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_____ 学校 :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阅卷人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A卷(共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24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阡陌(mò)               垂髫(tiáo)        豁然开朗(huò) B.清冽(liè)                  幽邃(suì)         参差披拂(cān) C.悄怆(chuàng)    罔不(wǎng)      寂寥无人(liáo) D.溯洄(sù )                  寤寐(wù)         窈窕淑女(tiǎo) 2、下面词语 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干燥        诀窍        候鸟        贻笑大方 B.袒护        掂量        粗犷        消声匿迹 C.漫骂        矫健        毕竟        安分守己 D.提纲        松驰        渎职        各行其是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砾石堆上四面张望,晶莹连绵的冰峰、平坦辽阔的冰河历历在目。 B.在教育系统新春茶话会上,市局领导与教师代表们谈笑风生,其乐融融。 C.随着最后一个隧洞竣工剪彩,这条南北交通大动脉豁然贯通。 D.城乡医疗制度改革需要循序渐进地推进,操之过急只会适得其反。 4、下面语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一个国家和民族要走向强大、复兴,就必然会有人牺牲和付出。 B.作为籼粳水稻杂交第一人,马荣荣为社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C.抚顺是全国最早开展学雷锋活动的城市,且将近半个多世纪以来,抚顺从未停止学雷锋的脚步。 D.教育部下发文件明确要求,凡有“八年抗战”字样,一律改为“十四年抗战”,并视情况修改与此相关的内容,确保树立并突出“十四年抗战”。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 三、默写(共6分) 5、古诗文默写。 (1)              ,白露为霜。(《诗经》) (2)苟全性命于乱世,              。(诸葛亮《出师表》) (3) 白居易的《观刈麦》中,“            ,             ”这两句表现了割麦者顶着烈日辛勤劳动、筋疲力尽,却仍然惜时如金的矛盾心理。 (4)在古诗词当中,作者常化用典故来抒情言志,表达热血男儿的愿望。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的“             ,             ”两句以魏尚自比,表达了希望得到朝廷重用、杀敌报国的愿望;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             ,             ”用窦宪燕然勒石为喻,表达了作者渴望建功立业的愿望。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一)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选自《<庄子>二则》) (二)蝜蝂①者,善负小虫也。行遇物,辄持取,卬②其首负之。背愈重,虽困剧不止也。其背甚涩,物积因不散,卒踬仆③不能起。人或怜之,为去其负。苟能行,又持取如故。又好上高,极其力不已,至坠地死。 今世之嗜取者,遇货不避,以厚其室,不知为已累也,唯恐其不积。及其怠而踬也,黜弃之,迁徙之,亦以病矣。苟能起,又不艾。日思高其位,大其禄,而贪取滋甚,以近于危坠,观前之死亡,不知戒。虽其形魁然大者也,其名人也,而智则小虫也。亦足哀夫! (选自柳宗元《蝜蝂传》) 注:①蝜蝂(fùbǎn):寓言中说的一种好负重物的小虫。②卬(áng):同“昂”,仰,抬头。③踬(zhì)仆:跌倒,这里是被东西压倒的意思。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是 是鸟也     亦若是则已矣 B.去   去从六月息者也   乃记之而去 C.志 志怪者也   处处志之 D.息   去以六月息者也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2.将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3.语段(一)中作者为什么极言鹏鸟之大呢?其用意是什么? 4.两个语段都采用了设喻说理的方法,请结合两个语段的内容简要分析。 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①但是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这可能是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大学》本身就说,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使人能达到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的田地,从而追求儒家的最高理想——平天下。因为这样,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便被埋没了。 ②大家都知道明朝的大哲学家王阳明,他的思想可以代表传统儒家对实验的态度。有一天,王阳明要依照《大学》的指示,先从“格物”做起。他决定要“格”院子里的竹子。于是他搬了一条凳子坐在院子里,面对着竹子硬想了七天,结果因为头痛而宣告失败。这位先生明明是把探察外界误认为探讨自己。 …… ③我觉得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研究学术不可缺少,而且对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也是不可少的。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就是说,不论是研究自然科学,研究人文科学,还是在个人行动上,我们都要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要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现在世界和社会的环境变化很快。世界上不同文化的交流也越来越密切。我们不能盲目地接受过去认定的真理,也不能等待“学术权威”的指示。我们要自己有判断力。在环境激变的今天,我们应该重新体会几千年前经书里说的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这意义有两个方面:第一,寻求真理的唯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应该有想象力、有计划,不能消极地袖手旁观。希望我们这一代对于格物和致知有新的认识和思考,使得实验精神真正变成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1.第③段中的“实验的精神”,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王阳明‘格’院子里的竹子”,他的错误是什么?作者用这个例子是为了证明什么? 3.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是什么? 4.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能不能删掉?为什么? 但是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 五、诗歌鉴赏(共5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小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 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阅读上面的诗词,选出赏析有误的一项(     ) A.这首诗是杜甫因所住茅屋被秋风吹破引发感慨而写下的脍炙人口的不朽诗篇。 B.“飞”“渡”“洒”“挂罥”“飘转”等一系列动词,写出了暴风对茅屋的肆虐,表现出了诗人生活处境艰难以及焦灼、苦闷的心情。 C.诗人对南村群童公然抱茅逃进竹林行为无可奈何,只好拄杖归来,独自叹息。 D.这首诗最后一段运用叙述、抒情的表达方式,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济世情怀。 2.请简要分析“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的表达作用。 六、语言表达(共10分) 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北冥有鱼“_____”同“_____”,__________ 七、作文(共4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明月清风,荒滩戈壁,是自然的给予;成功快意,失落伤怀,是生活的给予;点赞鼓励,吐槽鞭策,是他人的给予……我们在获得中、给予中一路走来,我们又将拿什么给予别人? 请以“给予”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点击显示更多内容>>
收藏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