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9页
第2页 / 共29页
第3页 / 共29页
第4页 / 共29页
第5页 / 共29页
第6页 / 共29页
第7页 / 共29页
第8页 / 共29页
第9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泓域咨询/草酸酯加氢催化剂项目供应链管理草酸酯加氢催化剂项目供应链管理目录一、 供应链金融1二、 管理供应链的必要性3三、 供应链管理的新发展4四、 供应链绩效评价8五、 项目基本情况12六、 公司简介18公司合并资产负债表主要数据19公司合并利润表主要数据19七、 投资方案分析19建设投资估算表21建设期利息估算表22流动资金估算表24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25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26八、 建设进度分析27项目实施进度计划一览表27一、 供应链金融(一)供应链金融产生的背景信贷业务是商业银行最重要的资产业务。一个普遍的现象是:越是不需要钱的企业,银行越追着向其贷款,越是需要钱的企业,越借不到款,对中小企业来说尤其如此。从贷款风险、银行收益、业务成本等诸方面考虑,这也是合情合理的。但是,正是来自数量众多的中小企业的贷款需求,才是银行真正需要分享的一块大蛋糕。金融服务的困局与破解方案由此而产生。我们注意到,任何企业都是供应链的一个节点。此外,为数众多的中小企业拥有的存货和应收账款远比其不动产价值高得多。这样一来,站在供应链的视角,考虑金融产品的创新,供应链金融就从金融服务的困局中破土而生了。(二)供应链金融的概念、内在逻辑关系与融资模式1、供应链金融的概念关于供应链金融,至今尚没有权威定义。通常认为,供应链金融是指将供应链上核心企业和上下游企业结合在一起,在对供应链的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进行管理的基础上,提供系统性金融产品和服务。2、供应链金融的内在逻辑关系从风险管控角度,供应链金融业务源于核心企业的资信拉动。在此基础上,以金融科技创新和银行产品设计来推动金融业务的顺利开展。毫无疑问,信用建立和信息共享是供应链金融的基础。3、供应链金融的融资模式从融资的切入点可把供应链金融分为三种融资模式,即采购阶段的预付款融资、运营阶段的存货融资、销售阶段的应收账款融资。这些融资模式又以各种具体形式出现。例如,保兑仓就是一种预付款融资形式,仓单质押就是一种存货融资形式,商业承兑汇票保贴就是一种应收款融资形式。从供应链金融的内在逻辑关系可以看出,站在供应链金融角度,上述融资形式被赋予了新的含义。采购阶段核心企业的资金需求源于供应商的强势地位,其要求核心企业不得拖延支付货款。运营阶段核心企业的资金需求源于库存的积压会占用大量流动资金。销售阶段核心企业的资金需求源于实力强大的客户对支付货款的拖期。二、 管理供应链的必要性直到20世纪末,多数企业仍然把管理的重点集中在企业内部。但是,进入21世纪以来,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供应链的管理。促使企业重视供应链管理的因素很多,归纳起来包括以下两个方面。(1)全球经济一体化与外部环境剧变的要求。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经济一体化又出现了新的特征:提供同质产品的竞争者空前增加;外部环境表现出更多的不确定性,社会、经济、政治环境更加多变,顾客在产品品种、质量、交货期等方面的需求更具不确定性,物资供应也更具不确定性。这一外部环境变化促使企业更多地借助其他企业的资源以达到快速响应市场需求的目的。(2)不断提高运营水平的要求。产品生命周期加速缩短,产品品种飞速膨胀,交货期和对服务的要求越来越严格等,要求企业不断采取新的运营方式,如精益生产、大规模定制与六西格玛管理,这些新型运营方式更多地涉及采购、物流配送和库存控制等,而这些都与上下游企业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三、 供应链管理的新发展为了更好地满足顾客多样化的需求,增强供应链上各个企业的竞争力,随着信息与通信科技领域新技术的不断涌现,供应链管理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供应链的扩展又有了新的内涵;更加注重供应链的响应速度;降低供应链成本有了新思路;绿色供应链从理论变成实践。1、供应链的扩展供应链整合的范围已扩展到二级和三级供应商和客户。日新月异的信息与通信技术为供应链成员之间的信息共享提供了便利条件,也为供应链的深度整合提供了可能。供应链扩展的另一个趋势是创建全球供应链。随着国际贸易壁垒的瓦解,越来越多的公司扩大了自己的业务范围,开始向全球拓展,不但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自己的生产基地和销售网点,还在全球范围内联合众多企业,组建全球供应链,并实现供应链企业的优势互补与集成,合理利用资源,以降低运输成本、生产成本和营运成本,进而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为有效管理全球供应链,企业的运营系统应有足够的柔性以应对在零部件供应、分销或配送渠道、关税、汇率等方面的变化,企业必须应用最先进的计算机和传输技术以便对零部件(运进)和产成品(运出)的配送做出准确计划和管理,聘用当地的管理专家来处理税务、贸易、货运、关税,甚至与经营有关的政治事务。2、供应链响应速度的提高“准时制、敏捷制造、大规模定制、柔性系统”等都是为了致力于快速地响应顾客需求的变化。为此,企业必须识别终端顾客的需求,不断设计产品和服务,从供应链层面上做出运营系统规划与控制并改进业务流程。3、供应链成本的降低通过在产品开发和服务设计中引入价值分析,优化物流配送网络、第三方物流等手段来最大限度地降低供应链成本。4、绿色供应链的构建原料获取、生产、包装、储运、使用直至最后处置等各个阶段都会不同程度地对人类生存环境造成负面影响。随着供应链管理变得越来越普遍,绿色物流与绿色供应链已不再只是理论上要探讨的问题,而是实实在在地摆在了企业的面前。最广泛地使用可回收材料以及通用的工具、器具,规划城区运输路线,使用清洁能源等不但为企业带来看得见的利益,而且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的声誉。5、物联网环境下的供应链管理物联网是在互联网的基础上,利用无线射频识别、二维码识读、红外感应、激光扫描、全球定位等信息传感技术,把人员、设备、商品、信息等以全新的方式联在一起,实现物体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与管理的一种新型网络。物联网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物联网的体系架构分为三层:以RFID、传感器、二维码为主的用于识别物体和采集信息的感知层;通过互联网及其他网络实现数据传输、分类、聚合的网络层;通过信息技术与专业技术的深度融合实现行业智能化管理的应用层。物联网的主要特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1)物联网最广泛地应用了各种感知技术。物联网上部署的各种类型的传感器构成了最广泛的信息源。传感器所获取的信息具有实时性,实现了信息的实时更新。(2)物联网是建立在互联网基础上的泛在网络。物联网通过各种有线和无线网络与互联网融合,按照各种网络协议将物体的信息实时、准确地传递出去。(3)物联网实现了用户间的实时互动。物联网以手机互联网和云服务为平台,强化了用户之间的即时互动。(4)物联网具备了智能处理能力。物联网不但能够利用云计算、模式识别等技术对从传感器获得的海量信息进行分析、加工和处理,而且能适应不同用户的需求,发现新的应用领域和应用模式,从而实现对物体的智能化控制。物联网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供应链过程中的可视性,供货商、制造商、分销商、批发商、零售商、消费者各节点均可实现可视化操作。信息的实时性、一致性增强了供应链的反应速度,保证了上下游企业协作的有效性,提高了供应链的整体绩效。物联网对供应链所产生的影响具体体现在以下四个环节。采购环节,物联网中感知技术的全方位应用,减少了人员操作所造成的误差,同时,源头跟踪功能实现了产品的可追溯性;制造环节,在制造过程中设置质量监控点,并部署传感器,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实时、动态管控,保证了产品的质量;配送环节,物联网通过全程信息编码和GPS定位系统,根据客户下达的订单,对装卸、运输、仓储实行全程监控,确保按时按地将货物送达客户;售后环节,通过手机互联网及时获取顾客的反馈,处理异议更快捷,更准确。四、 供应链绩效评价(一)供应链绩效评价的作用供应链绩效评价就是对供应链的运行状况进行必要的测评,并根据测评结果对供应链的运行绩效进行评价,针对所出现的问题提出改进方案,不断提高绩效水平。供应链绩效评价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作用。(1)掌握整个供应链的运行效果。市场竞争早已不仅仅是在企业之间展开,更多的是,在不同供应链之间开展。所以,必须通过绩效评价来掌握整个供应链的运行状况,找出供应,链运行方面的不足,及时采取措施予以纠正。(2)奖优罚劣。通过评价节点企业,培植、扶持优良企业,剔除不良企业。(3)促进节点企业之间的合作。以顾客满意度为出发点,发布评价结果,公示产品和服务质量,以此来促进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合作。(二)供应链绩效评价应遵循的原则为客观地反映供应链的运营情况,在评价供应链的绩效时应坚持以下三个基本原则。(1)评价指标的全局性原则。所设计的评价指标应能反映供应链的整体运营状况、节点企业之间的运营关系以及业务流程的改进。(2)重点突出原则。对关联绩效指标进行重点分析,把重点放在整个供应链的突出问题上。(3)动态性原则。尽可能地做到对供应链进行实时分析与评价,针对所发现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提高供应链的整体效率。(三)供应链运营参考模型与绩效评价指标供应链运营参考模型是由美国供应链协会在总结多数500强企业的供应链管理实践和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的,是唯一的供应链管理的国际标准。SCOR将组织最高层的四个基本商业流程(计划、资源获取、制造、交付)逐层分解下去,采用流程参考模式,通过分析公司目标和流程现状,量化作业绩效,对照目标数据,寻求改进机会。SCOR6.0版给出了供应链绩效评价的关键指标,共有13个。这些指标反映了供应链交货的可靠性、供应链的响应性、供应链的柔性、供应链的成本和供应链的资产管理效率。(四)供应链激励模式激励是提高供应链绩效的有效途径。常用的激励模式主要有以下六种。1、价格激励价格激励就是通过价格调整来调动节点企业的积极性。在供应链环境下,节点企业在战略上是相互合作的关系,但是不能忽视各个企业的自身利益。供应链各个企业间的利益分配主要体现在价格上。但是,价格激励本身也隐藏着一定的风险。例如,如果制造商在谈判中,过分强调价格,往往会选中报价较低的供应商,而将一些整体素质较好的企业排除在外,导致影响产品质量、交货期等。2、订单激励能够获得更多的订单是一种极大的激励。制造商总拥有不止一个供应商,制造商能够给出更多的订单是对供应商的一种激励。当然,订单激励也存在风险,供应商在接受订单之前一定要调查和评估制造商的持续经营能力。如果下游企业缺乏持续经营能力,上游企业盲目接受一时到来的大订单带来的可能不是商机,而是风险。3、商誉激励商誉是企业极其重要的无形资产。来自供应链内合作伙伴的评价和在公众中的声誉反映了企业的社会与经济地位。声誉越好,订单越多,收益越大。4、信息激励在信息时代,企业获得更多的信息意味着企业拥有更多的资源和机会,企业因此而获得激励。信息激励虽然是间接的,但其作用不可低估。如果能够获得合作企业的供需信息,就能主动采取措施提供优质服务,结果会大大提高合作方的满意度。5、淘汰“激励”淘汰“激励”即淘汰机制,是一种负激励。优胜劣汰是生存的自然法则。为了使供应,链的整体竞争力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必须在供应链中建立起对成员企业的淘汰机制。淘汰机制是供应链系统形成的一种危机制度,以让所有合作者都有一种危机感,防止短期行为,减少供应链群体风险。6、共同投资和开发新产品/新技术共同投资和开发新产品/新技术也是一种激励机制。通过共同开发可以使合作企业全面掌握新产品的开发信息,有利于新产品/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供应链管理实施得好的企业都将供应商、制造商、经销商甚至用户整合到产品的研究和开发中来,按照团队的工作方式展开全面的合作。五、 项目基本情况(一)项目承办单位名称xx集团有限公司(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