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制度公示某第三小学(经典版) 为贯彻落实《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确保2030年《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根据《重庆市教育委员会转发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精神,南岸区《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工作实施方案》结合我校体育工作的现状,为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学生身体素质,切实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学校体育是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方面,是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党和政府历来高度重视体育对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作用,增进青少年体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是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事。我校深刻理解学校体育的重大战略意义,充分认识体育对强身健体、培养情操、启迪智慧、壮美人生的重要作用,认识学校体育工作对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提升青少年全面素质和展示民族精神风貌的重要意义,坚持把学校体育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切入口和突破口来抓,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加强和改进学校体育工作,不断提升学校体育工作水平。 二、体质管理工作领导小组 成立体质领导小组 组长:校长 副组长:副校长 组员:各科室主任、年级主任、班主任 三、体质管理原则 (一)遵循安全第一原则。 要加强安全教育,制定切实有效的安全措施、应急措施和防范措施,避免和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二)遵循与课外体育活动相结合原则。 配合体育课教学,保证学生每个学习日有一小口寸体育锻炼时间。大力推行大课间体育活动形式,加强学生课余体育训练。 (三)遵循安全第一原则。 要加强安全教育,制定切实有效的安全措施、应急措施和防范措施,避免和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四)遵循教育性、科学性、趣味性原则。 坚持育人的宗旨,遵循教育发展和体育运动规律,符合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寓学于乐,寓练于乐。 四、体质管理的具体要求 (一)在课后服务中增加艺体课程,为学生提供优质的体育锻炼资源。 (二)创新体育特色课开设足球、篮球、羽毛球、花样跳绳等体育特色技能课,指导学生掌握1至2项体育技能。 (三)加强健康教育。通过有计划地开展学校健康教育,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与公共卫生意识,掌握必要的健康知识和技能,促进学生自觉地采纳和保持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减少或消除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为一生的健康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组织领导到位。 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书记、主管副校长为副组长的“体质管理”领导小组,制定“体质管理”方案、管理办法、考评细则。建立责任清单,问题整改台账,细化措施,明确责任,强化管理。严格履行一岗双责,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创设健康教育生态的监督保障机制。学校强化活动的领导与管理,在活动的内容与形式、时间安排、过程与评价上形成有效管理,充分挖掘校内外各种体育课程资源,不断丰富和发展活动的内容与形式,不断提升活动实效。并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和安全应急预案,确保活动安全有序。 (五)学校制定大课间活动制度,并按照要求全面落实,每天大课间及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 (六)学校开展每日阳光体育锻炼一小时,每日两次眼保健操时间。定期组织学生进行视力检查。 五、工作举措 (一)落实国家课程标准。 中小学校要严格落实国家规定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刚性要求,小学一至二年级每周4课时,小学三至六年级和初中每周3课时,高中每周2课时,有条件的学校每天开设1节体育课,持续开展中小学体育“晒课表”活动,确保不以任何理由削减、挤占甚至不开体育与健康课的现象。 (二)全面落实大课间、课外体育活动制度,学校每天统一安排30分钟的大课间和30分钟的课外活动,安排学生每节课间走出教室适量活动和放松。通过体育大课间、课外活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并形成健康意识和终身体育观,确保“健康第一”落到实处。 (三)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中小学校要聚焦“教会、勤练、常赛”,逐步完善“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学校体育教学模式,帮助每位学生掌握1一2项运动技能。要创建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组织开展“全员运动会”“全员体育竞赛”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构建完善“校内竞赛一校级联赛一选拔性竞赛”中小学体育竞赛体系。 (四)数据收集与整理上报 1、各班级要按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有关要求,准确及时地采集、汇总、上报《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有关数据。 2、班主任负责对本学校的测试数据、评定等级进行统计分析,认真填写有关报表。 (五)学校加强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在日常体育锻炼、测试中作好安全防范工作。 (六)保证体育活动时间。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 1、全面落实大课间体育活动制度,统一安排每天上午、下午各一次(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 2、大力推广家庭体育锻炼活动,各年级体育教师设计锻炼内容、强度和时长等方面的要求,不提倡安排大强度练习。 3、提高体育教学质量。聚焦“教会、勤练、常赛”,逐步完善“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体育教学模式,让学生掌握1-2项运动技能。 (七)配齐配强体育教师。 通过购买服务,让更多有资质的社会体育机构走进校园,缓解体育师资不足矛盾。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应按标准配备教练员,不达标的高校停招或减招高水平运动员。 (八)构建体育和健康教育课程体系。 贯彻教育部《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建立心理健康咨询室,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开展“大手拉小手”心、理健康专题辅导活动。 (九)保证体育活动时间。 全面落实两操制度,每天上午、下午各安排学生30分室外大课间活动,着力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要求班主任和体育老师利用钉钉平台大力推广家庭体育锻炼活动,有锻炼内容、锻炼强度和口寸长等方面的要求,不提倡安排大强度练习。要对体育家庭作业加强指导,提供优质的锻炼资源,及时和家长保持沟通。 (十)全面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构建“健康知识、基本运动能力、专项运动技能”的学校体育教学模式。学生学在课堂,练在活动课,赛在运动会和班级联赛,抓好一课、二赛、三活动。 一课:体育课聚焦“教会、勤练、常赛”,做到精讲、多练,以每节课增加跑的练习内容、提高学生快速反应及奔跑能力,为学生掌握基本运动能力奠定基础,将健康教育贯穿在室内课及实践课中,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掌握科学锻炼的方法。 二赛:开展全员参与的春、秋季运动会,建立形成足球、篮球、乒乓球等多元赛式体系的班级联赛、两校联赛,实现以赛促练,激发学生锻炼热情,逐步养成锻炼的习惯。 三活动:开展体育活动课、课余训练、430个性化课程,为提升学生专项技能提供有力保障。 制定学生体育核心素养档案,做到一生一档,将体质健康、基础技能、健康常识、专项能力展示等方面进行跟踪记录,并进行及馈。 体育教研组定期开展两校区体卫教师集中备课和集体研学,形成合力,总结对学生最有效的科学锻炼方法。 六、工作目标 到2022年,配全配优体育教师,开齐开足上好体育与健康课程,体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教学和竞训体系更加完善,学生身体素质和综合素养明显提升。到2035年,基本形成多样化、现代化、高质量的学校体育体系。 七、加强体质管理审核与监管 (二)建立日常参与、体育锻炼和竞赛、健康知识、体质监测和专项运动技能测试相结合的考查机制,积极探索将 体育竞赛成绩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对因病或其他不可抗因素不能参加体育竞赛的,要从实际出发,分类指导,进行评价。 (三)根据工作的需要每学年召开家长委员会代表会,对“五项管理”工作开展座谈、调研,针对问题调整工作思路。 (四)每学年开学初召开全校新生家长会,宣传“五项管理”工作的意义、目的和要求。
点击显示更多内容>>
收藏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