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 :_______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_____
学校 :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阅卷人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A卷(共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24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
1、下列划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自矜(jīn) 家圃(pǔ) 十中八九(zhōng)
B.微颔(hàn) 忿然(fèn) 酌油(zhuó)
C.睨之(niè) 发矢(shǐ) 沥之(lì)
D.覆其口(lǚ) 以杓(sháo) 遣之(qiǎn)
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孕育 奠基 斑斓 潜心贯注
B.无暇 黯淡 咳嗽 一返既往
C.高粱 兽铤 署名 锋芒毕露
D.草率 萦绕 镐头 慷慨淋漓
3、下列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刮目相待”指用新的眼光来看待;“吴下阿蒙”泛指学识浅陋的人。这两个成语均出自本文。
B.文章中,孙权对吕蒙是认真相劝,而鲁肃与吕蒙的对话则有调侃的味道。
C.本文通过写鲁肃与吕蒙的对话,表明在孙权劝说下吕蒙“就学”的结果,从正面表现了吕蒙的学有所成。
D.鲁肃主动与吕蒙“结友”是因为鲁肃被吕蒙的才略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表明鲁肃敬才爱才。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同学们以敬佩的目光注视着并倾听着大桥建设者的英雄事迹。
B.通过学习《卖油翁》一文,使我懂得了熟能生巧的深刻道理。
C.为了防止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相关部门采取了各种应对措施。
D.对于那些遭遇不幸的人,我们尽管要时刻关注他们,还要及时伸出援助之手。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
三、默写(共6分)
5、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
(1)补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
①商女不知亡国恨,____________________。(杜牧《泊秦淮》)
②可怜夜半虚前席,____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贾生》)
③____________________,一山放出一山拦。(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
④____________________,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约客》)
⑤会当凌绝顶,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望岳》)
⑥____________________,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2)根据理解默写诗句。
①王安石在《登飞来峰》一诗中,表现出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周敦颐《爱莲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君子身处污浊环境,超然脱俗,保持高风亮节的真实写照。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
【甲】
赏牡丹 刘禹锡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乙】
爱莲说 周敦颐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丙】
天彭牡丹谱 陆游
牡丹,在中州,洛阳为第一。在蜀,天彭为第一。天彭号小西京,以其俗好花。花时,自太守而下,往往即花盛处张饮,歌吹相属。最盛于清明、寒食时。在寒食前者,谓之火前花,其开稍久。予客成都六年,岁常得饷,然率不能绝佳。淳熙丁酉岁,成都帅①以善价私售于花户,得数百苞。驰骑取之,至成都,露犹未晞。夜宴西楼下,烛焰与花相映发,影摇酒中,繁丽动人。嗟乎!天彭之花,要不可望洛中,而其盛已如此。使异时复两京,王公将相筑园第以相夸尚,予幸得与观焉,其动荡心目,又宜何如也!
【注释】①帅:泛指官长。
1.同一文言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中,有时意义相同,有时却大不一样。下面两组词语,你认为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解释为: 。另一组则分别解释为 、 。
A.予谓菊 谓之火前花
B.宜乎众矣 又宜何如也
2.下列句中“之”字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花之富贵者也
B.天彭之花
C.睨之久而不去
D.其反激之力
3.请将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2)成都帅以善价私售于花户,得数百苞。
4.小锦有两个疑问,请你帮她解答。
(1)【甲】诗题为“赏牡丹”,为何要写芍药与荷花呢?
(2)三则诗文都写到牡丹,作者的情感态度有无分别?请判断并说明理由。
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满天都是星光,火把也亮起来了。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这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奇观。
大家都知道这座山是怎样地陡了,不由浑身紧张,前后呼喊起来,都想努一把力,好快些翻过山去。
“不要掉队呀!”
“不要落后做乌龟呀!”
“我们顶着天啦!”大家听了,哈哈地笑起来。
在“之”字拐的路上一步一步地上去。向上看,火把在头顶上一点点排到天空;向下看,简直是绝壁,火把照着人的脸,就在脚底下。
走了半天,忽然前面又走不动了。传来的话说,前面又有一段路在峭壁上,马爬不上去。又等了一点多钟,传下命令来说,就在这里睡觉,明天一早登山。
就在这里睡觉?怎么行呢?下去到竹林里睡是不可能的。但就在路上睡吗?路只有一尺来宽,半夜里一个翻身不就骨碌下去了吗?而且路上的石头又非常不平,睡一晚准会疼死人。
但这是没有办法的,只得裹一条毯子,横着心躺下去。因为实在太疲倦,一会儿就酣然入梦了。
半夜里,忽然醒来,才觉得寒气逼人,刺入肌骨,浑身打着战。把毯子卷得更紧些,把身子蜷起来,还是睡不着。天上闪烁的星星好象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黑的山峰象巨人一样直立在面前。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象一口井。上边和下边有几堆火没有熄,冻醒了的同志们围着火堆小声地谈着话。除此以外,就是寂静。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
黎明的时候被人推醒,说是准备出发。山下有人送饭上来,不管三七二十一,抢了一碗就吃。
又传下命令来,要队伍今天无论如何爬过这座山。因为山路很难走,一路上需要督促前进。我们几个人又停下来,立刻写标语,分配人到山下山上各段去喊口号,演说,帮助病员和运输员。忙了一会儿,再向前进。
走了不多远,看见昨晚所说的峭壁上的路,也就是所谓的雷公岩,果然陡极了,几乎是九十度的垂直的石梯,只有一尺多宽;旁边就是悬崖,虽然不很深,但也够怕人的。崖下已经聚集了很多马匹,都是昨晚不能过去、要等今天全纵队过完了再过去的。有几匹曾经从崖上跌下来,脚骨都断了。
很小心地过了这个石梯。上面的路虽然还是陡,但并不陡得那么厉害了。一路走,一路检查标语。我渐渐地掉了队,顺便做些鼓动工作。
这很陡的山爬完了。我以为三十里的山就是那么一点;恰巧来了一个瑶民,同他谈谈,知道还差得远,还有二十多里很陡的山。
昨天的晚饭,今天的早饭,都没吃饱。肚子很饿,气力不够,但是必须鼓着勇气前进。一路上,看见以前送上去的标语用完了,就一路写着标语贴。累得走不动的时候,索性在地上躺一会儿。
快要到山顶,我已经落得很远了。许多运输员都走到前头去了,剩下来的是医务人员和掩护部队。医务人员真是辛苦,因为山陡,伤员病员都下了担架走,旁边需要有人搀扶着。医务人员中的女同志们英勇得很,她们还是处处在慰问和帮助伤员病员,一点也不知道疲倦。回头向来路望去,那些小山都成了"矮子"。机关枪声很密,大概是在我们昨天出发的地方,五、八军团正跟敌人开火。远远地还听见敌人飞机的叹息,大概是在叹息自己的命运:为什么不到抗日的战线上去显显身手呢?
到了山顶,已经是下午两点多钟。我忽然想起:将来要在这里立个纪念碑,写上某年某月某日,红军北上抗日,路过此处。我长长地吐了一口气,坐在山顶上休息一会儿。回头看队伍,没有翻过山的只有不多的几个人了。我们完成了任务,把一个坚强的意志灌输到整个纵队每个人心中,饥饿、疲劳甚至受伤的痛苦都被这个意志克服了。难翻的老山界被我们这样笨重的队伍战胜了。
下山十五里,也是很倾斜的。我们一口气儿跑下去,跑得真快。路上有几处景致很好,浓密的树林里,银子似的泉水流下山去,清得透底。在每条溪流的旁边,有很多战士用脸盆饭盒子、茶缸煮粥吃。我们虽然也很饿,但仍旧一气儿跑下山去,一直到宿营地。
这回翻山使部队开始养成一种新的习惯,那就是用脸盆、饭盒子、茶缸煮饭吃,煮东西吃。这种习惯一直保持了很久。
老山界是我们长征中所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但是我们走过了金沙江、大渡河、雪山、草地以后,才觉得老山界的困难,比起这些地方来,还是小得很。
(节选自《老山界》)
1.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红军要连夜行军翻越老山界并命令“今天无论如何要爬过这座山”,是因为敌人的追击非常紧迫。
B.“不管三七二十一,抢了一碗就吃。”虽然当时军情紧急,这样的情形很真实,但文中直接写出来不合适,有损红军的形象。
C.选文中写“有几匹曾经从崖上跌下来,脚骨都断了”,从侧面烘托出雷公岩的陡峭难行,体现出红军翻越老山界的艰难。
D.文中“远远地还听见敌人飞机的叹息……”嘲讽了国民党反动派在民族危亡的关头,不去抗日,却专门对付红军的行为。
2.第2段中的“奇观”奇在哪里?“奇观”一词蕴含着怎样的情感?
3.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句子。
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
4.选文中红军翻越老山界时克服了哪些困难?这体现了红军什么样的精神?
五、诗歌鉴赏(共5分)
阅读诗歌,完成后面小题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诗中的“岱宗”是指_______________ 。
2.对这首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全诗紧扣“望”字来写,“望”的角度是由远而近。
B.颔联由实到虚,表现了泰山的高大雄奇之美。
C.颈联写泰山的雄伟壮丽,表达了作者心情的激荡。
D.尾联抒写诗人登临的决心,表现了他乐观自信的精神。
六、语言表达(共10分)
下面哪些句子是表现长妈妈的性格特点的?在该句后打“√”
1).她生得黄胖而矮。( )
2).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