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资源
资源分类
资源描述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她 2022年03月上半年江苏省南通启东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84名工作人员名师考前押题卷I答案详解(3套版) (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 全文为Word可编辑,若为PDF皆为盗版,请谨慎购买! 第壹套 一.单项选择题(共265题) 1.在某单位的优秀员工评选中,规定优秀员工应具备以下三个条件:第一,业务能力强;第二,工作认真负责;第三,团队协作能力强。现在有小张、小王、小周、小李四位员工报名参加评选,已知相关情况如下:①小张、小王团队协作能力相当;②小王、小周业务水平基本持平;③小周、小李并非都是业务能力强的人;④4人均工作认真负责,其中有3人业务能力强、2人团队协作能力强。结果发现,4人中只有1人符合优秀员工的所有条件,则这个人是( )。 A、 小张 B、 小王 C、 小周 D、 小李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 第一步:分析题干 题干推理规则为: ①小张、小王团队协作能力相当 ②小王、小周业务水平基本持平 ③小周、小李并非都是业务能力强的人 ④4人均工作认真负责 ⑤有3人业务能力强 ⑥有2人团队协作能力强 第二步:分析选项 根据②⑤可知,小王、小周一定业务能力强,结合③可知,小李业务能力不强,结合⑤可知,小张业务能力强。 已知④4人均工作认真负责,根据①小张、小王团队协作能力相当,如果小王、小张团队协作能力强,那么小张、小王均符合优秀员工的所有条件,而题干只有1人符合,那么小王、小张团队协作能力不强,结合⑥可知,小周团队协作能力强,此时只有小周符合优秀员工的所有条件,满足题意。 故本题选C。 2.直接证据是指能够直接证明刑事案件主要事实的证据,间接证据是指不能够单独地直接证明刑事案件主要事实,需要与其他证据相结合才能证明的证据。所谓刑事案件的主要事实,是指犯罪行为是否系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所实施。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直接证据的是: A、 小区监控拍摄下的犯罪嫌疑人李某盗窃车辆的视频 B、 被害人的邻居王某提供的犯罪嫌疑人在案发前到过案发现场的证言 C、 刑警在凶案现场提取到的男性鞋印 D、 诈骗案受害人姜某提供的自己所遭受的金钱损失的银行记录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 本题题干为多定义。 第一步:关键信息 直接证据------直接证明刑事案件主要事实的证据。 间接证据------需要与其他证据相结合才能证明的证据。 第二步:题目详解 A选项:录像可以直接说明作案者是谁,属于直接证据,当选。 B选项:到过现场不能说明就是凶手,需要配合其他证据证明,属于间接证据,排除。 C选项:鞋印不能证明是凶手的,需要配合其他证据证明,属于间接证据,排除。 D选项:损失记录无法直接确定凶手是谁,需要配合其他证据证明,属于间接证据,排除。 故本题选A。 3.从所给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规律性:【2013北京087】 A、 如图所示 B、 如图所示 C、 如图所示 D、 如图所示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 第一步:判断题型-------本题题干图形相异,优先考虑数数量、对称、一笔画、曲直、连接形式等;最后考虑找共性。 第二步:题目详解 突破口:图3只有一条曲线,可优先考虑笔画数。 本题规律: 第一组图形均为一笔画图形;第二组前两个图形均为两笔画图形,按照规律,?处图形也应为两笔画。选项中图形的笔画数依次为1、1、2、1。只有C选项符合。 故本题选C。 4.实践证明,打赢脱贫攻坚战,关键在于对扶贫对象进行精细化管理、对扶贫资源进行精确化配置、对扶贫对象进行精准化扶持。贫有百种,困有千样。只有坚持因村因户因人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才能做到真扶贫、扶真贫、真脱贫。以下最能概括上述文段所表达的“脱贫攻坚精神”内涵的是: A、 尽锐出战 B、 开拓创新 C、 攻坚克难 D、 精准务实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 第一步:判断题型------本题为态度观点题,方法为总结原文、选择最优 第二步:寻找重点 文段第一句中出现“关键在于”指出打赢脱贫攻坚战要做到“精准扶贫”;尾句出现条件关联词“只有……才……”进一步强调“精准扶贫”的重要性。说明文段重点为扶贫要做到“精准”。所以选D。 第三步:分析选项 A、B、C选项:偏离关键词“精准”,均排除。 故本题选D。 5.替代性攻击,即遭受挫折后由于无法直接向挫折制造的源头表达愤怒或不满,而将怒气发泄到另外的“替罪羊”身上,“替罪羊”往往处于相对较弱的地位。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不属于替代性攻击的是: A、 甲在工作中被老板责备,心怀不满,回家后因为一件小事责骂妻子 B、 乙上课时受到老师批评,心中憋闷,下课后在学校超市把货架上的方便面全部捏碎 C、 丙和邻居发生冲突时被迫忍气吞声,后趁天黑将邻居家的汽车车胎扎漏 D、 丁路过树下时被树上的鸟粪砸中,感到很生气,轰走了上来乞食的流浪猫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 本题题干为心理学类定义判断。 第一步:关键信息------①将怒气发泄转移到另外的“替罪羊”身上。 第二步:题目详解 本题选非。 C选项:制造挫折的源头是邻居,丙扎漏车胎是向制造挫折的源头“邻居”表达愤怒,没有“替罪羊”出现,不属于替代性攻击,当选。 A选项:甲受老板责备,不责备领导而责备妻子,妻子成为“替罪羊”,符合定义,排除。 B选项:乙受老师批评,不能批评老师而是将对老师的憋闷发泄到方便面身上,方便面成为“替罪羊”,符合定义,排除。 D选项:丁被鸟粪砸中,但转而向流浪猫发脾气,流浪猫成为“替罪羊”,符合定义,排除。 故本题选C。 6.最新研究发现,几千万年前一支长有罕见怪异特征的哺乳动物家族移居地下生活,并从6500万年前的大灭绝事件中幸存下来,科学家将其命名为Necrolestes。一直以来,这个绰号为“坟墓强盗”的生物被认为是有袋类动物。然而进一步的分析发现,它其实属于生物进化树上完全出人意料的某哺乳动物分支,后者被认为早在Necrolestes生活时代前4500万年前就已经完全灭绝。这便是“拉扎勒斯效应”的一个典型例子,该效应描述了一组生物体生活的时间远比原本预料的长得多。下列说法与原文不符的是: A、 Necrolestes是1亿多年前某哺乳动物的孑遗 B、 一直以来人类对Necrolestes的存在均不知情 C、 Necrolestes的实际生活时间出人意料地长久 D、 被认定为已经灭绝的物种可能被“重新发现”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 第一步:判断题型------本题为细节判断题 第二步:分析题干 根据“科学家将其命名为Necrolestes”可知,人类对Necrolestes是知道的,B项说法错误,本题为选非题,所以选B。 第三步:分析选项 A选项:根据“……从6500万年前的大灭绝事件中幸存下来,科学家将其命名为Necrolestes”可知Necrolestes至少已经存活了6500万年;根据“它其实属于……某哺乳动物分支,后者被认为是在Necrolestes生活时代前4500万年前就已经完全灭绝”说明这种哺乳动物至少存在6500万年+4500万年,即1.1亿年,A项说法正确,本题为选非题,所以A不选。 C选项:根据“该效应是生物体生活的时间比原本预料长得多”可知C项说法正确,本题为选非题,所以C不选。 D选项:根据“……某哺乳动物分支,后者被认为是在Necrolestes生活时代前4500万年前就已经完全灭绝”可知D项说法正确,本题为选非题,所以D不选。 故本题选B。 7.著作∶书∶丛书 A、 裙子∶衣服∶服装 B、 树∶树林∶森林 C、 成语∶词语∶词汇 D、 人∶人群∶人民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 本题题干为种属关系、组成关系。 第一步:分析题干 著作是一种书,是包含关系中的种属关系;丛书是许多书汇编而成的,书是丛书的组成部分,是包含关系中的组成关系。 第二步:分析选项 C选项:成语是一种词语,是种属关系;词汇是词语的汇总,是组成关系,当选。 A选项:裙子是一种衣服;衣服是一种服装,都是种属关系,排除。 B选项:树是树林的组成部分,是组成关系,排除。 D选项:许多人在一起成为人群,是组成关系,排除。 故本题选C。 8.人类的视觉功能包括察觉物体存在、分辨物体细节、觉察物体色彩、从视觉背景中分辨视觉对象的能力等。一项研究测查了133名年龄25-45岁的志愿者,其中63人每天吸烟超过20支,另外70人是非吸烟者。研究者测试了志愿者辨别对比度(阴影的细微差别)和颜色的能力,发现与非吸烟者相比,过量吸烟者辨别对比度和颜色的能力明显降低,或多或少有色盲或色弱的表现,红绿色和蓝黄色视觉存在缺陷。研究者提出,吸烟会损害视觉功能。以下各项如果为真,哪一项最能支持研究者的观点? A、 调取的体检资料显示,这些志愿者小学毕业时视力指标均正常 B、 测量显示,所有志愿者的视力或矫正视力,即人眼辨认细节的能力正常 C、 调查发现,长期吸烟会导致与年龄相关的视网膜黄斑变性的风险成倍增加 D、 该研究被试志愿者中,长期吸烟的群体的年龄明显大于不吸烟的群体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 第一步:分析题干 原因:过量吸烟者辨别对比度和颜色的能力明显降低,或多或少有色盲或色弱的表现,红绿色和蓝黄色视觉存在缺陷 结果:吸烟会损害视觉功能 第二步:分析选项 A选项:志愿者小学毕业时视力指标均正常,但小学毕业后到吸烟开始这一阶段其视觉功能是否正常没有说明,无法加强,所以A错。 B选项:说明所有志愿者视觉功能本质上都是正常的,那么导致过量吸烟者辨别对比度和颜色的能力明显降低的原因就可能是由于吸烟,加强题干,所以选B。 C选项:视网膜黄斑变性的风险成倍增加是否会导致视觉功能损害没有说明,无法加强,所以C错。 D选项:说明视觉功能的损害可能是由于年龄大导致的,他因削弱,所以D错。 故本题选B。 9.我们不论描写什么事物,要表现它,唯有一个名词;要赋予它运动,唯有一个动词;要得到它的性质,唯有一个形容词。我们必须持续不断地苦心思索,非发现这个唯一的名词、动词和形容词不可,仅仅发现与这些名词、动词和形容词相类似的词句是不行的,也不能因为思索困难,就用类似的词句敷衍了事。 这段话描写的作家的写作态度是: A、 语不惊人死不休 B、 无一字无来历 C、 敬畏文字,推敲琢磨 D、 创作要追求真实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 第一步:判断题型------本题为态度观点题,方法为总结原文、选择最优 第二步:寻找重点 文段首先指出要表现一件事物要用唯一的名词、动词、形容词,第二句中的“必须”“非发现”“唯一”都在强调一定要找
点击显示更多内容>>
收藏
网站客服QQ:
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