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教育常识》读后感 《教育常识》读后 感 老实说《教育常识》这本书我看了N遍,但由于它不是一本小说,有故事情节。容易记住它的内涵。所以我看了又看,还是难于下笔写下自己的感受。看完一遍只能记住一些零碎的东西凑不成篇。今天我决定看完一节就写一节。《教育常识》是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中青年教育理论工作者分会副理事长、工作教育根本理论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华东师范大学新根底教育研究主任李政涛先生写的。作者一大堆的头衔加上作者的心声让我觉得这是一本很值得阅读的书籍。此书是写给天下所有教育者的。作者认为教师要做好教育之事,需要懂得教育的道理和知识。也就是“教育常识〞。“教育常识〞就是“有关教育的最根本且简单的事实性的知识与道理〞。无论教育之人还是教育之事,都要从懂得“最根本且简单的知识和道理〞开始。所谓的“简单〞就是表达方式清晰和精炼,运用方便具有可操作性。所谓的“根本〞就是根底、根源或根本之意。作者认为“教育常识〞理应是所有教育者及其教育活动的根源,无论是教育的思想 ,教育的技术、技巧和方法,还是教育智慧,都是源发于“常识〞这一“根本〞并从中流淌出来的。我们判断一位教师及其教育活动是否有根基,是看其灵魂深处具有多少“教育常识〞的根底,更要看他得每一个教育行为细节中展示了怎样的“教育常识〞。钱理群先生曾言:“教育难,难就在回到常识。〞难的症结在于我们对常识缺乏了解,更缺乏敬畏。我们总是以为自己知道很多,但实际情形却是“我不知道 .教育中最可怕的缺失,是〞对常识的敬畏“的缺失。当代中国各种教育改革给中国带来的首要改变就是让教育回到常识,把以往对教育常识的违背变成对常识的遵守,让教育常识重新成为教育底线,成为教育生活的根底。诸多新理念或新观念都是常识意义上的观念,是对长期被遗忘的教育常识的重新唤醒。带着严肃、认真和尊重的态度,找回和确立常识、倾听和理解常识、再思考并创新常识成为我们时代教育的重要任务。教育所以能够永恒,是因为它能以自己的方式,揭开人类共同和永恒的存在谜底和生存难题,教育以不容替代的方式触及到了这个难题的内核:生命生长的难题.人的存在之谜,是在自身的生长和开展中逐渐得以展现并得揭示的.如果人生是一幅画卷,画卷徐徐展开的过程,就是人的生命成长和开展的过程,教育就是这幅生命画卷的书写者、描绘者和解释者。教育需要像意守丹田一样意守人世重大的精神难点,像翻开天门一样打通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生命开展和灵魂救赎之旅。人生的密码就是教育的密码,它们相互构成,彼此揭示。作为世界上最复杂的动物,对人的认识远未穷尽,对人的理解和认识,是教育常识得以产生的根源。教育常识的原点就是人性常识,也就是对人的天性的认识。在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看来,〞教学 必须符合人的天性及其开展的规律“。不符合或者无视人的天性的教育常识,是没有根基的教育常识。要获得合理的教育常识,前提是知晓有关人的常识。不懂人,就不懂得教育。作为哲理散文家的周国平先生说的得很中肯:〞专门的教育家和教育学家,倘假设不同时拥有洞察人性的智慧,说出的话便容易局限于经验,或拘泥于心理学的细节,显得浅薄、琐碎和平庸“。对教育最透彻的理解,往往浸润着对人生最通透的感悟。教育透,那么人生透。人生不透,教育也难免隔靴搔痒。我们不妨把教育的过程,变成体悟生命的过程。教育就是对人的存在之谜和成长之谜的勘探。自古流传至今的常识说:人不可能踏进同一条河,因为河流中蕴涵的时间之流和空间之流永远在变化,正式这样的永恒之变,使人生充满了变数,充满了偶然性和不确定性,因而变出了不同的人生。每个人都有其命定的独特,一旦诞生,就是这个宇宙的独一无二,不管他多么聪明或愚钝,多么伟大或卑微,多么幸福或悲惨,都是不可替代的宇宙存在,因此对老师来说,应该去把握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允许他们的独特,爱每个孩子。爱的方式就是不知疲倦地发现、珍视,并通过教育的方式成全或造就他们的独一无二。就像卢梭说的那样:“把握个性特点,做到有的放矢。每一个人的心灵有它自己的形式,必须按它的形式去指导他,必须通过它这种形式而不能通过其他的形式去教育,才能使你对他花费的苦心取得成效。〞 3 / 3
点击显示更多内容>>
收藏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