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页
第2页 / 共4页
第3页 / 共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国小麦主产区的分布中国小麦栽培学曾将全国小麦划分为北方冬麦区、南方冬麦区和春麦区3个主区和东北春麦、北部春麦、西北春麦、*冬春麦、青藏春冬麦、北部冬麦、黄淮冬麦、长江中下游冬麦、西南冬麦、华南冬麦10个亚区。三个主区:1春小麦区:长城以北、岷山、大雪山以区。处在高寒或干冷地带,冬季严寒;无霜期短促,常在200天以下,栽培制度绝大局部是一年一熟。2北方冬小麦区:长城以南,六盘山以东,淮以北地区。是全国最大的小麦集中产区和消费区,播种面积和总产量约占全国2/3。一般实行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仅北部长城沿线两侧地带为冬、春麦混合的过渡地带。冬小麦是越冬作物,种植冬麦与其他粮食作物矛盾较少,因此能减少冬闲地面积,扩大夏种面积,增加粮食总产量。3南方冬小麦区:在淮以南、折多山以东,播种面积和总产量约占全国30%左右。由于本区人民多以稻米为主要口粮,因此,小麦的商品率较高,是我国商品小麦重要产区。十个亚区:1.东北春麦区:包括黑、吉两省全部,省除南部沿海地区以外的大部以及自治区东北部。全区小麦面积及总产量均接近全国的8%左右,约占全国春小麦面积和总产量的47%及50%,故为春小麦主要产区,其中以省为主。本区地势西北高而东南低,土壤以黑钙土为主,土层深厚,土质肥沃。全区属大陆性气候,气温偏低,热量缺乏,冬夏温差极大。本区小麦品种属春性,对光照反响敏感,生育期短,多在90天左右。病害以根腐病、锈病、赤霉病为主,丛矮病和全蚀病也有发生。种植制度一年一熟,4月中旬播种,7月20日前后成熟。全区除对各类病害及时防治外,东部排涝防湿;北部防除杂草;西部兴修水利,采用少深翻,多深松,少耕、免耕等防风固沙和减少蒸发的耕作技术,均为小麦增产的主要措施。据温度、降水量,又可将本区分为北部高寒、东部湿润和西部干旱3个副区。2.北部春麦区:本区地处大兴安岭以西,长城以北,西至自治区的伊克昭盟和巴彦淖尔盟,北邻蒙古人民国。全区以自治区为主,并包括、两省长城以北地区及省北部。全区小麦种植面积及总产量分别占全国的3%和1%左右,约为全区粮食作物面积的20%。小麦平均单位面积产量在全国各麦区中为最低,且开展很不平衡;西部河套灌区的伊克昭盟、巴彦淖尔盟等地的产量水平较高,向省的、省的雁北及省的等地区均为低产区。全区海拔10001400米,土壤以栗钙土为主。大陆性气候的特点显著,寒冷少雨,土壤贫瘠,自然条件差。最冷月平均气温-1711,绝对最低气温-3827。全年降水量309496毫米,多数地区为300毫米左右,小麦生育期降水量只有94168毫米。种植制度以一年一熟为主,个别地区有两年三熟。本区小麦品种属春性,对光照反响敏感,生育期90120天。播种期在3月中旬至4月中旬,成熟在7月上旬前后,最晚可至8月底。全区病害主要有叶锈病、秆锈病和黄矮病,丛矮病;虫害以麦秆蝇及粘虫为主。早春干旱,后期高温逼熟及干热风为害以及河套灌区的土壤盐渍化,均属小麦生产中的主要问题。在增产措施上应实行休闲轮作等种植制度,以培肥地力;灌区提倡沟、畦灌,作好渠系配套,改良灌溉制度,防止土壤盐渍化。依据全区南、北降水量的不同,可分为北部干旱和南部半干旱两个副区。3.西北春麦区:本区以省及回族自治区为主,还包括自治区西部及省东部局部地区。麦田面积约占全国的4%,总产量达5%左右。单产在全国围仅次于长江中下游冬麦区,而居各春麦区之首;地区间差异大,其中省河西走廊灌区及宁银引黄灌区的单产较高。本区局部地区属干旱荒漠气候。海拔11002240米,土壤主要为棕钙土及灰钙土,构造疏松,易风蚀沙化。黄土高原地区沟深坡陡,水上流失严重,地力贫瘠。最冷月平均气温-9.37.5,绝对最低气温-2723。光能资源丰富,热量条件较好,气温日较差大;晴天多,日照长,辐射强,有利于小麦进展光合作用和干物质积累。但年降水量仅86335毫米,小麦生育期降水量5218l毫米,为中国降水量最少的地区之一,且蒸发量大。小麦生长主要靠黄河河水及祁连山雪水灌溉。后期常有干热风为害,小麦锈病、黑穗病以及吸浆虫均为本区小麦主要病虫害。全区种植制度为一年一熟。小麦品种属春性,生育期120130天。3月上旬播种,7月中旬至8月上旬前后成熟。依据地形、降水等情况,全区可分为荒漠干旱、宁银灌区、陇西丘陵以及河西走廊4个副区。4.*冬春麦区:位于*维吾尔自治区,小麦种植面积约为全国的4.6%,总产量为全国的3.8%左右。其中北疆以春麦为主,小麦面积约为全区的57%,单产也高于南疆;南疆则以冬小麦为主,面积为春小麦的3倍以上。本区为大陆性气候,气候枯燥,雨量稀少,但有丰富的冰山雪水资源,且地下水资源也比拟丰富。晴天多,日照长,辐射强。其中北疆位于天山和阿尔泰山之间,温度低,最冷月平均气温-1811,绝对最低气温为-4433,但由于冬季常有积雪覆盖,故一般年份小麦可赖以平安越冬。雪量少的年份,冬小麦越冬死苗情况较严重。全年降水量163244毫米,小麦生育期降水量冬麦为107190毫米,春麦为83106毫米。南疆气温较北疆高,最冷月平均气温-12.25.9,绝对最低气温为-28.024.3;全年降水量仅为1361毫米,小麦生育期降水量冬小麦为848毫米,春小麦为739毫米,但均有冰山雪水可资灌溉。北疆土壤以棕钙土及灰棕土为主,南疆则主要为棕色荒漠土。种植制度以一年一熟为主,南疆兼有一年两熟。冬小麦品种属强冬性,对光照反响敏感。预防低温冻害、干旱、土壤盐渍化以及生育后期干热风为害等均属本区小麦生产的重要问题。冬小麦播期为9月中旬左右,翌年7月底或8月初成熟。北疆春小麦于4月上旬前后播种,8月上旬左右成熟;南疆则2月下旬至3月初播种,7月中旬成熟。依照天山走向,全区可分为南疆与北疆两个副区。5.青藏春冬麦区:包括自治区,省大部,省西南部,省西部和省西北部。全区以林牧为主,小麦种植面积及总产量均约为全国的0.5%,其中以春小麦为主,约占全区小麦总面积的65.3%。70年代中期起,在藏南的雅鲁藏布江河谷地带冬小麦开展迅速,常年冬麦面积约占麦田总面积的4080%。雅鲁藏布江中游河谷地带以及吕都等地区,地势低平,土壤肥沃,灌溉兴旺,是本区主要小麦产区。农区一般海拔33003800米,气候温凉,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最冷月:平均气温-4.80.1,绝对最低气温为-25.113.4。冬季气温较低而稳定,持续时间长,冬小麦返青至拔节及抽穗至成熟均历两月之久;且日照时间长,气温日较差大,光合作用强度大,净光合效率高,产量也较高。冬小麦播期为9月下旬,春小麦3月下旬至4月上旬,均于8月下旬至9月中旬成熟。全生育期冬麦长达330天左右,有的直至周年方能成熟;春小麦140170天。全区年降水量42770毫米,平均约450毫米。其中藏南地区全年降水量280764毫米,通常500毫米左右。小麦生育期降水量冬小麦为250590毫米,春小麦为224510毫米。种植制度一年一熟。青藏高原土壤多高山土壤,土层薄,有效养分少。雅鲁藏布江流域两岸的主要农业区,土壤多为石灰性冲积土,柴达木盆地则以灰棕色荒漠土为主。冬小麦品种为强冬性,对光照反响敏感。兴修水利,平整土地,精种细管,改良灌溉条件以防止土壤盐渍化等为本区关键性增产措施。全区可分为环湖盆地、川藏高原及青南藏北3个副区。6.北部冬麦区:包括省长城以南,省中部和东南部,省长城以南的北部地区,省辽东半岛以及回族自治区南部,省陇东地区和、*两市。全区麦田面积和总产量分别为全国的9%及6%左右,约为本区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的31%。小麦平均单产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本区地处冬麦北界,除省境大部为平原及省沿海为丘陵区外,海拔7501260米。土壤有褐土、黄绵土及盐渍土等。其中以褐土为主,腐殖质含量低,但质地适中,通透性和耕性良好,有深厚熟化层,保墒、耐旱。大陆性气候的特点明显,最冷月平均气温-7.74.6,绝对最低气温-2420.9,正常年份冬麦根本可以平安越冬,但年际间变率大。低温年份冻害时有发生,冬、春麦区交接边缘地带冬小麦冻害尤重。年降水量440660毫米,多集中在夏、秋季,7月至9月降水量占全年的44%左右。小麦生育期降水量143215毫米。旱害较重,春旱尤甚。种植制度以两年三熟为主,其中旱地多为一年一熟,一年两熟制在灌溉地区有所开展。品种类型为冬性或强冬性,对光照反响敏感,生育期260天左右。病害有条锈病、叶锈病、白粉病,黄矮病等;虫害以地下害虫及红蜘蛛、麦蚜等为主。旱地9月上中旬播种,灌溉地9月20日左右;成熟期通常在6月中下旬,少数晚至7月上旬。加强农田根本建立和水土保持,兴修水利,增施肥料,选用抗寒、耐旱品种,是本区小麦增产的关键措施。全区可分为燕(山)太(行)山麓平原、晋冀山地盆地和黄土高原沟壑3个副区。7.黄淮冬麦区:包括省全部,省大部(地区除外),省中南部,及两省地区,省关中平原地区,省西南部以及省地区。全区小麦面积及总产量分别占全国麦田面积和总产量的45%及48%左右,约为全区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的44%,是中国小麦主要产区。全区地势低平,除陇东、关中和西南部以及局部丘陵区海拔略高外,主要麦区均不及100米。土壤类型以石灰性冲积土为主,局部为黄壤与棕壤,质地良好,具有较高生产力。全区气候温和,雨量比拟适宜。最冷月平均气温-3.40.2,绝对最低气温-22.614.60,小麦越冬条件良好,冬季麦苗通常可保持绿色。年降水量580860毫米,小麦生育期降水量152287毫米,多雨年份根本可满足小麦生育需要,但偏北地区常因雨量分布不均或年际间变异而发生旱害。全区水资源比拟丰富,可以开展灌溉。种植制度灌溉地区以一年两熟为主,旱地及丘陵地区则多行两年三熟,关中、豫西和晋南旱地局部麦田有一年一熟的。品种类型多为冬性或弱冬性,对光照反响中等至敏感,生育期230天左右。本区南部以春性品种作晚茬麦种植。一般病虫害与北部冬麦区大致一样,但全蚀病及土传花叶病在省胶东地区为害比拟严重。小麦生育后期的干热风为害普遍而严重。播种适期一般为10月上旬,但局部地区常由于各种原因不能适期播种,致使晚茬麦面积大,产量低,从而影响全区小麦生产。故合理安排茬口和播种期,是小麦生产中的关键。全区小麦成熟在5月下旬至6月初。依照气候、地形等条件,全区可分为黄淮平原、汾渭河谷和胶东丘陵3个副区。8.长江中下游冬麦区:北抵淮河,西至鄂西山地及湘西丘陵区,东至东海海滨,南至南岭,包括、各省大部,市与、两省全部以及省地区。全区小麦面积约为全国麦田总面积的11.7%,总产量约为全国的15%,单位面积产量高,为全国务麦区之冠,但省际间开展极不平衡。其中产量最高的为省,而全省以及省西南部则为低产区。小麦在全区不是主要作物,、各省小麦面积只为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的20%左右,而、,各省则只5%左右。全区气候温和,地势低平,滨海一带如,海拔均不及10米,其他地区也只50米左右。最冷月平均气温1.07.8,绝对最低气温-15.44.1。年降水量10001800毫米,小麦生育期降水量360830毫米,小麦生长不仅不需要灌溉,而且常有湿害发生。省南部抚州等地区甚至因湿害严重而影响小麦种植。种植制度以一年两熟制为主,局部地区有三熟制。小麦品种多属弱冬性或春性,光照反响不敏感,生育期200天左右。播种期10月中下旬至11月上中旬,次年5月下旬成熟。病害除赤霉病外,还有白粉病、叶锈病、条锈病、纹枯病、叶枯病等。麦田沟渠配套,降低和控制地下水以治理湿害并辅以药剂防治病害,是提高本地区小麦产量的关键措施。全区可分江淮平原、沿江滨湖、浙皖南部山地和湘赣丘陵等4个副区。9.西南冬麦区:包括省全境,省、省大部,省南部,省东南部以及、两省西部。全区小麦种植面积约占全国麦田总面积的126%,总产量约为全国的12.2%。其中以盆地为主产区,面积和总产分别约占全区的53.6%及63%。本区地形复杂,山地、高原、丘陵和盆地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