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课后题参考答案
第1课 古诗词三首
2.读下面的诗句,说说你眼前浮现出了怎样的情景。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描绘了儿童捕蝶的欢快场景。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让我们看到农民早出晚归的场景,蛱蝶飞又让我们感受到静中有动的情景。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大儿子在溪东豆地里锄草,二儿子在家里编织鸡笼,三儿子只知任意地调皮玩耍,躺卧在溪边剥莲蓬吃。
第2课 乡下人家
1.朗读课文,想象画面。如果给课文配画,你觉得可以画几幅?试着给每幅画取个名字。
7幅,屋前搭瓜架、门前种鲜花、屋后春笋冒、院里鸡觅食、河中鸭嬉戏、门前吃晚饭、夜静催眠曲。
2.你对课文描写的哪一处景致最感兴趣?和同学交流。
描写门前五颜六色的花和雨后春笋的景致我最感兴趣,本来是朴素的乡下,可是门前这些五彩缤纷的花朵、雨后的春笋又给本来朴素的乡下带来了勃勃生机,读完以后让我也向往乡下这样恬静安逸的生活。
3.读句子,再从课文中找出像这样写得生动形象的句子,抄写下来。
他们的屋后倘若有一条小河,那么在石桥旁边,在绿树荫下,会见到一群鸭子游戏水中,不时地把头扎到水下去觅食。 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头上飞过的归巢的鸟儿,都是他们的好友,它们和乡下人家一起,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 秋天到了,纺织娘寄住在他们屋前的瓜架上。月明人静的夜里,它们便唱起歌来:“织,织,织,织啊!织,织,织,织啊!”那歌声真好听,赛过催眠曲,让那些辛苦一天的人们,甜甜蜜蜜地进入梦乡。
选做
你眼里的乡村景致是怎样的?用一段话写下来。
大树也绿,小草也茂盛,花朵也艳丽,田园的风光真是美。近处,一棵棵大杨树挺直身板,抬起头,密密麻麻的绿叶里闪过一丝丝日影。远远地看去,这些杨树就像一名名威武的保卫者。小草又嫩又绿,茂密的草地就像一大块碧绿的地毯,躺在软软的绿地上,比躺在沙发上还要舒服。那的野花不是一般的香,在千里之外都可以闻到。每一朵花都神气十足地仰起头。每个人家的门前都有一块可爱的菜地,种有茄子、黄瓜、辣子、豇豆、草莓等蔬菜水果。从高处往下看,那些蔬菜水果就像一个个精英士兵,你就像那位大将军,准备率领十万精英去攻打敌人的城池。晚上,无数颗星星眨着眼睛,等我们睡着,星星才肯离开……
乡下的田园风光真是美不胜收,哪里的景色都比不上田园风光的美丽。
第3课 天 窗
1.默读课文。说说天窗在哪儿,为什么要开天窗。
大人们在屋顶开一个小方洞,装一块玻璃板,这就是天窗了。为的是在大风大雨,北风呼呼的冬天可以让屋子里有光亮不会像地洞那样黑了。
2.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小小的天窗成了孩子们“唯一的慰藉”?找出相关句子体会体会,再有感情地读一读。
夏天阵雨来了时,孩子们顶喜欢在雨里跑跳,仰着脸看闪电,然而大人们偏就不许。“到屋里来啊!”跟着木板窗的关闭,孩子们也就被关在地洞似的屋里了。晚上,当你被逼着上床去“休息”的时候,也许你还忘不了月光下的草地河滩。在这些情况下天窗就是唯一的慰藉了。
3.读句子,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1)“扫荡”让我们感受到外面风雨的猛烈。因为我们可以透过这小小的天窗发挥无穷的想象,想象着外面猛烈的风雨,这要比真实的感受大十倍百倍。
(2) 从那小小的天窗,孩子们可以想象卜落卜落跳的雨滴,还能想象会唱歌的夜莺,霸气十足的猫头鹰,这些从“无”到“有”,从“虚”到“实”都是孩子们从无穷的想象中得来的。
第5课 琥 珀
1.默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如,课文为什么说“从那块琥珀,我们可以推测发生在几千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
为什么作者要安排小男孩发现琥珀呢?为什么在文中作者几次强调了几百万年呢?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块琥珀形成的过程。
很久很久以前,一个炎热的夏日,在一片松树林中,一只小苍蝇正在悠闲地掸着翅膀,这时一只蜘蛛想要把它当作美餐,突然一大滴松脂滴落下来,将两只小生物包在里面,越来越多的松脂滴落下来,形成了松脂球,几千几百万年过去了,这个松脂球成了化石,也就是我们说的琥珀。
3.“推测”是什么意思?联系琥珀形成的过程,说说下面的推测依据是什么。
“推测”的意思是根据已经知道的事情来想象不知道的事情。
根据上下文,找出合理的推测依据,思路清晰,理由充分。
第6课 飞向蓝天的恐龙
2.假如你是一个解说员,会怎样简明扼要地介绍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两亿四千万年前,第一种恐龙——用两条后腿支撑身体。数千万年后,一些猎食性恐龙身体逐渐变小,长得越来越像鸟类。有的为了躲避敌害或寻找食物到树上去生存,在树上跳跃,降落,有了滑翔能力,后来就能飞行了。地面上的有羽毛的恐龙在奔跑过程中学会了飞翔。所以恐龙的一支就演化成鸟类,飞向蓝天了。
3.课文的不少句子表达很准确,如“科学家们希望能够全面揭示这一历史进程”。找出这样的句子读一读,说说自己的体会。
“地球上的第一种恐龙大约出现在两亿四千万年前。”这句话中用到了“大约”,因为恐龙出现的时间是科学家推算出来的,所以句子不能用肯定的词语,“大约”一词用得恰到好处。
“有些科学家推测,一种生活在地面上的带羽毛恐龙,在奔跑过程中学会了飞翔。”这一句语言表达准确,这是科学家根据化石状态推测而来的,再一次让我们感受到文章语言的准确性。
小练笔 读一读,注意加点的部分,再照样子写一段话。
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
第7课 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
1.朗读课文,把文中的科技术语读正确。读了课文,你有什么不懂的问题?提出来和同学交流。
什么是纳米?纳米技术的新奇体现在哪些方面?纳米技术都在我们生活中的哪些地方用到了呢?
2.“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纳米技术可以让人们更加健康”,选择其中一句话,结合课文内容和查找的资料,说说你的理解。
“纳米技术可以让人们更加健康。”利用纳米技术制成的微型药物输送器,可携带一定剂量的药物,在体外电磁信号的引导下准确到达病灶部位,有效地起到治疗作用,并减轻药物的不良反应。用纳米制造成的微型机器人,其体积小于红细胞,通过向病人血管中注射,能疏通脑血管的血栓。清除心脏动脉的脂肪和沉淀物,还可“嚼碎”泌尿系统的结石等。纳米技术将是健康生活的好帮手。
选做
如果让你利用纳米技术,你会把它运用到生活中的哪些地方?发挥想象说一说。
我会用到我们穿的衣服上,我会研制一种不用晾干的衣服。在我们洗完衣服以后,这种纳米材料就会把水分全部吸收蒸发,洗干净的衣服就可以直接穿上了,不需要再晾晒了。
第9课 短诗三首
2.“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母亲的膝上”,唤起了你怎样的感受?
让我想起了与母亲相处时的情景,我依偎在母亲身边,诉说心事,给人温暖安逸的感觉。
3.朗读第2首诗,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和同学交流你的感受。
这首诗写的是冰心对大海的感受,是对大海的赞颂。
4.第3首诗中的两个“风雨”有什么不一样?
第一个“风雨”是大自然中的风雨,第二个“风雨”是诗人遇到的困难和挫折。
活动提示
再别康桥 徐志摩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荫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第10课 绿
2.这首诗表现的“绿”,是大自然的景象,更是诗人的感觉。体会为何所有的“绿”会按着节拍飘动。
诗人笔下的“绿”是春天的树叶、小草等,一阵风吹来,它们随风飘动,仿佛舞者在跳舞,跳出有节奏的舞蹈。
3.艾青笔下的“绿”给我们留下了很多想象的空间,宗璞笔下的“绿”,又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受?结合“阅读链接”说一说。
宗璞对西湖的“绿”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描写,将绿的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譬如“道旁古木参天,苍翠欲滴,似乎飘着的雨丝儿也都是绿的。”可视、可感、可触,且层次丰富,气氛浓郁。
第11课 白 桦
2.读一读,选择几个短语描述这棵白桦,说说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挺拔的白桦站立在那里,四周是姗姗来迟的朝霞。在朝霞的映衬下,白桦闪着灿灿的金晖。 白桦给我留下的印象是:它虽不具有那种姹紫嫣红的美,可是却这样默默地奉献着它的魅力,这样悄无声息,却又让你难以忘怀。
选做
竹 石 郑 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活动提示
神奇的书
没有一座明亮的灯塔,
能像一本书,
为我们指引人生的道路。
没有一座神奇的宝库,
能像一位老师,
帮我们打开知识的大门。
即使你家境贫困,
也没有任何东西能挡住,
你在书的王国漫步的身影。
多么其乐无穷的书本,
可是它装载了,
人们一生中的全部美丽!
第13课 猫
1.默读课文。举例说说可以从哪些地方看出作者非常喜欢猫,再把你的体会有感情地读出来。
“说它贪玩吧,的确是啊,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呢?可是,它听到老鼠的一点儿响动,又是多么尽职。”这两句话中的“吧、啊、呢、多么”等语气词能让我们体会到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朗读的时候要读出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2.说说第1自然段讲了哪几层意思,课文还有哪些自然段的写法跟它一样。
讲了猫的乖巧、贪玩和尽职。第4自然段,在写小猫的可爱时也采用了与第1自然段一样的写法。
小练笔
读一读,照样子用加点的词语写一段话。
说他胆小吧,他的确有时候很害怕虫子,哪怕一只小小的虫子也会把他吓得魂飞魄散。可是,当他看到弟弟被人欺负了,他会马上跳出来挡在弟弟身前,摆出哥哥的姿态,吓跑那些想要欺负弟弟的人。
第14课 母 鸡
1.默读课文,画出“我”对母鸡的态度前后变化的句子,说说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
“我一向讨厌母鸡。”“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之前作者讨厌母鸡是因为它总是在那里不停地叫,吵得人心神不宁,它还欺侮最忠厚的鸭子。直到作者看到母鸡对小鸡雏无微不至的照顾,他就不再讨厌母鸡了,反而是对母鸡表现出来的母爱加以赞扬。
2.老舍先生用词很严谨,他写母鸡“负责、慈爱、勇敢、辛苦”,母鸡真的就是这样。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
负责:时刻警惕,看护鸡雏。“一只鸟儿飞过,或是什么东西响了一声,它立刻警戒起来:歪着头听;挺着身儿预备作战;看看前,看看后,咕咕地警告鸡雏要马上集合到它身边来”;“它还半蹲着,让它们挤在它的翅下、胸下,得一点儿温暖。”
慈爱:“发现了一点儿可吃的东西,它咕咕地紧叫,啄一啄那个东西,马上便放下,让它的儿女吃”;“它若伏在地上,鸡雏们有的便爬在它的背上,啄它的头或别的地方,它一声也不哼。”
勇敢:“假若有别的大鸡来抢食,它一定出击,把它们赶出老远,连大公鸡也怕它三分。”
辛苦:“它教鸡雏们啄食,掘地,用土洗澡,一天不知教多少次。”“在夜间若有什么动静,它便放声啼叫,顶尖锐,顶凄惨。”
3.《猫》和《母鸡》都是老舍先生的作品。比一比,说说两篇课文在表达上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
在表达上《猫》通篇都在写猫的可爱,无论是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