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15《走一步,再走一步》导学案 【学习目的】 1.积累生字词 2.练习快速阅读,记住文章主要信息 3. 学习课文细节和心理描写的写作技巧 4. 理解词语的语境义 5. 能对文章内容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 一、字词句积累 (l) 查字典,给下面加点词注音,并当堂熟记于心。   训诫( ) 耸立( ) 迂回( ) 凝视( ) 啜泣( ) 纳罕( ) 瘦骨嶙峋( ) 头晕目眩( ) 小心翼翼( ) 陡峭( ) 着眼( ) (2)词语积累,当堂熟记 嶙峋:山石重叠不平的样子,也形容人瘦削的样子。 纳罕:觉得惊奇,诧异。 啜泣:抽泣,低声哭泣。 (3)语言运用:仿写句子,要求格式和运用的修辞方法与例句相同。 例句:如果说自然的智慧是大海,那么,人类的智慧就是大海中的一个小水滴。 仿句: 。 (4)用楷书把“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抄写二遍,要工整、规范、力求美观。 二、快速阅读,看谁获取信息更快更准。 1.“我”遇到了什么困难?怎样解决的?解决这个困难的关键是什么? 答:“我”和小朋友们在游戏中,不经意地爬上了一堵垂直的峭壁,下不来,“我”很恐惧,伏在岩石上不敢动弹。 暮色中父亲用手电筒照着,引导“我”一步一步地走下悬崖。 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化整为零,将一个大困难转化为一个个小困难,一个个自己稍作努力就能解决的困难。在解决这些困难中,“我”逐步树立了信心,直至信心大增,直至克服了困难。 2. “我”遇到的困难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你能分别说说吗?(养成细心阅读的习惯,学会边阅读边归纳、分析。) 答:困难具体表现在这几个方面:①悬崖陡峭,在“我”眼中是一堵高不可攀的险峰;②“我”孱弱多病,八年来身体一直不好;③暮色苍茫,大地越来越暗。 三.合作探究,看哪个小组答得更快更全面。 1.为什么别的孩子爬上山顶,而“我”不能?文中好多处提到“杰利”,有何用意?(此题仍然是培养我们细致阅读的习惯。) 答:“我”不能爬上山顶,最根本的原因还是由于“我”的身体原因造成的。文中多处提到了“我”体弱多病,细心阅读就不难发现,“自我出世以后,八年来我一直有病,而且我的心里一直牢记着母亲叫我不要冒险的训诫”是直接交待,“我”“全身颤抖,冷汗直冒”“我的心在瘦骨嶙峋的胸腔里冬冬直跳”“心惊肉跳”“几乎晕倒”以及“恐惧和疲乏使我全身麻木”等是侧面暗示。阅读中要善于找出这些带有铺垫作用的句子,体会写文章的周密表达。 多处提到“杰利”,也是行文的需要,一方面表现他是富有友情的。起初是他鼓励“我”“别做胆小鬼”,我才爬到了悬崖;另一方面因为杰利这个富有友情的小朋友的存在,为后文与父亲找到此处埋下伏笔,使文章行文更加严密。当大家离去时,他“看起来好像有点不放心”;最后是他领着父亲来找我的。 2.你如何看待父亲找到“我”后不上山崖去接“我”的做法? 答:这位父亲深知,如果自己上去救孩子,事情会比较简单,但孩子自己的能力就毫无长进。他选择让孩子自己下来,让孩子经受一次历练,增长勇气和经验。事实上,“我”确实从中得到了难忘的经验。这个父亲是很懂得怎样训练孩子的。他只给孩子以指导、鼓励,使这个孱弱的孩子获得信心,变得勇敢。从孩子的角度来说,路要自己走,不能总是让大人抱着,但在自己走的过程中,要从大人那里获得经验。 3.你认为文章以“脱险”为标题与“走一步,再走一步”为标题比较哪个更好些?说说理由。 答:“脱险”仅说清了本文所叙述的事情,而没有包含从这件事中作者得到的感悟,而原题的意思是把艰难历程分成一小步一小步走,化整为零,就能战胜困难。 4.爬悬崖这件事给了“我”什么启示?(或:本文蕴含一个什么哲理?) 答:在人生道路上,不管面对怎样的艰难险阻,只要把大困难分解为小困难,一个一个地认真解决小困难,终将战胜巨大的困难,赢得最后的胜利。 5.课文中几次写到“啜泣”?含义有什么不同? 答:两次写到“啜泣”。第一次是恐惧、伤心,第二次是惊喜、委屈、感动、余悸、成就感。 6. 文章开头的第一句话,其作用是什么? 答:引出要叙述的故事;表达自己强烈的感受,从而引起悬念,吸引读者。 四、迁移应用 1. 找出语段中(“我终于爬上去了……我顿时有了信心”)描写“我”的动作和感受的词语,并说说这些描写的作用。 答:“我”攀爬悬崖时的动作有:爬、蹲、靠、看、伏、伸、探、踩。其中,最能表现“我”胆小害怕的动词有靠、伏。写“我”的感受的词语有:心惊肉跳、几乎晕倒、恐惧、疲乏、全身麻木、小心翼翼、有了信心。这些描写,刻画了人物当时的心理、情态,展现了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 2. 借鉴本文细节和心理描写的写作技巧,写亲历的一件事,表达一种生活感悟。 15 走一步,再走一步 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课文中以小见大,以实寓虚的记叙方法。 2、掌 握灌、峭、嘲、纳、翼、遥、攀等7个字。 过程与方法: 初步学会分析记叙文章中的情事论理及其评略安排,注意学习和运用描写心理活动的词语。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我”终于正确对待困难,在困难面前 不馁不躁,一步一脚印来沉着应付的心理 教学重点: 1、 初步学会分析记叙文章中的情事论理及其评略安排, 2、 注意学习和运用描写心理活动的词语。 教学难点: 记叙文中如何以实寓虚,即文章如何借事论理, 使学生感受到“我”正确对待困难,在困难面前不馁不躁,沉着应付的坚毅精神 教法学法:朗读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语言揣摩法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故事导入 1945年1月,在英格兰的沃顿空军基地。一个上尉飞行员接受了一项任务,驾驶没有任何武器装备和防护设施的蚊式双引擎飞机深入到德军本土执行侦察任务。他觉得几乎无法完成任务,想象着飞机坐舱被炮弹击中,自己鲜血飞溅,连跳伞的力气都没有。 第二天,他驾机滑行在跑道上,他告诫自己,现在,只是起飞,飞起来就行。升到两万五千米高空时,他又告诫自己,现在所要做的,是在地面无线电的指导下,保持这个航向20分钟,就可以到达荷兰的素文岛,这个,不难做到。 就这样,他不断告诫自己,下面只是飞越荷兰,这并不难,然后是飞临德国,根本不须想更多的事。而且,还有后方的无线电支持。就这样,一程又一程,这位上尉终于完成了任务。当他接受盟军的奖励时,他说,我之所以成为孤胆英雄,完全是因为我小时侯一段经历的启示。 同学们,你们想知道这个人是谁,经历的是怎样一件事吗? 二、简介作者 莫顿·亨特(Morton Hunt) (1927~1983),美国作家。早年曾在空军服役,做过空军飞行员。在二战时期,他曾驾机执行过对德国的侦察任务。是一位擅长写励志类文章的作家,同时也是一位专业的心理学家。他的代表作有:《痛击》、《心理学的故事》、《走一步,再走一步》(原名《悬崖上的第一课》,等等。 同学们,你在生活中遇到过哪些困难?   当你在生活中战胜了困难,你想过这其中包含什么道理吗?如果把这道理推而广之,就会成为人生的宝贵财富,成为战胜一切艰难的法宝。今天,老师向大家推荐美国作家莫顿·亨特《走一步,再走一步》的文章,看看他是怎样从一件小事,感悟到一个人生哲理,给我们以启示的。 文体解读 本文是叙事散文。 散文,是以紧凑短小的篇幅、自由灵活的抒写、生动活泼的语言,把自然美、人情美、哲理美相融合,迅速、广泛的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样式。 根据表达方式侧重点不同,可分为叙事散文和抒情散文。散文的重要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形散”指它取材广泛,结构自由,表现方法多样;“神不散’指立意明确,主题鲜明而集中。 三、检查预习 加点字注音,蓝色词解释: Jiè sŏng yū chuòqì hăn línxún yūn xuàn yì lǚ 训诫 耸立 迂回 啜泣 纳罕 嶙峋 头晕目眩 小心翼翼 屡次 Sang dàn mēn qiào chàn tán 灰心丧气 弹子 闷热 峭壁 颤抖 心惊肉跳 动弹 四、朗读课文,思考 1、课文主要记叙了什么事情?(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一事件可分为哪两部分? 2、这件事情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人物有哪些? 3、事情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我”为什么“一时拿不定主意”?后来又为什么跟着伙伴们去爬山了呢? 4、“我”在爬山途中都遇到了哪些困难?当时“我”是怎么想的? 5、后来“我”又是怎样脱险的?脱险以后“我”有什么感觉? 抢答题 比一比,谁最棒? 1、本文作者是谁,哪个国家的? 莫顿·亨特,美国。 2、课文的体裁是? 叙事散文 3、文章是以第几人称写的? 第一人称 4、课文除了“我”以外还有哪几个人物? 内德,杰利,父亲等。 5、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美国哪个城市? 七月里一个闷热的日子,费城。 6、那悬崖有多高? 岩石架又有多高? 悬崖约20米,岩石架约7米。 7、请用简要的语言 概括本文内容 在一个闷热的下午,我去冒险,最后脱险的故事。 五、默读完课文,请大家复述课文内容。 要求:按照时间、地点、人物、环境、故事过程来    复述课文内容,重点放在“脱险”的过程。  通过复述故事情节,同学们大致了解了文章的大意,是写“我”童年一次“脱险”的经历。既是“脱险”,又是怎样脱险的呢?其中又蕴含什么生活哲理?作者是怎样说的?请同学们朗读课文最后一段,思考下面的问题。 a.“我”陷入怎样的险境?又是怎样脱险的? b.这件小事给你哪些启示? 第二课时 六、精读研讨 把故事分成二部分: 1.冒险;2.脱险。 冒险:开头……不能动弹。 脱险:暮色苍茫……这是我永远忘不了的经历。 冒险 1、事情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我”为什么“一时拿不定主意”?后来又为什么跟着伙伴们去爬山了呢? 五个孩子因为玩弹子游戏玩厌了,内德建议去爬悬崖。 因为“我”八年来一直有病,母亲也不让“我”冒险, 因为“我”怕伙伴们瞧不起“我”而铤而走险。 2、把冒险部分分成三个阶段,找出动作和心理描写的词语,说说作者当时的心情怎样。 第一阶段 爬 全身颤抖 冷汗直冒 心咚咚直跳 冒险 第二阶段 蹲 心惊肉跳 哀求啜泣 头晕目眩 第三阶段 伏 恐惧疲乏 全身麻木 不能动弹 心情:委屈、后悔 脱险 1、找出这部分开头的自然环境描写,想想 有什么作用。 1、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2、烘托“我”恐惧害怕的心理。 2、找出父亲指点“我”脱险的语句 。 3、“你能办得到的。”“这似乎能办得到。”“我能办得到的。” 三句话的语气有什么不同?后两句写出了我的什么变化? 肯定——不能确定——肯定。 从信心萌发到信心大增。 把脱险部分分成三个阶段,找出动作和心理描写的词语,说说作者当时的心情怎样。 第一阶段:啼哭 毫无信心 害怕会摔死 第二阶段:探、移 萌发信心 似乎能办得到 第三阶段:啜泣
点击显示更多内容>>
收藏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