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资源
资源分类
资源描述
发动机铸铝零部件行业投资价值分析及发展前景预测 一、 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概况 (一)供给市场分析 随着新能源汽车、零配件制造技术快速发展,汽车零部件技术的应用和创新也得到极大地提升。现阶段,国内汽车零配件主要供给集中在华域汽车、拓普集团、均胜电子、诺博汽车等龙头企业。 (二)需求规模分析 近两年,在国家购置税减半政策、地方政府促汽车消费政策叠加下,我国汽车行业消费市场持续回暖,带动产量上升。根据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分别完成2702.1万辆和2686.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4%和2.1%。 (三)市场规模分析 综上所述,在供应及需求市场双驱动下,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规模不断扩大,并且在国际竞争中的竞争力越来越强。据中汽协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汽车零部件的销售收入4.90万亿元,2016-2021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7%,预计2022年销售收入将达5.2万亿元。 在区域分布方面,为了降低运输成本和加强沟通协作,汽车零部件企业一般选择整车企业周围建立生产基地,长期发展后形成大规模的产业集群。目前,我国已经逐步形成了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六大汽车产业集群,这也进一步促进了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资金、人才和技术的集聚,有利于提升分工协作水平、降低创新成本、优化产业要素配置。此外,近年来我国汽车产业也加快向新能源、轻量化、智能和网联方向发展,其功能也逐渐向大型移动智能终端、储能单元和数字空间等转变,并且《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等政策提出要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零部件供应商。综上,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国际竞争力将不断增强,同时也将涌现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汽车零部件品牌,行业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 随着汽车行业加速向电动化、智能化等方向转型,一些传统零部件业务逐渐走向没落,一些新兴业务发展迅猛;拆分上市成为汽车零部件企业应对转型、重塑竞争力的主要手段。 近年来,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在国家重大工程和技术专项的支持下,通过企业自主研发、合资合作及技术人才引进,持续加强技术攻关和创新体系建设,在部分领域核心技术逐步实现突破。中国品牌汽车零部件自主创新体系初步形成。中国品牌零部件企业通过多年发展,大多已具备较强的生产制造能力和一定的市场竞争力,企业系统管理和模块化供货能力提升,通过差异化的多层次发展,以及同心多元化推动,实现了规模迅速扩张,在各个细分行业之间形成了协同效应。国内汽车零部件企业已经具备乘用车及商用车零部件系统、零部件及子系统的产业化能力,并实现产品的全面覆盖。经过多年发展,中国已形成东北、京津冀、中部、西南、珠三角及长三角六大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在汽车行业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情况下,汽车零部件市场发展总体情况良好,呈中高速发展态势。在全球化趋势下,国内汽车零部件企业采用兼并重组、海外并购、股权合资、合资合作等方式,加速拓展并融入世界零部件采购体系并走向世界。 在顶层目标规划、市场终端需求与供给侧变革升级的三重支撑下,汽车产业链的长期趋势将叠加短期动态持续重塑行业新格局,中国汽车产业将整体复苏,汽车零部件行业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预计2022年市场规模将达4.6万亿元。 随着智能化的涨潮,未来汽车零件最终还要跟消费服务相挂钩,这是整个行业急需要改变的固定思维。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永伟曾表示,2021年全球汽车零部件产值大概是1.5万亿美元,电动智能零部件产值是0.21万亿美元,占比大概是14%。百人会预计2025年智能化零部件在零部件产值中所占比例会达到28%,到2030年这一数字会超过40%;也就是说,智能电动零部件供应商会成为汽车产业链中的主导力量。 由于我国的汽车零部件市场具有一定的区域壁垒,行业发展阻碍较多,对外资开放汽车零部件市场将导致市场重新分割,引导行业进入新的整合阶段。 目前自主品牌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数量众多,但大多规模较小、缺乏创新能力、开发手段相对落后、整体水平较差,在高新技术零部件方面,对于跨国企业的依赖程度还很高。 值得注意的是,汽车零部件中后期市场以合资为主(类比整车企业)。而外资在我国设厂占据国内市场需要市场与政策两方面支持,这决定着外资企业需要通过合作、本土化来化解企业的经营风险。自主品牌汽车零部件企业不仅能够获得合资发展的机会,其本身也将在长期发展中寻找到自主化发展的机遇。 外资的蓬勃发展一方面带来更大的挑战,但另一方面也为本土企业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因此,本土企业应该吸取多年来以市场换技术的教训,更加注重对于外方技术的消化吸收,提高自身的生存能力,谨防急功近利和盲目照搬,在竞争中求得生存与更大的发展。同时,要想求得发展,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也必须与其他产业一样,形成集团化规模优势,培养龙头企业是必由之路。同时,加快结构调整、实现资源整合刻不容缓,否则将有可能在竞争中失去生存空间。 自主品牌汽车零部件企业应积极应对两种情况,一方面,企业应以并购、合资作为防御外资品牌冲击的第一道措施,以保证企业市场份额稳定;另一方面,企业应积极模仿进而自主研发以扩大自主产能,提高企业竞争力,以保证在中长期发展中使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大。 由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发布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011年修订)》将鼓励重点由整车制造向关键部件的制造和研发转变,同时,取消部分领域对外资的股比限制,有股比要求的条目比原目录减少11条。 从引进整车制造到关键部件制造和研发,说明政策正在发生变化,从产业角度看,按照外资的投资步骤,我国的汽车零部件产业将出现两个变化:一是市场格局将出现变化,一旦放开投资,外资产品市场将继续扩大;二是我国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将面临长期整合,产业整合将促使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的整体竞争力提升。 二、 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现状 随着中国汽车行业的高速发展、汽车保有量的增加以及汽车零部件市场的扩大,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增长速度整体高于我国整车行业。受产业政策调整及等因素的影响,2014-2017年我国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收入保持稳定增长态势,2018年以来我国汽车产业进入发展平台期,整体产销规模较2017年有所下滑,2021年我国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收入规模为40,668亿元,同比增长12%。 三、 国外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概况 (一)国外技术发展现状 目前,全球主要汽车零部件生产厂商均在大力布局智能汽车、车联网相关的技术方案等,如计算机、现代传感、AI及自动控制等技术。 (二)全球汽车零部件市场规模分析 随着全球化竞争日益加剧,汽车零部件行业呈现组织集团化、技术高新化、供货系统化和经营全球化等新特点。根据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汽车零部件收入为1.51万亿美元,2016-2021年复合增长率超过3%。 (三)全球汽车零部件行业竞争分析 目前,全球汽车零部件行业主要由美国、日本、德国、法国等发达国家主导。根据资料显示,在2021全球汽车零部件配套供应商百强榜中日本企业共有23家上榜,其次是美国和德国,分别为22家和18家,三者占据百强榜的68%。再者从百强榜中前TOP10中,德国零部件企业有3家,分别是罗布特•博世、采埃孚和大陆,日本企业电装和爱信精机分列第2位和第5位。 (四)全球汽车零部件供应体系分析 由于汽车零部件的专用性,在整车制造商开发新车型时,零部件制造商需要与整车制造商进行同步开发。目前,整车制造商的零部件外购率已经超过70%。为满足整车制造商产品开发需求和专业化分工协作的要求,行业内形成了金字塔式的零部件供应商体系,即按照零部件供应商之间及其与整车制造商的协作关系,将零部件供应商分成一级供应商、二级供应商和三级供应商。其中,一级供应商直接向整车制造商提供产品,参与整车制造商的整车项目开发,提供配套系统产品;二级供应商主要通过向一级供应商提供配套向整车制造商供应产品;三级供应商主要向二级供应商提供配套产品。 四、 汽车零部件发展政策 目前我国汽车零部件制造业市场集中度低,在低端市场中存在众多规模较小的企业,但随着市场竞争加剧,利润空间逐渐被压缩,甚至有的企业面临着淘汰出局的风险,整体来看,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市场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因此,有必要制定并组织实施汽车零部件专项发展规划,鼓励汽车关键零部件国产化、本土化的政策,要制定落实零部件国产化,本土化计划,保证汽车零部件与整车同步发展。北京市在2022年《首都标准化发展纲要2035》的通知中依托特色优势产业,健全智能制造体系,进一步推进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发展,同年2月,上海市在《上海市关于高质量落实(RCEP)的若干措施》的通知中提出,要扩大集成电路、汽车零部件等领域的进口,与本市产业发展形成良性互补,进一步推动汽车零部件的再制造技术,吉林省在2022年9月《吉林省碳达峰实施方案》中提出促进汽车零部件等再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强再制造产品推广应用。同年10月重庆市在《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引领深入推进江津区制造业高质量绿色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中提出,要不断推动传统燃油车零部件企业加快向智能网联新能源零部件领域转型,支持整车企业和关键总成企业吸纳中小企业,开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技术合作攻关,持续加大动力电池、驱动电机等关键零部件领域企业引进培育力度,鼓励新能源汽车关键部件的技术研发,加强零部件再制造管理,加快再制造产业规范化、规模化发展,鼓励绿色制造、清洁技术在零部件制造领域的应用,促进制造业与再制造业健康、持续、高质量发展。 五、 汽车行业发展趋势 (一)传统燃油车发展趋势 传统燃油车在未来一定时期内仍是市场主力。为应对全球性资源短缺和气候变暖,巩固和提高汽车工业未来国际竞争力,欧、美、日等汽车工业发达国家都在采取措施,推动汽车节能技术发展、提高汽车燃料经济性水平。各国相继完成了新一轮针对汽车燃料消耗量标准法规制定,对汽车燃料消耗量及对应的污染物排放提出更加严格的要求。 随着各国对油耗及排放限制要求的逐步落实,节能减排是传统燃油车的未来重点技术方向。在乘用车方面,日本正进一步提高发动机热效率,重点研究稀薄燃烧、减少冷却损失和可变压缩比等技术;美国主推发动机增压小型化,重点研究减摩擦技术、喷油技术、增压技术、稀燃技术等;欧洲进一步研究直喷理论空燃比、稀薄燃烧、阿特金森/米勒循环、可变气门、停缸、冷却排气再循环(EGR)、电子增压等技术,并重点推广和应用48V轻混系统等技术。在商用车方面,日本重点通过增压中冷、高压共轨等技术提升节能效果;美国聚焦先进发动机及传动系统匹配优化、整车空气动力学优化、轻量化等技术降低整车油耗;欧洲则向混合动力、先进发动机方面发展。 (二)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 2021年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大幅上升,达到13.4%,同比增加8个百分点。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同比增速达到157.7%,并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产销量连续7年蝉联世界第一,累计销售达900万辆。新能源汽车作为国家汽车强国战略的关键支撑,呈现出市场规模、发展质量双提升的良好局面,为十四五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三)混合动力汽车发展趋势 混合动力汽车可分为常规混合动力汽车(HEV)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HEV)。混合动力汽车基本原理是通过系统动力分配,电机频繁参与工作,控制发动机工作在发动机热效率最佳区间,从而降低油耗。HEV同时利用传统汽车的内燃机与纯电汽车的电机进行混合驱动;PHEV是介于纯电汽车与燃油汽车之间的一种新能源汽车,PHEV综合了纯电动汽车和HEV的优点,既可实现纯电动、零排放行驶,也能通过混动模式增加车辆续驶里程。 双积分方案的落实,推动传统车企转型供给新能源汽车和节能汽车。根据修订后于2021年实施的《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办法》,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单辆仍可为车企提供1.6个正积分,相当于续航里程在214km的纯电动车辆。双积分政策将有力推动企业进行混动车型切换。 (四)中国品牌汽车发展趋势 2021年中国品牌汽车销量954.3万辆,同比增长23.1%,市场增幅
点击显示更多内容>>
收藏
网站客服QQ:
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