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23学年中考化学模似试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 1.下列物品中的营养元素不属于微量元素的是(  ) A.葡萄糖酸钙口服液 B.补铁酱油 C.含硒茶叶 D.含氟牙膏 2.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60个碳原子: C6o B.铜离子: Cu+2 C.氦气: He D.2个氢分子: 2H 3.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以下逻辑合理的是( ) A.离子是带电荷的微粒,所以带电荷的微粒一定是离子 B.CO 和CO2的组成元素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 C.化学变化伴随有能量变化,所以有能量变化的一定是化学变化 D.化合物都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所以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4.现年23岁的曹原于2018年登上《自然》年度科学人物榜首。曹原通过1.1度的魔鬼旋转(如图所示),使石墨烯的两层碳片形成一个特殊的夹角,从而实现常温超导。下列关于这种石墨烯超导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其和石墨结构完全相同 B.旋转后碳原子之间没有任何间隔 C.其中的电子可以自由移动 D.将其充分燃烧生成物是CO 5.针剂药品封装前常用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进行处理,以防变质.该气体是(  ) A.氮气 B.氧气 C.稀有气体 D.二氧化碳 6.襄阳市正在创建国家级文明城市。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加大空气监测力度,改善环境状况 B.有效防治水体污染,保护水资源 C.分类回收生活垃圾,垃圾资源化 D.过度使用农药化肥,提高粮食产量 7.下列关于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用途以及变化规律的总结中,正确的是 A.Cl、Cl-两种微粒的质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同 B.H2O2、H2SO4、Ca(OH)2均由不同和元素组成,都属于混合物 C.NaOH、Al(OH)3都是常见的碱,都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D.在加热条件下,H2和CO都能使CuO失去氧,H2和CO都发生了氧化反应 8.区分硬水和软水的最佳方法是 A.观察是否澄清、透明进行区分 B.品尝是否有异味进行区分 C.加肥皂水搅拌,观察泡沫多少进行区分 D.加热,观察有无气体生成进行区分 9.2017年5月,中国科学家取得了将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化工原料的重大突破。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制取乙烯,其反应的微观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生成物分子数之比是1:2:4 B.乙烯的化学式为C2H4 C.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数目均不变 D.无机物不能转化为有机物 10.分类法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关于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A.纯碱、烧碱、熟石灰均属于碱 B.硫酸铜、盐酸、硫酸均属于酸 C.水、生石灰、二氧化碳均属于氧化物 D.合金、塑料、合成纤维均属于合成材料 11.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目的是( )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实验方案 A 氮气(氧气) 通过足量灼热铜网 B 氯化钙溶液(盐酸) 加入足量碳酸钙粉末,过滤 C 铁粉(铜粉) 加入足量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 D 氧化铜(木炭粉) 在空气中充分灼烧 A.A B.B C.C D.D 12. “归纳推理”是化学学习过程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以下类推结果正确的是(  ) A.Na+、Cl-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则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粒子都是离子 B.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则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化合物 C.通常情况下,pH<7 的溶液呈酸性,则pH<7的雨水是酸雨 D.化学变化中分子种类发生改变,则分子种类发生改变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13.以下是一个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从示意图获取的信息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不发生改变 B.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与数目发生改变 C.反应前两种分子的个数比是1:2 D.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化合反应 14.下图为汽车尾气净化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图中单质的化学式为O2 C.反应后分子总数减少 D.反应后氧原子个数减少 1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做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集气瓶中少量水的作用是吸收SO2 B.电解水的实验说明了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的 C.天然水中硬水属于混合物,软水一定属于纯净物 D.生活中使用含磷洗衣粉能给水提供养分,建议大量使用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 16.镓是一种奇妙的金属,放在手心马上熔化,犹如荷时上的水珠流来流去。 请阅读信息后回答: (1)金属镓_____(填物理性质); (2)镓原子结构示意图中X的数值______________; (3)镓的氧化物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 (4)氮化镓(GaN)是第三代半导体材料,般采用GaCl3与NH3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制得,同时得到另一种化合物。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 17.(8分)实验室有一瓶保存不当的试剂(如图所示),其残缺的标签中只剩下“Na”和“10%”字样.已知它是无色液体,是初中化学常用的试剂.小华等几位同学很感兴趣,决定对其成分进行探究.这瓶试剂溶质是什么?(交流研讨)根据受损标签的情况判断,这瓶试剂不可能是___(填字母序号) A. 酸      B. 碱        C. 盐(查阅资料)①初中化学常见含钠化合物有NaCl、NaOH、Na2CO3、NaHCO3 . ②Na2CO3、NaHCO3溶液都呈碱性.NaCl溶液呈中性.③室温(20℃)时,4种物质的溶解度的数据如下. 物质 NaCl NaOH Na2CO3 NaHCO3 溶解度/g 36 109 215 9.6 (得出结论)小华根据试剂瓶上标注和上表溶解度数据判断,这瓶试剂不可能是______(猜想与实验)①可能是________溶液; ②可能是NaOH溶液; ③可能是NaCl溶液.小亮用pH试纸测得该溶液的pH=11,他判断该溶液不可能是________小强为了确定该溶液的成分,进行了如下实验. 操作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及化学方程式 步骤一:取样品于试管中,滴加足量________ 产生大量的气泡 猜想①正确. 步骤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步骤二:把产生的气体,通入___ ________ (6)(质疑)小华则不同意小强的观点,认为溶液中有Na2CO3还可能有NaOH.请你帮助他完成以下探究方案 探究步骤 预计现象 结论 步骤一:取样品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足量的________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产生白色沉淀 溶液中既含Na2CO3,又含有NaOH 步骤二:向上述滤液中滴加酚酞试液 酚酞试液变___色 (7)(反思)为了防止标签发生破损,我们在倾倒溶液时应注意________.(写1点)(含量计算)小明想测定样品中NaOH的质量分数,称取上述10g样品溶液,逐滴加入7.3%稀盐酸至过量,(不考虑先生成碳酸氢钠的影响)测得生成气体质量与所加稀盐酸质量关系如图2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当稀盐酸加到20g时,样品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___ ②求样品溶液中NaOH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_____. 18.(8分)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里进行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如图。 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化学方程式为__,当碳与氧化铜的质量比为__(写最简整数比)时恰好完全反应。下列有关本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填字母)。 A 酒精灯加网罩以使火焰集中并提高温度 B 氧化铜发生了还原反应,木炭发生了氧化反应 C 观察到石灰水变浑浊即可证明氧化铜被还原了 D 反应后先撤出导气管,待试管冷却后再把其中的粉末倒出 实验1中,加热5分钟后仅能得到混有少量红色固体的黑色粉末。如何让木炭还原氧化铜时得到更多的铜呢?该小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改进了实验,装置如图,加热2分钟后即得到紫红色有金属光泽的块状固体,且无黑色固体剩余。 刚烘干的木炭粉末与氧化铜粉末要在同一个研钵内充分研磨、混合均匀后再放入试管,这样做能使反应更充分,其主要原因是__。本实验所用的木炭与氧化铜的质量比为1︰10,碳需要略过量才能使氧化铜全部被还原,其主要原因是____。反应物放入试管后要尽量压实,并将试管竖直进行加热,使其下部完全被外焰包围,受热均匀,获得持续的高温。反应后关闭止水夹,让产物自然冷却,这时试管里残余的________就成了保护气。加了网罩的酒精灯火焰最高温度能达到800℃,而铜的熔点是1083℃。本实验获得了经熔化而成珠状或小块状的铜,可以推测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反应是________热量的。木炭还原氧化铜得到的铜中可能含有少量的氧化亚铜;氧化亚铜为红色固体,能与稀硫酸反应:Cu2O+H2SO4=CuSO4+Cu+H2O。将实验2得到的紫红色有金属光泽的块状固体全部研磨成粉末。将全部粉末放入烧杯中,加入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后,观察到______,证明实验2得到的铜中含有氧化亚铜;再经过滤、洗涤、干燥,得到纯净的单质铜1.52g。已知实验2使用的氧化铜粉末的质量为2.00g,不考虑实验过程中的损耗,则实验2得到的紫红色有金属光泽的块状固体中,单质铜的质量分数为______(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四、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9.0分) 19.(8分)某化学兴趣小组围绕“酸碱中和反应”开展探究活动。该小组同学将一定量的稀H2SO4加入到盛有 NaOH 溶液的小烧杯中,由于忘了加入酸碱指示剂,故无法判断酸碱是否恰好中和,于是他们对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成分进行探究,以确定此次实验是否酸碱恰好中和。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是什么呢?(假设猜想)同学们做出猜想如下: 猜想一:只有 Na2SO4 猜想二:有 Na2SO4和 NaOH 猜想三:有_____。 猜想四:有 Na2SO4、H2SO4和 NaOH 有同学对以上猜想提出质疑,认为有一种猜想是不合理的。不合理的猜想是_____,理由是_____。(实验探究)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洁净试管中,滴加①______ 溶液不变红 猜想二不成立 另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另一洁净试管中,滴加 Na2CO3 溶液 ②______ 猜想_____不成立,发生反应的方程式:______ (结论)猜想三成立。(反思拓展)通过分析,同学们认为只需往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石蕊溶液便能确定溶液中溶质的成分,理由是_____。 参考答案(含答案详细解析)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 1、A 【答案解析】 A.葡萄糖酸钙口服液中所含元素均属于人体所需的常量元素,此选项符合题意; B.铁元素属于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C.硒元素属于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D.氟元素属于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C 【答案解析】 A、在原子前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6
点击显示更多内容>>
收藏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