?如果拉力为500N呢?强调解题规范化要求。 探究点四 机械功原理1使用机械能省力或省距离,但不能省功。2机械功原理是能量守恒在机械中的体现。板书设计11.1怎样才叫做功一、 机械功二、 物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一段距离。三、 功=力*距离(W=Fs)四、 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是焦耳,简称焦,用字母J表示。1J=1N.m ,它表示1N的力作用在物体上,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了1m的距离,这个力对物体做的功就是1J.教学反思本节课没有直接给出机械功的定义,而是设计了“找找共同点”这样的活动,给学生充分的经历和体验的空间,让他们通过自己的观察、比较和讨论,逐步建立功的概念。关于功的计算(“活动3”),也不是直接讲解,而是给出了一种常见的错误,通过学生的辩析、讨论、纠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得出正确的解题思路。 112 怎样比较做功的快慢 教学目标1知道功率的概念,知道功率的计算公式、单位及物理意义。 2会进行有关功率的简单计算。 3学会用比值法定义物理量。4. 通过实例说明功率的含义,认识功率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价值。重、难点教学重点:功率的概念。教学难点:功率的测算。器材准备体重计、卷尺、秒表等。教学过程一、通过生活中实例,引入新课讨论:在建筑工地上,需要把几百块砖全部送到楼顶,你能想出几种办法?你认为应选择哪种办法?为什么这样选择?二、新课教学探究点一 如何比较做功的快慢力做功时,不仅有多有少,而且有快有慢。在生产实践中,人们不仅要注意做功的多少,更要关心做功的快慢。 如何比较做功的快慢呢?活动: 怎样比较做功的快慢1阅读课本活动1,注意观察图中情景,了解女同学和男同学各是怎么说的。因图中两位同学的说法都带有片面性,即女同学只比较功的多少而没有考虑时间,男同学只比较时间的长短而没有考虑做功的多少。2讨论、交流,提出自己的看法。经过讨论交流,学生可以得出:两位同学的说法都是片面的,不能只比较做功多少或只比较做功时间的长短。要比较物体做功的快慢,必须同时考虑两个因素:一是物体做了多少功,二是物体做功所用的时间。3小实验:(准备:在讲台两侧地面上分别放四块砖。)实验1:一位同学一次将四块砖搬到讲台上,另一位同学分四次将四块砖搬到讲台上,两次做功所用的时间不同。实验2:两位同学用相同的时间,一个同学将两块砖,另一个同学将四块砖,同时从地面搬到讲台上。实验3:一位同学用较短的时间将两块砖从地面搬到讲台上。另一位同学将三块砖用较长的时间从地面搬到讲台上。讨论:谁做功快,谁做功慢,要求说明判断的理由。分析实验1可得出:方法一:做相同的功,用时少做功快。分析实验2可得出: 方法二:做功时间相同,做功多的做功快。 实验3现象:一位同学做功少,但用的时间短。另一位同学做功虽多,但用的时间长。让学生找出比较做功快慢的方法来。实际教学中,不少学生很快会联想到速度概念和压强概念的建立过程,提出用做功的多少与所用时间的比来比较做功的快慢。教师指出,这是最简单也是最佳的方法。探究点二 认识功率1功率概念:物理学中,把做功的多少与所用时间的比叫做功率。2功率的物理意义: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3功率计算公式:功率=功/时间 ,即P=W/ t。4功率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是焦,时间的单位是秒,功率的单位是焦/秒,它有一个专门名称叫瓦特,简称瓦,符号是W,这个单位是为了纪念英国物理学家瓦特而用他的名字命名的。 1W= 1 J / s工程上还常用到千瓦 (KW)作为功率的单位,1KW= 103 W。 (1)体验:1W的大小在1s内将两个鸡蛋举高1m,做功的功率约为1W。 (2)阅读教材 “信息浏览”,了解一些物体的功率,说明其意义。探究点三 功率的计算1人在3s内做功150J,求人的功率?2挖掘机在1min内做了7.2106J的功,求挖掘机的功率?例题:高出水面30m的楼顶上有一个容积是50m3的水箱,要用一台离心式水泵抽水给水箱加水,1小时能把水箱充满即可,这台水泵的功率至少是多少千瓦?(g=10N/Kg)方法指导:引导学生首先弄清题意,找出已知量和待求量,明确解题的思路。分析是沿着P=W=Gh的思路进行。探究点四 学生活动:比一比,谁的功率大1设计实验:(1)要测出每个同学上楼的功率,需要知道哪些物理量?(2)怎样测量这些物理量?(3)测量顺序是怎样的?(4)怎么设计记录数据的表格?2测量过程:男女同学各选10名“运动员”排成两纵队,由两位同学记录时间t,一位同学负责测量学生质量m ,两位同学用卷尺测量四楼到地面的距离h ,由教师指挥发出信号,学生开始以最快速度跑上四楼。记时员及时报时,将m、h、t三个数据填入表格中计算功率。最后比一比谁的功率大。姓 名登楼的高度h/m登楼的时间t/s登楼的功率P/W板书设计11.2怎样比较做功的快慢一、怎样比较做功的快慢1.相同的时间比较做功的多少2.做相同的功,比较所用时间的多少二、功率1.概念:做功的多少与所用时间的比叫做功率。2.公式:PW/t3.单位:牛米(Nm),专门名称焦耳,简称焦,符号“J”。教学反思 1.本节课功率概念的建立是重点内容,我的设计是: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做功的快慢,随后提出如何比较做功的快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展示课本图片以及ppt图片和类比速度的方法突破重点知识。(这种方法我认为能行,但是在实施的时候没有处理好细节)。2.本节的难点是功率的测算,我当时的设计是:通过对登楼功率的测量,提过学生参与教学的意识,同时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加强对功率的认识,以突破难点。(这个方法的效果实践证明很好,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更浓了) 。3.对于功率的变形公式我当时是这样设计的:让学生感受几个比较难的题目,然后提出怎样做?激发学生思考。最后提供解题方法,使学生能灵活应用公式。113 如何提高机械效率 教学目标1知道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的含义,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会用机械效率的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3.会测算滑轮组的机械效率。4. 知道机械效率总小于1,知道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和意义。重、难点教学重点:有用功、额外功、总功及机械效率。教学难点:同一机械的效率是可变的。器材准备 斜面、小车、铁架台、滑轮组、细绳、钩码、弹簧测力计和刻度尺等。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学习和工作要讲究效率,使用机械也要讲效率。那么,什么是机械效率呢?下面我们就来研究这个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