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资源
资源分类
资源描述
24 寓言四则 配套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积累词语,理解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2.了解寓言的文体特点及《伊索寓言》《韩非子》《淮南子》的有关文学常识。 3.分析寓言的故事情节,领悟所蕴含的道理。 过程与方法 1.学习阅读寓言的方法。 2.从不同角度灵活理解寓意,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3.揣摩、理解寓言故事巧妙、合理的想象,通过续编或自编进行想象思维训练。 情感态度价值观 联系生活实际感悟寓意,培养健全人格。 教学重点: 诵读;教给学生“通过品味关键词语理解寓言含义”的阅读方法。 教学难点: 联系生活经验,选定角度灵活理解寓意。 教法学法:诵读法,自读与点拨相结合,探究拓展法。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什么是寓言 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是带有讽喻或讽刺的故事。篇幅大都简短,主人公可以是人,可以是拟人化的生物或非生物,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写法上常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手法。 寓言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盛行。 诸子百家著作中都有不少寓言故事流传下来。外国寓言作品,著名的有古代希腊的《伊索寓言》,法国的《拉封丹寓言》和俄国的《克雷洛夫寓言》。 二、简介作者作品 伊索,相传为《伊索寓言》的作者。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寓言家,弗里吉亚人。2500多年前出生在希腊。伊索童年期是一个哑巴,而且长得很丑,但他的母亲非常爱他,时常讲故事给他听。母亲逝世后,伊索跟随曾照料过他的老人,离家到各地去漫游,因此学到了许多有关鸟类、昆虫和动物的故事。伊索并没有写下他的寓言,他完全凭记忆口授,其形式简洁精练,内容隽永深奥含义于浅显生动的语言中,颇耐人寻味。据希罗多德记载,他原是萨摩斯岛雅德蒙家的奴隶,后来被德尔斐人杀害。但对此人存在的历史,至今仍有异议。 公元前5世纪末,“伊索”这个名字已为希腊人所熟知,希腊寓言开始都归在他的名下。 《伊索寓言》大多是动物的故事,以动物寓人。伊索寓言形式短小精悍,比喻恰当,形象生动。 宙斯是希腊神话中众神之王。希腊神话说他居住在奥林匹斯山,以雷电为武器,维持着天地间的秩序,公牛和鹰是他的标志。 他的兄弟波士顿和哈德斯分别掌管海洋和地狱; 宙斯还和许多女神生下了不少儿女,如火神赫费斯托、正义和艺术的保护者、太阳神阿波罗,月神和狩猎之神阿尔迪美斯,旅行和商业神赫尔墨斯,美神阿芙洛神,战神阿雷斯,智慧之神雅典娜。 赫拉是希腊神话中的天后,主神宙斯的妻子。罗马神话中称为朱诺,掌管婚姻和生育,是妇女的保护神。 赫耳墨斯,一译海尔梅斯,是希腊神话中众神的使者,亡灵的接引神。罗马神话中称为墨丘利,掌管商业、交通、牧畜、竞技、演说以及欺诈、盗窃。他行走如飞,多才多艺,传说首创字母、数字、天文学、体育运动,发明古代的竖琴,并把种植橄榄树的技术传给人类。 智慧女神雅典娜的诞生是最为奇特的:传说她是从宙斯的头脑里长出来的。 三、学习《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1、朗读课文 2、研讨 1.赫耳墨斯为什么来到凡间? 因为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 2.他为什么挑了宙斯和赫拉的雕像来问价,请说出他此刻的心理? 先问宙斯雕像的价格,大有跟最高的神一比高低的想法;知道价钱不高后,他十分满意。问赫拉雕像的价钱之后,他更觉得自己是商人的庇护神,人们对他会更尊重些。 3.赫耳墨斯三次问话,神态、语气一样吗?为什么要“笑着问道”,这“笑”有什么含义? 一个简单的“笑”,传神地写出了赫耳墨斯微妙的内心世界:嘲笑宙斯雕像价格低,讥笑赫拉不如宙斯,暗想商人会把自己的身价抬得很高,这正是他虚荣心的具体表现。 情节发展: 想——问——笑问——想——问——? 爱慕虚荣而不被重视 这样改动情节后寓意有没有变化?为什么?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尊重,就化作凡人,来到一个雕像者的店里。他看见宙斯的雕像,问道:“值多少钱?”雕像者说:“一个银元。”赫耳墨斯又笑着问道:“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钱?”雕像者说:“还要贵一点。”赫耳墨斯听后,默不作声,悄然离去。 明确:原文刻画了一个盲目自高自大者的形象。 改动后,原文中讽刺缺少自知之明、妄自尊大的人的寓意也改变了 。 四、学习《蚊子和狮子》 1、朗读课文 2、分析情节、概括寓意 蚊子和狮子 1.蚊子为什么能打败狮子? 智者胜 2.蚊子为什么会败给蜘蛛? 骄者败 3.点明寓意? 骄兵必败 扬长避短 蚊子:冲、咬——————-- ——狮子:抓 胜 骄傲自满 蚊子:吹、唱——-———————蜘蛛:粘 骄兵必败 任何时候都要谦虚谨慎,只有保持清醒的头脑,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蚊子径直朝狮子飞过去,趁狮子没有准备,张嘴就咬,而且专咬狮子鼻子周围没毛的地方。狮子气得用爪子把自己的脸都抓破了,也没抓到蚊子。蚊子战胜了狮子,就吹着喇叭,唱着凯歌飞走了。 这样改动情节后寓意有没有变化?为什么? 改动后,原文中讽刺骄兵必败的寓意也改变了 。 五、寓言的特点 一、劝喻性 二、讽谏性 “寓”是“寄托”的意思。寓言,通常是把深刻的道理寓于简单的故事之中,借此喻彼,借小喻大,借古喻今,惯于运用拟人的手法,语言简洁锋利。 六、拓展思维: 1、续编寓言故事。 a.赫耳墨斯听到自己的雕像作为添头“白送”之后,他的心情如何?他说了什么? b.蚊子战胜狮子,吹着喇叭、吹着凯歌飞走,却被蜘蛛网粘住了,以后还会发生什么故事? 异向思维 蚊子撞到蜘蛛网上,一动也不能动。它有战胜狮子的经历,而今要死在蜘蛛的手里,真是难过极了,懊悔极了。它懊悔自己战胜狮子以后太得意忘形了。 这时,蜘蛛一步步向蚊子爬了过来,张开大嘴,蚊子闭上眼睛等待着那可怕的时候。就在这时,从那棵高大的松树上掉下一滴松脂,不偏不倚正好落在蜘蛛身上,顷刻,蜘蛛就被松脂包住了,再也动弹不得。由于松脂的重量,蜘蛛网被拉破了,蚊子也因此得救了。 2、自编寓言故事: (提示:情节要合理具体,情节与寓意要一致,寓意能揭示一种生活道理。) 嘴和眼睛的对话;树和斧子;画笔和颜料: 蜜蜂与花朵: 猫和老鼠;烟囱和浓烟: 七、扩展阅读 伊索寓言 狐狸和葡萄 寓意: 在经历了许多尝试而不能获得成功的时候,有些人往往故意轻视成功,以此来寻求心理安慰。 乌龟与兔 这故事说明,奋发图强的弱者也能战胜骄傲自满的强者。 说谎的放羊娃 这故事说明,那些常常说谎话的人,即使再说真话也无人相信。 月亮和她妈妈 这故事说明,事物总在不断变化,不可能一劳永逸。 乌龟与鹰 这故事说明,那些好高骛远,不切实际的人必将失败。 板书设计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情节发展: 想——问——笑问——想——问——? 爱慕虚荣而不被重视 蚊子和狮子 扬长避短 蚊子:冲、咬——————-- ——狮子:抓 胜 骄傲自满 蚊子:吹、唱——-———————蜘蛛:粘 骄兵必败 第二课时 学习《穿井得一人》 一、导 语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告诉我们要谦虚,不要妄自尊大和骄兵必败的道理。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穿井得一人》这篇课文。 二、指导朗读课文 穿井得一人 三、编者简介 吕不韦(?——公元前235年)战国末期卫国濮阳(在今河南省)人。原为富商,在赵国都城邯郸曾与当时作为人质的秦国公子子楚交往,后人秦游说华阳夫人,立子楚为太子。子楚继承王位(即庄襄王),任吕不韦为相国,封文信侯。庄襄王死后,13岁的嬴政继位为秦王,吕不韦继任相国,称为“仲父”。吕不韦门下有食客三千,家僮万人。公元前238年,嬴亲自理政,次年吕不韦被免职,后忧惧自杀。 《吕氏春秋》,是战国末年秦相吕不韦命他的门客集体撰写。全书160篇,由12"纪”、8“览”、6“论”三部分组成。因书中有8“览”,所以又称这部书为《吕览》。该书由于是集体著述,思想很不统一。以儒家、道家为主,兼采法家、墨家、名家、农家各派的学说,后人称它为“杂”家的代表著作。该书的文字朴实简劲,对司马迁的《史记》创作有显著影响。东汉高诱注本为善。 三、解词,口译课文 溉汲 : 从井里打水浇地 及 : 等到 穿井: 打井 译文:宋国有一家姓丁的,家中没有井,须到外面打水浇地,因此经常有一个人住在外面。等到他家打了一眼井之后,便对别人说:“我家打井得到一个人。” 闻 : 听到 之: 代这件事 道 : 谈论 闻 : 使听见 于 : 向、对 译文: 有人听到这话,传播说:“丁家打井打出了一个人。”都城的人都谈论这件事,这件事被宋君听见了。 令:派 之: 这件事 于 :向 对:回答 之:的 使:劳动力 于:在 译文: 宋国国君派人去问姓丁的。丁家的人回答说:“得到一个人的劳力,并不是从井中挖出一个人来呀。” 早知道是这个结果,还不如不问。 四、理清脉络 短文《穿井得一人》按事情发展顺序叙述。有开端、发展、结局,但最后也未点出寓意。全文共3节,分三层。 第一层(第1节)叙述宋国姓丁人家因为要到外面打井水用,常要占一个劳动力。后来自家打了井,趣说为“穿井得一人”。 第二层(第2节)别人并未懂这话,就把丁氏的话传开了,直传到国君那里。 第三层(第3节)丁氏告诉国君使者自己的话的真正意思。 五、质疑: 丁家穿井后,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我家打井得了一个劳动力。 传说的人把这句话听成了什么意思? 听成了姓丁的人家打井挖出了一个人。 这则寓言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告诉人们不可轻信传言并盲目传播,说话、念词不要产生歧义。 六、归纳中心 《穿井得一人》这则寓言通过一个笑话告诫人们对于道听途说的传闻、传言,一定要详察弄懂其真义、真相,不要轻信、轻传,否则便人误区。 现实生活中有没有类似情况? 如有,我们应该怎样去对待? 在现实生活中对待传闻都应采取调查研究的审慎的态度、去伪存真的求实精神。不要轻信,不能盲从,更不能以讹传讹。 七、词语小结: (1)古今异义 子将安之? 古义: 哪里 今义: 平安 (2)词性活用 我将东徙。 东 :方位名词活用为动词。 (3)一词多义 之:闻之于宋君 。 代词 这件事 子将安之 ? 动词 去、到 得一人之使。 助词 的 闻:有闻而传之者 。 听到 闻之于君 。 使听到 以: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认为 以故东迁 。 因为 于:闻之于宋君 。 向 非得一人于井中 。 在 八、写作方法 《穿井得一人》幽默风趣。故事中因对话中有一个多义词(“人”,可指人也可指劳动力)或把“得(需要)(得到)两音义混用,而被人误解,结果越传越远,居然传到国君耳朵里去了。最后道出真相,事实与传言相差太大,不禁令人发笑。
点击显示更多内容>>
收藏
网站客服QQ:
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