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课内部分)愚公移山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酬,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圉,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操蛇之神般之,惧其不己也,告之于帝。帝感 其 圾 命 夸 娥 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选 自 列 子 汤 问)7ABCD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河曲智叟笑而比之曰汝 心 之 卧 固 不 可 彻操蛇之神呼之帝感其诚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囿国不以山溪之险菊之爱,陶后鲜有呼臣诚知不如徐公美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寒暑易节,始一反焉。(2)甚矣,汝之不惠!9.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故事交代太行、王屋二山的占地面积、高度,体现了愚公移山面临的巨大困难。B.文章写妻子和智叟都嘲笑并且阻止愚公,是为了反衬出愚公移山的坚定决心。C.文 章 以“智叟”来称呼鼠目寸光、自以为是的老头,反差强烈,极具讽刺意味。D.愚公移山的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参考答案】7 .C 8.(1)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2)你也太不聪明了!9.B【7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理解。A.句意:河湾上聪明的老头讥笑愚公,阻止他干这件事。止:使停止,阻止。句意:狼 的 身 体 已 经 钻 进 入 一 半 只 露 出 屁 股 和 尾 巴。止:通“只”,仅有:B.句意: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固:顽固。句意: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固:使坚固,巩固;C.句意:手中拿着蛇的山神听说了这件事。闻:听说。句意: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J。闻:听说。二者一样;D.句意: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感动。诚:诚心。句意:我的确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诚:的确、确实。故选C o【8题详解】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注意:(1)易:交换。始:才。反:通“返”,往返。(2)甚矣,汝之不惠:主谓倒装句,应 为“汝之不惠甚矣”。惠:同“慧”,聪明;不惠,指愚蠢。【9题详解】本题考查对选文内容的理解。B.妻子并没有嘲笑和阻止愚公,她只是“献疑”,“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可见她并不反对移山,只是提出可能面对的困难,让愚公对此有正确的认识和打算。故选B。【参考译文】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来在冀州南边,河阳的北边。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龄将近九十岁了,面对着山居住。他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道,于是集合全家人商量说:“我跟你们尽全力铲除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向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也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再说,挖下来的土和石头又安放在哪里?”众人说:“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边。”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凿石头,挖土,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男孩,刚刚换牙的年纪,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河湾上聪明的老头讥笑愚公,阻止他干这件事,说:“你真的太愚蠢了!就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北山愚公长叹一声说:“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上。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却不会增高加大,还怕挖不平吗?”河曲智叟无话可答。手中拿着蛇的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他不停地干下去,于是向天帝报告了。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感动,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那两座山,一座放在朔方的东边,一座放在雍州的南边。从这以后,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南岸,再也没有高山阻隔了。(2 0 2 1广东广州)曹刿论战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那,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日:“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 曰:“忠之展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驷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两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依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7.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1)肉食者那(2)忠之服也(3)公将驷之(4)惧有体焉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小惠未遍,民弗从也。(2分)(2)彼竭我盈,故克之(2分)【参考答案】7.(1)浅陋。这里指目光短浅。(2)尽力做好分内的事(3)驱车追赶(4)埋伏8.(1)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2)敌方士气穷尽,而我方士气正旺盛,所以能战胜他们。(2 0 2 1广东)岳 阳 楼 记(节选)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橘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 必 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吠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9.A.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B.C.D.不以物喜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发于声,炉后喻舜发于联亩之中以刀劈狼首(狼)得 之 则 生(鱼我所欲也)池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唐雎不辱使命)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1 0.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不同的项是()A.而或长烟;空B.把酒顺风C.衡于虑,而后年D.征于年上下二白(湖心亭看雪)强 表 涕 零(出师表盗窃乱贼而不作(大道之行也)未尝稍降辞e(送东阳马生序)H.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求:(2)行拂乱其所为 拂:1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浮光跃金,静影沉壁。1 3 .岳阳楼记(节选)第段写“迁客骚人”的悲喜观,其用意是什么?1 4 .阅读下面链接材料,结 合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用自己的话说说两文的作者分别提出了怎样的治国之道?【链接材料】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奚以 知其然也?民富则安乡重家,安乡重家则敬上畏罪,敬上畏罪则易治也。民贫则危乡轻家,危乡轻家则敢凌上犯禁,凌上犯禁则难治也。故治国常富,而乱国常贫。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选 自 管 子 治国【注释】奚以:即“以奚”,根据什么。以,介词,根据。奚,何,什么。重:重视。敬上畏罪:恭敬君上,畏惧犯罪。敬,恭敬,尊重。上,君上,泛指统治者。罪,犯罪或作恶的行为。【参考答案】9.B 1 0.C1 1 .探求.违背1 2 .浮动的月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在水中的玉璧。1 3 .传达出两种截然相反的人生情境,衬 托“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古仁人之心,突出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情怀。1 4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提出了忧患则生、安 乐 则 亡 观 点,链接材料 则提出了治国之道,必先富民的观点。【参考译文】【链接材料】大凡治国的道理,一定要先使人民富裕,人民富裕就容易治理,人民贫穷就难以治理。凭什么这样说?人民富裕就安于乡居而爱惜家园,安乡爱家就恭敬君上而畏惧刑罪,敬上畏罪就容易治理了。人民贫穷就不安于乡居而轻视家园,不安于乡居而轻家就敢于对抗君上而违犯禁令,抗上犯禁就难以治理了。所以,治理得好的国家往往是富的,乱国必然是穷的。因此,善于主持国家的君主,一定要先使人民富裕起来,然后再加以治理。(2 0 2 1 广西贵港)【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乙】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有仙则多(出名)B.即是陋室(这)C.可爱者甚瞽(多)D.陶后等有闻(新鲜)(2)下列句子中“而”字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B.温故而知新C.濯清涟而不妖 D.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3)下列句子的节奏划分里送的一项是A.南阳/诸葛庐 B.往来无白/丁C.中通/外直 D.不蔓/不枝(4)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孔子云:何陋之有?(5)请 根 据【甲】【乙】两文填写表格。选文/表现手法 托物言志不同的物象 相同的志趣【甲】2【乙】莲【参考答案】【解答】(1)本题考查理解对文言实词含义的辨析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涉及的词语都是常见的文言实词。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作出判断。A B C.正确;D.有误,鲜:少。故选:D,(2)本题考查对文言虚词“而”的辨析能力。答题需要结合句子的意思来理解“而”的含义,然后总结归纳得出答案。A.句意为:唯独喜爱莲花从积存的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而:连词,表示转折。B.句意为:温习学过的知识就能获得新的理解和感受;而:连词,表示承接。C.句意为: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而:连词,表示转折。D.句意为:以 远 远 地 观 赏(莲),而不可轻易地玩弄它啊;而:连词,表示转折。故 选:B,(3)本题考查给语句断句的能力。给语句断句时,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再弄清句子的成分,不要把句子割裂开。一般来说,主谓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应该有停顿。AC D.正确;B.有误,句意为:来来往往的没有无学问的人;故断句为:往来无/白丁。故选:Bo(4)本题考查翻译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