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7页
第2页 / 共37页
第3页 / 共37页
第4页 / 共37页
第5页 / 共37页
亲,该文档总共3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安徽省安庆市成考专升本2022年生态学基础预测卷(附答案)学校:_ 班级:_ 姓名:_ 考号:_一、单选题(30题)1. 地球环境是指 ( )A.大气圈 B.水圈 C.岩石圈和生物圈 D.以上各圈层所组成2.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土壤水分与植物生长有关B.土壤水分与植物高度有关C.土壤水分过少,使植物生理反应加快D.土壤水分过多,使植物生长减缓3.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草原生态系统( )。A.结构简单 B.组成复杂 C.生物量高 D.以腐屑食物链占优势4. 生态学的基本视角是( )。A.整体观和综合观 B.统计分析和模型研究 C.与其他科学结合 D.向宏观和微观两个方向发展5. 森林生态系统对太阳能量的利用率,远高于农田生态系统,主要原因是前者( )。A.以木本植物为主 B.土壤肥沃 C.不施农药 D.植物群落有分层结构6. 动物对冷环境的适应最直接的方式是( )。A.减少体内能源物质的消耗B.降低体温和各种代谢反应冬眠C.主动避开低温环境,进行迁移D.增加脂肪,减少热量的散失和增加体内产生的热量7.常绿阔叶林的分布区域是()A.温带B.热带C.亚热带D.寒温带8.判断下面的说法,正确的是()。A.反馈控制和多元重复控制同时存在,使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得以有效地保持。B.生态系统的食物链越长,层次越多,自动控制的机能越完善,所以食物链应无限延长。C.生态系统控制是有既定目标的控制。D.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比自然生态系统差,是由于其作物品种多、产量高。9. 植物的密度效应指的是( )A.作为构件生物的植物本身构件间的相互影响B.同一种群的植物邻接个体间的相互影响C.不同种群的植物间的相互影响D.植物种群不同集群间的相互影响10.在一个生态系统中,理论上第一营养级的能量最多有( )流入了第五营养级。A.1/1000 B.2/10000 C.1/625 D.1/12511. 紫外光对微生物有致死作用,波长为( )时就开始有了杀菌作用。A.400nm B.360nm C.240340nm D.200300nm12. 赤道附近的植物群落类型是( )。A.针叶林 B.阔叶林 C.热带雨林 D.草原13.下列概念与“生物地理群落”含义相同的是()。A.种群 B.群落 C.生态系统 D.生物圈14. 坡向会影响森林的生长,对于森林来说,坡向因素是一种( )。A.直接因素 B.间接因素 C.主导因素 D.限制因素15.20世纪30年代首次提出“生态系统”概念的科学家是( )。A.海克尔 B.坦斯利 C.马世骏 D.竺可桢16.陆地生态系统的营养级数目通常不会超过()。A.12 B.23 C.34 D.5617.从裸岩开始的旱生演替又属于( )。A.内因性演替 B.快速演替 C.次生演替 D.外因性演替18.群落演替在后期的成熟阶段( )。A.总生产量与生物量的比值最高 B.总生产量、净生产量达到最大 C.总生产量大于总呼吸量 D.总生产量与总呼吸量大体相等。19. 下列植物中,属于乔木的是( )A.腊梅 B.毛竹 C.紫荆 D.白杨20. 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是( )。A.固定CO2B.分解有机物 C.利用光能 D.合成有机物21.实验表明,有利于蛋白质合成的是()。A.蓝光 B.青光 C.紫光 D.红光22. 高尔基体中,寡糖链的合成与加工非常像一条装水线,N-连接和O-连接糖基化最后一步都是要加上唾液酸此可推测催化唾液酸转移酶最有可能存在于高尔基体的( )。A.(;GN B.顺面膜囊 C.中间膜囊 D.反面膜囊和TGN23.下列条件中,能提高雏鸡的孵化率,降低“死胎”率的是( )。A.高温条件 B.低温条件 C.恒温条件 D.昼夜变温24. 造成酸雨的各种物质中,作用最大的是 ( )A.CO2 B.SO2 C.NO2 D.CO25.首次提出生态系统这一概念的是( )。A.奥德姆 B.林德曼 C.达尔文 D.坦斯利26.生态学的建立时期是()。A.公元前2世纪到公元16世纪 B.17世纪到19世纪末 C.19世纪 D.20世纪1030年代27. 将环境分成自然环境、半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三类,是按( )。A.环境的性质分类的 B.环境的范围大小分类的 C.环境的主体分类的 D.环境的质量分类的28.生产力和生物量最大的生态系统类型是()A草原B、森林C、海洋D、农田29. 蜜蜂和蚂蚁等属于( )生物。A.稳定而经常性的集群 B.季节性集群 C.暂时性集群 D.不集群30.有效积温法则公式K=N(T-C)中,N为()。A.发育历期 B.生物学零度 C.有效积温 D.平均温度二、填空题(20题)31. 种群的逻辑斯谛增长曲线通常划分为开始期、加速期、转折期、减速期和_。32. 种群年龄结构可分为_、稳定型和衰退型三种类型。33.生物金字塔定律又可称为_。34.温度对生物的作用一般可分为最适宜、最低和最高温度,即所谓的_。35.一般来说,昆虫体液_越低,耐寒性越强。36. 很多鸟类的迁徙都是的变化引起的。37. 温周期现象是指生物对温度_变化的反应。38.根据竞争的作用方式,可将竞争区分为干扰竞争和_两种类型。39. 某一物种进入新的栖息地,其种群快速增长,对当地原有物种的生存造成威胁,这种现象称为_。40.昆虫完成某一生长发育期需要的总热量是一个常数,这一常数称为_。41. 氮进入生态系统的三条途径是生物固氮、高能固氮、_。42.生物群落的发生一般要经过入侵、定居、_和反应等阶段。43. 生物的_作用就是一种生物通过向体外分泌代谢过程中的化学物质,对其他生物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44. K对策生物与r对策生物有许多不同点,_对策生物通常繁殖率低、寿命长。45.植物定居包括_、_和_三个方面,缺一不可。46.能量金字塔是指一段时间内生态系统中各_所同化的能量。47. 自然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源于_。48. 由一个物种经过趋异进化而形成很多物种的现象叫做_。49. 长生演替系列常包括沉水植物阶段、浮水植物阶段、_阶段和湿生草本植物阶段。50. 生态系统中存在着能流、物流和_。三、判断题(10题)51.氟元素含量过高的地区人畜常易患“克山病”。( )52. 根据优势种的定义,热带稀树草原中的大树为优势种。A.正确 B.错误53. 种群内成员间的竞争常导致均匀分布。()54. 种群内调节的结果能够使种群趋于稳定,因此种群内的个体之间没有差异。( )A.正确 B.错误55. 均匀分布是自然种群最常见的内分布型。( )A.正确 B.错误56. 从沿海向内陆延伸,降水逐渐减少,生态系统生物量也逐渐减少。 A.正确 B.错误57.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单向递减的。( )58.水体污染包括重金属污染、水体富营养化、热污染与油污染。 ( )59.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可由生产者、消费者和非生物环境三部分构成。()60. 群落内种间竞争的结果会使某种特定生物种的生态位扩大或缩小。( )A.正确 B.错误四、简答题(5题)61.简述氮循环中的主要化学过程。62. 简述生物群落发生的进程。63.简述顶级群落的特征。64.从湖泊裸底到森林的水生演替系列大体要经历哪些阶段?65. 什么是他感作用?研究他感作用有什么重要的生物学意义?五、论述题(5题)66. 怎样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67. 比较r对策和K对策的特点。68.论述全球初级生产量分布的特点。69.什么是初级生产力?论述环境条件对陆地生态系统初级生产力的影响。70. 论述食物链与食物网是怎样构成的。六、单选题(0题)71. 下列各项中属于正反馈的是( )A.湖泊污染鱼死再污染 B.动物增加植物减少动物减少 C.兔子多草少兔子少 D.田鼠增加粮食减少虫子增多参考答案1.D2.A3.A4.A5.D6.D7.C8.A9.D10.C11.B12.C13.C14.B解析:对于森林来说,光、水、温度都是直接生态因子,而坡向的不同影响了光、水、温度的变化,从而影响森林,故坡向是一种间接因子,故选B。15.B16.D17.A在裸岩上最先登陆的先锋群落为地衣和苔藓,以后又渐渐长出一年生草本植物、灌木和乔木等。内因演替的显著特点是群落中生物的生命活动首先是它的生境发生改变。18.D19.D20.B21.A蓝光有利于蛋白质的合成,红光有利于糖类的合成,蓝紫光与青光对植物伸长有抑制作用,使植物矮化。22.D23.D地表太阳辐射的周期性变化产生温度有规律的昼夜变化,使许多生物适应了变温环境,多数生物在变温下比恒温下生长得更好。例如,蝗虫在变温下的平均发育速度比恒温下快38.6;昼夜变温能提高雏鸡的孵化率,降低“死胎”率。24.B25.D26.B27.A28.B29.A解析:蜜蜂和蚂蚁属于社会性集群,内部有等级,这种社会集群是稳定而经常性的集群。30.A31.饱和期饱和期32.增长型增长型33.十分之一定律34.三基点温度35.过冷却点36.日照长度日照长度37.有节奏的昼夜有节奏的昼夜38.利用竞争39.生态入侵(或生物入侵)生态入侵(或生物入侵)40.有效积温41.工业固氮工业固氮42.竞争43.他感他感44.K45.发芽;生长;繁殖46.主导因子47.太阳辐射能(或太阳)太阳辐射能(或太阳)48.适应辐射适应辐射49.挺水植物挺水植物50.信息流信息流51.Y52.B53.Y54.B55.B56.A57.Y58.Y59.N60.A61.氮循环中的主要化学过程为:(1)固氮作用:固氮细菌和藻类将大气中的分子态氮转化为氨的过程;(2)硝化作用:氨和铵氧化成硝酸根以及用于蛋白质合成的氨基状态;(3)脱氮作用:由一些细菌作用将硝酸盐转化为氧化亚氮和分子态氮,最终使氮元素返回大气;(4)挥发作用:土壤中氮或动、植物的分解排泄物以氨的气态直接散逸到大气层中。62.生物群落发生的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