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儿童保健服务和管理可行性研究 一、 加强儿童保健服务和管理 加强儿童保健门诊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提升儿童保健服务质量。扎实开展0—6岁儿童健康管理工作,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和7岁以下儿童健康管理率保持在95%以上。建立残疾儿童报告制度,推进以视力、听力、言语、肢体、智力及孤独症等为重点的0—6岁儿童残疾筛查,完善筛查、诊断、康复、救助相衔接的工作机制。提高儿童康复服务能力和水平。增强学校、幼儿园、托育机构的常见病预防保健能力,按标准配备校医、幼儿园及托育机构卫生保健人员和必要保健设备。 二、 儿童发展的领域 (一)健康领域 情感领域:身体健康,在集体生活中情绪安定、愉快;认知领域:知道必要的安全保健常识,学习保护自己;动作技能领域: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动作协调、灵活。 (二)语言领域 情感领域:乐于与人交谈,讲话礼貌;能清楚地说出自己想说的事;喜欢听故事、看图书;认知领域:注意倾听对方讲话,能理解日常用语;动作技能领域:能听懂和会说普通话。 (三)社会领域 情感领域:乐意与他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爱父母长辈、老师和同伴,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认知领域: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动作技能领域:能主动地参与各项活动,有自信心;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任感。 (四)科学领域 情感领域: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认知领域: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动作技能领域: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能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 (五)艺术领域 情感领域: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认知领域: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动作技能领域: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 三、 儿童早期发展的必要性 (一)早期教育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社会的发展,高科技水平的提高,人才的匮乏是早期教育得以发展的社会前提。我国是个具有14亿多人口的大国,0-3岁婴儿约有7000多万,是世界上无可置疑的人口大国。将提高人口素质纳入国家人口计生工作职责范围,建立完善的系统,整合营养、卫生、医疗、心理、教育等多学科的力量,组建跨学科专业团队,做为全社会、全民族的主要任务来抓。甚至于深入到每个家庭,落实到每个父母肩上,在国家提供的政策论证,科学研究,教育培训等诸多政策、队伍组织的支持和帮助下,才可使此工程落到实处。达到这个巨大的转变全世界人才竞争的激烈,我国飞速发展的速度,人才匮乏的严重,给教育提出了极为严重的课题,加速培养高素质、高能力、高水平、有超越世界高科技水平的创造性人才。 (二)早期教育是孩子生长发育规律的需要 科学证明儿童与生俱来就具有巨大的潜力,应该说每个孩子生下来个个都是天才。那是遗传基因决定的,科学发现,人的基因当精卵子一经结合就决定了孩子大脑的结构,其影响作用占30%60%,所占比例因人而异,以生理遗传最为明显。这不仅为孩子发展提供了无限广阔的物质前提和发展。如果从五岁开始教育的话,教育再好,也只能达到具备六十度能力的成人。到十五岁时教育就会剩下四十度。说明教育开始的早晚对开发潜能的巨大影响。开发的可能性、可发的前景及开发时间早晚为早期教育的发展提出了必然。 四、 儿童发展总体目标 在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切实贯彻保护儿童和儿童事业发展,坚持儿童优先原则,儿童发展工作机制制度更加完善,儿童利益最大化在配置资源中更加合理,儿童公共服务上更加优质、均等、可及,儿童发展环境更加优化。儿童在健康、安全、教育、福利、家庭、环境、法律保护领域的权利进一步实现,思想道德素养和全面发展水平显著提升,享有更加普惠优越的福利保障,享有更加和谐友好的家庭和社会环境,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增强,成长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推动官渡区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到2030年,官渡区儿童优先的社会风尚普遍形成,儿童发展水平持续提升,儿童各项发展取得长足进步,儿童发展差距明显缩小,儿童发展综合水平达到昆明的领先水平。 五、 影响儿童发展的因素 (一)遗传 1、遗传素质为儿童发展提供了物质前提 遗传是一种生物现象,通过遗传,传递着祖先的许多生物特征。遗传素质是儿童从亲代那里获得的生理解剖结构及特点,如五官、皮肤、体形、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结构和技能的特点等.首先,遗传素质是儿童身心发展的物质前提条件。儿童发展总要以从遗传获得的生理结构为其前提,如失明的或色盲的儿童无从发展视力,培养成为画家。人在感知以前,必须有各种感知器官,人们为了思维,必须有特殊组织的物质一一脑的存在。不然,人就无从感知,无从思维。所以遗传素质为儿童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总之,遗传素质是儿童身心发展的物质前提条件,没有这个前提条件就谈不上儿童发展,但遗传素质只为人的发展提供物质前提和可能性,不能夸大遗传素质作用。那种夸大遗传素质作用的遗传决定论是片面的。 2、胎内环境等先天因素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20世纪50年代以来,对胎儿发育的研究,早已证明孕妇只要注意合理饮食、摄取充足营养,同时避免烟酒、药物、放射线等不利因素的影响,胎儿就会正常发育和生长,这科学地说明了母亲的营养、疾病、药物和情绪等对胎儿发育有重大影响。已有研究表明,由于母亲营养不良,或出生后第一年中营养不良,胎儿的脑细胞数量会低于正常数,有时只达预期数量的60%.母亲的营养还会影响胎儿出生以后的智力发展。如果孕妇滥用药物,又会影响血液中的化学成分和细胞的新陈代谢,从而影响胎儿的正常发育。因此,母体环境对发育中的胎儿有很大的影响。 3、成熟机制在儿童发展中的制约作用 遗传素质是不断成熟的,遗传素质的成熟影响着儿童身心发展的过程及其阶段。学前儿童保教要遵循儿童成熟的规律。儿童生理和心理的发展,是按照特定的顺序有规则、有次序进行的。通俗地说,儿童的发展有一张时间表,他们的发展必然遵守这张时间表。这种用来指导发展过程的机制,就是成熟。对于儿童来说,成熟是推动发展的重要动力。没有足够的成熟,就没有真正的发展。脱离了成熟的条件,学习本身并不能推动发展。著名的美国儿童心理学家、儿科医生格塞尔指出:儿童在成熟之前,处于学习的准备状态。所谓准备,就是由不成熟到成熟的生理机制的变化过程。只要准备好了,学习就发生。而在未准备之前,成人应等待,等待儿童达到对新的学习产生接受能力的水平。各种学习、训练内容,都是在儿童达到一定的成款水平时展开的。 (二)环境与教育 环境是指个体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外在条件,人所处的环境包括社会境和经过人改造的自然环境,儿童自出生后就在社会中生活,周围环境、家庭及照管儿童的成人对儿童有着很大影响,儿童在与环境发生交互作用中得到发展。教育作为有目的地影响人的社会活动,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环境。环境和教育对儿童发展的影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生活环境是儿童发展的基础 人是社会环境的产物,随着社会条件的变化而发生一系列变化。从儿童身体方面来看,儿童机体的可塑性很大,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在良好的生活环境、营养和保育的条件下,可使儿童的身体获得正常生长发育。儿童的心理发展也依赖于外界环境,外界环境的刺激是心理发展的源泉。儿童虽有从遗传而来的高度发展的脑,但必须受到外界刺激的诱发,才能使这些功能发生作用,并日趋完善。外界事物对儿童的感受器官进行各种各样的刺激,而引起大脑的活动,而后产生回答外部影响的行动。从生理学的角度来看,儿童掌握知识、形成表象与概念、养成品德习惯等,都是大脑在外界环境作用下所形成的暂时神经联系,没有来自环境的条件刺激物,就不可能有儿童心理的发展。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和品质是在与人们的交往以及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发展和形成的。环境对学前儿童的发展,比其他年龄阶段有着更为重要的作用。儿童自出生后,社会化的过程实际上是从零开始,周围的一切对他都是新奇的、有吸引力的。家庭及周围环境要密切结合儿童的生活和活动,经常地、广泛地去影响儿童,使他们最初获得的印象深刻,儿童就会从环境中受着自发的教育,而且儿童年龄越小,这种自发受教育的比重和作用就越大。 2、家庭环境对儿童发展起重要作用 家庭环境是指家庭的经济和物质生活条件、社会地位、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及家庭成员的语言、行为及感情的总和。家庭是儿童成长的最初环境,家庭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儿童发展,对儿童生长发育、心理素质的形成和发展,其影响是长远和深刻的。可以说,家庭环境对儿童发展具有奠基性的作用。 3、教育机构的教育在儿童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教育是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环境中的自觉因素。它与遗传、家庭相比较,对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更为独特的作用。它是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用一定的内容和方法,对儿童实施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引导和影响活动。它决定儿童的发展方向为儿童的发展提出明确的方向和目标,运用科学的手段和方法组织活动和学习,尊重了儿童的年龄特点,教育从环境中过滤了符合儿童身心健康的内容,有利于儿童全面发展,教育具有系统性,注重的是儿童终身发展。由此可见,社会教育机构的教育因素与一般的环境因素不同之处在于它对儿童发展的影响是一种有目标、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所以,通过这种教育可以使儿童优良的遗传素质得到充分的显现,使遗传所提供的某种可能性变为现实性,并可影响和改造不良的遗传素质。教育还可以对环境加以取舍,并可发挥和利用环境中的有利因素,减少或消除不利因素,从而促进儿童健康、全面而和谐的发展。 (三)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在发展过程中,儿童不是消极被动地接受外部环境的影响,而是在主动地发展,在与环境、教育相互作用中而发展。儿童是独立的生命实体,有自己身体和心理的结构,有自己的内部动力,自己的需要和兴趣,接受自己所需要的东西,拒绝不需要的东西,儿童是主动的学习者。新生儿对外部刺激就有选择性,同样的环境对于不同的儿童可以产生不同的影响。外界环境的刺激,只有被主体选择,成为主体的反应对象时,才会对主体的发展产生影响,这里对反应活动产生与否的决定性选择,是儿童根据自己感觉到的外在事物与自己的关系的性质而做出的,是儿童自己的活动过程。 六、 儿童发展现状 (一)儿童健康状况取得显著进展 一是儿童死亡率有所下降。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2020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据全国妇幼健康监测结果显示,2020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7.5‰,婴儿死亡率为5.4‰。与上年相比,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二是学生体质健康总体改善。2021年教育部最新公布的《第八次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显示,13~22岁年龄段学生体质健康优良率从2014年的14.8%上升到2019年的17.7%,上升了2.9个百分点,6~22岁学生体质健康达标优良率为23.8%,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和沿海地区优良率更高。三是营养不良状况持续改善。 (二)近视防控、肥胖防控工作取得重要阶段性进展 2020年10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了《儿童青少年防控近视系列手册》,针对幼儿园、小学生、初中生和高中生量身定制了不同版本的个性化防控近视手册。2021年4月,教育部等十五部门联合发布了《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光明行动工作方案(2021-2025年)》,提出合力开展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光明行动,健全完善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体系,到2025年每年持续降低儿童青少年近视率,有效提升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水平。2020年,我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2.7%,其中6岁儿童为14.3%,小学生为35.6%,初中生为71.1%,高中生为80.5%。2020年总体近视率较2019年的50.2%上升了2.5个百分点。2020年10月,国家卫生健康委等六部门发布的《儿童青少年肥胖防控实施方案》提出以2002~2017年为基线,2020~2030年0~18岁儿童青少年超重率和肥胖率年均
点击显示更多内容>>
收藏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