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桥渡中学高二数学理月考试题含解析
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是一个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当曲线与直线有两个相异的交点时,实数k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ks5u
参考答案:
D
2. 已知都是实数,那么“”是“”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参考答案:
A
略
3. 已知集合,,,则
A. B.
C. D.
参考答案:
C
4. 已知函数,则不等式的解集是( )
A.[-2,1] B.[-1,2]
C. (-∞,-1]∪[2,+∞) D. (-∞,-2]∪[1,+∞)
参考答案:
A
【分析】
先判断函数的奇偶性,将不等式化为,
再由函数的单调得到,求解即可得出结果.
【详解】因为函数,
所以,因此函数为奇函数,
所以化为,
又在上恒成立,因此函数恒为增函数,
所以,即,解得.
故选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函数奇偶性的应用、以及单调性的应用,熟记函数奇偶性的概念以及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的方法即可,属于常考题型.
5. 在△ABC中,A=,B=,a=10,则b=( )
A.5 B.10 C.10 D.5
参考答案:
A
【考点】正弦定理.
【专题】三角函数的求值.
【分析】利用正弦定理列出关系式,将sinA,sinB以及a的值代入计算即可求出b的值.
【解答】解:∵在△ABC中,A=,B=,a=10,
∴由正弦定理=得:b===5.
故选:A.
【点评】此题考查了正弦定理,以及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熟练掌握正弦定理是解本题的关键.
6. 设z是复数,则下列命题中的假命题是( )
A.若z2≥0,则z是实数 B.若z2<0,则z是虚数
C.若z是虚数,则z2≥0 D.若z是纯虚数,则z2<0
参考答案:
C
【考点】2K:命题的真假判断与应用.
【分析】设出复数z,求出z2,利用a,b的值,判断四个选项的正误即可.
【解答】解:设z=a+bi,a,b∈R,z2=a2﹣b2+2abi,
对于A,z2≥0,则b=0,所以z是实数,真命题;
对于B,z2<0,则a=0,且b≠0,?z是虚数;所以B为真命题;
对于C,z是虚数,则b≠0,所以z2≥0是假命题.
对于D,z是纯虚数,则a=0,b≠0,所以z2<0是真命题;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复数真假命题的判断,复数的基本运算.
7. 将两个顶点在抛物线上,另一个顶点是此抛物线焦点的正三角形个数记为n,则( )
A. n=0 B. n=1 C.n=2 D. n=4
参考答案:
C
8. 定义在R上的函数满足,且对任意都有,则不等式的解集为( )
A.(1,2) B.(0,1) C. D.(-1,1)
参考答案:
D
9. 将边长为1的正方形以其一边所在直线为旋转轴旋转一周,所得几何体的侧面积为( )
A. B. C. D.
参考答案:
C
10. 如图所示,三棱锥P﹣ABC的底面在平面α内,且AC⊥PC,平面PAC⊥平面PBC,点P,A,B是定点,则动点C的轨迹是( )
A.一条线段 B.一条直线
C.一个圆 D.一个圆,但要去掉两个点
参考答案:
D
【考点】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
【分析】利用面面垂直的性质及线面垂直的判断和性质得到AC⊥BC,可得点C在以AB为直径的圆上得答案
【解答】解:∵平面PAC⊥平面PBC,
而平面PAC∩平面PBC=PC,
又AC?面PAC,且AC⊥PC,∴AC⊥面PBC,
而BC?面PBC,∴AC⊥BC,
∴点C在以AB为直径的圆上,
∴点C的轨迹是一个圆,但是要去掉A和B两点.
故选:D.
二、 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4分,共28分
11. 已知函数的对称中心为,记函数的导数为,函数的导数为,则有;反之也成立.若函数 ,则 .
参考答案:
-8050
略
12. 过直线上一点作圆的切线、关于直线对称,则点到圆心的距离为 。
参考答案:
13. 已知为等差数列,,则等于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略
14. __________。
参考答案:
根据积分的几何意义,原积分的值即为单元圆在第一象限的面积
则
15. 设是椭圆的左、右焦点,为直线上一点,是底角为的等腰三角形,则的离心率为 .
参考答案:
略
16. 对大于或等于2的自然数m的3次方幂有如下分解方式:
2=3+5,最小数是3, 3=7+9+11,最小数是7, 4=13+15+17+19,最小数是13.根据上述分解规律,在9的分解中,最小数是 .
参考答案:
73
略
17. 展开式中的常数项为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略
三、 解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72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8. 某个公园有个池塘,其形状为直角△ABC,∠C=90°,AB=2百米,BC=1百米.
(1)现在准备养一批供游客观赏的鱼,分别在AB、BC、CA上取点D,E,F,如图(1),使得EF‖AB,EF⊥ED,在△DEF喂食,求△DEF面积S△DEF的最大值;
(2)现在准备新建造一个荷塘,分别在AB,BC,CA上取点D,E,F,如图(2),建造△DEF连廊(不考虑宽度)供游客休憩,且使△DEF为正三角形,设求△DEF边长的最小值.
参考答案:
【考点】三角形中的几何计算.
【专题】计算题;三角函数的求值;解三角形.
【分析】(1)设(0<λ<1),利用解直角三角形算出EF=2λ百米,再利用EF∥AB算出点D到EF的距离为h=(1﹣λ)百米,从而得到S△DEF=EF?h表示成关于λ的函数式,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即可算出△DEF面积S△DEF的最大值;
(2)设正三角形DEF的边长为a、∠CEF=α且∠EDB=∠1,将CF和AF用a、α表示出,再用α分别分别表示出∠1和∠ADF,然后利用正弦定理表示a并结合辅角公式化简,利用正弦函数的值域即可求得a的最小值.
【解答】解:(1)Rt△ABC中,∠C=90°,AB=2百米,BC=1百米.
∴cosB=,可得B=60°
∵EF∥AB,∴∠CEF=∠B=60°
设(0<λ<1),则CE=λCB=λ百米,
Rt△CEF中,EF=2CE=2λ百米,C到FE的距离d=CE=λ百米,
∵C到AB的距离为BC=百米,
∴点D到EF的距离为h=﹣λ=(1﹣λ)百米
可得S△DEF=EF?h=λ(1﹣λ)百米2
∵λ(1﹣λ)≤ [λ+(1﹣λ)]2=,当且仅当时等号成立
∴当时,即E为AB中点时,S△DEF的最大值为百米2
(2)设正△DEF的边长为a,∠CEF=α
则CF=a?sinα,AF=﹣a?sinα
设∠EDB=∠1,可得
∠1=180°﹣∠B﹣∠DEB=120°﹣∠DEB,α=180°﹣60°﹣∠DEB=120°﹣∠DEB
∴∠ADF=180°﹣60°﹣∠1=120°﹣α
在△ADF中, =
即,化简得a[2sin(120°﹣α)+sinα]=
∴a===(其中φ是满足tanφ=的锐角)
∴△DEF边长最小值为.
【点评】本题在特殊直角三角形中求三角形边长和面积的最值,着重考查了解直角三角形、平行线的性质、正弦定理和三角恒等变换等知识,考查了在实际问题中建立三角函数模型能力,属于中档题.
19. 在△ABC中,BC=a,AC=b,a,b是方程的两个根,且。求:(1)角C的度数; (2)AB的长度。
参考答案:
(1) C=120°
(2)由题设:
20. (本小题满分10分)已知函数(为实常数).
(1)若,求函数的单调区间;
(2)设在区间上的最小值为,求的表达式.
参考答案:
(1)当时,
作图(如右所示)
增区间,,减区间,
(2)当时,
若,则在区间上是减函数,
若≠0,则,图像的对称轴是直线.
当<0时,在区间上是减函数,,
当,即时,在区间上时增函数,
当,即时,,
当,即0时,在区间上是减函数,.
综上可得
21. 如图,四棱锥P﹣ABCD,底面ABCD是边长为2的菱形,,且PA⊥平面ABCD.
(Ⅰ)证明:平面PAC⊥平面PBD;
(Ⅱ)设点E是线段AP的中点,且AE=1,求点E到平面PCD的距离.
参考答案:
【考点】MK:点、线、面间的距离计算;LY: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
【分析】(Ⅰ)利用线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及其PA⊥平面ABCD,可得BD⊥PA,由四边形ABCD是菱形,可得BD⊥AC,再利用线面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即可证明.
(II)设点A到平面PCD的距离为d,利用VA﹣PCD=VP﹣ACD,可得d,即可得出点E到平面PCD的距离为d.
【解答】(Ⅰ)证明:PA⊥平面ABCD?BD⊥PA,…
四边形ABCD是菱形?BD⊥AC,…
又PA∩AC=A,…
所以BD⊥平面PAC,…
又BD?平面PBD,所以平面PAC⊥平面PBD. …
(Ⅱ)证明:设点A到平面PCD的距离为d,
可求得,…
,,
由VA﹣PCD=VP﹣ACD,得,…
即,
所以,
点E到平面PCD的距离为=.…
22. 在△ABC中,a,b,c分别为∠A,∠B,∠C所对的边,且asinA+bsinB﹣csinC=asinB
(1)确定∠C的大小;
(2)若c=,△ABC的面积为,求a+b的值.
参考答案:
【考点】余弦定理的应用.
【专题】综合题;方程思想;综合法;解三角形.
【分析】(1)利用正弦定理化简已知等式得到一个关系式,再利用余弦定理表示出cosC,将得出的关系式代入求出cosC的值,即可确定出角C;
(2)利用△ABC的面积为,求出ab,再利用余弦定理,求a+b的值.
【解答】解:(Ⅰ)根据正弦定理,原等式可转化为:a2+b2﹣c2=ab,
∴cosC==,
∵C为三角形的内角,
∴C=60°;
(2)∵△ABC的面积为,
∴=,
∴ab=6,
∵c=,
∴7=a2+b2﹣2abcosC=(a+b)2﹣18,
∴a+b=5.
【点评】此题考查了正弦、余弦定理,以及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熟练掌握定理及公式是解本题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