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动植物用硫酸锰全景调研与发展战略研究 一、 硅化工:上游品类价格预计稳中有增,下游光伏新能源汽车用胶需求增速迅猛带动行业业绩增长 硅化工行业市场价格稳定,预计下半年价格略有上升。目前硅化工行业主要品类价格稳定,截至9月6日,光伏级三氯氢硅市场均价为20000元/吨,较年初增长17.65%,普通级三氯氢硅市场均价为13250元/吨,较年初上涨10.42%,金属硅市场价格为19658元/吨,较年初减少3.78%,有机硅DMC市场价格为19800元/吨,同比减少23.26%。随着下半年下游多家企业产能释放,需求增加,有望带动硅化工产品价格小幅上升。 中国是全球工业硅产量最大的国家,目前下游有机硅开工率良好。中国的工业硅产量全球占比由2020年的66%提升至2021年的77%,是目前全球工业硅产量最大的国家,根据百川盈孚资讯,截至2021年,工业硅下游有机硅DMC产能为187.5万吨,同比增长11.94%,产量为141.98万吨,同比增长11.20%,近几年DMC开工率保持在75%左右。 下游光伏新能源汽车等应用领域需求增速迅猛,有望带动上游硅化工企业业绩增长。光伏行业方面,国际层面看,据国际能源署(IEA)发布的2021年全球光伏报告,2021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量达175GW,累计装机容量达942GW,根据CPIA预计,2025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量可达330GW,全球光伏市场飞速发展,将带动光伏胶需求同步提升。国内层面看,政策重点支持引导我国光伏行业持续发展带动国内光伏用胶需求增速迅猛,2022年5月底国家发改委及国家能源局发布的《关于促进新时代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旨在锚定2030年我国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2亿干瓦以上的目标,到2025年,公共机构新建建筑屋顶光伏覆盖率力争达到50%,2021年中国全年光伏发电量为325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5.1%,约占全国全年总发电量的4.0%,国际能源署(IEA)预计2022-2025年中国新增光伏装机CAGR为25%,2025年中国光伏新增装机量将达195.31GW,国内光伏胶市场需求也将同步大幅增长。新能源汽车方面,截至2021年底,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784万辆,同比增长59.35%。近五年新注册登记新能源汽车数量从2017年的65万辆到2021年的295万辆,呈高速增长态势。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征求意见稿)的发展愿景,到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力明显提高,动力电池、驱动电机、车载操作系统等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占比达到25%左右,智能网联汽车新车销量占比达到30%。新能源汽车市场快速发展以及汽车轻量化、智能化发展等将带动汽车用胶的需求大幅增长,上游有机硅密封胶企业将集中受益。 二、 锂电材料:新能源汽车销量环比持续回升,电解液溶质需求旺盛 新能源汽车销量高增长,锂电池需求旺盛。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国家大力倡导使用绿色能源,相比传统燃油汽车,新能源汽车由于绿色环保等特性受到国家政策上大力支持。同时,随着国内充电桩等公共充电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充电快捷性提升,以及油价持续上涨等因素,新能源汽车性价比逐渐凸显。在国家政策和市场热度的双重推动下,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销售量快速上升。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售总量达350.7万辆,同比上涨165.5%。同时,根据中汽协发布的新能源汽车最新月度销量数据,2022年7月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59.3万辆,同比上涨118.9%,环比基本持平。预计随着我国疫情防控不断向好,新能源汽车需求将维持高增长态势,根据乘联会预计,2022年我国全年新能源车销量有望超过600万辆。新能源汽车行业强劲增长也带动锂离子电池的需求高增,根据中国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披露的数据,2022年7月,我国动力电池装机量达到24.2GWh,同比增长134.34%,环比减少10%。 电解液作为动力电池四大关键材料之一,行业依旧维持高景气。根据百川盈孚的数据,2018年-2021年我国电解液出货量持续上涨,4年GAGR高达28.61%。2022年,在动力电池需求依旧维持高增长,国内储能政策频繁出台推动储能电池进入快速放量阶段的背景下,电解液出货量保持较高增长,前七月出货总量达37.5万吨,占2021年度出货总量的78%。电解液的关键在于六氟磷酸锂,需求持续高增长。电解液主要由溶质、溶剂和各项添加剂组成,其中溶质是电解液最为关键的部分,直接决定了电解液的性能。六氟磷酸锂是目前应用最广的电解液溶质锂盐,电解液的需求直接带动六氟磷酸锂的需求。在电解液需求高位下,六氟磷酸锂需求量保持高速增长。2021年我国六氟磷酸锂全年消费量达4.12万吨,同比增长103.36%,2022年上半年六氟磷酸锂月消费量保持持续增长,7月份消费量达到6992.75吨,预计未来需求量还将持续高增长态势。 电解液溶质企业2021年盈利大幅增长,2022H1维持高增长。电解液溶质板块代表性企业为多氟多。2021年电解液溶质行业板块营业收入为256.11亿元,同比增长104.54%,归母净利润为44.93亿元,同比大幅增长550.54%,销售毛利率为35.57%,同比增长11.10个百分点;2022H1板块营业收入为213.33亿元,同比增长128.61%,归母净利润为53.05亿元,同比增长281.43%,销售毛利率为40.17%,同比增长7.68个百分点。 三、 农药:农化进入高景气周期 全球农药市场规模稳步增长,近5年复合增长率为5%左右。根据PhillipsMcDougall数据,尽管全球总的经济形势受新冠疫情影响较大,但农业生产受到的影响较小,因为农业投入品的生产和供给大多不受封锁限制,2021年全球农药销售额小幅上涨5%至734.3亿美元,其中作物用农药销售额为653.1亿美元(同比+5.27%);非作物用农药的销售额为81.2亿美元(同比+3.44%),2016年-2021年复合增长率约5%。预计2022年全球农药销售额可达到760.6亿美元。 我国农药行业进入规范发展期,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将迎来更好的发展机遇。我国农药行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成为全球重要的农药生产国,并已逐步形成了包括科研开发、原药生产、制剂加工、原材料及中间体配套的完整农药产业体系。我国农药行业现有的生产能力与产量均处于世界前列,全球市场约有70%的农药原药在中国生产。但随着经济发展水平和模式的转变,全社会的环境保护和食品安全意识不断加强,使得环保治理要求和力度日益提高。2016年以来,国家颁布了多项农药政策,我国农药行业步入了较大的变革调整期。在国家政策的指引下,我国农药行业将更为规范,行业市场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将迎来更好的发展机遇。 杀虫剂:受让高毒杀虫剂退出的存量市场,拟除虫菊酯长期保持杀虫剂市场份额第二位。高效、低毒、低残留、无污染是杀虫剂的发展方向,拟除虫菊酯将受让高毒杀虫剂退出的存量市场,需求空间广阔。据世界农化网数据,2019年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在全球杀虫剂市场份额占比为19%。其中,高效氯氟氰菊酯(功夫菊酯)/氯氰菊酯/溴氯菊酯/联苯菊酯,2019年的全球销售额分别达到6.32/3.57/3.45/2.65亿美元,分别位于全球杀虫剂销售额排名的第4/12/13/15名。 联苯菊酯和功夫菊酯价格下滑后逐渐稳定,仍高于21年年初水平。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品种众多,以联苯菊酯和功夫菊酯为例。2021年下半年联苯菊酯和功夫菊酯价格大幅上涨,最高价分别达到41万元/吨和31万元/吨,较2021年初分别上涨21.25万元/吨和14万元/吨,涨幅分别为107.59%和82.35%。2021年11月以来,联苯菊酯价格和功夫菊酯开始回落回落,截至2022年9月4日,联苯菊酯和功夫菊酯价格分别为27.5万元/吨和20.5万元/吨,较2021年初上涨39.24%和20.59%,并逐渐稳定。 四、 磷化工:依托一体化优势,开启新能源材料第二增长曲线 依托一体化成本优势,磷化工向新能源材料进军。磷化工主要产品景气度持续上行,磷肥等传统业务需求较为刚性,且盈利实现大幅增长,是公司发展的坚实后盾。2021年新能源汽车爆发式增长,全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高达675万辆,同比增长108%,渗透率达8.3%,较20年提高4.1个百分点。 磷化工企业依托资源成本优势入局新能源,有望估值和业绩双重提升。随着新能源行业的发展和磷酸铁锂电池装机量凭借成本及性能等多重优势下装机量的提升,磷化工企业加速入局,切入磷酸铁及磷酸铁锂高景气赛道,磷化工企业依托上游资源优势,向高附值新材料下游延伸。若化工企业自备磷源或铁源生产磷酸铁可以分别单吨减少1563元和836元,化工一体化企业产业链延伸至磷酸铁锂具有较强成本竞争力。由于制造中对磷酸铁产品质量要求较高,预计实际产能释放有限,而下游新能源高速发展而需求激增,未来有望盈利估值和业绩双重提升。 磷肥及磷化工行业供需紧张,行业高景气延续。磷肥及磷化工板块2021年营业收入合计为1197.63亿元,同比增长27.40%;归母净利润为148.28亿元,同比增长671.45%;销售毛利率为20.96%,同比增加7.68个百分点。2022H1磷肥及磷化工板块营业收入合计为778.02亿元,同比增长41.47%;归母净利润为120.09亿元,同比增加149.02%。由于战略性保护矿产资源和环保政策力度加大,导致上游磷矿石供给受限,另一方面,磷肥的刚性需求以及新能源汽车销量不断攀升,磷酸铁锂电池逐步替代三元电池成为占比最多的动力电池,导致下游需求爆发,供需矛盾使得磷化工行业量价齐升,目前磷肥及复合肥市场价有小幅震荡,总体呈上升趋势。 五、 氟化工:三代制冷剂配额争夺接近尾声,看好景气反转带来行业增长 制冷剂已经历四代更替,零ODP和低GWP是制冷剂发展方向。目前曾在或已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使用的制冷剂包括CFCs、HCFCs、HFCs、HFOs和HCs四代制冷剂,历代制冷剂的差别主要体现在ODP值(大气臭氧消耗潜能值)与GWP值(全球变暖潜能值)。ODP值越小,对臭氧层的破坏性越小,制冷剂的环境特性越好;GWP值越低,该温室气体的CO2当量越小,温室效应越低。三、四代制冷剂对臭氧层已经不具备破坏作用,同时,四代制冷剂的温室效应极低,但安全性存在隐患。 二代制冷剂正在加速削减,三代制冷剂即将进入冻结期。《蒙特利尔议定书》及其《基加利修正案》对制冷剂供给端进行了限制。根据协议内容,发达国家于1996年开始冻结二代制冷剂的生产,目前已完全淘汰使用,第5条款国(含中国)对HCFCs的生产和消费已经削减了35%,到2030年实现全面淘汰。发达国家在2019年便开始了对三代制冷剂的削减,目前已经削减了10%的生产配额,计划到2036年削减85%配额;包括中国在内的第一组发展中国家计划以2020年-2022年为基准线年于2024年开始对三代制冷剂生产配额进行冻结,到2045年累计削减配额80%。 预测2025年制冷剂行业将出现4.6万吨的供需缺口。制冷剂需求主要来自下游空调、车用空调和冰箱的新增需求和维修需求,以及满足海外国家制冷剂使用的出口需求。假设单台空调、车用空调和冰箱的的注氟量分别为0.9kg、0.5kg和0.1kg,据测算,2025年国内制冷剂需求为41.7万吨。考虑到随着海外发达国家制冷剂配额的削减,出口量会逐步减少,预测2025年出口需求为24.6万吨,2025年制冷剂总需求将达到66.2万吨。供给方面,将内用配额记作二代制冷剂的最大供给量,三代制冷剂在配额冻结之前供给量使用产量来代替,进入冻结期之后则使用配额来计算。经测算,到达2025年,制冷剂市场供给约61.6万吨,将出现4.5万吨的供需缺口。 三代制冷剂价格触底回升在即。三代制冷剂行业接下来会经历短期价格回暖和长期价格趋势上涨两个阶段。短期来看,由于制冷剂仍供过于求,不会出现价格突飞猛涨的局面,但按照2022
点击显示更多内容>>
收藏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