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68页
第2页 / 共68页
第3页 / 共68页
第4页 / 共68页
第5页 / 共68页
第6页 / 共68页
第7页 / 共68页
第8页 / 共68页
第9页 / 共68页
第10页 / 共68页
亲,该文档总共6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2北京高三上学期期末文学类文本阅读汇编一、文学类阅读-单文本(2022北京东城高三期末)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雨落槐花点地六七月,群芳谢尽,却正是北京槐花盛放的日子。往往一场骤雨过后,槐花打落一片,如筛过的黍米,细细簌簌、密密匝匝铺满一地,浅白、微绿、轻黄砌在一起,合着零星碎雨,透着清雅的香,实为盛夏北京一道胜景。说起槐树,人们往往会在前面缀上一个“老”字,这讲的不仅是情怀深,更直接的就是指年岁大,槐树生命力极强,根深蒂固,苍干虬枝,似乎掩藏着朝代更迭的密码。农谚有“千年松,万年柏,不如老槐歇一歇”,说的是松柏虽能活千年,却不及槐树“歇一歇”的功夫。这是说槐树有“休眠”的特性,一旦树龄太老或者生理病变,就会通入“自我保护”状态,表面看枯死一样,但待时机成熟又会重萌新枝、举树芳华。因此,古槐不死,枯木逢春,向来被视为吉祥的象征。槐别名挺多,如金药材,六年香等,但民间叫得多的是“家槐”“老槐”“护屋树”。也许正是源于槐之“老”,槐之“旧”,槐之“大”,槐才成为人们内心家园故土当之无愧的象征,成为中华儿女慎终追远的共同图腾。槐者,怀也。人们立于高槐浓阴之下,举目四望,俯仰天地,不免逸兴遄飞,思接古今,神游万端,于是一股忠恭、慎远、望怀之情自然升腾。这时天和地、家与国、故乡与远方,悄然贯通联结为一体,实现了天地君亲师的统一。槐寄托太多,国人选择把槐树作为社树,甚至拜为神树,意蕴家族香火承继,社稷长治久安,其情结之重也就理所当然了。槐树高擎俊朗,伟岸壮硕,枝繁叶茂,荫盖广间,加之多植于北国,“凌凌可耐冬”,又多了坚韧不拔的个性,因而自古常被人们认为“有君子之风”。孔庆镕在五柏抱槐中就有赞誉:“曲径阴遮暑,高槐翠减浓。天然君子质,合傲岱岩松。”槐在北京,实乃一介具有磁化力的“清流”“雅秀”,纵然时风浮躁,但每每走到槐阴下,人心也自然安凉;即便胡同逼仄,但只要,有了高大盛槐,心境也自然高远。老北京有着悠久的植槐史,从幽燕至今,槐与北京如风雨伉俪,一伴千年。在老北京庭院中,总不乏那些上了年岁的老槐树的身影,而在北京街巷上,你要见到没有槐树的胡同更是极少。张恨水在五月的北平中描述“尤其槐树,不分大街小巷,不分何种人家,到处都栽着有。在五月里,你如登景山之巅,对北平城作个鸟瞰,你就看到北平市房全参差在绿海里。这绿海就大部分是槐树造成的”北京人爱槐、敬槐、种槐,槐之于京,实为储存于历史和人心中的一份特有“资产”,正如梧桐之于金陵,凤凰木之于南粤,已经成为古都北京千年风雅薪火相传的“活化石”与历史符号。老槐树下是生活。“一树繁阴澹古姿,秋来黄叶点阶墀,月明贪玩疏疏影,坐到露凉人睡时。”每逢得暑,夏雨初歇,当微风拂过,槐花落英缤纷的时候,街头巷尾、胡同深处、朝暮之间,总能生出北京人对过往最温暖的记忆。这时,人们纷纷溜出屋来,趿拉着拖鞋,晃摇着蒲扇,耷拉着白毛巾,一家人或邻友围在老槐树下听广播、侃大山、下象棋,或者吃西瓜、喝啤酒、撸烤串,那是最快意的事儿。此情此境,让人不禁想到宋人洪皓在咏槐中所描述的,“弛担披襟岸帻斜,庭阴雅称酌流霞,三槐只许三公面,作记名堂有几家”。身边一位北京长大的朋友说,小时候听来的故事多半是姥爷在大槐树下讲的,现在斯人已去,对他而言,老槐树就是姥爷和自己的童年,过去日子清苦,人们就地取材,对槐树“无所不用其极”,春天采槐米,夏天吃槐花,酿槐花蜜。秋天收槐豆,晒药材,如果槐树枯死了,枝干又成为制作农具桌凳的材料。50年代闹饥荒,老人们甚至还把槐豆制成酱油和醋调剂生活。作为80后,我听罢顿觉口舌酸涩,然而说的人脸上,洋溢的分明却是芬芳斗转星移,今非昔比,然而作为网评的“新燕京八景”之一,“呼童采槐花,落英满空庭”,“槐花满地无人扫,半在墙根印紫苔”,仍是当代北京人内心无法离舍的美好情愫,这是人们找寻“北京”的一条弥足珍贵的线索。槐树与胡同巷陌分不开,也就与市井民生分不开。槐下生活琐碎且认真,正如槐米一样朴素细密,也如槐花一样粲然芬芳,所有的平凡与珍重,都一一化入人们的衣食住行和恩怨情仇里。从初春洋槐春讯,到盛夏国槐花开,再到秋凉槐黄子落,大半年的光景里,槐带给人们更多的是不灭的希冀,无声的见证和长情的陪伴。槐不择水土,一旦扎下根,便与时光俱老。在北京千余年的历史沿革中,老槐树以生生不息的顽强以及对脚下大地的执着坚守,见证着人们的喜怒哀乐,演绎着时空流转北京七月,繁华褪尽,月季将息。如果你在大街上见到那些缀满黄花的树,那就是国槐了。(取材于宁显福的同名文章)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华夏儿女慎终追远的共同图腾慎终追远:怀念故土先人。B具有磁化力的“清流”“雅秀”磁化力:感染力,影响力。C北平市房全参差在绿海里参差:纵横交错地排布。D对槐树“无所不用其极”无所不用其极:利用得非常充分。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头写骤雨打落槐花满地之景,为全文创设了幽远而感伤的氛围。B槐树生命力强,寄托深远,能唤起慎终追远之情,实为树中“君子”。C槐树浑身都是宝,是北京人的好伙伴,因而成为“新燕京八景”之一。D本文为读者更好地认识北京、了解北京,珍重北京提供了视角和通道。3请从两个不同角度赏析文中画横线语句的表达特点和效果。4本文叙写了槐树的特点,种植情况,以及槐树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反映出作者对北京风土人情和民族文化心理的理解与感悟。请结合你阅读过的一篇作品(体裁不限,不包括本文),谈谈文学作品中自然景物与作者审美感悟的关系。(2022北京西城高三期末)阅读下面作品,完成下面小题。途中今天是个潇洒的秋日,飘着零雨,我坐在电车里,看到沿途店里的伙计们差不多都是懒洋洋地在那里谈天,看报,喝茶喝茶的尤其多,因为今天实在有点冷起来了。还有些只是倚着柜头,望望天色。总之纷纷扰扰的十里洋场顿然现出闲暇悠然的气概,高楼大厦的商店好像都化做三间两舍的隐庐,里面那班平常替老板挣钱、向主顾陪笑的伙计们也居然感到了生活余裕的乐处,正在拉闲扯散地过日,仿佛全是古之隐君子了。到了北站,换上去西乡的公共汽车,雨中的秋之田野是别有一种风味的。外面的蒙蒙细雨是看不见的,看得见的只是车窗上不断来临的小雨点,同河面上错杂得可喜的纤纤雨脚。此外还有粉般的小雨点从破了的玻璃窗进来,栖止在我的脸上。我虽然有些寒战,但是受了雨水的洗礼,精神变成格外地清醒。我是个最喜欢在十丈红尘里奔走于道路的人。我现在每天在路上的时间差不多总在两点钟以上,这已经有好几月了,我却一点也不生厌,天天走上电车,老是好像开始蜜月旅行一样。车子里面和路上的人们具有万般色相,你坐在车里,只要你睁大眼睛不停地观察三十分钟,你差不多可以在所见的人们脸上看出人世一切的苦乐感觉同人心的种种情调。并且在路途中我们的心境是最宜于静观、最能吸收外界刺激的。我们通常总是有事干,正经事也好,歪事也好,我们的注意力免不了特别集中在一点上,只有路途中,尤其走熟了的长路,在未到目的地以前,我们的方寸是悠然的,不专注于一物,却无所不留神,在匆匆忙忙的一生里,我们此时才得好好地看一看人生的真况。所以无论从哪一方面说,途中是认识人生最方便的地方。车中、船上、人行道可说是人生博览会的三张入场券,可惜许多人把它们当做废纸,空走了一生的路。我们有一句古话“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所谓行万里路自然是指走遍名山大川,通都大邑,但是我觉得换一个解释也是可以。一条路你来往走了几万遍,凑成了万里这个数目,只要你真用了你的眼睛,你就可以算是懂得人生的人了。有意的旅行倒不如通常的走路那样能与自然更见亲密。旅行的人们心中只惦着他的目的地,精神是紧张的,实在不宜于裕然地接受自然的美景。天下的风光是活的,并不拘泥于一谷一溪,一洞一岩。旅行的人们所看的却多半是这些名闻四海的死景,人人莫名其妙地照例赞美的胜地。这又何苦呢?只有自己发现的美景对着我们才会有贴心的亲切感觉,才会感动整个心灵,而这些好景却大抵是得之偶然,绝不能强求。所以有时因公外出,在火车中所瞥见的田舍风光会深印在我们的心坎里,而花了盘缠告了病假去赏玩的名胜倒只是如烟如雾地浮动在记忆的海里。我坐在车里,任它一上一下,一左一右地跳荡,看着老看不完的十八世纪长篇小说,有时合着书随便望一望外面天气,忽然觉得青翠迎人,遍地散着香花,晴天现出不可描摹的蓝色。我顿然感到春天已到大地,神魂飞在九霄云外了。再去细看一下,好景早已过去,明天再走到原地,一切虽然仍旧,总觉得有所不足,与昨天是不同的,于是乎那天的景色永留在我的心里。真真的好景都该这样一瞬即逝,永不重来。在热狂的夏天,风雪载途的冬季,我也常常出乎意料地获得不可名状的妙境,它们滋润着我的心田,真是陆放翁所谓的“何处楼台无月明”。走路的确是了解自然的捷径。雨雪霏霏,杨柳依依,这些境界只有行人才有福享受。许多奇情逸事也都是靠着几个人的漫游而产生的。西游记镜花缘老残游记等不可一世的杰作,没有一个不是以“行”为骨子的,所说的全是途中的一切。我觉得文学的浪漫题材在爱情以外,就要数到“行”了。陆放翁是个豪爽不羁的诗人,而他最出色的杰作却是那些记行的七言。我们随便抄下两首,来代我们说出“行”的浪漫性罢!剑南道中遇微雨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销魂。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南定楼遇急雨行遍梁州到益州,今年又作度泸游。江山重复争供眼,风雨纵横乱入楼。人语朱离逢峒獠,棹歌欸乃下吴舟。天涯住稳归心懒,登览茫然却欲愁。因为“行”是这么会勾起含有诗意的情绪的,所以我们从“行”可以得到极愉快的精神之乐。我们从摇篮到坟墓也不过是一条道路,当我们正寝以前,我们可说是老在途中。途中自然有许多的苦辛,然而四周的风光和同路的旅人都是极有趣的,值得我们跋涉这程路来细细鉴赏。除开这条悠长的道路外,我们并没有别的目的地,最要紧的,是培养一个易感的心境,而不要闭着眼睛,朦朦一生,始终没有看到世界。1929年11月5日(取材自梁遇春同名散文)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雨中的秋之田野是别有一种风味的风味:趣味、情致B我们的方寸是悠然的方寸:尺度、界限C任它一上一下,一左一右地跳荡跳荡:颠簸、晃动D老残游记等不可一世的杰作不可一世:当时没有能比得上的6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途中描摹细雨,作者调动了视觉、触觉等感官,给人一种身临其境之感。B平常做事,我们的注意力总是特别集中于一点,无法看出人世一切苦乐。C作者对“行万里路”的理解非同寻常,肯定了普通日常“行路”的意义。D作者引用陆游的两首诗歌,借此说明历来不乏叙写“行路”浪漫的杰作。7作者为什么“最喜欢在十丈红尘里奔走于道路”?请结合文章内容概括。8好文章起笔历来讲究,请简要分析本文首段有哪些妙处。(2022北京朝阳高三期末)阅读下面作品完成下列小题。作家应像个杂货店主在我眼里一个好的写作者,就像个杂货店主,无需大店面,无需高档货品,无需占据繁华街市,只管开在寻常百姓家,烟火稠密处。消费者跨进小店门槛,可以两腿泥,可以醉醺醺,可以哭啼啼,可以骂咧咧;可以抽着劣质烟,可以剔着牙,可以嚼着最后一口饭,可以大声和谁打着电话;可以用他们粗糙的手,随意触摸你货架上的东西,对着油盐酱醋,烟酒糖茶、肥皂毛巾、碗盘杯盏、牙膏牙刷,鞋垫手套等等,嘟嘟囔囔,挑挑拣拣。所以生意好的杂货店,每天都要重新归置一下货架,补充货品,然后在熄灯时分,倾情打扫一遍店面,等待迎接另一个苦辣酸甜的日子。每个作家都有自己写作的源头活水,有这样一爿心灵世界的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