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湖南推进乡村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行业背景 一、 乡村振兴发展态势 从2018年到2022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个五年,我省发展既面临难得机遇,也面临诸多风险挑战。从国际看,乡村振兴是世界各国现代化进程的必经之路。目前,我国城镇化率已接近60%,将进入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的历史时期。我国作为人口大国,粮食及重要农产品需求仍将刚性增长,保障粮食安全始终是头等大事。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引发新一轮科技革命,为互联网+农业助推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支撑。从国内看,随着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发展动力由主要依靠低成本劳动等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乡村发展将进入大变革大转型的关键时期。同时,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一些省市立足资源禀赋和自身实际,围绕乡村发展和建设积累了丰富的成功经验和做法,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和提供了经验借鉴。从省内看,湖南自然环境优越,农耕文化历史悠久,精耕细作技术经验和农业品种资源丰富,一带一部战略优势愈加明显。在市场力量共同作用下,城乡发展要素双向流动,城市资本、技术、人才下乡进程不断加快,农村经济加快转型升级。人民群众对优质农产品、生态农产品、乡村旅游的需求更加迫切,质量和效益成为新时代农业农村发展主题。 同时,还应清醒看到,当前我省农业农村基础差、底子薄、发展滞后的状况尚未根本改变,经济社会发展中最明显的短板仍然在三农,现代化建设中最薄弱的环节仍然是农业农村。主要表现在:农业发展的结构性矛盾突出,供给质量亟待提高;科技支撑不足,农业现代化水平较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深度不够;农村基础设施薄弱,公共服务水平偏低;农村环境和生态问题比较突出;农村人口老龄化、空心化严重;村级集体经济整体薄弱,乡村治理能力和体系亟待强化;脱贫攻坚成果巩固长效机制尚未完全建立;城乡之间要素合理流动机制亟待健全。 综合判断,我省乡村发展正处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必须抢抓机遇,迎接挑战,抓重点、拓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改革创新、统筹谋划、科学推进,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二、 乡村振兴目标任务 按照提出的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分两个阶段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安排,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任务是: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农业供给体系质量明显提高,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农民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持续缩小;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扎实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初步建立;农村对人才吸引力逐步增强;农村生态环境明显好转,农业生态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乡村治理体系进一步完善;各地区各部门推进乡村振兴的思路举措得以确立。 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农业结构得到根本性改善,农民就业质量显著提高,相对贫困进一步缓解,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更加完善;乡风文明达到新高度,乡村治理体系更加完善;农村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宜居乡村基本实现。 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 三、 乡村振兴的建议 (一)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乡村道路建设,做好规划。除满足村民的出行需要外,还需兼顾产业建设需要;做好室内水厕和室外旱厕的设施配套,完善排污系统;因地制宜精准建设文体活动室,参考村民业余兴趣,修建棋牌室、书画室等,避免生搬硬套、千篇一律。栽好梧桐树,引得凤来栖,只有硬件配套设施跟得上,乡村才能更具吸引力,才能留得下乡亲、引得进投资。 (二)丰富农业产销模式 乡村建设不仅要村美,更要民富,要加强产业融合,促进农村产业多元化,擦亮农村产品品牌名片,真正实现农村产业高质量发展,让农民在美丽中掘金。 种植生产精准化,无缝对接市场需求,可以申请上级部门,帮助联系生产、加工企业,搞合作种植、订单种植,扩大规模,以销促产,激发农民生产种植的积极性。 拓宽销售渠道,多种销售模式结合,依托互联网平台,利用微信公众号、直播等现代销售渠道,增加销量。为种植户带来了经济效益,还带来了市民的精神享受。 强化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鼓励村民进行农产品的深度加工,开办农家乐等服务项目,并提供政策扶持,实现农村生产方式多样化,在解决农村闲散劳动力的基础上,让村民的腰包鼓起来。 (三)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人才是乡村振兴的根本,正所谓治国之邦,人才为急,人才是乡村走向现代化的基础,是各项政策得以精准落实的保障,唯有培养一批敢于担当、敢于作为的人才队伍,才能给乡村发展不断注入生机,才能撑起乡村美好的明天。为此,需要优化引才留才环境,加大政策倾斜力度,让愿意留在乡村、建设家乡的人留得安心,让愿意上山下乡、回报乡村的人更有信心,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鼓励更多优秀学子,回到家乡、为乡村振兴助力。 (四)提高思想文化建设 扶贫不如扶智,乡村振兴还需彻底改变村民等、靠、要的思想,改输血式为造血式,才能激发乡村振兴主体活力,为此需要提高村民的思想文化建设。可以在村支部设置文化大讲堂,宣传最新的惠民惠农政策,分享乡村振兴典型村的成功做法,同时还可以在这里提供各种技能培训,增强村民乡村振兴的主人翁意识。 乡村是国家真正富裕的源泉,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下好乡村振兴这盘棋,要稳扎稳打,把雷厉风行与久久为功有机结合起来,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四、 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背景 (一)现实背景:新时代农村发展现状 自改革开放之后,三农一直是国家的重点工作对象。在很多重要场合与会议中提及到农业部门,足以见得现阶段我国对于乡村农业的重视。总更是把农民的利益当做最重要的事情,一直关心三农的问题,并且心系乡村农业事业的发展。 在不断努力下,我国农业部门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首先,改变了以往的农业生产方式,引进了先进的农业技术,提高了农产品质量的同时增加了农产品的产量,并且培育出具有代表性的农产品,在整个世界上都享有名气。其次,改变以往单一的农产品结构,在农作物生产上,仍然以农作物为主,以多样化的经济作物为辅,这一改变,也帮助农民提高自身收益。最后,在新农村的建设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随着农业的发展,使国民基本事项小康生活,更加注重精神文明建设,创建美丽乡村。 但是,受经济与观念两方面的影响,导致我国三农在实际发展过程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的。首先就是农业生产方式不超前,部分土地还没有得到正确的利用,农业与自然资源之间还存在矛盾,农产品的营销方式落后,农产品的运营机制也较为单一;其次各个区域农村收入不平均,存在较大差异,农村老人与儿童较多,缺少青年力量;最后,农村陈旧观念仍然存在,阻碍了新农村建设的发展。 (二)理论背景:三农思想的历史沿袭 总,因为自己独特的经历,使他一直心系三农。他的三农思想也不是一天形成的,而是通过继承、吸取、改进而逐渐形成的。毛泽东同志,在新中国成立以后,也深入的研究了三农。在《论十大关系》中,也强调了农业的重要性,并且带领国人进入农业合作化道路。邓小平同志,也对农业进行研究,并且提出主张:邓小平同志表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农业的一个创新,符合原则,而且他坚持一切都实际为主,按照我国国情,带领大家走向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江泽民同志也把农业看得非常重要,并且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把三农问题以一个整体来考虑。胡锦涛同志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引三农的发展方向。并且提出了两个趋向。以上历届国家领导人都十分看重我国农业的发展,并且根据不同时期,都提出了促进三农发展的重要理论。 五、 乡村振兴基本原则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把三农工作作为全省工作的重中之重,做到认识统一、步调一致,在干部配备上优先考虑,在要素配置上优先满足,在资金投入上优先保障,在公共服务上优先安排,加快补齐农业农村短板。 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切实发挥农民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体作用,始终维护农民群众根本利益,把实现农民共同富裕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持续增收,不断提升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坚持乡村全面振兴,统筹谋划农村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实现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 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坚决破除体制机制弊端,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推动城乡要素自由流动,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保护生态、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让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成为湖南发展的鲜明底色和靓丽名片。 坚持改革创新、激发活力。不断深化农村改革,扩大农业对外开放,激活主体、激活要素、激活市场,调动各方力量投身乡村振兴。以科技创新引领和支撑乡村振兴,以人才汇聚推动和保障乡村振兴,增强农业农村自我发展的动力。 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科学把握乡村的差异性和发展走势,做好顶层设计,注重规划先行,突出重点、分类施策,典型引领、梯次推进。 六、 乡村振兴规划背景和总体要求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站在农业农村发展新的历史起点上,加快实施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顺应发展态势,抢抓发展机遇,充分发挥农业大省优势,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奋力谱写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湖南篇章。
点击显示更多内容>>
收藏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