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山东省德州市武城县实验中学2022年高一数学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是一个符合题目要求的 1. 给出下列关系式:①;②;③;④;⑤;⑥,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②④⑤       B.②③④⑤       C.②④⑤  D.②④⑤⑥ 参考答案: D 2. 若是的一个内角,且,则() A.       B.            C.           D. 参考答案: C 3. 设集合试问:从A道B的映射共有(   )个 A.3    B.5    C.6    D.8 参考答案: D 略 4. 函数图象一定过点    (     ) A .(0,1)          B.(1,0)      C. (0,3)     D.(3,0) 参考答案: C 5. 设表示数的整数部分(即小于等于的最大整数),例如,,那么函数的值域为  (     ) A.    B.    C. D. 参考答案: A 6. (3分)二次函数y=ax2+bx与指数函数在同一坐标系中的图象可能是() A. B. C. D. 参考答案: A 考点: 指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二次函数的图象. 专题: 函数的性质及应用. 分析: 根据二次函数的对称轴首先排除B、D选项,再根据a﹣b的值的正负,结合二次函数和指数函数的性质逐个检验即可得出答案. 解答: 根据指数函数的解析式为,可得 >0,∴﹣<0, 故二次函数y=ax2+bx的对称轴x=﹣ 位于y轴的左侧,故排除B、D. 对于选项C,由二次函数的图象可得 a<0,且函数的零点﹣<﹣1,∴>1, 则指数函数应该单调递增,故C 不正确. 综上可得,应选A,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了同一坐标系中指数函数图象与二次函数图象的关系,根据指数函数图象确定出a、b的正负情况是求解的关键,属于基础题. 7. 在△ABC中,AB=AC,D、E分别是AB、AC的中点,则 (   ) A.与共线            B.与共线 C.与相等      D.与相等 参考答案: B 8. 2002年在北京召开的国际数学家大会,会标是以我国古代数学家赵爽的弦图为基础设计的.弦图是由4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与一个小正方形拼成的一个大正方形(如图).如果小正方形的面积为1,大正方形的面积为25,直角三角形中较小的锐角为θ,那么cos2θ的值为(  ) A. B. C. D. 参考答案: B 【考点】HU:解三角形的实际应用. 【分析】由图形可知三角形的直角边长度差为1,面积为6,列方程组求出直角边得出sinθ,代入二倍角公式即可得出答案. 【解答】解:由题意可知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大正方形边长为5,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为6, 设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分别为a,b且a<b,则b=a+1, ∴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为S=ab=6, 联立方程组可得a=3,b=4, ∴sinθ=,cos2θ=1﹣2sin2θ=. 故选:B. 9. 已知各顶点都在一个球面上的正四棱柱(其底面是正方形,且侧棱垂直于底面)高为,体积为,则这个球的表面积是(   ) A.    B.   C.    D. 参考答案: C 略 10. 如图,A、B两点都在河的对岸(不可到达),为了测量A、B两点间的距离,选取一条基线CD,A、B、C、D在一平面内.测得:CD=200m,∠ADB=∠ACB=30°,∠CBD=60°,则AB=(  ) A. m B.200m C.100m D.数据不够,无法计算 参考答案: A 【考点】余弦定理;正弦定理. 【分析】由题意可得AC⊥BD.设AC∩BD=O,可得△OCD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求得OC=OD的值,△BCO中,由直角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求得 OB的值,同理求得OA的值,再利用勾股定理求得AB的值. 【解答】解:如图所示,∵∠ADB=∠ACB=30°,∠CBD=60°,∴AC⊥BD. 设AC∩BD=O,则△AOD∽△BOC,∴OC=OD,△OCD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ODC=∠OCS=45°. 设OA=x,OB=y,则AD=2x,BC=2y,∴OD=x,OC=y. △COD中,由勾股定理可得3x2+3y2=40000,求得 x2+y2=, 故AB==.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直角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余弦定理的应用,属于中档题. 二、 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4分,共28分 11. 已知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为Sn,若S3:S2=3:2,则公比q=  . 参考答案: 【考点】8G:等比数列的性质. 【分析】验证q=1是否满足题意,q≠1时,代入求和公式可得关于q的方程,解方程可得. 【解答】解:若q=1,必有S3:S2=3a1:2a1=3:2,满足题意; 故q≠1,由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可得S3:S2=: =3:2, 化简可得2q2﹣q﹣1=0,解得q=﹣, 综上,q=. 故答案为:. 12. 已知A(﹣2,0),B(2,0),点P在圆(x﹣3)2+(y﹣4)2=4上运动,则|PA|2+|PB|2的最小值是  . 参考答案: 26 【考点】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点与圆的位置关系. 【分析】由点A(﹣2,0),B(2,0),设P(a,b),则|PA|2+|PB|2=2a2+2b2+8,由点P在圆(x﹣3)2+(y﹣4)2=4上运动,通过三角代换,化简|PA|2+|PB|2为一个角的三角函数的形式,然后求出最小值. 【解答】解:∵点A(﹣2,0),B(2,0), 设P(a,b),则|PA|2+|PB|2=2a2+2b2+8, 由点P在圆(x﹣3)2+(y﹣4)2=4上运动, (a﹣3)2+(b﹣4)2=4 令a=3+2cosα,b=4+2sinα, 所以|PA|2+|PB|2=2a2+2b2+8 =2(3+2cosα)2+2(4+2sinα)2+8 =66+24cosα+32sinα =66+40sin(α+φ),(tanφ=). 所以|PA|2+|PB|2≥26.当且仅当sin(α+φ)=﹣1时,取得最小值. ∴|PA|2+|PB|2的最小值为26. 故答案为:26. 【点评】本题考查直线的一般式方程与两点间距离公式的应用,具体涉及到直线方程秘圆的简单性质,解题时要认真审题,仔细解答,注意合理地进行等价转化. 13. 已知直线与互相平行,则它们之间的距离是          . 参考答案: 14. 若,则___ ▲ ___. 参考答案: 110 由题意得.   15. (6分)如图,有一个水平放置的透明无盖的正方体容器,容器高8cm,将一个球放在容器口,再向容器内注水,当球面恰好接触水面时测得水深为6cm,如果不计容器的厚度,则球的体积为             . 参考答案: πcm3 考点: 球的体积和表面积. 专题: 空间位置关系与距离. 分析: 根据图形的性质,求出截面圆的半径,即而求出求出球的半径,得出体积. 解答: 根据几何意义得出:边长为8的正方形,球的截面圆为正方形的内切圆, ∴圆的半径为:4, ∵球面恰好接触水面时测得水深为6cm, ∴d=8﹣6=2,   ∴球的半径为:R=, R=5 ∴球的体积为 π×(5)3=πcm3 故答案为. 点评: 本题考查了球的几何性质,运用求解体积面积,属于中档题. 16. 已知集合A={x|ax+1=0},B={﹣1,1},若A∩B=A,则实数a的所有可能取值的集合为    . 参考答案: {﹣1,0,1} 【考点】集合的包含关系判断及应用. 【分析】根据题中条件:“A∩B=A”,得到B是A的子集,故集合B可能是?或B={﹣1},或{1},由此得出方程ax+1=0无解或只有一个解x=1或x=﹣1.从而得出a的值即可 【解答】解:由于A∩B=A, ∴B=?或B={﹣1},或{1}, ∴a=0或a=1或a=﹣1, ∴实数a的所有可能取值的集合为{﹣1,0,1} 故答案为:{﹣1,0,1} 17. 在△ABC中,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且BC边上的高为,则的最大值为______. 参考答案: 【分析】 利用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得?a?bcsinA,求出a2=2bcsinA;利用余弦定理可得cosA,得b2+c2=a2+2bccosA,代入,化为三角函数求最值即可. 【详解】因为 S△ABC?a?bcsinA, 即a2=2bcsinA; 由余弦定理得cosA, 所以b2+c2=a2+2bccosA=2bcsinA+2bccosA; 代入得2sinA+2cosA=2sin(A), 当A时,取得最大值为2. 故答案为:2. 【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余弦定理、两角和差的正弦计算公式的应用问题,考查了推理能力与计算能力,是综合性题目. 三、 解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72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8. 若全集U=R,函数f(x)=的定义域为A,函数g(x)=的值域为B,求A∪B和?U(A∩B). 参考答案: 【考点】交、并、补集的混合运算. 【专题】计算题;集合思想;函数的性质及应用;集合. 【分析】求出f(x)的定义域确定出A,求出g(x)的值域确定出B,找出两集合的交集,并集,求出交集的补集即可. 【解答】解:f(x)=的定义域满足, 解得:x≥1,即A={x|x≥1}, 由函数g(x)==,得到0≤g(x)≤2, 即B={x|0≤x≤2}, ∴A∪B={x|x≥0},A∩B={x|1≤x≤2}, 则?U(A∩B)={x|x<1或x>2}. 【点评】此题考查了交、并、补集的混合运算,熟练掌握各自的定义是解本题的关键. 19. 如图,在三棱锥P-ABC中,AB=AC,D为BC的中点,PD⊥平面ABC,垂足O落在线段AD上,已知BC=8,PO=4,AO=3,OD=2.  (1)证明:AP⊥BC; (2)在线段AP上是否存在点M,使得二面角A-MC-B为直二面角?若存在,求出AM的长;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方法一:(1)证明:如右图,以O为原点,以射线OD为y轴的正半轴,射线OP为z轴的正半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O-xyz. 则O(0,0,0),A(0,-3,0),B(4,2,0),C(-4,2,0),P(0,0,4), =(0,3,4),=(-8,0,0),由此可得·=0,所以⊥,即AP⊥BC. (2)解:假设存在满足题意的M,设=λ,λ≠1,则=λ(0,-3,-4). =+=+λ =(-4,-2,4)+λ(0,-3,-4) =(-4,-2-3λ,4-4λ), =(-4,5,0). 设平面BMC的法向量n1=(x1,y1,z1), 平面APC的法向量n2=(x2,y2,z2). 由 得 即可取n1=(0,1,). 由即得 可取n2=(5,4,-3) 由n1·n2=0,得4-3·=0, 解得λ=,故AM=3. 综上所述,存在点M符合题意,AM=3. 方法二:(1)证明:由AB=AC,D是BC的中点,得AD⊥BC. 又PO⊥平面ABC,所以PO⊥BC. 因为PO∩AD=O,所以BC⊥平面PAD, 故BC⊥PA. (2)解:如下图,在平面PAB内作BM⊥PA于M,连接CM. 由(1)知AP⊥BC, 得AP⊥平面BMC. 又AP?平面APC,                                 所以平BMC⊥平面AP
点击显示更多内容>>
收藏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