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资源
资源分类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完整版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 杰出人物 1 邓稼先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杨振宁、邓稼先两位科学家的有关情况及相关的背景材料,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2.利用字斟句酌的精读方法,把握文章的关键句段,揣摩其含义,理解文章丰富的内涵,体会作者的情感。(重点) 【过程与方法】 1.掌握本文以小标题连缀、相对独立而又彼此关联的行文特征,逐步提高写作能力。 2.了解本文语言句式多变、感情真挚的特点,体会本文恰当地运用语言技巧表达思想感情的写法,积累词汇,增强语感。(重难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并学习邓稼先高尚的品格、坚强的意志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奉献精神。 第一课时 新课导入 师:(屏显邓稼先与杨振宁的合影)今天,老师向大家介绍两位卓越的科学家,他们是同乡,也是好友。一个蜚声世界半世纪,一个隐姓埋名28年,他们是谁? 生(齐):杨振宁,邓稼先。 师:谁能根据自己预习的收获,用一句话介绍一下杨振宁或者邓稼先? 生1:杨振宁是美籍华裔物理学家,曾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生2:邓稼先是我国“两弹”元勋,为我国核武器的研制做出了重大贡献。 生3:我补充一下,邓稼先曾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师:何谓“两弹一星”? 生4:“两弹”分别是原子弹和氢弹,“一星”是人造卫星。 师:看来这两位科学家都非常杰出,今天,就让我们通过杨振宁饱含深情的笔墨,一同来追忆他的挚友——邓稼先。(板书课文题目)学习这篇课文,我们一是要学习运用字斟句酌的精读方法解读文本,把握文章中的关键语句和段落,通过细节掌握人物的性格特征;二是要走近邓稼先,了解他的伟大贡献,感受他的崇高品格。(屏显学习目标) 基础梳理 1. 字词清单 (1)生字注音 选聘(pìn) 谣言(yáo) 背诵(sòng) 昼夜(zhòu) 昆仑(kūn) 氢弹(qīng) 宰割(zǎi) 筹划(chóu) 无垠(yín) 难堪(kān) 署名(shǔ) 孕育(yùn) 仰慕(mù) 癌症(ái) 开拓(tuò) 彷徨(páng huáng) 可歌可泣 (qì) 鞠躬尽瘁(jū cuì) (2)理解词义 ①马革裹尸: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将士战死于战场。 ②燕然勒功:典出《后汉书·窦融列传》。东汉大将窦宪追击北匈奴,出塞三千余里,至燕然山刻石记功。燕然,山名,即今蒙古国的杭爱山。勒功,刻石记功。 ③可歌可泣: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指悲壮的事迹使人非常感动。 ④鲜为人知:很少被人知道。 ⑤至死不懈:到死都不松懈,比喻对某件事(信念)有着执着的追求 ,比喻对事业坚持不懈。 ⑥鞠躬尽瘁:指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精力。 ⑦当之无愧:当得起某种称号或荣誉而无愧色。 ⑧家喻户晓:每家每户都知道。 ⑨锋芒毕露:指锐气和才干全都表现出来。多形容人气盛逞强。 ⑩妇孺皆知:妇女和孩子都知道。形容某事物广泛为人所知晓。 2. 作者简介 杨振宁,1922年出生于安徽合肥,美籍华裔物理学家。因与李政道共同发现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定律,共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发表过约200篇科学论文和报告,代表作《对弱相互作用中宇称守恒的质疑》《曙光集》《邓稼先》等。 3. 背景探寻 邓稼先(1924—1986),安徽怀宁人,核物理学家、核武器科学和技术专家。中国研制和发展核武器的重要技术领导人,为中国原子弹、氢弹和新型核武器的成功研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20世纪五六十年代是极不寻常的时期,面对当时严峻的国际形势,为抵制帝国主义的武力威胁和核讹诈,为了保卫国家安全、维护世界和平,当时的国家领导人果断地作出了独立自主研制“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大批优秀的科技工作者,包括许多在国外已经有杰出成就的科学家,响应党和国家的召唤,义无反顾地投身到这一神圣而伟大的事业中来。他们在当时国家经济、技术基础薄弱和工作条件十分艰苦的情况下,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用较少的投入和较短的时间,突破了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等尖端技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 整体感知 1.教师播放朗读音频,学生听读。教师抽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2.课文按小标题可分为六个部分,请同学们根据标题在自主合作的基础上概括出各个部分的大意。 第一部分,展示背景。通过列举中国自甲午战争、八国联军时代开始的百年屈辱历史,引出为中国做出巨大贡献的伟大科学家——邓稼先。 第二部分,简述邓稼先的生平,写了他不平凡的人生经历,特别是为研制“两弹”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第三部分,写了邓稼先与奥本海默的比较,以凸显邓稼先忠厚朴实、真诚坦白的品格。 第四部分,写作者与邓稼先50年的友情及1971年访华的经历,表达作者高度的民族自豪感和对邓稼先的无比钦佩之情。 第五部分,以大漠戈壁的艰苦与艰险,展现邓稼先为了国家利益不计个人生命的献身精神。 第六部分,以书信的形式,用评论性的语言高度赞扬邓稼先一生的功绩,表达友人对邓稼先的赞颂与悼念。 这六个部分各有侧重,但都是围绕着“记录邓稼先的生平事迹,歌颂他默默无闻地献身国防科研,为国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的中心而组织起来的有机整体。这正体现了作者布局谋篇别具匠心的特点。 3.课文写了哪些事例,表现了人物怎样的精神品质? ①在美国获博士学位后立即回国。精神品质: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心系祖国。 ② 1958年受命研究原子弹制造的理论,并成功设计了“两弹”。精神品质: “两弹元勋”功勋卓著。 ③1985年重病期间写了一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精神品质:为祖国的发展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④文革初期,说服两派继续工作。精神品质:一心为国,没有私心。 ⑤1971年被“四人帮”批判围攻,竟能说服工宣队、军宣队的队员。精神品质:真诚坦白,从不骄人。 ⑥一封短短的信。精神品质:强烈的民族自尊,实事就是的作风。 ⑦1982年,“我不能走”。精神品质:执着追求,无私奉献,责任心强。 板书设计 课后作业 1.熟悉生难字词的读音、写法和含义。 2.熟读课文,体会邓稼先身上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品质。 3.画出能够牵动全篇的关键语句或语段,字斟句酌,揣摩其含义。 第二课时 温故探新 通过相关资料的搜集以及好友杨振宁博士的介绍,我们了解到“两弹”元勋邓稼先对我国现代化国防做出的巨大贡献。对好友的无私奉献和巨大贡献,杨振宁博士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呢?让我们一起继续走进课文。 文本探究 1.本文的叙述对象是“邓稼先”,但作者为什么一开篇要先概述中国近一百多年的历史? ①作者从中华民族的百年屈辱史入手,意在创设一种宏观而广阔的历史视野。中国百年的屈辱,都是清政府的软弱无能、国力的贫弱和科技的落后造成的。如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国力有所增强,科技领先便成了改变落后挨打局面的关键。②先概述我们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是为了说明邓稼先是对中华民族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这一巨大转变作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是对历史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历史人物。③历史和现实两相对比,为邓稼先的出场设定背景,使其品质和胸怀更显磅礴大气,突出邓稼先的功勋。 2.作者为什么没有详细介绍邓稼先的生活事迹和巨大贡献,而着重从不同角度突出其品格和精神? 作者这样写的原因在于:①作者是大科学家,写的也是大科学家,科学家写科学家,着眼于科学精神、科学态度以及气质、品格、价值观、人生道路等方面,而不是把注意力放在事件具体细节的描写上。②作者与邓稼先有着50年的友谊,写这篇介绍邓稼先的文章,包含着作者对老朋友的无尽的思念;同时,写邓稼先的人生道路,又渗透着自己人生中某些与邓稼先相同的东西。因此,这篇文章常常从作者自己与邓稼先的交往的角度进行写作,这样势必不会着力介绍事件的具体细节。③作者与邓稼先虽然有50年的友谊,但分隔大洋两岸二十余年,对邓稼先工作的具体情况不可能很了解,掌握材料不会很多。加上这又是一篇短文,不宜铺开来写。因此,像现在这样写,扬长避短,是很高明的。 3.文中对奥本海默的叙写是多余的吗?为什么? 不是。奥本海默是著名的科学家,是美国“原子弹之父”,他虽然是位拔尖的人物,在性格上却锋芒毕露,相比之下,邓稼先就更显得忠厚平实、真诚坦白、从不骄人。这是在中国的传统文化背景下孕育出来的高尚品德,也更适应中国社会的需要。③课文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更生动地表现出邓稼先的人格魅力,鲜明地突出邓稼先的坚毅和奉献精神,这样也就将邓稼先的形象完整地呈现了出来。 4.试阐释文中第27、28段的两句话。 ①“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是指邓稼先与锋芒毕露的奥本海默截然不同,“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忠厚平实”“真诚坦白,从不骄人”“没有小心眼儿,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就讲究人与人之间关系和谐,和睦相处,讲究为人忠厚、谦虚、真诚、朴实。邓稼先汲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中这些优秀的部分,并变成了自己的气质品格。②“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是指“他没有私心,人们绝对相信他”,“文革”中能说服两派群众组织,能说服工宣队、军宣队。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就是领导、团结广大人民一起前进,邓稼先就是把这些奉为自己的行动准则,因此说他是理想党员。 5.作者为什么以“民族感情?友情?”为小标题? 标题看起来好像既没有肯定是民族感情,也没有肯定是友情。文章中最后一句“我始终想不清楚。”似乎作者并没有对标题做出肯定的回答。但是通过阅读本部分,我们可以得出答案。当邓稼先肯定地告诉杨振宁,中国人自力更生成功制造了核武器,并且没有外国人的援助时,杨振宁“感情震荡”“热泪满眶”,实际上杨振宁很清楚原因:他的强国梦,被他的同学实现了。这使他的祖国、他的同胞再不必有屈身向外之感了。一方面他为同学的成功而骄傲,更为祖国的崛起而自豪,作者把小标题写成“民族感情?友情?”一方面吸引读者,另一方面抒发了自己为朋友、为民族而骄傲自豪的感情。 6.作者引用《吊古战场文》的原文有何用意? 引用《吊古战场文》渲染了古罗布泊荒无人烟、凄凉萧索的环境气氛,从侧面写出了邓稼先工作环境的艰苦、同时也含蓄地将研制“两弹”比作一场鏖战,他们工作的地方就是一个不见硝烟的战场,从而表现了邓稼先的执著、坚韧。 7.全文六个部分之间有什么联系? 第一部分可以说是全文的“小引”,等于是个帽子。第六部分可以说是全文的总结。第二部分简单介绍了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和贡献,第三部分可以说是第二部分的补充、延伸和扩展,它以同奥本海默相对比的方式突出地表现了邓稼先的气质、品格和奉献精神。第四部分从另一角度写出邓稼先的贡献之大。这一部分也可以说是第二部分的扩展。第五部分则是重点写出了邓稼先的深厚博大的民族文化背景、超凡的创造才能、坚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念、甘为祖国献身的崇高精神,是《中国男儿歌》中的“男儿”一类的人物。这一部分是第二部分的具体化。 板书设计 课后作业 1.抄写重点字词。 2.完成课后练习练习二、三题。 3.小作文:以小标题连缀的方式组织材料写一篇人物小传记。以小标题连缀的方式组织材料写一篇人物小传记。 2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知识与能力】 1.把握重点字词,了解时代背景。 2.整体把握课文,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 【过程与方法】 1.梳理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学习他的崇高品质和革命精神。(重点) 2.关注文中的细节描写,并理解各处细节描写的作用。(重难点) 3.勾画精彩语句,揣摩体味其含义和表达效果。(重难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闻一多先生治学严谨、敢说敢做、说做合一的品格,做一个高尚的
点击显示更多内容>>
收藏
网站客服QQ:
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