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15页
第2页 / 共115页
第3页 / 共115页
第4页 / 共115页
第5页 / 共115页
第6页 / 共115页
第7页 / 共115页
第8页 / 共115页
第9页 / 共115页
第10页 / 共1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2广东省河源市和平县引进高学历人才82人模拟考核试卷答题时间:120分钟 试卷总分:100分 试卷试题:共200题姓名:_ 学号:_ 题型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判断题简答题公文写作总分得分一.单选题(共100题)1.按照公共选择理论,行政官员的“理性经济人”动机会引起_。A: 政府机构膨胀B: 选举费用日益上涨C: 政府机构精简D: 经济产生周期危机参考答案: A本题解释:参考答案:A【解析】公共选择理论是一种研究政府决策方式的经济学和政治学。理性经济人假设是公共选择理论的前提和出发点,人的本性是利己的,会根据对个人利益的算计来决定行为模式。自利不同于自私,它是人的本性,是指在不损害他人利益的情况下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公共选择理论认为,行政官员理性经济人的前提决定了政府官员的决策总是从个人的利益动机出发,最大程度地探寻自身利益的最优化,导致行政机构的膨胀,效率的下降,公共选择理论揭示了政府失灵问题。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2.下述观点错误的是_。A: 实践是检验一切认识真理性的客观标准-*B: 般说来,指导实践获得成功的认识是正确的C: 逻辑证明对实践检验具有重要意义,D: 在一定历史阶段上,实践可以检验现存的一切认识的真理性参考答案: D本题解释:【答案】D。解析:实践的观点是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理论观点。实践是主体能动的认识和探索现实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实践决定认识表现在:(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3)实践是认识的目的;(4)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即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上,人的实践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各不相同都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故本题答案选D。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3.将选项中词语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括号中,最恰当的一组是_。(1)人人都有心中最值得_和喜欢的地方,或是城市小巷,或是城市大川,总会有个地方指的你去向往。(2)他不顾刺骨的寒冷跳进河中救上三名落水儿童,全体师生都在_他英勇救人的事迹。A: 留念、传诵B: 留念、传颂C: 留恋、传诵D: 留恋、传颂参考答案: D本题解释:【答案】D。解析:留恋:非常舍不得,非常眷恋,非常想永远留下来。留念:留做纪念(多用于临别馈赠)。传诵:流传诵读。传颂:传播颂扬。由词义可知,“留恋”和“传颂”更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D。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A: 成语“南橘北枳”是与晏婴出使楚国有关B: 苏武牧羊的地点在今天的贝加尔湖一带C: 东汉使者班超同时也是汉书的作者D: 西汉张骞与唐代鉴真出行的方向不同参考答案: C本题解释:【答案】C.【解析】汉书的作者是班固。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5.乡村俱乐部型的领导方式位于管理方格图中的_。A: 9. 1格B: 1. 9格C: 9. 9格D: 5. 5格参考答案: B本题解释:【答案】B解析乡村俱乐部型的领导方式是指领导者在领导过程中高度注意下级人员的需求,却缺乏对工作的计划和安排,不注意提高工作效率,是一种轻松的领导方式。这种领导方式位于管理方格图中的1. 9格,故本题选B。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6.某中学生在上网查询资料时,发现有人正在利用国际互联网泄露国家重要的经济情报,他及时将此事报告了有关部门。这名中学生履行了_。A: 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B: 维护国家统一的义务C: 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D: 维护国家荣誉的义务参考答案: A本题解释:【答案】A。解析:国家安全法第17条规定,公民发现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应当直接或者通过所在组织及时向国家安全机关或者公安机关报告。这是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的体现。故本题答案选A。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7.4, 5,8,11, 20,_,290A: 29B: 35C: 47D: 51参考答案: C本题解释:C.解析:二级等差数列变式。前后两项作差得出1,3,3,9,?,?,此数列为前一项和后一项的乘积得出后面的数字,所以应为1,3,3,9,27,243,由此过可以推断应选择C选项。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8.绿色植物在白天光合作用旺盛时,多数气孔开放着,随着光合作用的减弱,越来越多的气孔逐渐关闭。影响气孔开闭的主要内因是保卫细胞内部的:_A: 氧气的浓度B: 淀粉的浓度C: 水解酶的多少D: 酸碱度参考答案: D本题解释:参考答案:D【解析】pH值大小影响到植物细胞膜渗透性,它可以调节细胞对钾的吸收,这样就可以改变细胞渗透压。细胞渗透压变化影响了细胞吸水的多少进而影响了细胞膨胀程度所以也调节了气孔的开闭。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9.唐太宗魏征_A: 宋徽宗包拯B: 宋高宗岳飞C: 秦始皇李斯D: 清圣祖纪昀参考答案: C本题解释:【答案】C。解析:魏征辅佐唐太宗,李斯辅佐秦始皇,且魏征和李斯都是文臣。A项包扬辅佐宋仁宗赵袖,D项纪昀辅佐的是清高宗乾隆,清圣祖是康熙。选C。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10.神权制国家行政决策体制的类型属于_。A: 君主亲政型B: 军人独裁型C: 皇帝独裁型D: 宗教领袖型参考答案: D本题解释:参考答案本题所属考点-管理常识11.宗教是相信和崇拜超自然的神灵的一种世界观,是自然和社会力量在人们意识中的虚幻和歪曲的反映。它产生于史前社会后期,当时生产力低下,人们无法了解自然界,幻想以祈祷、祭献等来影响和主宰自然界。自阶级产生以后,剥削阶级竭力支持宗教,借以麻痹人民的斗志,后来发展成为世界性宗教。最能准确复述这段话主要意思的是:_A: 宗教是一种唯心主义世界观B: 描述了宗教产生的认识根源和阶级根源C: 宗教产生于史前社会,有特定的历史根源D: 宗教从一产生便为统治者利用,成为其统治工具参考答案: B本题解释:【答案】B。解析:文段共三句话:首句讲宗教是一种自然和社会力量在人们意识中的虚幻和歪曲的反映,次句讲宗教最初源于人们对自然的认识的局限,尾句讲世界性宗教的形成有其阶级根源。综合起来即B项“描述了宗教产生的认识根源和阶级根源”。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12.于某因多次恋爱失败,对生活失去信心而想自杀。某日于某独自躲在家中放火焚烧自己的房屋。于某住在老城区,其房子是木结构的,同邻居的房屋连在一起,因此邻居及对发现,将火扑灭。于某的行为属于_。A: 故意毁坏财物罪B: 失火罪C: 放火罪D: 不构成犯罪参考答案: C本题解释:【答案】C。解析:刑法第114条规定,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于某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放火罪。故本题答案选C。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13.公文中的结构层次序数,第三层为_。A: “l、”B: “1.”C: “(一)”D: “l”参考答案: B本题解释:【答案】B。解析:党政机关公文格式规定,文中结构层次序数依次可以用“一、”“(一)”“1.”“(1)”标注。因此第三层为“1.”。故本题答案选B。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14.文言文可以学一点,但不要太多,因为我们是反对写文言文的。为什么要反对写文言文呢?首先,现代人要说现代话:其次,是文言文不易写好。为什么要做这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呢?我说可以教点文言文,但是目的不在于此。指出加点的“此”字指代的内容是:_A: 说现代人的语言B: 多选些文言文C: 反对写文言文D: 用文言文写作参考答案: D本题解释:【答案】D。解析:根据文意可知,作者虽然觉得可以教点文言文,但是反对用文言文写作。由此可见作者说“目的不在于此”中的“此”指的是用文言文写作。故答案为D。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15.“我们的党来自于人民,植根于人民,人民的拥护和支持是党执政的 最牢固根基。”从根本上说,这是因为_。A: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B: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方法C: 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D: 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参考答案: A本题解释:【答案】A。解析:题干中的“我们的党来自于人民、根植于人民,人民的拥护和支持是党执政的最牢固根 基”,从根本上来说这是因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故A符合题意,B、C、D均不是根本因素,故答案应选A。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16.以下电影中的情节,符合史实的是_。A: 秦始皇身穿黑色朝服,接见来自日本和高丽的友好使者B: 卫青大破匈奴,武帝赐其华屋,卫青言:“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C: 张骞从西域返京后,给汉武帝带回核桃、苜蓿、大蒜等西域特产D: 曹操写信给孙权,云孤承献帝圣命,奉辞伐罪。欲与将军共伐刘备”参考答案: C本题解释:解析A项,秦始皇时,曰本和高丽均尚未建立;B项,“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是大将军霍去病的名言;D项,在我国古代,统治者或有地位的人死后,给他另起的称号,为谥号,献帝即为谥号,曹操不可能在汉献帝刘协还在世时就称其为“献帝”。故本题选C。本题所属考点-人文历史17.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其目的是_A: 扩大税源,摆脱财政危机B: 解决洋务派企业在资金、原料方面的困难C: 缓和与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D: 抵制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进行的商品输出参考答案: A本题解释:【答案】A。解析:甲午战争后,清政府割地赔款,国库流失大量白银,清政府需要大量财源,因此才放宽对民间建厂的限制。本题所属考点-人文历史18.萧伯纳说过:“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我们彼此交换,每人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我们彼此交换,每人可拥有两种思想。”由此而论_。A: 思想的交换是认识的源泉之一B: 交往不能推动物质文明,却能推动精神文明C: 交往是学习间接经验的重要途径D: 语言是思维发展的根本动因参考答案: C本题解释:参考答案:C【解析】C解析A之所以为排除项,C之所以为应选项,是因为认识的唯一源泉是实践。思想的交换(即思维交往)可以使我们获得间接经验,但间接经验是“流”(途径)而不是“源”(源泉),因为任何间接经验都是由直接经验转化而来的。B之所以为排除项,是因为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既推动物质文明的发展,也推动精神文明的发展。D之所以为排除项,是因为以劳动为基础的实践才是思维发展的根本动因,语言本身就是人类劳动的产物。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19.根据公务员考核的有关规定,连续_年年度考核被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