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辽宁省朝阳市世纪完全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化学模拟试题含解析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 1. 对于反应A2(g)+2B(g)2AB2(g)(正反应为放热反应),下列各图所表示的变化符合勒夏特列原理的是                 A.                 B.                C.                D. 参考答案: D 略 2. 下列分子结构中,原子的最外层电子不能都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的是    (    )     A.CS2              B.PCl3    C .BeCl2                 D.CCl4 参考答案: C 3. 向含有Fe2+、I━、Br━的溶液中通入适量氯气,溶液中各种离子的物质的量变化如下图所示。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线段BC代表Fe3+ 物质的量的变化情况        B.原混合溶液中  n(FeBr2)= 6mol        C.当通入Cl2  2mol时,溶液中已发生的离子反 应可表示为:2Fe2++2I━+2Cl2=2Fe3++I2+4Cl━ D.原溶液中n(Fe2+): n(I━): n(Br━)=2:1: 参考答案: B 略 4. 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                                    等物质的量的该物质分别与足量的Na、NaOH、新制Cu(OH)2反应,则需三种物质的物质 的量之比为  (   )      A.6∶4∶5               B.1∶1∶1                   C.3∶2∶2                   D.3∶2∶3 参考答案: A 略 5. 氧化还原反应在生产、生活中具有广泛的用途。下列事实中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 A、金属锈蚀        B、燃放烟花     C、食物腐败   D、钟乳石的形成 参考答案: D 略 6.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离子化合物中可能含有共价键        B.共价化合物中可能含有离子键        C.共价化合物中可能不含极性键        D.金属离子一定是满足最外层2个电子或8个电子 参考答案: A 略 7. 4.(3分)I2(g)+H2(g)?2HI(g)△H<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正确说法是(  ) A.加入催化剂,改变了反应的途径,反应的△H也随之改变 B.改变压强,平衡不发生移动,反应放出的热量不变 C.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反应放出的热量不变 D.若在原电池中进行,反应放出的热量不变 参考答案: B 考点:反应热和焓变.. 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分析:A.反应焓变与反应途径无关; B.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 C.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反应向着吸热方向进行; D.在原电池中进行的反应还会伴随电能的转化. 解答:解:A.反应焓变与反应途径无关,反应物、生成物状态确定,反应焓变不变,故A错误; B.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改变压强,平衡不发生移动,反应放出的热量不变,故B正确; C.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反应向着吸热方向进行,原来反应放出的热量是不变的,故C错误; D.在原电池中进行的反应还会伴随电能的转化,并且能量是守恒的,所以反应放出的热量变小,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反应中的焓变和反应条件之间的关系,明确反应焓变的影响因素是解题关键,注意原电池中化学能和电能之间的转化,难度中等. 8. 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M(Fe)=56] (    ) A、常温下,pH=1的醋酸溶液中,醋酸分子的数目一定大于0、1NA B、22、4LCH4和CH3Cl的混合物所含有的分子数目为NA C、1mol过氧化氢分子中共用电子对数为3NA D、5、6 g铁粉在0、1mol氯气中充分燃烧,失去的电子数为0、3NA 参考答案: C 略 9. 现象”与“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  操作和现象:向装有Fe(NO3)3溶液的试管中加入稀,在管口观察到红棕色气体   ,结论:分解成了 B  操作和现象: 向淀粉溶液中加入稀,加热几分钟,冷却后再加入新制浊液,加热,没有红色沉淀生成。结论:淀粉没有水解成葡萄糖 C  操作和现象:向无水乙醇中加入浓,加热至170°C产生的气体通入酸性溶液,红色褪去 。 结论:使溶液褪色的气体是乙烯 D  操作和现象:向饱和中通入足量CO2 溶液变浑浊   结论:析出了 参考答案: A 略 10. 把足量的铁粉投入到稀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残余固体的质量与原来加入的铁粉质量相等,则原溶液中H+和Cl-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A.1∶4          B.1∶7          C.1∶8          D.2∶5 参考答案: C 略 11. 下列固体混合物与过量的稀H2SO4反应,能产生气泡并有沉淀生产的是 A. NaHCO3和Al(OH)3              B. BaCl2和NaCl C. HClO3和K2SO4                    D. Na2SO3和BaCO3 参考答案: D 略 12. 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15分) Ti、Fe、Cu、Ni为过渡金属元素,在工业生产中有重要的应用。 (1)Ti(BH4)2是一种重要的储氢材料。在基态Ti2+中,电子占据的最高能层符号为______,该能层具有的原子轨道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①Fe、Fe2+都能被硝酸氧化。HNO3中氮原子轨道的杂化类型为________。 ②常温下Fe(CO)5呈液态,熔点为-20.5℃,沸点为103℃。据此可以判断其晶体的类型为___________,Fe(CO)5中铁的化合价为0,则该物质中含有的化学键类型有(填字母)。 A.离子键 B.极性共价键 C.非极性共价键 D.配位键 ③NO能被FeSO4溶液吸收生成配合物[Fe(NO)(H2O)5] SO4,该配合物中心离子的配位数_____。 ④NiO、FeO的晶体结构类型均与氧化钠的相同,Ni2+和Fe2+的离子半径分别为69 pm和78 pm,则熔点NiO________FeO(填“<”或“>”)。 (3)Cu、N两元素形成某种化合物的晶胞结构如图,则其化学式为_________(灰色球表示Cu原子),已知紧邻的白球与灰球之间的距离为a cm,该晶胞的密度为________g·cm-3。 参考答案: (1)M(1分)   9(2分) (2)①sp2(1分)  ②分子晶体(1分)  BD(2分)   ③6(1分)  ④>(2分) (3)Cu3N(2分)      (3分)  解析:(1)在基态Ti2+中,电子占据的最高能层符号为M,该能层具有的原子轨道数为9。 (2) ①HNO3中氮原子轨道的杂化类型为sp2。 ②在常温下Fe(CO)5呈液态,熔点和沸点较低,是分子晶体具备的性质,故属于分子晶体;在Fe(CO)5化合物中含有的化学键类型为:碳原子和氧原子之间的极性共价键,铁元素和羰基之间形成配位键。 ③在此配合物中配位体位由1个NO和5个H20分子构成,故该配合物中心离子的配位数为6. ④Ni0、Fe0的晶体结构类型均与氯化钠的相同,说明二者都是离子晶体,离子晶体的熔点与离子键的强弱有关,离子所带电荷数越多,离子半径越小,离子键越强,熔点越高.由于Ni2+的离子半径小于Fe2+的离子半径,属于熔点是NiO>FeO. (3)晶胞中Cu原子数目=12×1/4=3、N原子数目=8×1/8=1,故化学式为:Cu3N,晶胞的质量=(64×3+14)/NAg,紧邻的白球与黑球之间的距离为a cm,则晶胞棱长=2a cm,则晶胞体积=(2a cm)3, 故晶体的密度=[(64×3+14)/NA]/ (2a cm)3=103/4NA?a3g/cm3。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了物质结构中晶胞的计算、化学键的判断、熔点高低的比较等知识点,这些知识点都是高考热点,根据晶胞特点、化学键的构成微粒、元素周期律等知识点来分析解答,难点是(3),正确理解图中表示的微粒的位置是解本题关键,题目难度中等. 1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Si是一种非金属主族元素,其晶体可用于制作计算机芯片 B.工业上通常用电解Na、Fe、Cu对应的氯化物制得该三种金属单质 C.Cl、Br、I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HCl、HBr、HI水溶液的酸性逐渐减弱 D.S、P、Cl 得电子能力和它们相应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均依次增强 参考答案: A 略 14. 某同学用托盘天平称量镁粉25.2g(1g以下用游码),他把镁粉放在左盘,当天平平衡时,所称取的镁粉的实际质量是B A.25.2g    B.24.8g   C.24.2g       D.25.8g 参考答案: A 略 15. 下图装置可以用来发生、洗涤、干燥、收集(不考虑尾气处理)气体。该装置可用于(  ) A.锌和盐酸生成氢气                   B.二氧化锰和浓盐酸生成氯气 C.碳酸钙和盐酸生成二氧化碳           D.氯化钠和浓硫酸生成氯化氢 参考答案: A            略 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16. 可利用下图中的实验装置测定足量铜与适量一定浓度的浓硝酸反应生成的NO气体和NO2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用m表示),其中装置C由广口瓶和量气管组成,量气管由甲、乙两根玻璃管组成,用橡皮管连通,并装入适量水,甲管有刻度(0mL~50mL),乙管可上下移动。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气体(NO和NO2)发生装置应选择          (填装置序号)。 (2)实验中的气体(NO和NO2)通入C装置,请在下图的广口瓶中将导气管画出。 (3)要测定m值,需要将C中的溶液进行中和滴定,由于浓硝酸具有强氧化性,能把酸碱指示剂氧化褪色而影响实验。因此,中和滴定前必须进行的操作是              。 (4)连接好装置,检查气密性后,应进行两步必要的操作: 第一,打开b,向C装置的乙管中加适量水; 第二                                                         。 (5)实验前甲、乙两管液面在同一水平面上,最后读数时乙管的液面高于甲管的液面。此时应进行的操作是                                       。 (6)实验后若量气管中气体的体积(换算成标准状况下)为V(L),C中硝酸的物质的量为 n  mol,则用含n和V的式子表示m=                            (结果可不必化简)。 参考答案: (1)B     (2) (3)将C中的溶液加适量水稀释 (4)第二,打开a,通足量N2,排净装置中的空气 (5)向下移动乙管,使甲、乙两管液面在同一水平面上 (6)(V-11.2n)/33.6n 略 三、综合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30分) 17. A、B、C、D、E、F分别是KCl 、Mg(NO3)2、Ba(OH)2、AgNO3、Na2CO3、(NH4)2SO4六种溶液的一种,将它们两混合后,现象如下表。表
点击显示更多内容>>
收藏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