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汕头市泗联初级中学高一生物模拟试卷含解析
一、 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A.过程a指的是脱分化,过程c指的是再分化
B.此技术依据的原理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C.若用此技术进行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需要将细胞培养到d阶段才行
D.生长素含量高时,有利于诱导植物组织脱分化和根原基的形成
参考答案:
C
略
2. 有人在唾液中加入了双缩脲试剂,其结果是
A. 产生气泡 B. 溶液呈蓝色
C. 产生砖红色沉淀 D. 溶液呈紫色
参考答案:
D
【分析】
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3)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4)淀粉遇碘液变蓝。
【详解】在人的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属于蛋白质,所以加入双缩脲试剂,其结果应该是溶液呈紫色.故选D。
【点睛】熟悉人的唾液中含有的主要成分和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的原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3. 下图表示叶肉细胞光反应的部分生理过程,下列有关该图的分析,错误的是
A. 光照强度变弱时物质B的生成速率会降低
B. 可推测,H+参与物质A的生成过程
C. 物质A将参与暗反应中CO2的固定过程
D. 物质B能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跨过叶绿体膜
参考答案:
C
【分析】
该生物膜可以吸收光能,发生水的光解,故为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该过程表示光反应。图中物质A表示ATP,B是氧气。
【详解】A.光照强度变弱时,光反应减弱,物质B氧气的生成速率会降低,A正确;B.可推测,H+参与物质A-ATP的生成过程,B正确;C.ATP将参与暗反应中C3的还原过程,C错误;D.物质B氧气能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跨过叶绿体膜,D正确。故选C。
4. 组织水肿是由于组织液增多、大量积累在组织细胞间隙造成的。下列各项中不会引起组织水肿的是 ( )
A. 营养不良导致血浆蛋白含量减少 B. 花粉过敏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大
C. 饮食过咸导致血浆渗透压过高 D. 淋巴回流受阻组织液中滞留大分子物质
参考答案:
C
【分析】
组织水肿是由于组织液增多造成的,其水分可以从血浆、细胞内液渗透而来.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过敏反应中组织胺的释放引起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使其浓度升高,吸水造成组织水肿;
(2)毛细淋巴管受阻,组织液中大分子蛋白质不能回流至毛细淋巴管而导致组织液浓度升高,吸水造成水肿;
(3)组织细胞代谢旺盛,代谢产物增加;
(4)营养不良引起血浆蛋白减少,渗透压下降,组织液回流减弱,组织间隙液体增加,导致组织水肿现象;
(5)肾脏病变引起细胞内外液体交换失衡.肾炎导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引起水滞留,导致组织水肿。
【详解】A、营养不良,血浆蛋白含量减少,导致血浆渗透压降低,组织液的渗透压相对升高,引起组织水肿,A正确;
B、花粉过敏引起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使其浓度升高,吸水造成组织水肿,B正确;
C、食物过咸导致血浆渗透压增高,在短期内会使组织液减少,不引起组织水肿,C错误;
D、毛细淋巴管受阻,组织液中大分子蛋白质不能回流至毛细淋巴管而导致组织液浓度升高,吸水造成组织水肿,D正确。
故选:C。
5. 在一棵倒伏的朽木上,生长着蕨类、苔藓、真菌、蚂蚁等生物,这些生物构成了( )
A.种群 B.群落 C.生态系统 D.生物个体
参考答案:
B
6. 下列关于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A.酶的活性可以用酶促反应速率表示 B.酶的活性受温度、pH等因素的影响
C.酶只能在细胞内发挥催化作用 D.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
参考答案:
C
7. 在两个相同密闭、透明玻璃室内各放置一盆相似的甲、乙两种植物幼苗,在充足的水分、光照和适宜的温度等条件下,用红外线测量仪定时测量玻璃内的CO2含量,结果如下表(假设实验期间光照、水分和温度等条件恒定不变)。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在0~25min期间,甲和乙两种植物光合作用强度都逐渐减少
B.在0~25min期间,CO2含量逐渐降低是有氧呼吸减弱的结果
C.在0~25min期间,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主要因素CO2含量
D.上表数据说明,乙植物比甲植物固定CO2的能力强
参考答案:
B
略
8. 下列关于细胞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细胞核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场所
B.细胞核控制细胞的代谢和遗传
C.细胞核位于细胞的正中央,所以它是细胞的控制中心
D.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内
参考答案:
C
9. 已知20种氨基酸的平均分子量是128,现有一蛋白质分子由2条多肽链组成,
共有肽键98个,问此蛋白质的分子量最接近于( )
A. 12544 B. 11036 C. 10816 D. 12800
参考答案:
B
10. 下列关于酶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酶的合成一定需要核糖体,但不一定需要高尔基体
B.pH较低时一定会降低酶的活性,但温度较低时则不一定会降低酶的活性
C.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在任何条件下降低活化能的效果一定比无机催化剂显著
D.所有活细胞都具有与细胞呼吸有关的酶,但不一定都分布在线粒体中
参考答案:
D
【考点】酶促反应的原理;酶的概念;酶的特性.
【分析】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极少数酶是RNA.
2、酶的特性:高效性、特异性、作用条件温和.
3、酶促反应的原理: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解答】解:A、酶是蛋白质或RNA,其中蛋白质的合成需要核糖体,而RNA的合成不需要核糖体,A错误;
B、不同酶的最适pH不同,因此pH较低时不一定会降低酶的活性,反而可能升高酶的活性,如胃蛋白酶,B错误;
C、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但酶的催化作用需要适宜的条件,因此并不是在任何条件下酶降低活化能的效果一定比无机催化剂显著,C错误;
D、所有活细胞都具有与细胞呼吸有关的酶,但不一定都分布在线粒体中,如原核生物,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酶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酶的概念、化学本质及特性,掌握酶促反应的原理,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11. 下图为利用纯合高秆(D)抗病(E)小麦和纯合矮秆(d)染病(e)小麦快速培育纯合优良小麦品种矮秆抗病小麦(ddEE)的示意图,有关此图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图中进行①过程的主要目的是让控制不同优良性状的基因组合
B.②过程中发生了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C.实施③过程依据的主要生物学原理是细胞增殖
D.④过程的实施中通常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
参考答案:
C
略
12. 下列有关病毒遗传物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都是脱氧核糖核酸 B. 都是核糖核酸
C. 脱氧核糖核酸和核糖核酸 D. 有的是脱氧核糖核酸,有的是核糖核酸
参考答案:
D
13. 下列有关ATP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生物体内ATP与ADP之间时刻发生相互转化
B.骨骼肌剧烈运动时收缩所需要的能量直接来自ATP
C.动植物形成ATP的途径分别是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
D.ATP中含有的元素是C、H、O、N、P
参考答案:
C
14. 某遗传病的遗传涉及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已知Ⅰ-1基因型为AaBB,且Ⅱ-2与Ⅱ-3婚配的子代不会患病。根据以下系谱图,正确的推断是( )
A.Ⅰ-3的基因型一定为AABb
B.Ⅱ-2的基因型一定为aaBB
C.Ⅲ-1的基因型可能为 AaBb或AABb
D.Ⅲ-2与基因型为AaBb的女性婚配,子代患病的概率为3/16
参考答案:
B
15. 人体的肌肉主要是由蛋白质构成的,但骨骼肌、心肌、平滑肌的功能各不相同,这是因为( )
A.肌细胞形状不同 B.在人体的分布位置不同
C.支配其运动的神经不同 D.构成肌细胞的蛋白质分子结构不同
参考答案:
D
16. 某氨基酸分子含两个氨基,其中一个氨基和羧基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则另一个氨基应
A. 在R基上 B. 在羧基上
C. 与氨基相连 D. 与羧基相连
参考答案:
A
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结构通式是,因此如果某氨基酸分子中含有两个氨基,其中一个氨基和羧基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则另一个氨基在侧链基团R基内。
故选:A。
【点睛】对于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结构特点和结构通式的记忆是本题考查的重点。
17. 某种哺乳动物的直毛(B)对卷毛(b)为显性,黑色(C)对白色(c)为显性(这两对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基因型为BbCc的个体与个体“X”交配,子代表现型有:直毛黑色、卷毛黑色、直毛白色和卷毛白色,它们之间的比为1∶1∶1∶1。“个体X”基因型为
A.BbCc B.Bbcc C.bbCc D.bbcc
参考答案:
D
18. 科学家用32P的磷酸盐做标记,浸泡蚕豆幼苗,追踪蚕豆根尖细胞分裂情况,得到根尖细胞连续分裂数据,A→F为细胞分裂的某个阶段,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DE阶段发生遗传物质的平均分配
B BC阶段结束时DNA含量增加一倍
C CD阶段完成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D 一个细胞周期CD+DE等于17.3
参考答案:
B
19. 南宋词人李清照用“绿肥红瘦”来形容海棠花的叶片和花,成为不朽名句。请问此处和“绿”、“红”相关的色素分别位于植物细胞的哪个部位( )
A. 叶绿体和细胞质
B. 叶绿体和线粒体
C. 叶绿体和液泡
D. 细胞核和细胞质
参考答案:
C
试题分析:李清照用“绿肥红瘦”来形容海棠花的叶片和花所呈现的颜色,而植物体叶片的绿色是由细胞的叶绿体中的叶绿素呈现的;海棠花鲜艳的颜色是由海棠花细胞的液泡中的花青素呈现的,故C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和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的能力。
20. 某一生态系统中,已知一只鹰增重2kg要吃l0kg小鸟,小鸟增重0.25kg要吃2kg昆虫,
而昆虫增重l00kg要吃1000kg植物。在此食物链中这只鹰对绿色植物的能量利用百分率为
A.0.05% B.0.5% C.0.25% D.0.025%
参考答案:
C
略
21. 右图最可能表示的细胞是( )
A.精细胞 B.卵细胞
C.初级卵母细胞 D.第一极体
参考答案:
D
22. 如图为细胞间信息交流的一种方式,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图中反映了细胞膜具有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
B. 图中乙细胞表示靶细胞
C. 图中a表示信号分子(如激素)
D. 图中b表示细胞膜上的载体
参考答案:
D
【分析】
分析题图是细胞间信息交流的一种方式,反映了细胞膜具有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图中a表示信号分子(如激素),乙细胞是信号分子a的靶细胞,其细胞膜上的b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