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沈阳市第一七四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一、 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如图是某种生物体细胞内染色体情况示意图,则该种生物的基因型以及染色体组数可表示为( )
A.ABCd,1 B.Aaaa,8 C.AaBbCcDd,8 D.BBBbDDdd,4
参考答案:
D
2. 甘薯种植多年后易积累病毒而导致品种退化。目前生产上采用茎尖分生组织离体培养的方法快速繁殖脱毒的种苗,以保证该品种的品质和产量水平。关于此项技术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此项技术的原理是细胞的全能性,操作过程中需酶解法去除细胞壁。
B. 因为甘薯是自养型生物,所以制备试管苗的培养基不需要加入能源物质。
C. 愈伤组织形成需要经过去分化和再分化。
D. 此繁殖过程没有减数分裂,所以不发生基因重组,后代变异机会少
参考答案:
D
3. 甲生物含两种核酸,且碱基组成为:嘌呤占46%,嘧啶占54%,乙生物含一种核酸,且碱基组成为:嘌呤占34%,嘧啶占66%,则以下分别表示甲、乙两种生物的是( )
A.蓝藻、变形虫 B.硝化细菌、绵羊
C.噬菌体、豌豆 D.烟草、烟草花叶病毒
参考答案:
D
【考点】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分析】1、DNA与RNA的判定方法:
(1)若核酸分子中有脱氧核糖,一定为DNA;有核糖一定为RNA.
(2)若含“T”,一定为DNA或其单位;若含“U”,一定为RNA或其单位.因而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T”或“U”可探知DNA或RNA,若细胞中大量利用“T”,可认为进行DNA的复制;若大量利用“U”,可认为进行RNA的合成.
(3)但T不等于A或嘌呤不等于嘧啶,则为单链DNA,因双链DNA分子中A=T、G=C、嘌呤(A+G)=嘧啶(C+T).
(4)若嘌呤不等于嘧啶,则肯定不是双链DNA(可能为单链DNA,也可能为RNA).
2、甲生物含两种核酸,且嘌呤数与嘧啶数不等,所以甲同时含有DNA和RNA,可知甲有细胞结构.乙生物只有一种核酸,所以乙是病毒,由于嘌呤与嘧啶不等,所以乙是RNA病毒.
【解答】解:A、蓝藻和变形虫都有细胞结构,含有2种核酸,A错误;
B、硝化细菌和绵羊细胞都有2种核酸,B错误;
C、噬菌体是DNA病毒,只有1种核糖,豌豆细胞有2种核酸,C错误;
D、烟草有细胞结构,烟草花叶病毒是RNA病毒,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生物体中的核酸,解题的关键是理解细胞有2种核酸,病毒只有一种核酸.
4. 下图表示人体细胞内的某种生化反应,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甲和乙都是反应的底物 B.丙、丁的分子量之和小于乙
C.甲、乙、丙可能都不是蛋白质 D.该反应过程一定发生于细胞外
参考答案:
C
5. 下列关于细胞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细胞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B.植物细胞的系统边界是细胞壁
C.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两大类 D.细胞一般都含有细胞膜、细胞质、DNA
参考答案:
B
6. 种群的特征不包括( )
A.种群密度 B.出生率和死亡率
C.迁入率和迁出率 D.分层现象
参考答案:
D
考点:种群的特征
分析: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年龄组成(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性别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其中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能决定种群密度的大小;年龄组成能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性别比例也能影响种群密度的大小.
解答:解:A、种群密度时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A错误;
B、出生率和死亡率属于种群特征,B错误;
C、迁入率和迁出率属于种群特征,C错误;
D、分层现象属于群落的特征,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知识点简单,考查种群的特征,要求考生识记种群的数量特征,掌握各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能根据题干要求作出准确的判断,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7. 下列关于染色体组、单倍体和二倍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一个染色体组不含同源染色体
B.单倍体生物体细胞中不一定含有一个染色体组
C.由受精卵发育成的,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叫二倍体
D.人工诱导多倍体的唯一方法是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参考答案:
D
8. 下列有关人体水分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大量饮水,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B. 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则尿量增加
C. 渴觉中枢兴奋,则抗利尿激素减少
D. 细胞外液渗透压增加,则尿量增多
参考答案:
B
试题分析:大量饮水,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对原尿水的重吸收下降,尿量增加,升高细胞外液渗透压,故A错,B正确;机体失水过多或者摄入盐分过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上升,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对原尿水的重吸收上升,尿量下降,降低细胞外液渗透压,故CD错。
考点:本题考查水盐调节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能力。
9. 将14N-DNA(轻)、15N-DNA(重)以及14N、15N-DNA(中)分别离心处理,其结果如图所示。现将15N-DNA转移到含14N的培养基上,再连续繁殖两代(Ⅰ和Ⅱ)后,将所得DNA采用同样的方法进行离心处理,则结果可能是下图( )
A. A B. B C. C D. D
参考答案:
C
试题分析:将15N-DNA转移到含14N的培养基上,繁殖一代(I)所得的DNA都是一条链为14N-DNA,一条链为15N-DNA,所以离心处理后都为中;再连续繁殖一代,所得的DNA中有2个DNA仍是一条链为14N-DNA,一条链为15N-DNA,另外2个DNA都是14N-DNA,所以离心处理后2个DNA位于中,2个DNA位于轻。
考点:本题考查了DNA的分子半保留复制的相关知识,考查了学生图文信息的提取能力、知识运用的能力。
10. 在以尿素为惟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的目的是
A. 对分离的菌种作进一步的鉴定
B. 筛选出能分解尿素的细菌
C. 培养基中还缺乏酚红指示剂作细菌的营养
D. 如指示剂变蓝我们就能准确地认定该菌能分解尿素
参考答案:
A
在以尿素为惟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培养某种细菌后,如果pH升高,指示剂升高,指示剂将变红,这样就能初步鉴定该种细菌能够分解尿素。
11. 右图中的甲和乙为绿色植物叶肉细胞中的细胞器,a、b、c均为基质。在光照充足时,有关代谢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A.乙光合作用所需的原料,来自细胞内和细胞外
B.在a、b、c中,都能产生[H]和ATP
C.乙产生的O2几乎全部通过扩散进入甲被利用
D.a中形成的C6H12O6直接进入b,氧化分解成CO2和H2O
参考答案:
A
12. 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围湖造田活动对群落演替有影响 B. 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组成不断变化
C. 次生演替的速度比初生演替的速度快 D. 弃耕农田上发生的群落演替是初生演替
参考答案:
D
略
13. 某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其中A和b基因控制的性状对提高产量是有利的。利用其花粉进行单倍体育种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分析中正确的是 ( )
A. 通过过程①得到的植株A全为纯合子
B. 过程②可用适当的低温处理,低温作用时期为有丝分裂间期
C. 若未对植株A进行筛选,则植株B中符合要求的类型约占1/4
D. 该种育方法的优点是缩短育种年限,原理是基因重组
参考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该植株为二倍体。过程①为花药离体培养,通过过程①得到的植株A全为单倍体,过程②是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通过过程②得到的植株B全为纯合子,A错误;过程②可用适当的低温诱导处理,低温作用的原理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从而使染色体数目加倍,因此作用时期为有丝分裂前期,B错误;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产生AB、Ab、aB、ab四种花粉,则植株A也是这四种基因型,植株B的基因型为AABB、AAbb、aaBB、aabb,由于A和b基因控制的性状对提高产量是有利的,所以符合要求的类型是AAbb,占1/4,C正确;该种育种方法是单倍体育种,其优点是明显缩短育种年限,原理是染色体数目变异,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生物变异在育种上应用,意在考查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14. 用一定量的甲状腺激素连续饲喂正常成年小白鼠4周,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小白鼠表现为( )
A.耗氧量增加、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 B.耗氧量增加、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强
C.耗氧量减少、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 D.耗氧量减少、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强
参考答案:
B
15. 下列关于人体细胞代谢场所的叙述,正确的是
A.乳酸产生的场所是线粒体 B.雌性激素合成的场所是核糖体
C.血红蛋白合成的场所是高尔基体 D.胰岛素基因转录的场所是细胞核
参考答案:
D
16. 下列生物群体中属于种群的是( )
A. 一个湖泊中的全部鱼 B.一个森林的全部蛇
C.卧龙自然保护区中的全部大熊猫 D. 一间屋中的全部蟑螂
参考答案:
C
17. 右图表示生物体内的某化学反应,下列有关该反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需要解旋酶
B.属于水解反应
C.该反应主要发生在核糖体上
D.反应速率与温度无关
参考答案:
B
18. 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来分析,下面四种情况所对应的层次是
(1)池塘中的一个衣藻(2)池塘中的所有生物(3)池塘中的所有衣藻(4)池塘
A.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B.个体、群落、种群、生态系统
C.细胞、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D.细胞、群落、种群、生物圈
参考答案:
B
19. 在污水处理时,人们设计出一种膜结构,有选择地将有毒重金属阳离子阻挡在膜的一侧,以降低有毒重金属离子对水的污染。这是模拟了细胞膜的( )
A.选择性功能 B.细胞识别功能 C.流动性功能 D.选择透过性功能
参考答案:
D
20. 若DNA分子中一条链上的碱基物质的量之比为A:C:G:T=1:1.5:2:2.5,则互补链中的嘌呤与嘧啶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
A.4:3 B.5:4 C.3:2 D.5:2
参考答案:
A
21. 种群最基本的特征是
A.种群密度 B.年龄组成 C.性别比例 D.出生率和死亡率
参考答案:
A
22. 下图为植物群落生长的分层现象,对此现象解释不正确的是
A.分层现象是植物群落与环境条件相互联系的一种形式
B.决定这种现象的环境因素除光照外,还有温度和湿度等
C.在农业生产土,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现象,合理搭配种植的品种
D.种植玉米时,因植物群落分层现象的存在,所以要合理密植
参考答案:
D
23. 神经元之间传递兴奋的方式和特点分别是
A.神经冲动;单向传导 B.神经冲动;双向传导
C.神经递质;单向传导 D.神经递质;双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