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目 录 1.运城市2022年粮食安全工作综述工作总结、工作汇报、经验材料 1 2.2022年全省政法工作总结、工作汇报、经验材料 6 3.肃州区全力促进城市形象和魅力整体提升工作总结、工作汇报、经验材料 10 4.2022年我省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工作总结、工作汇报、经验材料 12 5.六盘水市水城区公安局2022年度工作总结、工作汇报、经验材料 15 6.西区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提升服务效能工作总结、工作汇报、经验材料 18 7.宁夏政法机关推进政法工作高质量发展工作总结、工作汇报、经验材料 21 8.浙江省持续推进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工作总结、工作汇报、经验材料 25 9.2022年陕西省政法工作总结、工作汇报、经验材料 29 10.共青团陕西省第十三次代表大会以来工作总结、工作汇报、经验材料 32 11.各民主党派陕西省级组织履职五年成就工作总结、工作汇报、经验材料 35 12.宁夏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总结、工作汇报、经验材料 38 13.2022年西藏纪检监察工作总结、工作汇报、经验材料 41 14.2022年江西省纪检监察工作总结、工作汇报、经验材料 44 15.云南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工作总结、工作汇报、经验 47 16.致公党中央倾情开展教育帮扶工作总结、工作汇报、经验材料 57 18.湖南各级工会助力高质量发展工作总结、工作汇报、经验材料 64 19.辽宁省开展基层“微腐败”大清扫工作总结、工作汇报、经验材料 66 20.2022年文峰区市场监督管理工作总结、工作汇报、经验材料 70 21.2022年全省宣传思想工作总结、工作汇报、经验材料 73 22.2022年福建省宣传思想工作总结、工作汇报、经验材料 78 23.2022年江西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总结、工作汇报、经验材料 85 24.二〇二二年榆林城市建设工作总结、工作汇报、经验材料 90 25.二〇二二年西藏纪检监察工作总结、工作汇报、经验材料 92 26.2022年四川政法工作总结、工作汇报、经验材料 95 27.襄阳市深入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总结、工作汇报、经验材料 99 28.南昌市2022年全面从严治党系列工作总结、工作汇报、经验材料 102 29.通榆县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总结、工作汇报、经验材料 105 30.云南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工作总结、工作汇报、经验材料 109 31.安塞区乡村振兴工作总结、工作汇报、经验材料 112 32.集贤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总结、工作汇报、经验材料 116 “开局不利”缘何仍获丰收 运城市2022年粮食安全工作综述 (2023 年 1 月 16 日) 2021年的秋汛,全市超过280万亩粮田受灾。正常情况下最迟10月下旬就要种完的小麦,最佳播种期过去了一周多,仍有近百万亩农田因土壤过湿未能播种,最迟的甚至等到来年的1月23日才播完。 但是—— 全市上下不怨天,不泄气,天公不作美,那就自己更努力。 组织得力、技术支持、资金保障,再加上近年来高标准农田建设和黄汾百万亩粮食优质高产高效示范基地建设的红利渐显,我市最终在“开局不利”的条件下,实现了“转化良好、丰收在手”的“大逆转”—— 全市夏粮总产比上年增长0.9%! 一、上下同心 “开局不利”仍获丰收 逆势增产再获丰收,来之不易。 据统计部门数字,2022年全市夏粮面积和总产分别为421.2万亩和13.64亿公斤,夏粮总产比上年增长0.9%,其中永济董村农场“济麦38”高产示范田亩产达到834.78公斤,刷新了我省水地小麦单产新纪录。 另据农业农村部门统计,2022年我市秋粮再次获得好收成,秋粮面积和总产预计分别达424.4万亩和16.25亿公斤。 “2022年全市粮食面积和总产将分别达845万亩和29.9亿公斤,分别完成全年粮食面积和总产的105%和106%,比2021年的805万亩和27.88亿公斤增长5%和7%。其中,大豆收获面积达9.8万亩,完成任务指标的112.6%。”市农业农村局种植业与种业管理科科长赵亮亮说道。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悠悠万事,吃饭为大——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武维华、农业农村部副部长马有祥、省委书记蓝佛安等先后莅临我市调研指导;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工作,强化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将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作为专项考核纳入全市目标年度责任考核体系。在2022年年初, 又与各县(市、区)党委和政府签订了《2022年度粮食安全目标责任状》,层 层压实粮食安全责任; 我市还在国家政策支持下,加大了对粮食生产的资金扶持力度。2021年秋播期至2022年前半年,我市整合各级各类资金1.8亿元,全方位开展“双抢双减双保”工作,助力粮食稳产; 从“土里捂”“一根针”的弱苗到满目金黄、粮谷满仓,离不开思想上的高度重视,更离不开落实端的技术加持。 受晚播影响,小麦分蘖和次生根少,晚弱苗比例较大。2022年入春后,“促弱转壮”成为粮食生产的头等大事。 市农业农村局等部门因地、因时、因苗而动,充分发挥专家团队作用,采取“一喷三防”“提早增次”技术,实现“促弱转壮”,增穗、增粒、提粒重, 为小麦丰产奠定基础。同时,农业农村部门重点在全市水地小麦推广“二水二肥一拌种”等集成栽培技术,在旱地小麦推广“宽窄行探墒沟播”和“一优四改”等绿色高效栽培技术,实现全市粮食产业增效、种粮农户增收。 为了加强粮食生产灾害监测、早期识别和预警预报,我市首次在闻喜县开展“小麦产量保险和未转移就业收入损失保险”试点工作。2022年闻喜县小麦产量保险承保面积27.4万亩,未转移就业收入损失保险承保面积27.4万亩,理赔金额总计1003.47万元。 二、要素保障 粮食丰收渐成“惯例” 风雨砥砺,浇灌出岁稔年丰。粮食生产的“大逆转”,背后是心怀“国之大者”的责任与担当,更是农业现代化的强大支撑。 1月11日,在万荣县光华乡大兴村6000亩高标准农田里,小麦种植大户徐文龙正在进行田间管理。 徐文龙种了400多亩地,近年来,受政策红利影响,收入年年提增。 村里土地纳入高标准农田建设之后,道路得到修整,大型机械和车辆畅通无阻;政府配套了滴灌设施,一亩地的浇地费用由七八十元降到了二三十元; 实施高效节水和培肥地力等措施,解决土壤板结、酸化、盐渍化等问题,保障粮食增产增收“我一个农民,一年种400多亩地,一亩地产1000斤左右,好的能到1200多斤,基本上一年收入就是四五十万元,我已经非常满意了。”徐文龙说。 徐文龙的喜悦只是我市黄汾百万亩粮食优质高产高效示范基地建设红利外溢的一个缩影。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进黄河流域(运城段)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2021年起,市委、市政府开始实施该项目,目标是到2025年实现全年示范基地粮食平均亩产1000公斤以上、总产10亿公斤以上,机械化率90%以上, 良种覆盖率98%以上,形成500余公里黄汾河粮食生产现代化的靓丽长廊。 目前,黄汾百万亩粮食优质高产高效示范基地建设工作进展顺利,在重点解决土地、种子、技术、效益和生态等问题,全面提升综合生产能力的同时, 集中力量打造高标准的核心示范区,强化基地建设的示范引领作用。如今,已在8县(市)落实基地面积105.2万亩,涉及37个乡镇的545个行政村和3家农场, 建成核心示范区13个,总示范面积5.14万亩。2022年105.2万亩基地内收获小麦99.2万亩,收获秋粮播种104.3万亩,全年粮食总产9.30亿公斤,平均亩产883.9 公斤。 1月8日,芮城种粮大户胡天妮将最后一片地种上了小麦。 正常情况下,当地小麦基本会在10中下旬种完。只有2021年因为秋汛土地积水,胡天妮直到12月中旬才播种完。 比去年更晚的播种,缘于他心中的疑团。“去年的小麦比往年晚播了两个月,我想收成肯定不好了,没想到平均亩产竟达到了620公斤,比前一年还增产了60公斤。”胡天妮心中有个疑问,“我一直在寻思,增产是不是和晚播有关呢?” 于是,他特地拿出10亩地,分别在上月13日、18日和1月8日,分三批开始做晚播实验。 胡天妮种了30多年的地,越种越省力。现在他种800亩地,全年只需要一两个人就可以管过来。种地越来越省力,离不开现代农机和农业设施的支撑。近几年,他陆续引进了无人机、高地隙植保机等200余台农机设备,在政策扶持下配套了智能水肥一体化系统,先进到凭借一部手机,就能精准操作800亩麦田的浇水和施肥作业。 为了推进农业机械的应用,我市将高效种植机械、收获机械、植保机械、烘干机械等全部纳入农机购置补贴范围。截至2022年12月,全市共补贴各类机械6737台(套),补贴资金3854万元,受益农户达6457户。 如今,现代农机已经成为我市提高农业生产力的主要推力。截至2022年年底,我市农机总动力达到332万千瓦,名列全省第一,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7%, 小麦综合机械化率89%,玉米综合机械化率88.8%,这三项数据均处在全省前列。“2+7”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作业面积全省名列第一。 “去年,我们在永济市董村农场的‘济麦38’冬小麦高产示范田,实现亩产834.78公斤,刷新了面积3亩以上连片种植水地小麦山西省高产新纪录。”普盛种业负责人肖波说道。在董村农场,普盛种业共有500亩试验田,虽遭遇秋汛, 但好在土壤底墒足,降雨适中,“一喷三防”“提早增次”技术促弱转壮效果良好,特别是“济麦38”的优良品质,推动了小麦丰产“大逆转”。“‘济麦38’非常紧俏,去年仅定金就收了五六百万元。”肖波说,公司的种子销售已连续两年突破500万公斤,连续3年居全省第一。 以普盛种业为代表,我市全面加快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积极研发、推广新品种,收集、保护濒危种质资源,培育种业人才,承担国家、省区试生产试验,优质小麦新品种已成为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的源头保障。 三、数字赋能 安全储藏节粮减损 粮食储备是国家粮食安全体系中的重要一环。为了“端牢饭碗”,我市加强粮食储备管理工作,确保关键时刻粮食调得动、拿得出、用得上。 “粮食储备是为保证消费需求、调节供求平衡、稳定市场价格以及应对重大自然灾害或其他突发事件而建立的一项重要物资储备制度。省市县三级都建有粮食储备库,我们这属于市级储备库,主要储备有小麦、成品粮和食用油。” 市发改委储备科科长卫开科介绍说。 粮食“入住”智能粮仓,粮食安全才会更有保障。市地方粮食战略储备库在库房架设高清摄像头,同时在粮库分层、分列布设电子测温系统,可通过局部的异常升温及早发现生虫等储存粮食变化情况。值得注意的是,上述检测指标,不仅储备库可以看到,国家、省、市粮食主管部门也可实时查看。 除了智能监测,每辆运送粮食的出入库车辆,储备库都会为其发放一张“一卡通”,车辆车牌号、司机姓名、粮食来源等信息,都会自动进入数据库,堵住了有可能出现的管理漏洞。 除了自身建设,市发改委还加强数字赋能仓储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推广粮食安全储藏技术,通过多年的持续推进,在全市农户中推广安装了38515套农户小粮仓,建成粮食产后服务中心11个,减少粮食存储和运输造成的损耗。每个小粮仓可存粮1250公斤左右,节粮减损在5%左右。粮食产后服务中心每年可帮 助农户减少晾晒、虫霉等环节的损失1400万公斤左右。 目前,我市区域内粮食产销总量基本平衡,略有外销,全市小麦产量的30% 和玉米产量的60%以上销往运城区域外,内销粮食可以满足人民群众基本生活需求。截至2022年12月6日,全市累计收购粮食约11.5亿公斤,其中小麦4.8亿公斤,玉米6.6亿公斤。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12月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 保障粮食安全,要在增产和减损两端同时发力,持续深化食物节约各项行动。新的一年,我市将继续坚持多措并举,铆足干劲,久久为功,在生
点击显示更多内容>>
收藏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