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资源
资源分类
资源描述
福建省厦门市民办开元区东浦中学高一生物期末试卷含解析 一、 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下列生物中属于原核生物的一组是( ) ①蓝藻 ②酵母菌 ③草履虫 ④小球藻 ⑤SARS病毒 ⑥念珠藻 ⑦葡萄球菌 ⑧霉菌 ⑨紫菜 A.①⑤⑥⑦⑧⑨ B. ①②⑥⑧ C. ①⑥⑦⑧ D. ①⑥⑦ 参考答案: D 2. 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生长素的化学成分是吲哚乙酸 B.主要在叶原基、幼叶及发育中的种子中产生 C.一般从植物体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 D.只具有促进细胞生长、枝条生根、果实发育和防止落花落果的功能 参考答案: D 3. “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的操作步骤中,下列顺序正确的是 A. 取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制作涂片→水解→冲洗涂片→染色→观察 B. 取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制作涂片→冲洗涂片→水解→染色→观察 C. 取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制作涂片→染色→水解→冲洗涂片→观察 D. 取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水解→制作涂片→染色→冲洗涂片→观察 参考答案: A “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其实验正确的操作顺序是:取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制作涂片→水解→冲洗涂片→染色→观察,A正确,B、C、D均错误。 4. 2009年6月,央视著名节目主持人罗京因患淋巴癌在北京逝世,年仅48岁。下列有关癌细胞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癌细胞之间的黏着性减小,容易分离和转移 B.目前发现的致癌因子主要有物理致癌因子.化学致癌因子和病毒致癌因子 C.有些癌症可以治愈 D.药物可以杀死癌细胞,对正常细胞不起任何杀伤作用 参考答案: D 解析:一般的药物能抑制癌细胞的分裂杀死癌细胞,因而对具有分裂能力的正常细胞有一定的杀伤作用 5. 某兴趣小组在室温下进行了酵母菌无氧呼吸的探究实验(如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滴管中冒出气泡是反应产生CO2的结果 B.试管中加水的主要目的是制造无氧环境 C.若试管中的水换成冷水,气泡释放速率下降 D.被分解的葡萄糖中的能量一部分转移至ATP,其余的存留在酒精中 参考答案: D 6. 细胞体积不能无限增大的原因不包括 A.细胞越大,物质运输的效率就越低 B.受细胞表面积和体积的关系制约 C.受细胞核中遗传信息的控制 D.受生物种类的影响 参考答案: D 7. 对细胞能量转换有重要意义的一组细胞器是( ) A.中心体和核糖体 B.内质网和高尔基体 C.叶绿体和线粒体 D.液泡和类囊体 参考答案: C 8. 李斯特氏菌中的致死食源性细菌会在人类的细胞之间快速传递,使人患脑膜炎.其原因是该菌的一种InIc蛋白可通过抑制人类细胞中Tuba蛋白的活性,使细胞膜更易变形而有利于细菌的转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与乳酸菌一样,该菌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 B.该菌使人类细胞发生变形,说明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C.该菌在人体细胞间快速传递与细胞膜的特性发生改变有关 D.Tuba蛋白和InIC蛋白的合成均需要内质网的加工 参考答案: C 【考点】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的综合;生物膜的功能特性. 【分析】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其遗传物质就是DNA,而不是主要是DNA;细胞发生变形说明膜的流动性;Tuba蛋白和InIC蛋白在细胞内发挥作用,所以不需要内质网加工,而且原核细胞内没有内质网等复杂细胞器. 【解答】解:A、细菌的遗传物质是DNA,不是主要是DNA,A错误; B、细胞膜变形说明其具有流动性,B错误; C、该菌的一种InIc蛋白可通过抑制人类细胞中Tuba蛋白的活性,使细胞膜更易变形而有利于细菌的转移,说明该菌在人体细胞间快速传递与细胞膜的特性发生改变有关,C正确; D、细菌无内质网,InIC蛋白为细胞膜上的蛋白,不是分泌蛋白,无需内质网的加工,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细菌、蛋白质合成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9. 使用显微镜观察时,低倍镜下看到清晰的图像,再换用高倍镜观察,操作的正确顺序是 ( ) ①调节粗准焦螺旋 ② 调节细准焦螺旋 ③ 转动转换器 ④将观察目标移到视野中央 A.③①② B.④③② C.④③①② D.③④①② 参考答案: B 10. 如图l是细胞中3种化合物含量的扇形图,图2是有活性的细胞中元素含量的柱形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若图1表示正常细胞,则A、B化合物共有的元素中含量最多的是a B.若图1表示细胞完全脱水后化合物含量的扇形图,则A化合物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为图2中的b C.若图1表示正常细胞,则B化合物具有多样性,其必含的元素为C.H.O.N D.图2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a,数量最多的也是a 参考答案: D 11. DNA决定mRNA的序列是通过( ) A mRNA的密码 B DNA的自我复制 C 碱基互补配对 D tRNA的转运 参考答案: C 略 12. 下图是同种生物的4个个体的细胞示意图,其中哪两个图代表的个体杂交可得到2种表现型、6种基因型的子代 A.图①、图④ B.图③、图④ C.图②、图③ D.图①、图② 参考答案: D 13. 进行有性生殖的高等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如图所示,图中①②③过程分别表示( ) A.有丝分裂和细胞分化,减数分裂,受精作用 B.有丝分裂和细胞分化,受精作用,减数分裂 C.受精作用,有丝分裂和细胞分化,减数分裂 D.受精作用,减数分裂,有丝分裂和细胞分化 参考答案: C 选C。过程③是生物体产生配子的过程即减数分裂,过程①是形成受精卵的过程即受精作用,过程②是受精卵发育成生物体的过程,该过程要进行细胞增殖和细胞分化,其增殖方式是有丝分裂。 14. 由1分子磷酸、1分子碱基和1分子化合物a可构成化合物b(如右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若m为腺嘌呤,则b肯定为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B.人体内含有的m共有4种 C.若m为尿嘧啶,则DNA中肯定不含b这种化合物 D.若由b构成的核酸能被吡罗红染成红色,则a必为脱氧核糖 参考答案: C 15.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孟德尔研究遗传原理获得成功的原因是 A.选用豌豆作为杂交的实验材料 B.最先采用动植物杂交实验的方法 C.从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情况入手 D.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参考答案: B 16. 女性携带者与男性色盲婚配,所生女孩的基因型可能是( ) A.XBXB、XBXb B.XBXb、XbXb C.XBXB、XbXb D.XbXb、XBY 参考答案: B 略 17. 如图表示不同化学元素所组成的化合物,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若图中①为某种多聚体的单体,则①最可能是氨基酸 B.若②存在于皮下和内脏器官周围等部位,则②是脂肪 C.若③为多聚体,且能贮存生物的遗传信息,则③是染色体 D.若④主要在人体肝脏和肌肉内合成,则④最可能是糖元 参考答案: C 18. 科学家将哺乳动物或人的成熟红细胞放进蒸馏水中,造成红细胞破裂出现溶血现象,再将溶出细胞外的物质冲洗掉,剩下的结构在生物学上称为“血影”。血影的主要成分有( ) A.无机盐、蛋白质 B.蛋白质、糖类 C.脂肪、蛋白质 D.脂质、蛋白质 参考答案: D 19. 丙氨酸的R基为—CH3,赖氨酸的R基为—C4H10N,在它们缩合成的二肽分子中含有的C、H、O、N原子数分别为 A、9、21、4、3 B、9、19、4、3 C、9、19、3、3 D、9、19、3、2 参考答案: C 20. 用矮杆迟熟(ddEE)水稻和高杆早熟(DDee)水稻杂交,这两对基因自由组合。若在F2得到200株矮杆早熟植株,那么F2在理论上要有多少株 A.800 B.1000 C.1600 D.3200 参考答案: D 21. 已知在甲DNA分子中的一条单链(A+G)/(T+C)=m,乙DNA分子中一条单链中的(A+T)/(G+C)=n,分别求甲、乙两DNA分子中各自的另一条链中对应的碱基比例分别为( ) A.m、1/n B.1/m、n C.m、1 D.1、n 参考答案: B 22. 植物细胞对矿质离子的吸收之所以具有选择性,与下列哪一项有关 A.外界环境中离子的浓度 B.植物细胞中细胞液的浓度 C.植物细胞中液泡的大小 D.细胞膜上载体蛋白的种类与数量 参考答案: D 23. 以下与遗传物质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豌豆的遗传物质是DNA和RNA B.甲流病毒的遗传物质含有S元素 C.T2噬菌体内,碱基A、C、G参与组成的核苷酸有6种 D.可利用同位素示踪法证明DNA以半保留的方式复制 参考答案: D 24. 实验测得小麦、大豆、花生三种生物干种子中三大类有机物含量如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向小麦种子的研磨滤液中加入斐林试剂,就会呈砖红色 B.选用花生检验细胞中有脂肪存在时需要使用显微镜 C.用双缩脲试剂检验大豆组织样液中存在蛋白质加热呈蓝色 D.萌发时相同质量的三种种子需要的O2量基本相同 参考答案: B 向小麦种子的研磨滤液中加入斐林试剂,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呈砖红色,A错误;选用花生检验细胞中有脂肪存在时需要使用显微镜,B正确;用双缩脲试剂检验大豆组织样液中存在蛋白质时无需加热,C错误;萌发时相同质量的三种种子需要的O2量各不相同,D错误。 考点定位:生物组织中有机物的鉴定。 25. 有三个核酸分子,经分析有5种碱基,8种核苷酸,4条多核苷酸链,则它们是( ) A.一个DNA,二个RNA B.二个DNA,一个RNA C.三个DNA D.三个RNA 参考答案: A 26. 下列说法中,与生物膜发现史不一致的是 A. 欧文顿在实验基础上提出,膜是由脂质组成的 B. 荷兰科学家用丙酮从人的红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分子层的面积为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他们由此推出: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必然排列为连续的两层 C. 罗伯特森在电镜下看到了细胞膜清晰的暗—亮—暗的三层结构,提出所有的生物膜都是由磷脂—蛋白质—磷脂三层结构构成的 D. 科学家用不同荧光染料标记人细胞和鼠细胞并进行融合,证明了细胞膜的流动性 参考答案: C A、19世纪末,欧文顿发现凡是可以溶于脂质的物质,比不能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于是他提出:膜是由脂质组成的,A正确; B、1925年,两位荷兰科学家用丙酮从人的红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一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分子层的面积恰为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由此他们得出的结论是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排列为连续的两层,B正确; C、1959年,罗伯特森在电镜下看到了细胞膜清晰的暗一亮一暗的三层
点击显示更多内容>>
收藏
网站客服QQ:
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