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衡阳市县蒸阳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一、 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大多数生物群落在空间上有垂直分层现象,称为群落的垂直结构.引起森林群落中植物和动物垂直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A.温度 食物 B.温度 光照 C.温度 温度 D.光照 食物
参考答案:
D
2. 右图所示为人体体温调节示意图,根据图示过程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中T—E—N—F—A途径只表示神经调节过程
B.B途径主要是骨骼肌通过有氧呼吸完成
C.某人体温24h内处于39 0C,若ABCD表示热量则此人的A+B=C+D
D.寒冷环境中,甲状腺激素、肾上腺激素含量升高,从而加速体温上升
参考答案:
A
解析:A项中T—E—N—F—A途径包括神经调节过程和体液调节两个过程,神经调节最主要。C项中该人体温一天都维持39 0C,体内的产热与散热是平衡的,即A+B=C+D。
3. 某种蛋白质的一条肽链有286个肽键,形成这条肽链的氨基酸分子数以及它们在缩合过程中生成的水分子数分别是
A. 286和284 B. 286和286 C. 286和287 D. 287和286
参考答案:
D
4. 下列不属于细胞呼吸特点的是
A. 在常温下发生 B. 分阶段逐步放能
C. 高温下发生,产生光和热 D. 产生的能力一部分贮存在ATP中,其余转变成热能
参考答案:
C
5. 人类在正常情况下,精子形成过程中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数目和类型包含有
①44+XY ②44+XX ③22+Y ④22+X ⑤44+YY ⑥88+XXXX ⑦88+XXYY ⑧88+YYYY
A.①和③ B.③和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⑤
参考答案:
D
6. 由同一器官分泌,且生物效应相反的一组激素是( )
A.甲状腺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 B.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
C.促甲状腺激素和生长激素 D.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
参考答案:
D
7. 以下操作用到接种环的是( )
A.平板划线操作 B.系列稀释操作 C.涂布平板操作 D.倒平板操作
参考答案:
A
8. 人体新陈代谢中的化学反应主要发生在( )
A.消化道内 B.肾脏内 C.细胞内 D.内环境
参考答案:
C
9. 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DNA分子结构的多样性取决于4种碱基配对方式的多样性
B.生物界丰富多彩,起决定作用的是DNA的多样性
C.体现生物界多样性的是蛋白质的多样性
D.没有RNA的多样性,就没有蛋白质的多样性
参考答案:
A
10. 下列关于基因工程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基因治疗就是把缺陷基因诱变成正常基因
B.基因诊断的基本原理是DNA分子杂交
C.一种基因探针能检测水体中的各种病毒
D.原核生物的基因不能用来进行真核生物的遗传改良
参考答案:
B
略
11. 紫草素是紫草细胞的代谢产物,可作为生产治疗烫伤药物的原料.研究人员欲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通过培养紫草细胞生产紫草素,下列相关操作不适合的是( )
A. 调节植物激素的种类和比例以保证愈伤组织再分化并得到完整的植株
B. 培养基中要加入植物激素保证已分化的植物细胞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
C. 对作为外植体的紫草叶片进行消毒处理既保证细胞活性也可减轻污染
D. 在培养细胞的过程中要不断通入无菌空气以保证氧气的充足供应
参考答案:
A
【分析】
1、植物组织培养是指在无菌和人工控制的条件下,将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细胞,培养在人工配置的培养基上,给于适宜的培养条件,诱导其产生愈伤组织、丛芽,最后形成完整植株。
2、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应用:植物繁殖的新途径、作物新品种的培育、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
【详解】题目植物组织培养的目的是获得细胞代谢产物,而不是完整植株,培养到愈伤组织阶段就可以,A错误;决定植物脱分化和再分化的关键因素是植物激素的种类和比例,所以培养基中加入植物激素可以保证已分化的植物细胞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B正确;植物组织培养需要无菌无毒的条件,对作为外植体的紫草叶片进行消毒处理既保证细胞活性也可减轻污染,C正确;在培养细胞的过程中要不断通入无菌空气以保证氧气的充足供应,D正确。
故选A。
12. 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关于生产者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都位于能量金字塔同一营养级 B.一定能固定CO2
C.都是生态系统能量转换的载体 D.一定是植物
参考答案:
D
13. 根据现代生物技术原理,为解决如下四个问题:①快速培养名贵花卉 ②筛选抗癌药物 ③提高农作物的抗病能力 ④发挥雌性优良个体的繁殖潜力。依次可以应用的技术手段是
技术
组织培养
基因工程
胚胎工程
细胞培养
A
①
②
③
④
B
②
①
④
③
C
①
③
④
②
D
④
②
③
①
参考答案:
C
14. 如图为某生态系统中能量传递示意图,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能量流动是从甲固定的太阳能开始的,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1250kJ
B.从乙到丙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5%
C.将乙和丙的粪便作为有机肥还田,可以提高能量传递效率
D.食物链的营养关系一般不可逆,这决定了能量流动的单向性
参考答案:
C
【考点】生态系统的功能.
【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某生态系统中能量传递示意图,其中甲是生产者,其固定的总能量为175+200+875=1250kJ;乙为初级消费者,其中同化量为200+58+112=370kJ;丙为次级消费者,其同化量为30+8+17=55kJ;丁为分解者.
【解答】解:A、能量流动是从甲(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开始的,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175+200+875=1250kJ,A正确;
B、乙的同化量为370kJ,丙的同化量为55kJ,因此从乙到丙的能量传递效率==15%,B正确;
C、将乙和丙的粪便作为有机肥还田,可以提高能量的利用率,但不能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C错误;
D、食物链的营养关系一般不可逆,这决定了能量流动的单向性,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结合某生态系统中能量传递示意图,考查生态系统的功能,重点考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要求考生识记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途径,能根据图中数据进行相关计算,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15. 为了拯救野生朱鹮,我国各级政府和机构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野生朱鹮的种群数量不断增长.有关野生朱鹮的食物网如图,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 该食物网中有6条食物链
B. 鱼类和贝类之间存在着竞争和捕食的关系
C. 野生朱鹮可利用的总能量等于鱼类和贝类可利用的总能量之和
D. 环境污染、食物短缺和栖息地的缩小等都是导致野生朱鹮大量减少的原因
参考答案:
C
依题意可知:该食物网中共有6条食物链,分别是水草→鱼类→朱鹮、水草→贝类→朱鹮、水草→贝类→鱼类→朱鹮、藻类→鱼类→朱鹮、藻类→贝类→朱鹮、藻类→贝类→鱼类→朱鹮,A正确;图中的鱼类和贝类都可以藻类、水草为食,说明二者之间存在竞争关系,鱼类也可以贝类为食,说明二者之间又存在捕食关系,B正确;野生朱鹮可利用的总能量小于鱼类和贝类可利用的总能量之和,C错误;环境污染、食物短缺和栖息地的缩小等都是导致野生朱鹮大量减少的原因,D正确。
16. 关于精子变形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线粒体退化消失
B.高尔基体发育为头部的顶体
C.中心体演变为精子的尾
D.细胞核变为精子头部的主要部分
参考答案:
A
【考点】S1:动物胚胎发育的概念.
【分析】精细胞变形形成精子的过程:
(1)细胞核→精子头的主要部分;
(2)高尔基体→头部的顶体;
(3)中心体→精子的尾;
(4)线粒体→线粒体鞘(尾的基部);
(5)细胞内其他物质→原生质滴(最后脱落).
【解答】解:A、线粒体聚集在尾的基部形成线粒体鞘,A错误;
B、高尔基体发育为头部的顶体,B正确;
C、中心体演变为精子的尾,C正确;
D、细胞核变为精子头部的主要部分,D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精子的形成过程,要求考生识记精子的形成过程,重点识记精细胞变形形成精子的过程.
17. 生物进化的实质是 ( )
A.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 B.突变和基因重组的过程
C.不断的产生新基因的过程 D.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的过程
参考答案:
D
18. 当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时,必将引起
A.酶促反应加快 B.渗透压下降
C.细胞代谢异常 D.血糖含量偏高
参考答案:
C
19. 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赤道板的附近聚集着很多小囊泡,这些小囊泡由细胞的什么结
构形成,可能含有什么物质( )
A.内质网、蛋白质、磷脂 B.高尔基体、蛋白质、磷脂
C.内质网、纤维素、果胶 D.高尔基体、纤维素、果胶
参考答案:
D
20. 法国科学家西诺西和蒙塔尼耶因发现HIV(艾滋病毒)而夺得2008年诺贝尔医学奖。HIV侵入人体后主要破坏下列哪种细胞,导致人体免疫能力丧失
A、吞噬细胞 B、B细胞 C、T细胞 D、神经细胞
参考答案:
C
略
21. 下列关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大脑皮层中央前回底部的S区受损,病人能说话,但不能听懂别人的谈话
B.激素调控是通过神经系统改变细胞的代谢而发挥效能的
C.寒冷时,人体骨骼肌不自主的战栗是下丘脑的分泌功能增强的结果
D.水的平衡,体温和血糖的稳定,都与下丘脑的调节有关
参考答案:
D
22. 通过基因工程的方法,使番茄果肉细胞含有人奶蛋白。有关该基因工程叙述错误的是 ( )
A.采用反转录的方法得到的目的基因有启动子、终止子
B.用同种限制酶处理质粒和含目的基因的DNA,可产生相同的黏性末端而形成重组DNA分子
C.番茄的叶肉细胞可作为受体细胞
D.启动子对于目的基因在番茄的叶肉细胞中表达是不可缺少的
参考答案:
A
23. 下列不属于过敏反应特点的是( )
A.发作迅速 B.有明显的遗传倾向
C.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 D.消退较慢
参考答案:
D
24. 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相对稳定的
B.内环境稳态是由体内各种调节机制所维持的
C.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恒定不变的
D.内环境稳态不能维持,机体的生命活动就会受到威胁
参考答案:
C
【考点】E9:内环境的理化特性.
【分析】内环境稳态是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内环境的稳态包括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和化学成分的相对稳定的状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内环境稳态是人体细胞进行正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