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 目 录 教材分析 1 单元学习目标与单元作业目标 2 单元作业整体设计思路 3 课时作业设计 5 第 1 课时 认识容量和升 …… 5 第 2 课时 认识毫升 6 第 3 课时 练习一 7 单元质量检测 8 1.单元质量检测 8 2.参考答案 12 3.双向细目表 14 教材分析 课标分析 《数学课程标准》(2022 年版)在“内容要求”中指出:“通过实例了解容量的意义,知道容量的计量单位,能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 在“学业要求”中提出:“能说出容积单位升和毫升,能进行单位换算,能选择合适单位描述实际问题。” 课标明确了单元的主要知识内容,强调了小学生学习本单元内容应该形成和发展的量感、空间观念、应用意识等数学核心素养。同时,课标突出了应该联系生活 实例组织教学、积极设法引导学生把学习内容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即应该培养小学生“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 “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 教材分析 知识网络 内容分析 本单元属于教材编排的自然单元,在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位置, 教材一共安排 3 课时。先是安排学生学习容量和容量单位升,初步建立升和毫升的概念,然后引导学生学习两者之间的进率,知道 1 升=1000 毫升。教材编排上, 注重引导学生联系实际,通过观察、操作和比较等具体的活动,认识容量和容量单位的实际意义。同时,教材比较注重培养学生的操作探究能力和对容量的 估计意识。 学情分析 纵观小学阶段,学生必然要经历“认识容积”和“认识体积”的完整过程, 本单元认识容量和容量单位、初步形成容量观念,是后续学习的基础。从学生认知实际和教学经验看,学生在生活中对升和毫升或多或少地都有些接触和认识, 课标与教材都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并通过操作认识容量和容量单位是可行的;另一方面,认识容量和容量单位,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拓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范围,有助于以后建立容积的概念。学生学习本单元的内容,需充分借助观察、实验、探究等学习方式进行体验。 2 单元学习目标与单元作业目标 单元作业,是单元整体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根据课标要求、教材分析、学情研判以及作业的巩固、诊断、促学、改教、激励等功能,本着“做作业本身也是一种学习方式”,我们统筹确定本单元的学习与作业目标如下: 序号 单元学习目标与单元作业目标 1 在具体的观察、操作活动中,认识容量以及容量单位升和毫升。 2 在具体的观察、操作活动中,初步形成 1 升和 1 毫升的容量观念。 3 知道升和毫升之间的进率,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4 初步了解测量容量的方法,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容量单位进行测量和估计,提升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估计意识。 5 感受升和毫升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积极参与操作、实验等学习活动,能主动与他人交流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6 通过“课时作业”与“单元质量检测作业”,及时有效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科学调整教学策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 7 体会单元主题情境的育人情感,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促进学生的整体学习意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三会”素养。 单元作业整体设计思路 基于“作业也是一种学习资源”、“做作业本身也是一种学习方式”的理念, 根据活动文件中的“基本要求”,我们围绕“坚持立德树人”的教育性、“基于课程标准”的科学性、“体现单元意识”的整体性、“统筹确定目标”的合理性、 主题 “我爱我家” 设计这个主题,是想让作业更有趣味性,教师使用空间更大,更有教育意义 和学习价值。本主题既有情境的概括性,突出立德树人的主流价值取向,也让这份“课后学习资源”更具整体性特点。 具体设计时,一共安排了 6 位家人: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乐乐和笑笑。需要作业情境的时候,均围绕着家庭、家人、敬老、爱幼等正面价值观展开设计, 既精炼统一,又围绕“我爱我家”大主题,便于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讲评反馈, 同时也能给广大一线教师在实际的作业设计和实施时提供借鉴和参考。 “科学设计作业”的层次性和“难度时间适宜”的准确性,我们做了如下整体设计思路。 内容 三大板块 一是作业背景分析;二是课时作业设计;三是单元质量检测。首先,从单元、 学情、课标、目标、思路等方面,我们对作业背景做了详细地介绍和说明;其次, 按照教材和教参的课时安排,单元课时作业分为 3 课时,每课时在设计时围绕学 习和作业目标,每课设计 4 道题目,题型多样,基础为主,难度分层,兼顾到了 跨学科学习。一共 12 道题目,其中 9 道必做,3 道选做。 《升和毫升》单元 作业设计体系 单元质量检测作业,着眼单元的整体性、层次性和结构化,立足“我爱我家” 情境主题,采用等级制评价方式,聚焦完整单元,突出综合性、实践性和探究性。 教师评价 家长评价 作业评价 学生评价 跨学科作业 个性化作业 发展性作业 探究性作业 思维拓展 整合运用 基础性作业 基本练习 德育性 整体性 主题情境 趣味性 4 评价 重在促进 设设计作业评价,主要目的在于促进学习,在于帮助学生认识并巩固自己的 学习,便于学生改进和提升自己的学习状态、学习动机和学习节奏。 课时作业评价采用“星级制”,我们设计了多元评价主体参与的评价标准。 课时作业“星级制”评价标准 内容维度 自己 家长 教师 1.能够合理分配时间,认真书写 2.能够集中精力审题、积极思考 3.遇到问题有法解决,作业正确 “星级制”说明:达到三个维度勾涂 3 颗星,以此类推,课时作业完成后进行评价。 单元质量检测作业采用“等级制”,旨在引导学生及时反思,以更好地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促进自己的学习。 单元质量检测作业“等级质量”评价标准 类别 等级 分数区间 类别 等级 分数区间 优秀[90,100] A+ [100] 良好 B- [75~80) A [95~100) 合格[60,75] C+ [70~75) A- [90~95) C [65~70) 良好[75,90] B+ [85~90) C- [60~65) B [80~85) D [0~60) “等级制”说明:单元质量检测作业不出现分数,教师根据参考答案赋分后,评定 相应等级。 设计意图 预估时间 难度 分层 题目来源 3 分钟 低 必做 原创 本题考查容量的含义,并且体现了推理意识,设计日常居家场景,学生通过观察、对比,可以发现:同样多的液体倒的杯数越多,杯子的容量越小,反之亦然。1 号杯的容量比 2 号杯大。 第 1 课时 认识容量和升 练 功 房 如图,同样的壶装满橙汁,正好分别倒满不同的杯子。 展 示 厅 预估时间 难度 分层 题目来源 2 分钟 低 必做 改编自课本 本题选择几个常见容器,进一步强化学生对 1 升实际大小的体验,并引导学生学会估计一些常见容器的容量,培养学生的量感,这也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学生可以通过单位理解和生活常识进行判断,也可以选择一个 1 升的标准进行比较。烧水 壶、油桶和水池都是大于 1 升的容器。 比一比: 的容量 的容量。请在容量大于 1 升的容器下面画“√”。 预估时间 难度 分层 题目来源 2 分钟 中 必做 改编自文献 与上面两道题不同,本题让“我爱我家” 主题情境更加具象,一是立德树人体现在学习的全过程,二是在生活实际问题中考查学生对升的读写和简单计算掌握水平。学生需要根据图中已有的刻度信息与生活经验进行判断和计算。2.5,1.5。 ( ) ( ) ( ) ( ) 提 升 营 奶奶过生日,妈妈把榨的新鲜果汁倒入容器里 5 L 4 L 3 L 预估时间 难度 分层 题目来源 5 分钟 稍难 选做 情境素材 源自网络 作业设计,既要保底守正,更需引导提升。这是一道稍有难度的选做题,以供学有余力和学有兴趣的学生使用,考查和发展学生的推理水平。学生可以画图思考,也可以实践模拟。答题的呈现方式可以是文字、画图、算式,也可以是文字加算式等综合性的表达。 (如图),容器里有( )升果汁。如果一共需要 4 升果汁,还需榨( )升果汁。 个 性 秀 笑笑打算只用家里的两只水桶量出 1 升的水,你能帮帮她吗? 用你喜欢的方式说明过程。 容量为 7 升 容量为 5 升 自我评价: 家长评价: 老师评价: 5 1 升纯净水在 4℃时,等于 1 千克。 ——源自《万物的尺度——看得见的单位》 练 功 房 设计意图 第 2 课时 认识毫升 连一连。 墨水 预估时间 难度 要求 题目来源 2 分钟 低 必做 改编 本课时重点学习容量单位毫升,以及升与毫升的进率。本题侧重夯实基础,让学生进一步提升自己对毫升的感觉。提供了一个烤箱的容量是 20 升,是想让学生在选择中感受升与毫升之间的大小关系。墨水 50ml,洗发水 900ml,烤箱 20L,眼药水 10ml。 900mL 20L 10mL 50mL 展 示 厅 填一填。 预估时间 难度 要求 题目来源 2 分钟 低 必做 原创 本题侧重突出作业的巩固功能,设计 4 小题的巩固点各不相同,便于学生回忆所学,加深理解。2000,4,9,7300。 2 升=( )毫升 4000 毫升=( )升 预估时间 难度 要求 题目来源 2 分钟 中 必做 原创 考查学生在实际问题中选择合适的容量单位,是《数学课程标准》(2022 年版) 明确要求,本题围绕单元主题情境,既有德育渗透又有升和毫升的量感判断,具有较高的作业价值。12 升,1 毫升,2 升, 200 毫升。 9000 毫升=( )升 7 升 300 毫升=( )毫升 提 升 营 选择填空。 1 毫升 200 毫升 2 升 12 升 笑笑陪妈妈从超市回到家,先将口罩摘下放进容量是( ) 的垃圾桶内;接着挤了约( )的洗手液洗手;然后拿起容量是( )的水瓶,倒了一杯( )的水给妈妈喝。 个 性 秀 原来容器里有多少毫升水? 10cm 6cm 预估时间 难度 要求 题目来源 6 分钟 中 选做 原创 本题具有实践创新特点,既有操作的实践特点,又有推理的思维含量。学生解答的关键是看懂操作步骤,联系三幅图可以发现:倒了 400 毫升正好是 4 厘米高的饮料, 可以得到 1 厘米高的饮料是 100 毫升,从 而得到 10 厘米高的饮料是 1000 毫升。教师评讲反馈时,可以组织学生多说说图中的信息,再组织学生有序推演,从而发展学生推理意识和量感等数学核心素养。 1000 毫升。 400 mL 300 200 100 0 自我评价: 家
点击显示更多内容>>
收藏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