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57页
第2页 / 共57页
第3页 / 共57页
第4页 / 共57页
第5页 / 共57页
第6页 / 共57页
第7页 / 共57页
第8页 / 共57页
第9页 / 共57页
第10页 / 共57页
亲,该文档总共5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1 CHU ZHONG DI LI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2 2 北方雪景江南水乡青藏雪山 西北沙漠西北沙漠情境荟萃3 3 秦岭-淮河线四大地理区域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4 4 课题一:地理差异显著【学习目标】1、描述我国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差异。2、归纳秦岭-淮河一线南北地区的地理意义【学习重点】秦岭-淮河一线南北地区的地理意义。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6 6 7 7 一、地理差异显著8 8 图2 我国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 图1 我国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 2816南北地理差异显著气温气温:自南向北,纬度逐渐_,气温逐渐_升高 降低9 9 地理差异显著气温黑龙江黑龙江海南海南1010 1 600mm800mm400mm200mm降水:自_ 向_,距海越来越远,降水越来_地理差异显著降水东南沿海西北内陆 少降水空间分布不均1111 西北内陆地区干旱的环境下沙漠、戈壁广布。东南沿海地区湿润的环境下山青水秀.地理差异显著降水1212 地理差异显著地势地势:自西向东,地势呈阶梯状分布,逐级下降。西部第一阶梯上的青藏高原地高天寒,雪峰连绵,东部第三级阶梯上的长江三角洲地势低平,温暖湿润。1313 地理差异显著地势青藏高原地高天寒,雪峰连绵长江三角洲地势低平,温暖湿润1414 人类活动差异东部西部P93 农业 P13 人口P103 城市P87 交通P104 经济发展水平耕牧多少多少密疏高低1515 哈尔滨纬度较高:气候寒冷,昼短夜长 广州纬度较低:气候炎热,昼长夜短 广州人和哈尔滨人的对话1616 牧场渔业地理差异对生产的影响1717 地理差异对生活、文化的影响广东早茶西北饮食生活习俗和文化传统不同1818 自然差异秦岭-淮河以北地区秦岭-淮河以南地区1月平均气温年降水量主要气候河流流量(大、小)河流冬季结冰植被类型人文差异农田类型主要粮食作物传统交通工具传统民居特点理解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1.归纳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地区和以南地区的地理差异,并填写表5.1活动1919 自然差异秦岭-淮河以北地区秦岭-淮河以南地区1月平均气温年降水量主要气候河流流量(大、小)河流冬季结冰植被类型人文差异农田类型主要粮食作物传统交通工具传统民居特点理解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1.归纳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地区和以南地区的地理差异,并填写表5.1低于0高于0800mm800mm 温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小 大有 无 落叶阔叶林 针叶林 常绿阔叶林 旱地 水田小麦 水稻陆运 水运屋顶坡度小,墙体厚屋顶坡度大,墙体高活动2020 我国温度带的划分我国干湿地区的划分秦岭淮河半湿润湿 润暖温带亚热带淮河秦岭2、看图思考:秦岭淮河一线在干湿地区的划分中,相当于哪两个区的分界线?在温度带的划分中,相当于哪两个带的分界线:活动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2121 针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2222 3.分析导致秦岭淮河以北地区和以南地区自然差异的主导因素植被类型河流流量归纳主要原因:主要原因:共同的影响因素:有什么不同?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不同?为什么不同?北方:温带落叶阔叶林和针叶林南方: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受气温条件的制约气候的影响北方:小南方:大与当地降水有关活动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2323 你能判断出下列诗句或谚语描述的秦岭-淮河以北还是以南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秦岭-淮河以北秦岭-淮河以南应用2424 图1 我国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 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1 600mm800mm400mm200mm图2 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温故知新2525 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我国温度带的划分我国干湿地区的划分温故知新2626 秦岭淮河以南景观水田冬季河流不结冰温故知新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2727 旱地冬季河流结冰温故知新秦岭淮河以北景观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2828 我国气候类型的划分温故知新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2929 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11月0等温线大致通过。2冬季我国河流是否结冰的分界线3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48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5湿润和半湿润的分界线6水田和旱田的分界线8我国北方和南方的分界线7我国温带季风和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善总结3030 中国地理差异自然地理差异人文地理差异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_._._的分布呈现规律性变化。农业_ ._ ;人 口、城 市、交 通 线 表 现_.经济发展水平_气温 降水 地势 西牧东耕 南稻北麦 东密西疏 东部高,西部低思维导图3131 3232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课题二:四大地理区域【学习目标】1、说出我国四大地理单元的名称,在地图上找出重要的自然地理界线(如山脉、河流等)。2、读图指出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说出各自突出的地理特点和彼此主要地理差异。3333 二、四大地理区域自然区域地形特征3434 我国气候类型的划分自然区域气候特征3535 我国干湿地区的划分自然区域气候特征3636 我国温度带的划分自然区域气候特征3737 经济区划分经济区域3838 自然区域:经济区域:行政区域:文化区:例如 华北 东北 西北、西南等等存在许多不同类型的地理区域(简单了解即可)地形区(高原、盆地、平原、丘陵 山区)温度带(五个温度带)干湿地区(四个干湿地区)气候区(五种气候类型区)等等 工业区、经济特区、旅游区等等农业区(耕作区、牧区、林区等等)省级(34个省级行政区域)县级(市、自治县)乡级(镇、民族乡)3939 综合考虑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特点,将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 、和 。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4040 西 北 地 区 北 方 地 区 南 方 地 区 青 藏 地 区 4141 ABC划分界线A、B、C的主导因素是什么?界线A界线B界线C中国的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思考:4242 了解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1.观察图5.5中的界线A,并与图5.1中的等降水量线相比较:(1)界线A大致与哪条等降水量线的分布最接近?(2)确定界线A考虑主导因素是什么?400mm等降水量线最接近降水(季风)因素ABC1 600mm800mm400mm200mm活动4343 了解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2.观察图5.5中的界线B,并与图5.1中的等降水量线、1月等温线相比较:(1)界线B大致与1月哪条等温线的分布最接近?(2)界线B大致与哪条等降水量线的分布最接近?(3)确定界线B考虑主导因素是什么?(4)界线B与秦岭淮河一线是否接近?0C等温线相接近800mm等降水量线最接近接近气候(气温和降水)ABC1 600mm800mm400mm200mm800mm400mm200mm1 600mm800mm400mm200mm1 600mm800mm400mm200mm图1:我国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 活动4444 ABC了解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3.观察图5.5中的界线C,并与图5.1中的三级阶梯分界线相比较:(1)界线C大致与哪级地势阶梯的边界线基本吻合?(2)确定界线C考虑主导因素是什么?第一、二阶梯的分界线地形(地势)图5.1 我国的三级阶梯活动4545 不同的需要 地理区域 一个地理区域可以兼有多重身份划分 同一类型的区域,可以划分出不同尺度或不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同级别的区域四大地理区域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北方地区第一、第二级阶梯分界线夏季风分界线400mm秦岭淮河南方地区知识小结4646 名 称 位 置 范 围 划 分 依 据北方地区秦岭-淮河以北、大兴安岭以东季风区的北部地区、1月0 等温线 和800mm等降水量线以北南方地区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季风区的南部地区、1月0 等温线 和800mm等降水量线以南西北地区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以北非季风区、400mm等降水量线以西青藏地区横断山以西、喜马拉雅山以北、昆仑山阿尔金山以南海拔高,气候严寒知识小结4747 4848 1关于秦岭淮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与年均温0等温线基本一致 B是湿润地区和半湿润地区分界线C与年平均降水量800mm等降水量线基本一致 D是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A评价园地4949 2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是()A水稻 B玉米 C青稞 D小麦D5050 3我国大江大河的源头大都位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年降水量最少的是()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纬度最低的是()A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 C青藏地区 D西北地区DCB评价园地5151 4、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界线主导因素是:()A、地形 B、降水 C、气候 D、地势C5252 下列省、自治区、直辖市主要或全部位于哪个地理区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北方地区西藏自治区 南方地区北京 西北地区上海 青藏地区5连线:评价园地5353 6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回答问题:BACD(1)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四大地理区域分别是:A 、B 、C 、D 。青藏地区南方地区北方地区西北地区评价园地5454 (2)其中B、C两地区的分界线是 ,是 。秦岭淮河评价园地6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回答问题:BACD5555 (3)四大地理区域中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的是 ;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的是 。CD评价园地6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回答问题:BACD5757 CHU ZHONG DI LI谢谢观看!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