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山东省义务教育美术课堂教学基本要求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包括音乐、美术、舞蹈、戏剧(含戏曲)、影视(含数字媒体艺术),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情操教育、心灵教育,培养想象力和创新思维等的重要课程,具有审美性、情感性、实践性、创造性、人文性等特点。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堂教学以《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为基本依据,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在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估与改进中,把“坚持以美育人”“重视艺术体验”“突出课程综合”的课程理念融入到美术课堂教学中,以核心素养为导向,以单元形式设计并组织教学,体现教、学、评一体化,充分发挥美术课程在培育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中的重要作用,全面落实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培养要求。为规范美术课堂教学行为,提高教学质量,结合美术学科特点和我省美术教学实际,特制定本基本要求。 一、教学设计 核心素养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教师要深入解读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艺术课程标准,理解艺术课程的性质、理念、目标、内容、学业质量,依据课程内容,整合学科知识与相关资源,将核心素养的培育贯穿美术教学的全过程,以学科大观念为统整,以主题为引领,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以学习任务为驱动,以基本问题和关键问题为牵引,以学习活动为载体,以活动评价为保障。通过各种美术实践活动,激发想象、调动情感、创造形象,帮助学生理解各项美术的形式美和意蕴美,感悟美术学习的意义与美术实践的价值。 (一)教学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设计要准确把握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等核心素养的内涵与表现,从核心素养的角度,阐述学习活动所达到的目标要求。教学目标设计应主要包括“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学习活动的过程与方法、预期效果及价值观念”三个方面。教学目标是整个教学活动的统领,具有导教、导学、导测、导评的作用。教学目标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学情为基础,体现美术课程理念。教学目标应明确、具体、可操作、可测评,可达成。教师不仅要关注自己的“教”,还要指导学生明确“为什么学美术”,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参与美术实践活动,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丰富审美体验。 (二)学习活动设计 学习活动的设计要整体把握教学内容,利用多种媒材,通过综合性、创造性的美术实践活动,营造开放的学习情境,以任务、主题或项目的形式设计学习活动,促进学生深度理解知识、技能,提升学生创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学习活动设计的基本路径如下:依据主题和内容,思考并设计大观念,确定素养目标和任务,设计基本问题,创设问题情境,分解关键问题和过程性活动任务,拟定教学活动计划,依据目标、任务提出评估依据,设计学业评价指标,设计教学所需资源,深化理解,验证大观念。 1.学习活动设计要以大观念为统领 大观念是从教学内容中提炼出的具有核心、统摄作用的观点、原则或结论。大观念一方面可以串联和统整单元内容,使知识之间形成必然的、有结构关系的联系;另一方面还能抓住知识的核心和本质,促进对知识的理解和迁移。在学习活动设计中,精准提炼大观念,并以此为统整,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进行结构化处理,是把“零散知识”转化为“理解知识”的必要条件。 2.学习活动设计要合理设置问题和任务 问题包括基本问题和关键问题,基本问题是将问题情境引向深度理解的通道,它强调“追求理解,引发探究,促进迁移”。关键问题是在基本问题诱引下生成的与学习目标、任务相一致的,对各个学习活动起关键引领作用的系列问题。问题的设计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地讨论问题、质疑问题、表达想法的机会,促进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求知欲,有效激发学生兴趣,增强课堂教学实效性。任务包括最终任务和过程性任务,最终任务是需要最终完成的、具有生活情境的单元总任务。过程性任务是为完成单元最终任务设置的一系列过程性活动任务。把最终任务分解成过程性活动任务,形成完整的任务链,在教学目标的统领和任务驱动下进行系统性学习。 3.学习活动设计要用多种媒材丰富学习内容 为确保学习活动的有效开展,教师要根据学习需要,给学生提供学习素材及各种可被利用的条件,包括教学资料、材料、环境、后援系统等。美术学科课程内容包含“欣赏·评述”“造型·表现”“设计·应用”和“综合·探索”4类艺术实践,涵盖16项具体学习内容。“欣赏·评述”是通过美术作品感知世界,体验情感,理解美术及其发展概况。“造型·表现”是学生要创造性地运用传统器具、材料和现代媒介,围绕题材,采用平面、立体或动态等多种表现形式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设计·应用”是结合学生生活和社会情境,运用设计与工艺的知识、技能和思维方式,融想法、思考、创造于一体,进行传承与创造。“综合·探索”是引导学生将所掌握的美术知识、技能和思维方式,与自然、社会、科技、人文相结合,进行综合探索与学习迁移,提升核心素养,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三)教学评价设计 教学评价是检测目标是否达成的重要手段,也是监控学习过程是否沿着正确轨道运行的重要保证。教学评价设计要涉及学生学习态度、过程表现、学业成就等多方面,贯穿美术学习的全过程和各个环节。在评价中关注教学目标的达成,关注学习问题的探究效果,关注学习任务的实践以及成果的分享,以全面发展的理念,将评价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1.教学评价设计以目标为导向 教师要依据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评价,以目标为导向。教学评价的评价方式、评价活动和评价标准源于教学目标,建立在教学目标这一基础之上,教师设计的教学评价要与教学目标匹配、关联和一致。教师可以结合课堂学习活动把教学目标分解为可操作的评价任务,这些评价任务是嵌入各个学习活动环节之中的,在评价过程中全面、准确、及时地搜集评价信息,以此监测目标的达成情况,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教师依据评价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最终达成教学目标。 2.教学评价设计要灵活运用多种评价方式 教师可通过情境化评价、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等方式开展教学评价,灵活多样评价方式能丰富美术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反思、改善和提高。教师可以联系生活创设情境,进行开放式生活化评价,让课堂学习活动、任务与生活相关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学评价设计要注重观察、记录学生美术学习、实践、创作等活动中的典型行为和态度特征,在单元学习结束后运用作品展示、纸笔测试、档案袋等方式,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质性分析和终结性评价,提高教学评价的全面性、准确性。 二、教学实施 教学实施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个性特点和学习经验,在实施过程中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坚持育人为本,注重美育与德育的结合 教师教学实施要立足学生的全面发展,挖掘美术教学内容多方面的育人价值,满足学生成长需求,促使学生通过美术学习陶冶情操,温润心灵,激发想象力与创造活力。教师应注重艺术与自然、生活、社会、科技的关联,开展以艺术体验为核心的多样化实践,激发学生参与艺术活动的兴趣和热情,使学生在欣赏、表现、创造、融合的过程中,形成丰富、健康的审美情趣,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激发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 (二)开展单元教学,注重主题引领下的学科融合 教师要依据课程标准和核心素养理念,遵循不同学段学生的认知规律,开展单元教学,以主题引领教学,以大观念统整单元内容,实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结构化。在单元第一课时分享单元学习方案,提前让学生知晓该单元的学习计划。以帮助学生在主题单元式学习活动中整体认知和建构学习内容,自然融入学科及跨学科知识,促成学习内容的多维度融合。学生通过主题单元的学习与实践,综合运用美术及其他学科的知识、技能和思维方式,在学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理解美术与生活的关系,提升美术综合能力和素养。 (三)创设学习情境,促进审美感知与艺术体验 在教学实施中,教师要营造开放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亲近自然、感受生活,激发积极情绪,获得审美直觉和美感体验;通过欣赏艺术作品感知世界,体验艺术情感,实现与艺术形象的共情;鼓励学生在情境中感知形象,迸发创意,运用艺术语言和方式表现自然美、社会美与科技美,体验创造的喜悦和自我实现的愉悦,提升美术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 (四)创新使用媒材,实现传承与创新的结合 教师要了解掌握传统绘画和工艺与现代媒介的差异,在教学实施中实现传承与创新的结合。教师要发挥不同媒材的特性,展现多样的表现形式、形象与意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触觉、动觉等多种感觉,融想象、思考、创造于一体,增强学生对艺术的深层体验。教师充分利用学校计算机、多媒体设备、艺术软件等信息化艺术课程资源,从内容和方法上拓展美术教学实施的空间,使美术教学更具有直观性、互动性和时代感,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和美术创作形式的转变。 (五)注重开展评价,实现教、学、评一体化 教师在教学实施中把教、学与评相互整合, 注重开展评价, 把评价作为工具和抓手,促进学习学习, 让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和评价成为一个整体,把评价紧密地嵌入到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针对教与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态度、过程表现、学业成果等进行阶段性评价、多元化评价,并及时反馈给学生,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表现,把评价过程变成学习过程。在评价过程中,教师也能依据评价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设计, 提高教学目标的达成度。 (六)拓展教学环境,合理利用多种教学资源 教学实施的环境、场所要敢于打破常规,不受教室等固定场所的限制。学校可与附近美术馆、博物馆、音乐厅、歌剧院、影院、青少年宫、社区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以及当地社区艺术家工作室和民间艺术作坊携手,开展多种形式的艺术教育教学活动,以便通过优质校外艺术资源共享,提升艺术教学的质量。利用地方和社会文化资源所蕴含的中华文化精神和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增进对中华文化的理解与认同,树立文化自信。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重要节庆日、纪念日、少先队及共青团活动日、校园文化艺术节等,开展艺术作品展示等活动,增强艺术学习的广度、深度和强度。 三、教学评估与改进 教学评估与改进是检验、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式和手段,要充分发挥教学评估的诊断、激励和改善功能,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发展。教学评估与改进应始终以学习者为中心,突出美术实践学习的价值,围绕学习的有效性,开展多元化评价活动,以推进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质量观、发展观和评价观,转变教育教学行为和方式,引导学生明确发展方向,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全面、可持续发展。 (一)对学生学习的评价 没有好的评价就没有好的课堂,单元学习之初就提出学习任务,让学生明确学习计划,清楚自己要做什么,达到什么效果,即设计预期的学习成果,从教学目标出发创设任务情境,设计教学活动,针对任务要达成的最终成效,采取相应的评价策略,把控整个教学过程的方向和脉络,做到可控、可测、可评、可行。课前,教师要依据教学目标设计评价指标,开发评价工具;课中,引导学生运用评价指标和工具开展自我评价,学生当监测员,教师当监督员,师生共同对学习行为和结果进行及时、科学、有效的监测。学习的过程也是评价的过程,更是学生通过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不断更新、内化和建构知识、提升能力和素养的过程。 (二)对教师教学的评价 1.评价主体 教学评估以教研组为单位组织实施,同时发挥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等不同评价主体或角色的作用,形成多方共同评价的协同评价格局。 2.评价内容 教学内容设计以“课程目标”和“美术学业质量标准”为依据,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评价内容应做到具体、详细、有针对性,避免片面。评价内容不但涉及学生学习态度、学习过程表现、学业成就等内容,还涉及教师教学设计、教学实施过程、教学特色等内容,对评价内容的评估应贯穿学生美术学习的全过程和教师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 3.评价实施 在评价实施中尊重差异,运用多元化评价、嵌入式评价、表现性评价等相融合的评价方式,采用多渠道获取评价
点击显示更多内容>>
收藏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