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资源
资源分类
资源描述
《姹紫嫣红》教案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汤显祖以及《牡丹亭》,培养学生对戏曲的喜爱之情,以此作为进一步鉴赏的基础。 2、品味戏。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欣赏古代戏曲的能力。 教学难点: 从语言中揣摩人物性格。从曲语言,体味主人公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预习阶段。 1、掌握双基要点参考中本课字词成语的音形义,每人认真朗读课文两遍。 2、利用学校、社区的图书馆,或者上网查阅、搜集、整理与《牡丹亭》相关的文本和影音资料。教师对预习的内容可作一些提示:如戏曲的一些基本理论知识,作者情况,创作情况,作者对剧本的看法,别人写的剧评等等。 二、课堂教学 1、检查预习情况 用二十分钟时间展示预习成果(本着择要,不重复的原则),利用多媒体播放昆曲《游园》选段,引入课文。 “袅情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这是杜丽娘第一次踏进自家后花园时,看到眼前的“好天气”而叹出的一句词,唱腔婉转动人、曼妙悠然,“烂漫春光下,步步美人归,”让我们跟随这位美人的步伐踏进如诗如梦的《牡丹亭》。 2、 根据学生预习情况,教师补充介绍汤显祖及《牡丹亭》,明清传奇的相关知识。(可与学生预习成果相结合) 关于作者:汤显祖,明代戏剧家。与莎士比亚同时代。他的剧作"临川四梦"(《紫钗记》《牡丹亭》《邯郸记》《南柯记》)其中《牡丹亭》影响最大。 关于作品:《牡丹亭》,原名《牡丹亭还魂记》,是汤显祖的代表作,共五十五出。这个故事既曲折离奇又充满了浪漫色彩:南安郡太守之女杜丽娘,长年禁锢在闺楼。一天,与丫环春香游览花园,为妩媚春色所陶醉。归来伏案小睡的梦境中,遇少年柳梦梅。从此相思缠绵,伤情而逝。三年后,柳梦梅临安赴考,途经南安,得见丽娘画像,见画生情,丽娘灵魂显现。次日,梦梅掘墓,丽娘还魂。有情人终成伴侣。 《游园》在整部作品中的地位。《牡丹亭》全剧共五十五出(场),《游园》是第十出《惊梦》中的前半部分,由六支曲子组成,主要是刻画杜丽娘的内心世界。在她走出深闺之前,她不知道“春色如许”,当她来到园中,领略了“姹紫嫣红”的春色,也就象征着她的青春的觉醒。 3、进入《游园》一折的学习 学生结合课文有关注释正音,有疑难处提出,由学生互相解决。教师加以点拨。 朗读课文: a学生齐读 b学生分角色朗读: 旦、贴、介 再听一遍《游园》相关唱段 三、学唱、鉴赏 1、赏读曲词 2、引导学生品读曲词 分小组,准备对曲词的鉴赏。 要求: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每段曲子的内容(可以加入合理的联想和想象),说说曲子表现了主人公怎样的心理活动和思想感情,作者又是怎样将景物描写与人物描写融合,刻画人物内心世界的? 【皂罗袍】 1、段文字历来广被吟咏,你认为美在何处?(a音韵美,宛如一泓清泉流动,鸣响着泠冷的韵调,给人以明快的美的享受。运用对比、用典手法,如:“姹紫嫣红”对“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对“赏心乐事”。这一组组对比,既有力地渲染了情和景的矛盾,突出主人公的复杂微妙心理;而且使句式整齐华美,语言绮丽典雅,富于音乐美。 b景美:这支曲子描绘了一幅姹紫嫣红、景色宜人的春景图,富于诗情画意。 c情美: 这绮丽如画的游园场面里,杜丽娘年轻貌美,打扮俏丽,含情脉脉,顾影自怜。她缓缓步入花园,顿感美好的自然景色,与幽禁的深闺生活迥然不同,自己一向辜负了韶光年华。面对着姹紫嫣红的百花与断井颓垣的残景而形成的鲜明对照,她不由得思绪万千,益增惆怅。春光如此烂漫明媚,燕语莺声如此动听,更诱发了她内心深藏的春情,引起了她对年华在深闺寂寞生活中淡淡消逝的叹惜,唤醒了她青春的觉醒,这巧妙地把抒情与写景结合在一起,情景交融,透露了这个少女爱情的苦闷,展现了心理活动和境界美,富有诗情画意。 2、 翻唱曲词: 分组,以戏曲或流行歌曲的曲调演唱本课曲词,要求所选曲调能与主人公思想感情一致。 3、欣赏昆曲(视频) 【皂罗袍】 4、布置作业:背诵《皂罗袍》
点击显示更多内容>>
收藏
网站客服QQ:
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