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冀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完整版教学设计 1 估一估 测一测 ◆教学内容 教科书1页、2页,比较铅笔和蜡笔的长度,测量课桌面的长度。 ◆教学目标 1.经历用不同方法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会用指定的物品作工具测量物体的长度,能描述测量的结果。 3.感受和同学合作学习的乐趣,了解测量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 ◆重点、难点 重点:让学生经历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理解使用不同的测量工具得出不同测量结果的原因,感受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 难点:会用指定的物品作工具测量物体的长度,能描述测量的结果。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铅笔、蜡笔、课件、直尺 学生准备:铅笔、蜡笔、文具盒、曲别针、橡皮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多媒体展示1只铅笔和1只蜡笔,并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的铅笔和蜡笔。 解答问题:(1)铅笔和蜡笔,哪个长?那个短? (2)估计一下,1只铅笔的长度等于几只蜡笔的长度? 2.小组合作,动手比一比,并解答上述问题。 教师指导学生实际量一量。要让学生学会量的方法: 方法1:两支笔一端对齐,在铅笔上一根蜡笔长度的地方画上线,在移动蜡笔,接着量。 方法2:可以用几只蜡笔接着摆,看一看一支铅笔大约等于几只蜡笔的长度。 3.找同学来展示自己比一比的结果,教师引导学生用规范的语言进行描述。(在这个过程中,要学生体会“大约”的意思是大概,差不多。) (二)探究新知 发现问题: 1.指一指:哪个是课桌的长? 2.同桌合作,选用身边的物品作为测量的工具,实际测量一下,看看课桌的长是多少?(教师指导各组选用不同的工具进行测量。) 3.汇报答案,交流各组使用的工具和测量的结果,并发现问题:为什么大家的结果都不一样呢? 4.讨论:为什么大家的测量结果会不一样呢? 解决问题: 1.查看学生指出课桌的长 2.请各组分别使用不同的工具来进行测量 3.汇报结果,发现,这一次结果都一样。 4.小组进行讨论后发现,选择的工具不同,不统一,测量结果也会不同。 得出结论: 要想得到同样的结果,就要用统一的测量单位。 (三)巩固新知 教材2页,试一试:同桌合作,用蜡笔测量课桌面的宽。 (四)达标反馈 教材2页1、2题 答案:第1题,让学生用自己的橡皮做工具测量同样的课本,得到的结果是不同的。第2题,用相同的测量工具测量自己的学习用品,铅笔、蜡笔的结果是一样的,铅笔盒的测量结果可能不一样。 (五)课堂小结 1.谈谈自己的收获:在测量物体时,只有选择统一的工具进行测量,才会得到统一的结果。 (六)布置作业 1.估测时,大家用的工具不同,测量的结果就( ),要使用( )的标准,这样才能准确得到物体的长度。 2.数学课本封面的长度大约是( )个橡皮的长。 3.你的书包的长度大约是( )个铅笔盒的长。 4.你的课桌的高度,大约是( )根铅笔的长。 5.数学课本封面的宽度大约是( )根蜡笔的长。 答案:1.不同 统一 2.3.4.5.答案不统一。 ◆板书设计 估一估 测一测 要得到同样的结果,就要用统一的测量单位。 2 认识厘米 ◆教学内容 教科书3、4页,认识厘米并测量。 ◆教学目标 1.经历体会并认识厘米和用厘米作单位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 2.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会用厘米做长度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3.在估测物体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重点、难点 重点:结合组直尺和实际物品,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实际长度的表象,学会用直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难点:在直尺上找出1厘米,几厘米。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直尺、图钉 学生准备:直尺、橡皮、铅笔、图钉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回顾上节课的知识,回答问题:要想准确表示物体的长度,获得统一的结果,应该怎么办? 2.观察直尺,你都看到了什么? (二)探究新知 一、情境引入,揭示课题 1、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可能用到数学知识,比如有这样的问题:我们想知道这支笔有多长?操场的跑道一圈有多长?拿笔时手离笔尖的距离有多长?…… 2、像这样的问题你能说吗?试试 3、我们说了这么多问题,都和什么有关呢?对,都和长度有关,实际在生活中我们遇到的树有多高?水有多深?房间有多宽?这些问题实际上也都是在说一个物体的长度呢。 4、你们想知道它们究竟有多长吗?该怎么解决呢?用什么量呢?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认识尺子: 你们都有吗?拿出来仔细观察,你都看到了什么? 学生观察后汇报。 课件展示尺子刻度、数字、0刻度、cm 1厘米=1cm 师:厘米是一个表示长度的单位,是国际上统一的长度单位之一。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它。(板书:认识厘米) 3、 认识1厘米的长度: 在国际上我们就规定从0到1之间这么长的距离为1厘米,仔细看这个长度,记住它! 4、在你自己的尺子中找一找从哪到哪也是1厘米? 你能用一句话概括的说从哪到哪就是一厘米? 看来你们已经发现了尺子中的秘密了。 用你的手在尺子上比划出一厘米的长,看一看,举起手来,这是多长? 闭上眼睛,用心体会一下,把这个长度记在脑子里! 用手摸一摸,比一比,量一量,在身边或自己的身上找一找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大约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差不多) 大家用大约这个词用的很好,当我们量出的长度不是非常准确的时候,多一点,少一点的我们都要说大约是多少。 4、 认识几厘米 ① 在我们的尺子上,大家能很快的找到了1厘米,那么除了1厘米,你还能找到几厘米?你是怎么知道的。 反馈:你找的是几厘米,谁愿意到前面来指着说一说。 别的同学找出的2厘米在哪呢?-------不管是从1—2还是从3—5,这些都是2厘米长。 ② 我来说几个,请你看一看这是几厘米:0—3、0—5、0—6,这么快,你们是一厘米1厘米数出来的吗?那用什么好方法? ③ 这就是尺子上标有数字的目的,0刻度是起跑线,从0开始,跑到几就是几厘米。(真是一个好方法) 三、展示点拨 如果给你一个物品,你能准确的量出它的长度吗?试一试。 学生测量自己的橡皮有多长 师巡视 有多长,你是怎么量的?(投影演示) 反馈:你们看她量的好吗?好在哪?你们量的这么准,这么快,是因为你们找到了一个好的测量起点。 小结:看来,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我们首先都要找到一个便于我们测量的起点。 看来你们已经能运用尺子准确的测量出线段的长度了,学生测量一支铅笔的长度。 汇报结果,并展示自己是怎么测量的。 (三)巩固新知 教材4页,练一练1、2、3 学生独立完成后汇报结果 (四)达标反馈 习题:1.要准确表示物品的长度,就要使用统一的( )测量。 2.生活中有很多长度为1厘米的物体,比如( )、( )。 3.1厘米1厘米的数,数( )次是5厘米。 4.你的大拇指的宽度大约是( )。 5.量物体的长度,如果物体的一端对着直尺的1厘米处,另一端对着8厘米处,那么,这个物体的长度是( )厘米。 答案:1.长度单位 2.橡皮的厚度、图钉的长度。(答案不唯一) 3. 5 4. 1厘米 5. 7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长度单位厘米,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1厘米是多长? 那么2厘米,3厘米,4厘米呢? 如何准确测量物体的长度呢?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对知识的反馈,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布置作业 1. 计算 13厘米-9厘米=( )厘米 38厘米-7厘米=( )厘米 20厘米+9厘米=( )厘米 15厘米+8厘米=( )厘米 2.先估算,再测量 数学书厚约( )厘米,实际厚是( )厘米。 你的手掌宽约( )厘米,实际宽是( )厘米。 3.判断 一块橡皮的厚度是10厘米。( ) 一张桌子的高度是16厘米( ) 4.解决问题 一条彩带长26厘米,第一次用去4厘米,第二次用去14厘米,一共用去多少厘米? ◆板书设计 认识厘米 1厘米 1cm 3 用直尺测量、画线段 ◆教学内容 教科书5、6页,线段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 1.经历直观认识、测量和画线段的过程。 2.初步认识线段,能用直尺准确的测量出线段的长度。 3.在用直尺测量纸条、毛线、线段等学习活动中,经历由线形物品到线段物品的抽象过程,体会线段的特征。 ◆重点、难点 重点:毛线和线段的测量以及画一定长度的线段。 难点:由拉直的毛线抽象出线段。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毛线、直尺,彩色纸条 学生准备:直尺、铅笔、毛线、彩色纸条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通过游戏回顾上课知识,小竞赛,看谁速度快。 一人发一张彩色纸条,比赛量纸条的长度,看看谁量的又快又准。 2.宣布比赛结果,交流测量的方法和结果。 (二)探究新知 测量弯曲毛线的长度: 1. 给出一段弯曲的毛线,怎么准确的测量毛线的长度呢? 2. 学生交流后发言,给出自己的想法。 学生独立完成后汇报结果 (测量毛线的长度时,要先把毛线拉直) 学生主要说出是怎样测量的。 认识线段 师讲解:毛线被拉直后,可以看做一条线段。 出示线段 学生感知,自己描述线段是什么样的。 画线段 1. 教师教授,利用直尺还可以画出一定的长度。 2. 引导学生讨论:如何才能画出一定长度的线段呢? 小组进行合作讨论,如何画出一条线段。发表各自见解。 师:小组派一个代表来说一下你们组的见解。 学生可能回答:比着尺子从一个点画到另外一个点。 或者回答:先找到两个点,然后用尺子把两个点连起来。 3. 鼓励学生尝试画一条5厘米长的线段,学生交流画法。 4. 老师在黑板上演示,通过找点,连线完成一个线段。教师示范正确的线段画法,并画出一条一定长度的线段。 5. 要求学生在自己的纸上画出一条6厘米的线段,教师查看学生的画线段情况,并逐个指导。 (三)巩固新知 教材6页1、2、3、4题 (四)达标反馈 习题:画一画 1.用直尺画一条2厘米长的线段 2.画一条比8厘米短3厘米的线段 3.画一条比5厘米长2厘米的线段 4.画一个长方形,使长边为4厘米,短边为2厘米。 (五)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学习了什么是线段,以及如何画线段。谁能来说一说,画线段时候需要注意什么? (六)布置作业 1.画一条10厘米长的线段 2.画一条比10厘米短3厘米的线段 3.一条线段长40厘米,另一条线段长8厘米,两条线段首尾相接的连接在一起后是多少厘米? 4.一根绳子对折后是10厘米,这根绳子长多少厘米?这根绳子剪去2厘米后,还剩多少厘米? ◆板书设计 用直尺测量、画线段 线段 4 米的认识 ◆教学内容 教科书7、8页,认识米并测量 ◆教学目标 1.经历认识“米”以及米和厘米之间关系的过程。 2.知道1米=100厘米,能用米为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3.在利用米尺认识米和厘米关系并进行测量的活动中,体会测量工具的作用。 ◆重点、难点 重点:帮助学生建立1米的长度概念 难点:在利用米尺认识米和厘米关系并进行测量的活动中,体会测量工具的作用。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米尺、折尺、铅笔、三角板、卷尺 学生准备:铅笔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直接提出问题:如何测量黑板的长? 提供测量工具,供学生自行选择:直尺、三角板、米尺、折尺、卷尺…… 2.挑选学生上来选择不同的测量工具进行测量,并将答案写在黑板上。 3.通过观察几位同学
点击显示更多内容>>
收藏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