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页
第2页 / 共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7 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 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初级中学)答案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初级中学)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 D A 项小石潭记继续了作者游玩的整个过程,以优美的语言描写了小石潭的景色,抒发了作者被贬后的忧伤凄苦的感情;B 项记承天寺夜游对月夜景色做了美妙描绘, 表达了苏轼壮志未酬的苦闷, 同是也表达了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C 项 醉翁亭记描写了滁州一带朝暮四季自然景物不同的深秀美, 滁州百姓和平安静的生活, 特别是作者在山林中与民一起游赏宴饮的乐趣, 作者借山水之乐排遣谪居生活的苦闷; D 项 答谢中书书是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谈山水之美的书信。 2.【答案】B A 项,D 项诗句描绘了意象是梅花;C 项诗句描绘的意象是杨柳;B 项李清照的醉花阴写的是菊花。 3.【答案】A A 项三体是刘慈欣创作的系列长篇科幻小说;B 项稻草人是叶圣陶写的现代童话;C 项三个火枪手是大仲马的浪漫主义小说;D 项鲁滨孙漂流记是笛福的长篇历险小说。 4.【答案】D 5.【答案】B B 项城是“孤” ,是“一片”的,山则众多,高达万仞。通过这样的对比,山之高更显出城之小,山之众,更见城之孤。 6.【答案】D A 项的“家父”是谦辞, “贤弟”是敬辞;B 项的“愚见”是谦辞;C 项的“高兄”是敬辞。 7.【答案】A 题干中的例句为通感,声音是听觉,朦胧的月光和玫瑰的晨雾的视觉,听觉到视觉的转移;A 项的香气为嗅觉,淡紫色为视觉; “香气似乎是像淡紫色的” ,由嗅觉到视觉的转移。 8.【答案】C 应关注学生阅读态度的主动性、阅读需求的多样性、阅读心理的独特性,尊重学生个人的见解,应鼓励学生批判质疑,发表不同的意见。教师的点拨是必要的,但不能以自己的分析讲解代替学生的独立阅读。 9.【答案】D 成长记录表里包含了学生的基本信息,学习状况等各个方面的成长状况,是全面的多角度的评价学生,不是单纯地评价成绩,还改变了单一评价状况,属于一种描述性的定性评价,所以 ABC 选项均错误。 10【答案】C 四张邮票展现了木兰从军的过程,形象生动,有利于学生把握课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 C 项乐府诗的特点并无明显体现。 11.【答案】 A 题干中的老师讲冕字的时候讲到了字的来源并且提到了每个字都是一个故事,设计汉字文化的相关内容。 12.【答案】 C 教师的两个环节属于扩展延伸和小结作业阶段, 引导学生进行了情感的升华,而非钻研课文。 13.【答案】C 该片段是以文章中的词语理解为主,没有体现对核心句子的解读。 14.【答案】C C 项漂流瓶活动中通过故事开头的确定,为学生创设了故事续编的语境;根据所给材料,是锻炼学生的听说能力,不是阻碍所说能力的发展,故A 错误;D 项目的也非是提高写作能力; 在材料中师生互动有体现且这种形式会有助于师生间交流互动, B 项错误。 15.【答案】 B 整体设计活动包括了手工制作、 “马” 的演变、 成语、 历史故事、 文学作品、辩论、赏析艺术作品等多种形式,联系了历史、美术等其他学科知识,也综合锻炼了学生的各项能力。 二、案例分析题 16.【参考答案】 (1)导入课文需要具有启发性和趣味性,为课文学习奠定一个良好的氛围和基础,该教师使用赵州桥图片到课文正是出于这一目的。 教师不让学生看书, 而是先出示图片让学生形容赵州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能动性,启发学生思考赵州桥的特点,然后再通过文本的比对验证自己的了解,具有趣味性,也能增强阅读印象。 (2)教学设问要具有引导性和启发性,同时也要具有有效性,帮助实现教学目标。教师在环节二,最后提问“为什么作者选择卢沟桥和赵州桥举例说明中国石拱桥” ,通过这一问题引导学生去观察赵州桥和卢沟桥的特点和独特价值,即赵州桥是独拱桥,卢沟桥是联拱桥,文中介绍赵州桥侧重结构特点,卢沟桥侧重艺术和历史价值,进而把握本文的说明特点。教师通过这一设问,不仅解决了教学重点,而且利于学生把握作者的说明手法。 17.【参考答案】 错别字: “嘻戏”改为“嬉戏” , “截后余生”改为“劫后余生” 。 病句: “星星点点的人家下面满是残不忍赌的点缀-废物与垃圾” , “废物”与“垃圾”并列不得当,可改为“废物等垃圾” 。 18.【参考答案】 主题深刻,手段巧妙。该作文题目“心中有朵雨做的云” ,一开始就奠定了低沉的基调,引入思考。作者一开始记叙儿时的美好回忆尤其是美景,如天空中的青云,可是突然有一天,再见昔日的美景, 多了一些不和谐的 “点缀” , 儿时充满着快乐的玩耍之地, 如今垃圾遍地,作者再抬头看天空中的青云,与昔日的记忆碰撞,便会在心里下雨。 “环保” “绿色生态”这一深刻的主题作者并不是直接大谈道理, 而是通过自己的今夕经历对比呈现在读者面前, 真实动人,读了也为之扼腕。 三、教学设计题 19【参考答案】 对于本篇课文的教学要做到以下三点:首先,注重朗读。引导学生先默读,对照注解疏通文 字,初步感知文章的内容;然后再通过反复朗读,体会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最后达到熟读成诵。朗读要读准字音,读清句读,体会作品的思想感情和风格特色,感受文言文韵律优美的特点。其次,积累如“阙”等通假字, “虽” “奔”等重点文言文实词。最后,涵咏品味,这篇短文富有诗情画意,意味隽永,应引导学生品味文章的语言,深入作品的意境,涵咏体会,获得美的感受。这一环节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把想象中的三峡风光用语言描述出来, 可以在课文的基础上作扩展联想, 引导学生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本文对三峡的描写比较客观, 作者的思想感情并没有用语言直接表述出来, 但是我们从文章的字里行间可以体会到作者的欣赏之情,他写出了三峡独特的美。 20.【参考答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积累文言词汇,梳理文章脉络,把握本文的景物描写特点 (2)过程与方法:学会会诵读体验法、词句推敲法欣赏文章,提高古文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三峡之美好,体会作品意境,技法一览三峡之热情 【教学依据】 (1)教学目标的设立要符合基础课程改革的要求,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设计进行设立,并完成三个维度目标的整合。 (2)文言文教学应当突出“诵读法”在疏通文意,理解感情上的作用。作者只用不到区区 200 字的篇幅,描写随物赋形,动静相生,情景交融,简洁精练,生动传神,所以词句推敲法也是文本需采取的重要方法,因此确定了如上过程与方法目标。 (3)文言文教学在促使学生学习语言知识的同时,要有意识地增强学生的文化积淀,充实文化底蕴, 培养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新 课标 要求: “诵读古代诗词, 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所以在知识方面,我确定了积累文言词语,梳理脉络的知识目标和感受景物美好的情感目标。 21【参考答案】 本段教学设计力求完成制定的“过程和方法”目标。 一、采用诵读体验法,诵读想象融入情景 1.学生齐诵全文,在读中想象画面,力求在动情的诵读中融入情景。 教师指导: 每一段开头的 “自” “至于” “则” “每至” 为抓手进行朗读指导。文章以 “自”开篇,展示了一幅高空鸟瞰图,三峡奇貌尽收眼底,然后再零距离读山,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仰望高山,深感人之渺小。因此第一段应该用敬畏,赞叹的语气来朗读。第二段以“至于” 为连接引出话题, 既巧妙地点出了时令, 有顺接了前段的语气。 第三段收据中的 “则”字,用转折的语气引出了下文,三、四两段应该轻柔、舒缓的语调来读,要读出清幽、凄婉之美。 2.请同学们闭上双眼, 听老师在诵读一遍 三峡 , 听完后说说你脑海中的三峡。 (10 分) 二、采用词句推敲法 同学诵读文章三,四两段,教师提出要求:当水落而石出、水枯而涧寒时,三峡会呈现怎样的一幅图景?给你所看到的图景起个恰当而好听的名称,并谈谈自己的阅读体会。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