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_____ 学校 :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阅卷人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A卷(共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24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 1、下列各组间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神龛(kān)   焚(fén)身       犬吠(fú)     溺( niào )炕 B.静穆(mù)     争讼(sòng)     磷(lín)火   斡(hàn)旋 C.幽悄(qiāo) 锵(qiāng)然   褪(tuì)色   可悯(mǐn) D.点缀(zhuì) 燎(liáo)原   怅惘(wǎng)   骠(piào)姚 2、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告诫  如丝如缕  寒噤  怒不可遏 B.弥漫  勇往直前  迂回  前呼后拥 C.横溢  推推搡搡  漩涡  千军万马 D.刹时  博大宽厚  驰骋  振耳欲聋 3、“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礼记》)儒家思想代表了中国人的核心价值观,是中华文明的经真,对中国、东亚乃至全世界都产生深远的影响,下列成语不属于儒家之道的选项是(        ) A.温良恭俭 B.见贤思齐 C.克已复礼 D.杞人忧天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美国军舰擅自闯入中国海域,我方对其识别查证,并予以警告驱离。 B.钙质可从食物中摄取,只有人们注重食物的合理搭配,就能获得相应的钙质。 C.为了提高传统优秀文化特色,学校举办了“寻找家乡名人名画”的活动。 D.性格懦弱的李娟的母亲,面对突如其来的家庭变故,表现出了异常的坚韧。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 三、默写(共6分) 5、课文内容识记填空。 (1)______________,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2)微君之故,___________?(《式微》) (3)___________,悠悠我思。(《子衿》) (4)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化用“临渊羡鱼”这一典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一扫离别愁云,给人以积极向上力量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小石潭记 柳宗元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⑤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已,曰奉壹。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隔篁竹”中的“篁”,根据其偏旁是“⺮”,可推测其意与“竹”相关。 B.“空游无所依”中的“依”,运用组词法,可解释为“依傍”。 C.“不可知其源”中的“源”,以成语“源远流长”来印证,可知其意为“源头”。 D.“隶而从者”中的“从”,通过勾连“择其善者而从之”中的“从”,可理解为“学习”。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2)佁然不动,俶尔远逝。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作者用定点观察的方法来记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用移步换景的方法来描写小石潭及周围的景物。 B.本文语言简洁生动,如“蒙络摇缀”一句,连用四个动词,形象地描绘了树枝藤蔓的各种姿态。 C.作者停留潭上,“竹树环合,寂寥无人”的环境,让他感觉闲适宁静。 D.本文写景善用比喻,“斗折蛇行”写岸势,“犬牙差互”写溪身,巧妙而贴切。 4.下面的链接材料表明了对游记写作及游览的一种观点,请简要概括。你是否赞同链接材料中画线部分对《小石遭记》的分析?请简要评析。 【链接材料】 古人游记,写尽妙景,不如不写尽为更佳;游尽妙境,不如不游尽为更高。盖写尽游尽,早已境味索然,不写尽不游尽,便见余兴无穷。篇中遥望潭西南一段,便是不写尽妙景;潭上不久坐一段,便是不游尽妙境。 (节选自清代孙琮《山晓阁选唐大家柳柳州全集·卷二) 概括:_____________________ 评析: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恐龙无处不有 阿西莫夫 ①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 ②例如,在1986年1月,阿根廷南极研究所宣布在詹姆斯罗斯岛发现了一些骨骼化石。该岛是离南极海岸不远的一小片冰冻陆地,非常靠近南美的南端。这些骨头毫无疑问属于鸟臀目恐龙。 ③在地球的其他大陆上也都发现有恐龙化石。这些古老的爬行动物在南极的出现,说明恐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地。 ④如果把这个发现与南极大陆联系起来,这比仅考虑恐龙来说要重要得多。恐龙如何能在南极地区生存呢?恐龙实际上并不适应寒冷的气候,但1986年在南极确实发现了这种古老的动物的化石。 ⑤这一问题的答案是: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几十年前,人们发现地壳是由一些紧密拼合在一起但又在缓慢运动的大板块构成的。一些板块被拉开,而另一些则挤压在一起,一个板块也许会缓慢地向另一板块下面俯冲。“板块构造”理论很快为地质界几乎所有的问题提供了答案,如火山、地震、岛屿链、海洋深渊等等,这些在以前一直是不解之谜。 ⑥可以这样比喻,板块背上驮着许多大陆,当板块向一个或另一个方向运动时,大陆也随之一起运动。每隔一段时期,板块会将所有的大陆汇聚在一起,地球此时仅由一个主要陆地构成,称为“泛大陆”。当板块继续运动时,大陆又重新被分离开。 ⑦在四十多亿年的地球发展史中,泛大陆形成和分裂过多次,最后一次完整的泛大陆大约是在2.25亿年前形成的。这个泛大陆存在了数百万年以后,又开始显示出破裂的迹象。 ⑧早期恐龙在那时已经开始出现,并且有机会分散到泛大陆的各个地方。所有陆地似乎都处在热带和温带环境内,所以恐龙可以在泛大陆的不同地区舒适地生活。 ⑨大约在两亿年前,泛大陆分裂出四部分。北部就是现在的北美、欧洲和亚洲,南部是由现在的南美和非洲构成,最南部是现在的南极洲和澳大利亚,印度是剩余的一小部分。 ⑩随着时间的流逝,北美又与亚洲和欧洲分开,南美也与非洲相离。(如果看一张地图,并假定把非洲和南美洲拼合在一起,你就会看到它们拼合得多么天衣无缝。)印度向北移动,并且大约在5000万年前与亚洲相碰撞,形成巨大的喜马拉雅山脉。两个陆块在那里聚合并缓慢地褶皱变形。南极和澳大利亚也已相互分离。 ⑪当大陆相互分离时,每一个大陆都携带着自己的恐龙而去。到6500万年以前,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所有的恐龙都灭绝了,大陆也已完全分开。现在的每一个大陆都有自己的恐龙化石。 ⑫南极也有自己的恐龙、两栖动物和其他在恐龙时代繁盛的植物和动物。然而,这些生物的命运比其他同类要悲惨得多,因为板块把它们向南携带到了极地。大约经历了一亿年,气候逐渐变冷,植物慢慢越来越稀少,动物的种类和数量也大量减少。气候变得越来越寒冷,夏天短而且冷,最后成为冰天雪地。 ⑬位于南极中心部位的南极洲是全球的大冰箱,地球上所有冰的十分之九都在南极冰盖。那里的冰有数英里厚,覆盖着丰富的化石。如果南极的冰雪层再薄一些的话,我们就可以找到它们。 ⑭因此,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为支持地壳在进行缓慢但又不可抗拒的运动这一理论提供了另一个强有力的证据。 1.请认真阅读全文,理清行文思路,帮助下面段落A回到最合适的位置,并简要说明理由。 A恐龙不可能在每一块大陆上独立生存,那么它们是如何越过大洋到另一个大陆上去的呢? 位置: 理由: 2.分别指出以下句子主要运用的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1)“板块构造”理论很快为地质界几乎所有的问题提供了答案,如火山、地震、岛屿链、海洋深渊等等。 (2)位于南极中心部位的南极洲是全球的大冰箱,地球上所有冰的十分之九都在南极冰盖。 3.本文和《被压扁的沙子》都谈到了“恐龙”,一篇是通过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来证明“板块构造”理论;另一篇是通过“被压扁的沙子”来探讨恐龙灭绝的原因。通过学习这两篇文章中科学家研究问题的方式,我们能得到哪些启示? 五、诗歌鉴赏(共5分) 阅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完成下列各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下列对诗歌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诗歌开篇运用写实的手法,写出了秋风的威力,渲染了凄苦的氛围,烘托了诗人焦灼和痛惜的心情。 B.诗人用“老无力”“呼不得”“叹息”等词语表现了自己对群童抢茅的愤懑和无奈。 C.诗人把“雨脚”比作“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秋雨的连绵细密,正面表现出他的生活十分凄苦。 D.诗歌结尾并未停留在对诗人不幸境遇的描述上,而是借助议论和抒情,推己及人,表现出诗人宽广的胸怀。 (2)有人认为诗歌结尾“呜呼”有些突兀,没起到什么作用,可以删掉。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请结合本诗内容说明理由。 六、语言表达(共10分) 学习语文既要善于审美观察,又要学会诗意表达。请参照示例,另选一种事物,写一个句子。(要求:体现事物特征,诗意表达,不要求句式一致。) 示例:茶——树叶和水热恋后留下的眼泪。 七、作文(共40分) 童年的生活是多姿多彩的,童年与伙伴们一起玩游戏更是丰富多样,如折纸、抓值、放风筝、抖空竹、踢毽子、捉迷藏……忆起童年玩过的游戏,总是让人回味无穷。 请你以“童年趣事”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点击显示更多内容>>
收藏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