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6页
第2页 / 共26页
第3页 / 共26页
第4页 / 共26页
第5页 / 共26页
第6页 / 共26页
第7页 / 共26页
第8页 / 共26页
第9页 / 共26页
第1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全册综合检测试卷1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汉朝的三公九卿设在宫外,这些官员觐见皇帝的朝仪十分烦琐,向皇帝提供信息比较缓慢,皇帝便将处理机要事务的责任转移到内廷,逐渐形成中朝。据此可知,汉朝设置中朝有利于()A.制约丞相权力B.提高行政效率C.加强中央集权D.监察三公九卿2.明初设置巡抚,京官监视巡查地方,深受君主信赖,在处理地方事务时往往事半功倍,可以得到更多的授权,更好地统领地方。所以巡抚自设立起便注定了向地方官嬗变的“命运”,专制君主势必再派“近官”对其制衡。这体现了()A.君主专制制度强化的要求B.巡抚的设置提高了中央行政效率C.明朝仍然实行行省制度D.明朝对地方权力没有实行分割 3.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规定:“军阀、官僚、地主、豪绅、资本家、富农、僧侣及一切剥削人的人和反革命分子,是没有选派代表参加政权和政治上自由的权利的。”据此可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A.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迅速发展B.全面贯彻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C.一定程度上脱离了中国革命的实际D.消除了俄国对中国革命的影响4.1702年某国国王即位。当时议会内部存在两个党派,国王厌恶占多数席位的某党派,于是解除了该党派首领的行政要职,代之以另一党派。这种情况发生在()A.英国B.法国C.德国D.美国5.1848年,英国漫画家威廉纽曼在庞奇杂志上发表了一首题为“脏兮兮的泰晤士老爹”的配图诗。“泰晤士老爹”被拟人化地描绘成一副流浪汉的模样(见右图)。该图客观上说明()A.工业化必然带来环境问题B.政府有必要增强自身的社会职能C.经济发展进一步加剧贫富分化D.社会底层民众成为环境治理的主力6.据剑桥中国晚清史载,1905年9月,政府决定在下一年废除科举制此后,新式学堂毕业生在政府中占据重要职位在学堂的礼堂和教室中,贴有雍正皇帝的圣谕广训,每月初一由大家齐声朗诵,并被用作课文。上述材料说明()A.传统教育改由新式学堂负责B.新式教育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C.清政府在大力推行教育改革D.清政府开始学习西方文化7.据周礼记载,每年正月初一,朝廷的司徒官向乡大夫讲授法律,乡大夫颁授给乡吏,乡吏立即返回对乡民进行宣讲。乡吏的宣讲往往和最隆重的祭祀活动同时进行,全民都要有组织地参加。这表明()A.西周出现文化下移趋势B.诸侯割据的局面出现C.分封制中孕育了中央集权D.周王室直接控制了地方8.新教伦理赋予经商逐利行为以合理的世俗目的,无意中促进了经济活动的开展。天主教的思想却对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严重的阻碍作用。上述材料体现了()A.经商逐利的世俗目的是宗教改革的本质所在B.只有合理安排伦理生活才能发展资本主义C.天主教的宗教思想缺乏伦理道德教化功能D.新教伦理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精神动力9.下图为1954年创作的一幅美术作品一辈子第一回。画中老人手捧“选民证”。该作品反映了()A.农民土地改革之后的喜悦B.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成就C.扫盲教育带来的巨大变化D.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根本变革10.戎氏原是生活在西域的少数民族,南朝时期开始进入中原地区。学者在对其家族墓志的研究中发现,第四代戎琼(卒于公元655年)的墓志,将其籍贯从“上游西域人”改为“恒州灵寿人”。这一改动说明唐朝()A.宗法观念影响广泛B.统治区域扩大C.民族交融趋势加强D.北方人口南迁11.“国际法即国际公法,旧称万国法,主要是国家之间的法律,即以国家之间关系为主要调整对象的有约束力的原则、规则和制度的总和。”这说明国际法的主体是()A.自然法人B.国际组织C.主权国家D.联合国12.有学者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外交经历了立国外交、建国外交与强国外交三个阶段。其中立国外交是指中国与世界、中国与国际体系尚未充分互动,依然游离在国际体系之外的时期。这一时期外交的主要任务是捍卫政权自立、主权自尊、国家自存。据此判断,立国外交出现在()A.19491978年B.19661976年C.19782012年D.20132020年13.下图反映的是19651972年纽约市场每盎司黄金价格走势。图中变化说明()A.美国的经济实力相对下降B.美国民众的购买力提升C.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增强D.原有货币体系不断完善14.下面内容是对某一历史时期经济现象的描述。该历史时期是()编户齐民现象出现土地私有制开始形成,农耕水利技术发展多种货币流通,手工业发达,大城市兴起A.西周时期B.春秋战国时期C.秦汉时期 D.魏晋时期15.下表反映了英国福利津贴对家庭收入的影响(19831984年)(单位:英镑)。据此可知,当时英国的福利津贴()家庭类型类类类 月收入5080200 儿童津贴13.013.013.0 其他津贴50.110 实际收入108.6108.0151.2A.客观上扩大了贫富差距B.有助于保障儿童的权益C.还停留在单纯救济层面D.造成了政府的财政赤字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第16题11分,第17题10分,第18题12分,第19题10分,第20题12分,共55分)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国古代行政权力的运行机制以君主权力独占基础上的分权辅政为基本特征君主集权于上、行政体制分权于下的权力制衡体制,或是实行集体宰相制度,或是在正式行政体制之外另设机构,以达到分权的目的。摘编自赵沛主编中国古代行政制度材料二宋初鉴于唐末藩镇割据,道名存实亡,“藩臣擅有财权,不归王府”之大弊,乃仿唐道制划分地方为路,属一级行政区。路的设置一改汉州、唐道固定区域、固定治所、固定机构、固定人员、权力集中的设置原则,不设单一行政首长,分别由漕司掌行政财赋、宪司掌刑狱、帅司掌兵事、仓司掌常平茶盐。宋初,路的区域划分大体以交通路线(河流流域)为主干,如沅水流域在唐朝分属两个不同行政区,到宋朝时则将沅水和澧水流域隶属于同一路。宋徽宗崇宁年间,全国共设24路,其中南方15路共1 118万余户,北方9路共538万余户。路、州、县的官员由中央朝官兼任,属于差遣性质,所谓“以京、朝官权知,三年一替”。摘编自曹尔琴宋代行政区划的设置与分布等材料三中国地方行政区划,自秦汉以来,基本上按山川地形的自然境界建置。元统治者吸取了汉唐以来地方割据势力据险对抗中央政府这一教训,打破了自然的疆界,极力避免某一地区成为地方长官据险称雄的国中之国。地方区域的设置,人为地使自然区域割开,造成犬牙交错的局面。摘编自李孔怀中国古代行政制度史元朝同宋朝一样,把地方分成路、府、州、县,而实际上元朝的地方政权不交在地方,而由中央派行中书省管理。行省长官是中央官而亲自降临到地方。所以行中书省正名定义,并不是地方政府,而只是流动的中央政府。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1)根据材料一,概括君主专制背景下分权辅政的两种模式。结合史实,说明材料一中两种模式。(4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朝地方一级行政区调整的特点。简析宋朝地方行政区调整的原因。(3分)(3)材料三反映了元朝地方行政制度有哪些创新?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其历史作用。(4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下表是汉朝中央政府为经略边疆而设立的不同机构。机构管理范围职能郡县北疆、东北疆、西南地区以及南部边疆地区管理民政、防务和屯田属国脱离本民族主体而迁徙到内地的边疆民族置属国都尉管理,但其内部事务仍然由该内徙民族的酋长负责西域都护府、护乌桓校尉、匈奴中郎将、度辽将军等不具备设置郡县进行管理的边疆地区既理民政,管理边疆民族的有关事务,也理军政,管理戍守的军队、屯田的士卒材料二汉王朝在广阔的边疆地区以长城为主干,设置完善的由塞、障、亭、燧组成的瞭望、预警和防御为一体的边防体系。针对边疆地区分布的众多民族,汉王朝采取了不同的政策。如对强大的匈奴先后采取了和亲、武力进攻、纳降、内徙、分化瓦解等政策;对西域诸国则是先后采取了频繁遣使者往来以密切关系、武力征服、和亲、屯田、册封官爵等政策和措施;对南方诸族则采取的是郡县制和羁縻统治并行,“毋赋税”的政策。从边疆稳定、民族关系和睦的角度看,西汉王朝的边疆政策是较为成功的。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马大正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与边疆治理(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概括汉朝经略边疆的特点。(6分)(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汉朝经略边疆的意义。(4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克里米亚战争爆发,由于英国政府管理的混乱、低效率,给军队造成了相当大的伤亡1870年6月4日,英国政府又颁布了关于改革文官制度的第二项枢密院令。命令规定,凡未经考试并持有文官事务委员会资格证书者,一律不得从事任何事务官职。从此以后,一切文官职位的任命,都必须根据文官事务委员会的规定,通过公开竞争考试录用。杜丽英国公务员制度形成的历史与贡献材料二在撒切尔执政时期,英国政府开始改革文官队伍,力求使得文官的知识体系更好地与现实需求契合。通过对文官的“通才”选拔中可能存在“专业缺位”的问题进行改革,英国要求文官在具备丰富知识的基础上,更要精通某个专业领域,于是“专业性”逐渐成为了对文官考核的一个重要方面。吴俊桥关于英国公务员制度的探讨(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英国公务员制度的作用。(6分)(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现代英国公务员选拔标准的变化及原因。(6分)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国古代社会,历朝历代统治者都十分重视乡村治理。在数千年的历史中,乡村治理模式屡经变迁,经历了几个较为明显的历史阶段。秦汉时期的乡里制度逐步成熟,既发挥基层政权的作用,又带有半自治的性质。到唐宋时期政府从法律上实施统一管理,职责完备,国家力量向基层社会进一步渗透。这一阶段处于由乡里制向保甲制、由乡官制向职役制的转折时期,乡和里的地位逐渐沦落,乡里自治功能逐步弱化,官方的控制与统治逐步增强。到清朝,乡里制度转变为职役制,保甲对乡里的控制更加严密,乡村自治的色彩越来越弱。摘编自唐鸣、赵鲲鹏、刘志鹏中国古代乡村治理的基本模式及其历史变迁材料二随着近代西欧民族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各国在继承地方自治传统的基础上,加强了对基层治理的管理。美国建国后,基本保持了地方自治的传统,乡镇是最基本的地方自治单位,承担着除司法之外的所有公共服务功能。法国大革命后,形成了以自治市镇为基层单位的制度,每个市镇的市长和市议会都由普选产生,市长同时对中央政府和本地选民负责。1835年,英国颁布法律,规定自治市的政府和议会都由当地选民选举产生,地方征税所得也由自治市自主开支,但必须接受选民监督,确立了英国近代自治市制度。(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乡村治理演变的基本趋势并分析其原因。(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西方国家基层治理制度发展的原因。(4分)20.阅读材料,完成下面要求。材料一1943年7月,美英两国发表了各自的新的国际货币制度方案,美国的“怀特计划”建议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