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5页
第2页 / 共35页
第3页 / 共35页
第4页 / 共35页
第5页 / 共35页
第6页 / 共35页
亲,该文档总共3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3节记叙文阅读(三)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考点一典例三(2015安徽中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22分)槐花季羡林自从移家朗润园,每年在春夏之交的时候,我一出门向西走,总是清香飘拂,溢满鼻官。抬眼一看,在流满了绿水的荷塘岸边,在高高低低的土山上面,就能看到成片的洋槐,满树繁花,闪着银光;花朵高树枝头,开上去,开上去,一直开到高空,让我立刻想到新疆天池上看到的白皑皑的万古雪峰。这种槐树在北方是常见的树种。我虽然也陶醉于氤氲的香气中,但从来没有认真注意过这种花树惯了。有一年,也是在这样春夏之交的时候,我陪一位印度朋友参观北大校园。【A】走到槐花树下,他猛然用鼻子吸了吸气,抬头看了看,眼睛瞪得又大又圆。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考点一“真好看呀!这真是奇迹!”“什么奇迹呀?”“你们这样的花树。”“这有什么了不起呢?我们这里多得很。”“多得很就不了不起了吗?”我无言以对,看来辩论下去已经毫无意义了。可是他的话对我起了作用:我认真注意槐花了,我仿佛第一次见到它,非常陌生,又似曾相识。【B】在沉思之余,我忽然想到,自己在印度也曾有过类似的情景。我在海得拉巴看到的木棉树时,也曾大为惊诧。碗口大的红花枝头,殷红如朝阳,灿烂似晚霞,我不禁大为慨叹: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考点一“真好看呀!简直神奇极了!”“什么神奇?”“这木棉花。”“这有什么神奇呢?我们这里到处都有。”【C】陪伴我们的印度朋友满脸迷惑不解的神气。我的眼睛瞪得多大,我自己看不到。现在到了中国,在洋槐树下,轮到印度朋友(当然不是同一个人)瞪大眼睛了。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我们都有这样一个经验:越是看惯了的东西,便越是习焉不察,美丑都难看出。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是容易解释的:一定要同客观存在的东西保持一定的距离,才能客观地去观察。难道我们就不能有意识地去改变这种习惯吗?难道我们就不能永远用新的眼光去看待一切事物吗?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考点一我想自己先试一试看,果然有了神奇的效果。【D】我现在再走过荷塘看到槐花,努力在自己的心中制造出第一次见到的幻想,我不再熟视无睹,而是尽情地欣赏。槐花也仿佛是得到了知己,大大小小、的洋槐,似乎在喃喃自语,又对我讲话。周围的山石树木,仿佛一下子活了起来,一片生机,融融氤氲。荷塘里的绿水仿佛更绿了,槐树上的白花仿佛更白了,人家篱笆里开的红花仿佛更红了。风吹、鸟鸣,都洋溢着无限生气。一切眼前的东西联在一起,汇成了宇宙的大欢畅。(选自季羡林散文集,有删改)注氤氲(yn yn):形容烟或云气浓郁。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考点一文章解构全文线索:槐花。层次划分:第一部分(第段),每年在春夏之交的时候,“我”看到常见的槐花,习以为常。第二部分(第 段),印度朋友看见槐花非常惊讶的事件引起“我”回忆自己看到木棉花大为慨叹的事件。第三部分(第 段),努力制造出第一次见到槐花的幻想,周围的景物充满了生气。主要内容:文章主要描写作者三次看槐花的经历,由于看花的情形不同,作者对花的感受也不相同。事物形象:槐花清香飘拂,缀满枝头,闪着银光;洋溢着无限生气。主题总结:本文采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通过三次看槐花的不同经历,说明了一个道理距离产生美。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概括文章内容(2015/2013/2012考)【得分技巧】考向1:概括事件(1)标题拓展法。不少文章的题目,就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归纳这类文章的主要内容,我们首先要读懂标题字面上表达的意思,再根据课文内容把题目扩展成一句完整的话。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概括为回忆了作者童年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童年游戏、玩乐到长大读书的成长过程。(2)要素串连法。在概括主要内容时,往往可以抓住记叙文的“六要素”,先罗列出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涉及的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再将之整理成一段通顺的话即可。如走一步,再走一步写了在一个夏天,一个男孩冒险爬上山崖遇险后在他父亲的帮助下脱险的故事。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考向2:概括情节(1)小标题式概括。(适用于篇幅较长的小说)围绕小说中的某一线索进行概括。如鲁迅的小说故乡,按地点线索概括,可以分为: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按故事发展过程进行概括。如孙犁的小说芦花荡,按故事发展可分为:背景(引子)护送(开端)受伤(发展)报仇(高潮和结局)。(2)表述式概括。(适用于较短篇幅或试题)针对情节各部分内容,用具体的语言进行概括。概括时,一般要求用简洁、完整的句子。(3)根据中心句或过渡句来概括。(适用于结构思路清晰的文章)熟练阅读文章,了解文章大意,可以找段落中心句作为段意(有时要对中心句进行适当的删改)。根据已有故事情节的提示概括主要的故事情节。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考向3:概括段意概括段意,可遵循以下方法:(1)摘句法,直接摘引原句。(2)缩句法,有些段由一个长句组成,概括段意时,可将其压缩。(3)串联法,把层意合并归纳。(4)择要法,取主要层意为段意。(5)归纳法,在无法使用上述各法时,可把一段中的几层意思归结到一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本段的段意。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1.(考点一)文章第段至第 段写了两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加以概括。(6分)思路点拨:此题考查考生概括事件的能力。文章第段至第 段写了两件事,我们可以先明确这两件事的分界点。第段中“在沉思之余,我忽然想到,自己在印度也曾有过类似的情景”一句是过渡句,抓住此句就找到了这两件事的分界点。概括第一件事,我们可以采用“要素提取法”,即提取“人物(印度友人)”、“事件(看到槐花)”、“结果(很惊讶)”等要素,概括为:印度友人看到槐花很惊讶。采用相同方法可概括第二件事。答案及评分:印度朋友看见槐花非常惊讶,我看到木棉花大为慨叹。或:印度朋友看见槐花非常惊讶,引起我对槐花的注意。我看到木棉花大为慨叹,印度朋友迷惑不解。(6分,每点3分,意思对即可)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变式训练1.“我们都有这样一个经验:越是看惯了的东西,便越是习焉不察,美丑都难看出”中的“这样一个经验”在文中体现在哪两件事上?参考答案:(1)“我”看惯了槐花,就习以为常了。(2)印度朋友习惯了看木棉花,就不感到神奇了。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品味词语内涵(2015考)【得分技巧】1.语境推敲法。结合语境,认真推敲,揣摩出词语的确切意义。如:“我小时身体弱,不能跟着野蛮的孩子们一块儿玩。”(胡适我的母亲中的句子)这句中的“野蛮”就毫无贬义,是指孩子们淘气、顽皮、好动,在游戏中爱冒险的特点。2.查找释句法。有些词语比较抽象,作者往往在提出之后,对它们进行解释,而这些解释往往就是我们所要寻找的答案。这些阐释性的句子往往在抽象词语之后,因此我们在解题时必须从下句中去找答案,由近及远地查找。3.明确指代法。紧扣上下文语境,寻找指代性词语指代的对象和范围,先近后远逐步梳理,先句内后上句、语段及至全文。确定指代对象后,将其代入原句试读,看语意是否畅通,指称是否吻合。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4.巧用修辞法。即紧扣目标段,联系上下文进行合理推断,结合作者运用的比喻、反语、双关、夸张等手法,理解其深层含义。如背影中,“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一句中的“聪明”就用了反语修辞,是“愚蠢”的意思。答题模板该词语写出事物特征,表达了感情。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2.下面的句子是文章原句,请选择它在文中的正确位置()(3分)我在它身上发现了许多新的以前从来没有发现的东西。A.【A】处B.【B】处C.【C】处D.【D】处思路点拨:本题考查语句的衔接。排序和衔接是各省市中考的常见题型,安徽考卷的特点是把该考点的内容放到整篇文章或文段中来考查,近10年来未见独立考查排序与衔接的题例。【B】处前面有这样一句话“可是他的话对我起了作用:我认真注意槐花了,我仿佛第一次见到它,非常陌生,又似曾相识”,读这句话时,我们会产生这样的疑问:为什么非常陌生又似曾相识呢?那是因为在槐花身上我发现了许多以前没有发现的东西,并自然过渡到下文的对往事的回忆。意思连贯,和上下文衔接严丝合缝。此题还可以用排除法,即将这句话放到文中空缺处,看文章意思是否连贯。答案:B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3.(考点二)第 段画线句中“这种习惯”指文中的哪一句话?(3分)思路点拨:此题考查词语的指代义。“这种习惯”表示近指,答案应从画线句前面的句子中寻找。该段第一句指出了“日常生活中的经验”,第二句解释了这种经验形成的原因。据此可以推断,“这种习惯”指的就是第一句提到的生活“经验”。此外,根据第 段画线句后的句子“难道我们就不能永远用新的眼光去看待一切事物吗?”进行推测:“这种习惯”与“用新的眼光去看待一切事物”相对,答案也指向第一句提到的日常生活“经验”。答案及评分:越是看惯了的东西,便越是习焉不察,美丑都难看出。(共3分)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选择词语填空(2016/2014考)【得分技巧】选择词语填空,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辨微对词义的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词的搭配习惯、词的感情色彩、语体色彩、词中不同语素的意义等方面的细微差别进行细致的辨别。2.适境根据词语所在的具体语言环境选择适合的词语。3.配优思考时应在鉴赏的层面进行综合比较,在“似乎都行”中选“优”。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4.(原创,考点三)选择词语依次填入文中的横线处,恰当的一项是()A.缀满 耸入云天挂满高高低低B.挂满耸入云天缀满高高低低C.缀满高高低低挂满耸入云天D.挂满高高低低缀满耸入云天思路点拨:这是一道选词填空题,考查词语的理解与运用。第一处写槐花,与木棉花相比,它形体较小,再结合前面的句子“满树繁花”来看,此处填“缀满”较为合适;第四处写槐花树,横线前有个词语“大大小小”,属于重叠词,所以这里填“高高低低”较为合适,可使前后词语格式一致,语句较为顺畅。答案:A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赏析语句的表达效果(2015/2013考)【得分技巧】赏析语句的表达效果可以从以下角度入手:1.从用词的角度入手。一般可从动词、形容词、副词、叠词、成语等入手。答题模板该句运用“”一词,写出了的特点或内容,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2.从修辞角度入手。不同修辞方法的不同功效,见记叙文知识梳理“修辞方法及其作用”部分。答题模板运用的修辞方法,写出了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3.从表达方式入手。通常来说,议论句点明事件的意义或文章的主旨,起到统领全篇、画龙点睛的效果;抒情句可以使文章具有感染力;描写句可使人、景、物再现得栩栩如生,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答题模板运用了的表达方式,点明(写出、抒发或交代)了4.从表现手法入手。如对比、衬托、联想、想象等。答题模板运用了的表现手法,写出了事物特点或形象。5.从句式角度入手。如感叹句情感强烈,疑问句发人深思;长句层层修饰、表意严密;短句节奏鲜明、简洁有力;整句结构匀称、音韵和谐、气势贯通。答题模板句式(标点)+内容+情感。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6.从句子的位置入手:位于文章的开头,或引起下文,或奠定文章感情基调,或设置悬念;位于文章的中间往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位于文章的结尾往往会起到深化主旨的作用,或者起到照应前文的作用。答题模板在结构上(统领全文或承上启下等),在内容上(为下文做铺垫,或与构成对比等)。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三考点四考点五5.(考点四)请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第段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6分)他猛然用鼻子吸了吸气,抬头看了看,眼睛瞪得又大又圆。思路点拨:此题考查赏析语句的表达效果。从描写方法上看,“猛然用鼻子吸了吸气,抬头看了看”侧重于动作描写,“眼睛瞪得又大又圆”侧重于神态描写。伴随上述神态和动作,印度朋友还说了一句话:“真好看呀!这真是奇迹!”综合分析,可知所给句子表现了印度朋友闻到槐花香、看到槐花满树后的惊诧。答案及评分:运用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细致生动地写出了印度朋友闻到槐花清香飘拂、看到成片的洋槐满树繁花时的动作和惊诧的表情。(6分。描写方法2分,表达效果4分。意思对即可)考点一考点二考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