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资源
资源分类
资源描述
广东省广州市九十九中学高二生物模拟试题含解析 一、 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1.下列激素中,对全身细胞都起作用的是 A.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B.抗利尿激素 C.甲状腺激素 D.促甲状腺激素 参考答案: C 2. 下列情况不属于染色体变异的是 A.人的第5号染色体部分缺失引起的猫叫综合征 B.人的第21号染色体多一条引起的先天智力障碍 C.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之间自由组合 D.采用花药离体培养的方法获得单倍体植株 参考答案: C 3. 下列关于体温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当人处于炎热环境时,下丘脑温觉感受器兴奋 B.人体体温调节属于神经调节 C.人的体温源于体内物质代谢过程所释放出来的热量 D.甲状腺激素与肾上腺素在体温调节中属于拮抗作用 参考答案: C 4. 某高等生物的基因型为AaBb,经减数分裂能产生四种数量相等的配子.如图为其体内的某个细胞,则 ( ) A.该状态下的细胞发生了基因重组 B.②与④上的基因分离体现了分离定律 C.图中基因位点①、②、③、④可能分别是A、b、B、b D.该状态下的细胞含有四个染色体组,其中②和③所在的染色体组成一个染色体组 参考答案: C 【考点】61:细胞的减数分裂;97:染色体组的概念、单倍体、二倍体、多倍体. 【分析】题图所表示的细胞中,具有同源染色体,并且处于着丝点分裂状态,因此属于有丝分裂的后期图.基因重组和分离定律均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组是指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形态、大小各不相同,并且携带该生物生长发育的全套遗传信息. 【解答】解:A、由题意知,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和后期,A错误; B、②与④上的基因属相同基因,其分离不体现分离定律,分离定律的实质是指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B错误; C、该高等生物的基因型为AaBb,②、③为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①、②为非等位基因,C正确; D、由基因型知,该生物为二倍体,该状态下的细胞含有4个染色体组,但②和③所在染色体为同源染色体,不能组成一个染色体组,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了分离定律、基因重组与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关系、染色体组的判断等知识,有丝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组的判断以及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上基因的判断是考生的易错点,平时学习过程中要注意这方面的总结和训练. 5. 下列有关免疫系统组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 B.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 C.免疫细胞包括T细胞和B细胞,分别在胸腺和骨髓中成熟 D.免疫活性物质均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 参考答案: B 6. 下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表示碳的流动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A是生产者,B、D、E是消费者,C是分解者 B.该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A、B、C、D、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C.该生态系统中食物网可表示为: D.E每增加1kg的体重,至少需要25kg的A 参考答案: D 略 7. 一般情况下,用抗原免疫机体,血清中抗体浓度会发生相应变化。如果第二次免疫与第一次免疫所用的抗原相同且剂量相等,下列四图中能正确表示血清中抗体浓度变化的是 参考答案: A 8. 下列关于人体血糖平衡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细胞内葡萄糖的氧化利用发生障碍,可导致血糖升高 B.糖尿病是由于经常摄入过量的糖所引起的 C.胰岛细胞产生的激素均能降低血糖含量 D.胰岛A细胞和胰岛B细胞协同调节血糖平衡 参考答案: A 9. 在绿色植物的叶肉细胞中不会产生ATP的过程是 A.需氧呼吸 B.厌氧呼吸 C.光反应 D.碳反应 参考答案: D 10. a、b、c、d分别是一些生物细胞某个分裂时期的示意图,下列有关描述正确的是 A.a图表示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中期 B.b图表示人红细胞分裂的某个阶段 C.c图细胞分裂后将产生1个次级卵母细胞和1个极体 D.d图细胞中含有8条染色单体 参考答案: D 11. 下列关于糖类和脂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脂肪、磷脂、固醇等都可以用苏丹Ⅲ染液检测 B. 多糖和脂肪都是由相同的单体构成的有机大分子 C. 相同质量的脂肪比糖原含氢更少,氧化分解时产能更多 D. 某些细胞的细胞膜上的糖类可与脂质分子结合,形成糖脂 参考答案: D 【分析】 糖类由C、H、O三种元素组成,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是主要的能源物质;常见的单糖有葡萄糖、果糖、半乳糖、核糖和脱氧核糖等;植物细胞中常见的二糖是蔗糖和麦芽糖,动物细胞中常见的二糖是乳糖;植物细胞中常见的多糖是纤维素和淀粉,动物细胞中常见的多糖是糖原;淀粉是植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糖原是动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构成多糖的基本单位是葡萄糖。 脂质主要是由C、H、O 3种化学元素组成,有些还含有N和P,脂质包括脂肪、磷脂、和固醇.脂肪是生物体内的储能物质。除此以外,脂肪还有保温、缓冲、减压的作用;磷脂是构成包括细胞膜在内的膜物质重要成分;固醇类物质主要包括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等,这些物质对于生物体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在人体内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性激素能促进人和动物生殖器官的发育及生殖细胞的形成;维生素D能有效地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 【详解】脂肪可以用苏丹Ⅲ染液检测,磷脂、固醇不能用苏丹Ⅲ染液检测,A错误;多糖是由相同的单体构成的有机大分子,脂肪有甘油和脂肪酸链构成的分子,B错误;相同质量的脂肪比糖原含氢更多,氧化分解时产能更多,C错误;某些细胞的细胞膜上的糖类可与脂质分子结合,形成糖脂,D正确;故选D。 12. 对纤维素分解菌进行选择培养时,用液体培养基的原因是 ( ) A.用液体培养基可获得大量菌体 B.纤维素分解菌适宜在液体培养基上生长 C.在液体培养基中纤维素分解菌繁殖速度更快 D.用液体培养基可获得高纯度的纤维素分解菌 参考答案: C 13. 卷舌是一种单基因控制的显性性状,假若在一个遗传平衡的群体中有36%的人不能卷舌那么在这个种群中,该显性基因的基因频率是 ( ) A.36% B.40% C.72% D.60% 参考答案: B 略 14. 一双链DNA分子,在复制解旋时,一条链上的G变成C,则DNA分子经n次复制后,发生差错的DNA占 A.1/2 B.1/2n-1 C.1/2n D.1/2n+1 参考答案: A 15. 显微镜下看到一个正在分裂的动物细胞,如下图所示,则此动物的初级卵母细胞中,四分体数、染色单体数、DNA分子数,染色体数依次是( ) A.3,6,6,1 B.3,12,12,6 C.3,6,6,2 D.3,12,12,2 参考答案: B 16. 下列各项中,与效应T细胞的形成有关的一组是 A.造血干细胞、胸腺、T细胞、B细胞、抗体和抗原 B.造血干细胞、吞噬细胞、宿主细胞、T细胞、记忆细胞和抗原 C.造血干细胞、胸腺、T细胞、B细胞、记忆细胞和抗体 D.造血干细胞、胸腺、吞噬细胞、T细胞、记忆细胞和抗原 参考答案: D 17. 果树的叶芽早期突变后,可长成变异枝条,但其长势一般较弱或受抑制,这表明基因突变( ) A. 具有随机性 B. 具有多方向性 C. 突变频率低 D. 具有有害性 参考答案: D 试题分析: 基因突变的特点: 1、普遍性:在生物界中普遍存在; 2、随机性:生物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和部位; 3、低频性:突变频率很低; 4、不定向性:可以产生一个以上的等位基因; 5、多害少利性:一般是有害的,少数有利发生;故选D。 考点:基因突变的特点。 点评:本题较简单,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 18. 食指长于无名指为长食指,反之为短食指,该相对性状由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TS表示短食指基因,TL表示长食指基因。)此等位基因表达受性激素影响,TS在男性为显性,TL在女性为显性。若一对夫妇均为短食指,所生孩子既有长食指又有短食指,则该夫妇再生一个孩子是长食指的概率为( ) A. B. C. D. 参考答案: A 19. 下列关于种群密度调查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用样方法调查植物种群密度时,取样的关键是做到随机取样 B.样方法常用的取样方法有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 C.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是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种群密度的估算值 D.动物的种群密度只能用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 参考答案: D 20. 下列过程未体现生物膜信息传递功能的是( ) A. 蔗糖溶液使洋葱表皮细胞发生质壁分离 B. 抗原刺激引发记忆细胞增殖分化 C. 胰岛素调节靶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 D. 精子与卵细胞之间的识别与结合 参考答案: A 蔗糖溶液使洋葱表皮细胞发生质壁分离是因为蔗糖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液的浓度,使细胞失水所致,该过程不涉及生物膜的信息传递,A项符合题意;当抗原再次侵入机体时,记忆细胞与抗原具有特异性识别作用,该过程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有关,体现了生物膜信息传递功能,B项不符合题意;靶细胞膜表面的受体能与胰岛素结合,加速靶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和储存,使胰岛素发挥降低血糖的作用,体现了生物膜信息传递功能,C项不符合题意;精子和卵细胞之间通过细胞膜的接触,将信息从一个细胞传递给另一个细胞,实现二者之间的识别与结合,体现了生物膜信息传递功能,D项不符合题意。 21. 下列关于各种酶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DNA连接酶能使不同脱氧核苷酸的磷酸与脱氧核糖连接 B.RNA聚合酶能与基因的特定位点结合,催化遗传信息的转录 C.一种DNA限制酶能识别多种核苷酸序列,切割出多种目的基因 D.胰蛋白酶能作用于离体的动物组织,使其分散成单个细胞 参考答案: C 22. (2分)如果进行菜园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常用取样器取样法进行土壤小动物的采集与调查 B.可能用到解剖针、放大镜或实体显微镜等实验用具 C.可依据土壤小动物趋光、趋热等特性来设计诱虫器 D.可用记名计算法来统计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 参考答案: C 【考点】F9: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分析】(1)许多土壤小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而且身体微小,不适宜用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调查土壤中小动物常用取样器取样法. (2)统计土壤动物丰富度的方法有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记名计算法指在一定面积的样地中,直接数出各种群的个体数目,一般用于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的群落.目测估计法是按预先确定的多度等级来估计单位面积上个体数量的多少 (3)采集的小动物可放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中,也可放入试管中. (4)观察时最好用实体镜观察. 【解答】解:A、常用取样器取样法进行土壤小动物的采集与调查,A正确; B、可能用到解剖针、放大镜或实体显微镜等实验用具,B正确; C、可依据土壤小动物趋光、趋湿、避高温等特性来设计诱虫器,C错误; D、可用记名计算法来统计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
点击显示更多内容>>
收藏
网站客服QQ:
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