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辽宁省大连市第一百二十一中学高三化学期末试卷含解析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
1.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在化学学习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下列实验中所选用的仪器合理的是
①用50 mL量筒量取5.2 mL稀硫酸; ②用分液漏斗分离苯和四氯化碳的混合物;
③用托盘天平称量11.7 g氯化钠晶体; ④用酸式滴定管量取23.10 mL0.20 mol/L高锰酸钾溶液; ⑤用瓷坩埚灼烧各种钠的化合物; ⑥配制245mL 0.20 mol/L的NaOH溶液用250 mL容量瓶。
A.①②③④ B.③ C.③④⑥ D.③⑤⑥
参考答案:
C
略
2. 某同学用以下装置制备并检验Cl2的性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如图:若浓盐酸过量,则理论上MnO2可全部消耗完
B.
如图:证明新制氯水只具有酸性
C.
如图:产生了棕黄色的雾
D.
如图: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说明氯气具有漂白性
参考答案:
A
【考点】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实验装置综合.
【专题】实验评价题.
【分析】A.浓盐酸与二氧化锰加热生成氯气,稀盐酸与二氧化锰不反应;
B.氯水中含HClO;
C.反应生成氯化铜固体;
D.干燥的布条不褪色,而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
【解答】解:A.浓盐酸与二氧化锰加热生成氯气,稀盐酸与二氧化锰不反应,则浓盐酸过量,理论上MnO2可全部消耗完,故A正确;
B.氯水中含HClO,则石蕊先变红后褪色,可说明氯水具有酸性和漂白性,故B错误;
C.反应生成氯化铜固体,则观察到产生了棕黄色的烟,故C错误;
D.干燥的布条不褪色,而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则该装置可说明氯气不具有漂白性,氯水具有漂白性,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为高频考点,涉及气体的制备、性质及实验现象等,把握制备实验及性质实验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3. 2008年北京奥运会“祥云’’奥运火炬所用环保型燃料丙烷(),悉尼奥运会所用火炬燃料为65%丁烷()和35%丙烷,已知丙烷的燃烧热为:;正丁烷的燃烧热为:;异丁烷的燃烧热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丙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B.正丁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C.正丁烷转化为异丁烷的过程是一个放热过程
D.正丁烷比异丁烷稳定
参考答案:
C
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有的酸性氧化物可以和酸反应
B.只有非金属能形成含氧酸或含氧酸盐
C.除稀有气体外的非金属元素都能生成不同价态的含氧酸
D.非金属的最高价含氧酸都具有强氧化性
参考答案:
A
略
5. 将SO2气体与足量Fe2(SO4)3溶液完全反应后,再加入K2Cr2O7溶液,发生如下两个化学反应:
①SO2+2Fe3++2H2O=SO42﹣+2Fe2++4H+
②Cr2O72﹣+6Fe2++14H+=2Cr3++6Fe3++7H2O,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氧化性Cr2O72﹣>Fe3+>SO2
B.K2Cr2O7能将Na2SO3氧化成Na2SO4
C.每有1molK2Cr2O7参加反应,转移电子的数目为6NA
D.若6.72 L SO2(标准状况)参加反应,则最终消耗0.2molK2Cr2O7
参考答案:
D
解:A.由①可知,Fe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则氧化性为Fe3+>SO2,由②可知,Cr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则氧化性为Cr2O72﹣>Fe3+,故A正确;
B.因氧化性为Cr2O72﹣>SO2,则K2Cr2O7能将Na2SO3氧化成Na2SO4,故B正确;
C.每有1molK2Cr2O7参加反应,转移电子为1mol×2×(6﹣3)=6mol,即转移电子的数目为6NA,故C正确;
D.6.72 L SO2(标准状况)参加反应,n(SO2)==0.3mol,由上述两个反应可知,存在3SO2~Cr2O72﹣,则最终消耗0.1molK2Cr2O7,故D错误;
故选D.
6. 向含MgCl2和CuCl2的溶液中逐滴加入0.1mol·L—的NaOH溶液,沉淀的质量(m)与加入NaOH溶液体积(V)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V2=3V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溶液中MgCl2和CuCl2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
B.该实验不能证明Cu(OH)2的Ksp比Mg(OH)2的Ksp小
C.水的电离程度:A>B>C
D.若向Mg(OH)2悬浊液中加入CuCl2溶液,一定会有Cu(OH)2生成
参考答案:
C
7. 下列关于物质性质的说法不合理的是
A.金属Mg与稀硫酸和CO2均能反应,其反应类型相同
B.FeCl3、Na2O2、Cu2S均可由相应单质直接化合生成
C.SO2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D.氢氧化铝、碳酸铵、碳酸氢钠、甘氨酸都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参考答案:
C
【Ks5u解析】A. 金属Mg与稀硫酸和CO2均能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正确; B.FeCl3、Na2O2、Cu2S均可由相应单质直接化合生成,正确;C.二氧化硫是酸性氧化物,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遇紫色石蕊变红,所以SO2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溶液变红,错误;D.既能和盐酸反应,又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物质有铝、氧化铝、氢氧化铝、碳酸铵、碳酸氢钠、甘氨酸等,正确;选C。
8. 对氨水溶液中存在的电离平衡NH3·H2ONH4++OH-,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加水后,促进电离但溶液中的所有离子浓度都减小
B.加入少量NH4Cl固体,平衡左移,溶液中c(NH4+)减小
C.升高温度,促进电离,一水合氨电离常数增大
D.加入少量冰醋酸,溶液导电能力减弱
参考答案:
C
略
9. 溴化碘的分子式为IBr,它的化学性质活泼,能与大多数金属反应,其与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IBr+H2O===HBr+HIO。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溴化碘为共价化合物
B.把0.1 mol IBr加水配成500 mL溶液,所得溶液中的Br-和I+浓度均为0.2 mol/L
C.IBr与水的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
D.HIO的结构式为H—I—O
参考答案:
A
略
10. 实验室从含溴化氢的废液中提取溴单质,下列说法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
A.用装置甲氧化废液中的溴化氢 B.用装置乙分离CCl4层和水层
C.用装置丙分离CCl4和液溴 D.用仪器丁长期贮存液溴
参考答案:
B
解析:A.集气瓶中导管应短进长出,否则会将液体排除,故A错误; B.CCl4和水不互溶,可用分液分离,故B正确; C.温度计水银球应与蒸馏烧瓶支管口处相平,测量的是蒸气的温度,故C错误; D.液溴能腐蚀橡胶塞,应用玻璃塞,故D错误。故选B。
11. 在两个密闭容器中,分别充有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种气体,若两容器的温度和压强均相同,且甲的密度大于乙的密度,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的分子数比乙的分子数多 B.甲的物质的量比乙的物质的量少
C.甲的体积和乙的体积相同 D.甲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乙的相对分子质量小
参考答案:
B
略
12. 下列物质中,其水溶液能导电,溶于水时化学键被破坏,且该物质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
A.
Cl2
B.
SO2
C.
NaOH
D.
C2H5OH
参考答案:
B
考点:
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专题:
电离平衡与溶液的pH专题.
分析:
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是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是非电解质,溶于水时化学键被破坏可能发生了化学反应.
解答:
解:A、氯气是单质不是化合物,所以氯气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A错误;
B、二氧化硫是非电解质,但二氧化硫和水反应生成亚硫酸,亚硫酸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而使其水溶液导电,二氧化硫和水反应时,化学键被破坏,故B正确;
C、氢氧化钠溶于水能电离出离子,溶液导电,有化学键断裂,氢氧化钠属于电解质,故C错误;
D、乙醇在水中以分子形式存在,其水溶液不导电,所以乙醇是非电解质,故D错误.
点评:
本题考查了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判断,难度不大,注意电解质不一定导电,导电的不一定是电解质.
13. 不能用胶体的知识解释的现象是
A.豆浆中加入石膏做豆腐
B.一支钢笔使用两种不同牌号的墨水,易出现堵塞
C.向FeCl3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会出现红褐色
D.在海水与河水交界处,易形成三角洲
参考答案:
C
略
14. 下列划有横线的反应物在反应过程中不能完全消耗的是
A.将含少量CO2的CO通入足量Na2O2的试管并不断用电火花引燃
B.向等物质的量的干冰和CaO的混合物中加几滴水
C.将1molCu和置于含2molH2SO4的浓硫酸中
D.在强光持续照射下,向过量的Ca(ClO)2浊液中通入少量的CO2
参考答案:
C
15. .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25℃时,1.0L pH=13的Ba(OH)2溶液中含有的OH-数目为0.2NA
B、标准状况下,2.24L Cl2与过量稀NaOH溶液反应,转移的电子总数为0.2NA
C、室温下,21.0g乙烯和丁烯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碳原子数目为1.5NA
D、标准状况下,22.4L 甲醇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1.0NA
参考答案:
C
略
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16. 重铬酸钾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一般由铬铁矿制备,铬铁矿的主要成分为FeO?Cr2O3,还含有硅、铝等杂质。实验室由铬铁矿粉制备重铬酸钾流程如图所示:
已知步骤①的主要反应为:FeO?Cr2O3+Na2CO3+NaNO3Na2CrO4+Fe2O3+CO2+NaNO2 (未配平)。有关物质的溶解度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滤渣2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及含硅杂质。
(2)步骤④调滤液2的pH最合适的试剂是_________。
A.H2SO4溶液 B.KOH溶液
C.浓盐酸 D.K2CO3粉末
如何用最简单的方法粗略判断pH已调至合适范围______________。
(3)向“滤液3”中加入适量KCl,蒸发浓缩至____________,停止加热,然后冷却结晶,得到的K2Cr2O7固体产品。
(4)本实验过程中多次用到抽滤的装置,下列关于抽滤的说法正确的是 _________。
A.抽滤时,先用倾析法转移溶液,开大水龙头,待溶液快流尽时再转移沉淀
B.下图抽滤装置中只有2处错误
C.抽滤得到的滤液应从吸滤瓶的支管口倒出
D.洗涤沉淀时,应开大水龙头,使洗涤剂快速通过沉淀,减小沉淀的损失。
(5)某同学用m g铬铁矿粉(含Cr2O3 40%)制备K2Cr2O7,为了测定产率,该同学设计了以下实验:将所有产品加水溶解并定容于500mL容量瓶中。移取25.00mL于碘量瓶(一种带塞的锥形瓶)中,加入过量2mol·L–1H2SO4,再加1.1g KI,加塞摇匀,充分反应后铬完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