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资源
资源分类
资源描述
江西省上饶市高砂中学高三生物期末试卷含解析 一、 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经测定某化合物含C、H、O、N、S,下列哪项最不可能是它的功能( ) A.携带氨基酸进入核糖体 B.与抗原物质发生特异性结合 C.细胞膜上运载葡萄糖的载体 D.催化细胞内的化学反应 参考答案: A 2. 在细胞呼吸过程中,下列细胞的结构可能产生CO2的是 A.水稻根细胞的线粒体基质 B.乳酸菌的细胞质基质 C.人肝细胞的细胞质基质 D.酵母菌的线粒体内膜 参考答案: A 3. 如果将果蝇精巢中某个细胞的一条染色体的DNA进行标记,然后该细胞进行了某种细胞分裂,形成的子细胞中有的无放射性,则该细胞进行的分裂方式及分裂过程中发生的变化是(假设染色体发生了正常的平均分配)( ) A.有丝分裂,在分裂间期发生了基因突变 B.有丝分裂,在细胞分裂前期由细胞两极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 C.减数分裂,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发生了同源染色体分离 D.减数分裂,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发生了着丝点的分裂 参考答案: C 【考点】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细胞的减数分裂. 【分析】果蝇精巢中的细胞为精原细胞,精原细胞既能进行有丝分裂,又能进行减数分裂.题中的限制条件为“形成的子细胞中有的无放射性”,此时应考虑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分配情况. DNA复制时半保留复制,在分裂间期完成染色体复制后,该染色体上的两条染色单体上的DNA分子上均有一条链被标记. 【解答】解:AB、由于DNA是半保留复制的,无论是有丝分裂还是减数分裂,间期完成复制后一条染色体上的两条染色单体上均会出现放射性标记,在有丝分裂后期,由于着丝点的分裂,两条染色单体平均分配,因此形成的子染色体上均会出现放射性标记,故AB错误; C、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由于发生了同源染色体分离,因此具有放射性的染色体将被分配到其中一个次级精母细胞中,而另一个细胞中不含放射性,故C正确; D、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发生了着丝点的分裂,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但是将DNA的半保留复制和细胞分裂综合在一起,由于该知识点较抽象,因此往往是考生不易理解的知识点.考生在做此类题型时应紧扣DNA复制的特点以及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变化的区别. 4. 下列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在正常细胞中也能表达 B. 细胞的有丝分裂对生物性状的遗传有贡献 C. 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 D. 肌细胞中只有与肌动蛋白合成有关的基因处于活动状态 参考答案: D 【分析】 1、细胞分化是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实质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2、细胞凋亡是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在成熟的生物体中,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也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细胞凋亡对于多细胞生物体完成正常发育,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以及抵御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都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3、细胞癌变是在致癌因子的作用下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使细胞发生转化而引起癌变。 【详解】A、原癌基因是调控细胞周期,抑癌基因是抑制细胞不正常增殖,它们在正常细胞中表达,这两基因突变才会导致细胞癌变,A正确; B、有丝分裂保持了亲子代之间遗传性状的稳定性,对生物的遗传有重要意义,B正确; C、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C正确; D、肌细胞中很多基因都处于活动状态,比如呼吸酶基因,D错误。 故选D 5. 下图为某动物细胞分裂图像,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甲、乙、丙细胞均具有同源染色体 B.图中甲细胞的分裂方式为有丝分裂,此时细胞中有8条染色体 C.染色体P和Q上的基因,在亲子代传递中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D.丁细胞代表次级精母细胞,如果P为X染色体,则正常情况下Q不可能是Y染色体 参考答案: C 6. 以下情况,属于染色体变异的是 ①唐氏综合症患者细胞中的第21号染色体有3条 ②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了相应部位的交叉互换 ③染色体数目增加或减少 ④花药离体培养后长成的植株 ⑤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的自由组合 ⑥染色体上DNA碱基对的增添缺失 A.②④⑤ B.①③④⑥ C.②③④⑥ D.①③④ 参考答案: D 7. 人感染血吸虫的主要途径是 A.饮用了含血吸虫卵的水 B.误食钉螺 C.接触疫水,感染尾蚴 D.接触了粪水中的毛蚴 参考答案: C 8. 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MERS-CoV)可引起人体严重的呼吸系统症状,甚至造成死亡。科研人员为研制针对MERS-CoV的特异性治疗药物进行了系列研究。 (1)MERS-CoV主要通过其表面囊膜的S蛋白与宿主细胞膜受体DPP4结合来感染宿主细胞。如图1所示, S1与DPP4结合后导致S1和S2分离,S2的顶端插入到宿主细胞膜上,通过S2蛋白的__________改变从而将两个膜拉近,发生膜融合过程。MERS-CoV进入宿主细胞后,利用宿主细胞内的_________等为原料合成大分子物质组装成新的病毒,扩散并侵染健康细胞。 (2)RBD是MERS-CoV的 S1上与DPP4结合的部分。科研人员用从康复者体内筛选出的三种抗体甲、乙、丙进行实验,研究它们与RBD的特异性结合能力。另用抗体丁作为对照抗体。实验流程如图2所示,结果如图3。在实验过程中将________作为抗原固定,分别将___________________加入反应体系,然后加入酶标记的抗体(能与待检抗体结合,携带的酶可使底物反应显色),其后加入底物显色,检测相应的吸光值(颜色越深吸光值越高)。该实验中抗体丁可以作为对照抗体的理由是___________。实验结果表明_________________。 (3)研究发现MERS-CoV在感染宿主细胞后,有一种更快速的病毒传播方式。当被感染细胞表面的MERS-CoV囊膜蛋白与健康细胞表面的DPP4结合后,膜发生融合实现MERS-CoV的转移。为了探究三种抗体能否抑制MERS-CoV在被感染细胞和健康细胞之间的传播,科研人员展开研究。请在下表中的空白处填写相应处理内容,完成实验方案。(注:鼠DPP4与人DPP4存在结构和序列上的差异) 组别 实验处理 实验结果 实验组 抗体甲 表达病毒囊膜蛋白的细胞 ①____________ 无细胞融合 抗体乙 部分细胞融合 抗体丙 部分细胞融合 对照组1 不加抗体 ②____________ 表达鼠DPP4的细胞 无细胞融合 对照组2 抗体丁 表达病毒囊膜蛋白的细胞 ③____________ 部分细胞融合 对照组3 ④ _________ 表达病毒囊膜蛋白的细胞 表达人DPP4的细胞 部分细胞融合 实验结果说明,三种抗体中,甲可以阻断病毒通过细胞融合的途径进行传播,乙和丙效果不明显。 (4)科研人员进一步利用多种方法深入研究了三种抗体与RBD结合的区域,实验结果表明,甲与乙结合 RBD 上不同的区域,甲与丙结合RBD的区域部分重叠。综合以上系列研究结果,研究人员推测将__________两种抗体联合使用会具有更强的抗病毒能力。如果希望用联合抗体治疗中东呼吸综合征患者,还需要进行哪些方面的研究?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个方面即可)。 参考答案: (1). 空间结构 (2). 核苷酸、氨基酸 (3). RBD (4). 不同浓度甲、乙、丙和丁 (5). 抗体丁不与RBD结合 (6). 不同浓度下甲、乙和丙均与RBD特异性结合,甲和乙的结合能力强于丙 (7). 表达人DPP4的细胞 (8). 表达病毒囊膜蛋白的细胞 (9). 表达人DPP4的细胞 (10). 不加抗体 (11). 甲与乙 (12). 制备甲与乙联合抗体的方法;比较单一抗体与甲乙联合抗体的抗MERS-CoV效果;对感染MERS-CoV的动物使用甲乙联合抗体治疗,检测治疗效果;评估甲乙联合抗体对动物体主要组织器官和正常细胞是否具有副作用 【分析】 1. MERS-CoV主要通过其表面囊膜的S蛋白与宿主细胞膜受体DPP4结合来感染宿主细胞。病毒的复制过程包括:吸附、浸入、脱壳、生物合成、装配和成熟、裂解、释放。 2. 酶联免疫吸附法的原理是结合在固相载体表面的抗原或抗体仍保持其免疫学活性,酶标记的抗原或抗体既保留其免疫学活性,又保留酶的活性。在测定时,受检标本(测定其中的抗体或抗原)与固相载体表面的抗原或抗体起反应。用洗涤的方法使固相载体上形成的抗原抗体复合物与液体中的其他物质分开。再加入酶标记的抗原或抗体,也通过反应而结合在固相载体上。此时固相上的酶量与标本中受检物质的量呈一定的比例。加入酶反应的底物后,底物被酶催化成为有色产物,产物的量与标本中受检物质的量直接相关,故可根据呈色的深浅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由于酶的催化效率很高,间接地放大了免疫反应的结果,使测定方法达到很高的敏感度。 【详解】(1)图1所示为第一步吸附: S1与DPP4结合后导致S1和S2分离,S2的顶端插入到宿主细胞膜上,通过S2蛋白的空间结构改变从而将两个膜拉近,发生膜融合过程。由于病毒是由蛋白质外壳和DNA分子构成的,因此MERS-CoV进入宿主细胞后会利用宿主细胞内的原料合成自身所需的物质,利用宿主细胞内的核苷酸、氨基酸等为原料合成大分子物质组装成新的病毒,扩散并侵染健康细胞。 (2)将RBD作为抗原固定,分别将不同浓度甲、乙、丙可以与抗原结合,但抗体丁抗体丁不与RBD结合,因此可以作为对照抗体。加入反应体系后,然后加入酶标记的抗体,其后加入底物显色,检测相应的吸光值,由于颜色越深表示吸光值越高。实验结果表明甲、乙的吸光度较高,丙的吸光度较低,不同浓度下甲、乙和丙均与RBD特异性结合,甲和乙的结合能力强于丙。 (3)该题是探究三种抗体能否抑制MERS-CoV在被感染细胞和健康细胞之间的传播,因此设置了三组对照组,根据实验设计的单一变量原则进行填表。 实验组:分别准备抗体甲、乙、丙,表达病毒囊膜蛋白的细胞和①表达人DPP4的细胞 ,检测是否出现细胞融合。 对照组1 :不加抗体,根据单一变量原则,需要②表达病毒囊膜蛋白的细胞 ,本对照组表达鼠DPP4的细胞,可以检测病毒MERS-CoV蛋白是否可以感染鼠细胞受体。 对照组2 :加入抗体丁,同时表达病毒囊膜蛋白的细胞和③表达人DPP4的细胞,检测结果显示有部分细胞融合,可以检测抗体丁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对照组3 :④不加抗体,同时表达病毒囊膜蛋白的细胞和表达人DPP4的细胞 ,结果显示有部分细胞融合,可以排除无关抗体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4)甲与乙结合 RBD 上不同的区域,甲与丙结合RBD的区域部分重叠,因此甲与乙两种抗体联合使用会引起更强的免疫反应,具有更强的抗病毒能力。如果希望用联合抗体治疗中东呼吸综合征患者,还需要进行的研究方法有:比较单一抗体与甲乙联合抗体的抗MERS-CoV效果;对感染MERS-CoV的动物使用甲乙联合抗体治疗,检测治疗效果;评估甲乙联合抗体对动物体主要组织器官和正常细胞是否具有副作用。 【点睛】本题以“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MERS
点击显示更多内容>>
收藏
网站客服QQ:
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