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5页
第2页 / 共35页
第3页 / 共35页
第4页 / 共35页
第5页 / 共35页
第6页 / 共35页
亲,该文档总共3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送东阳马生序(一)(2022湖南郴州中考真题)阅读选文,完成各题。【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乙】余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故有所览辄省记。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轴。然后叹借书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节选自袁枚黄生借书说)【注释】切:迫切。通籍:做官,出仕。俸:官薪。落落:堆积的样子。素蟫(yn):指书里的蠹(d)虫。1对下面语句中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余幼好书,家贫难致。A送给B情趣C得到D细密2乙文中画波浪线内容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B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C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D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3翻译甲乙两文中划横线的语句。(1)余因得遍观群书。(2)故有所览辄省记。4甲乙两文主人公具有怎样相同的品质?请结合文段内容简要分析。【答案】1C2A3(1)我于是(因而)能够广泛地阅读各种书籍。(2)因此凡有看过的书就记在心里。4(1)爱好读书。“余幼时即嗜学”“余幼好书”,他们都因家贫只能借书以读,甲文借书于藏书之家,乙文借书于张氏。(2)克服困难努力读书的精神。宋濂“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袁枚读书迫切,不能借到书在梦里也想着这件事。【解析】1句意:我小时候爱好读书,(但是)家里贫穷,很难得到书读。致:得到;故选C。2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结合语法,然后断句。句意:(我)到他家去借,(他)不借给我,回来以后我在梦中还出现向他借书的情形。“往借”省略主语“我”,是“我”想到的看书的办法;“不与”省略主语“他”,是“往借”的结果;“归而形诸梦”,写梦中借书,形容看书的迫切;故应在“不与”前后各断一处;故断为: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故选A。3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1)余:我;遍观群书:广泛地阅读各种书籍;(2)故:因此;所览:指看过的书;辄:就;省记:记忆、记在心里。4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理解与概括。根据【甲】文“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乙】文“余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可知,甲乙两文主人公幼时都因为家里贫穷没有办法得到书来看,都选择了借书来读;甲文主人公借书于藏书之家,乙文主人公借书于张氏;据此可知他们都爱好读书;根据【甲】文“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可知,甲文主人公刻苦抄书,即便是天气严寒,手指冻得不能弯曲和伸直时,也不放松抄录书;根据【乙】文“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可知,乙文主人公梦中都在想着借书的事,足见其看书的欲望强烈;据此可概括为:都具有克服困难努力读书的精神。【参考译文】【甲】参考译文:我年幼时就非常爱好读书。家里贫穷,无法得到书来看,常常向藏书的人家求借,亲手抄录,计算着日期按时送还。冬天非常寒冷,砚台里的墨汁都结了冰,手指冻得不能弯曲和伸直,也不放松抄录书。抄写完毕后,便马上跑去还书,不敢稍微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有很多人都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于是(因而)能够广泛地阅读各种书籍。【乙】参考译文:我小时候爱好读书,(但是)家里贫穷,很难得到书读。有个姓张的人藏书很多。(我)到他家去借,(他)不借给我,回来以后我在梦中还出现向他借书的情形。我那种迫切(求书的心情就)像这样。因此凡有看过的书就记在心里。(我)做了官以后,薪俸花出去了,书籍买来了,屋里到处都堆放满了,蠹虫丝迹时常覆盖书册。这样以后我(才)感慨借书读的人是(那么)用心专一,而自己少年时候的时光是(多么)值得珍惜的啊!(二)(2022浙江舟山中考真题)文言文阅读。【甲】与人书(六)顾炎武生平所见之友,以穷以老而遂于衰颓者,十居七八。赤豹,君子也,久居江东,得无有陨获之叹乎?昔在泽州,得拙诗,深有所感,复书曰:“老则息矣,能无倦哉?”此言非也。夫子“归与归与”,未尝一日忘天下也。故君子之学,死而后已。注释选自亭林文集。与人书是一组顾炎武与友人讨论治学方法、文学、历史等的学术短札。顾炎武,明末清初思想家、文学家。赤豹:顾炎武的朋友史可程,字赤豹。陨获:文中指丧失志气。归与归与:回去吧回去吧。这是孔子周游列国,晚年时想回去讲学的感叹。【乙】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宋濂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5.(1)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复书曰_未尝一日忘天下也_媵人持汤沃灌_(2)小嘉与小舟在理解与人书中“拙诗”一词时有了困惑,请你参与讨论。小嘉:“得拙诗”的意思是“赤豹读了一首拙劣的诗”。小舟,我感觉不对,“拙诗”在这里不应该这样理解。你:是的,“拙诗”不是指“拙劣的诗”,理由是_。(3)甲乙两文主旨都是劝学,两文劝说方式各有特点,请简要分析。(4)文化需要传承,读了甲乙两文,你汲取了那些关于学习的有益启示?请结合文本内容和自身体验,谈谈你的阅读感悟。【答案】5.(1)书信 没有,不曾 热水(2)史可程读的是顾炎武的诗。是顾炎武自谦的说法,就是让大家看自己的诗的时候,说自己的诗不太好。(3)甲顾炎武用孔子晚年不忘学习的例子,来劝说人们年龄大了也需要不断地学习。【乙】宋濂则直接从自身学习经历说起,叙述自己青少年时代求学的艰难和成年后求师学习的经历,以此勉励马生刻苦读书。(4)人要活到老学到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学习要勤奋、刻苦、专注。【解析】5.(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作答时可结合句意来分析加点字词的意思。句意:给我回信说。书:书信。句意:没有一天忘记关心天下大事。未尝:没有,不曾。句意:仆人拿来热水给我浇洗。汤:热水。(2)本题考查对重点词语的理解。根据【甲】文“昔在泽州,得拙诗,深有所感”可知,过去在泽州的时候,是史可程得到作者(顾炎武)的一首诗,“拙诗”意为拙劣、不好的诗,在这里是作者自谦的说法。(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甲】文:根据“老则息矣,能无倦哉?此言非也。夫子归与归与,未尝一日忘天下也。故君子之学,死而后已”可知,这里是用孔子晚年对学习的态度,来劝说人年龄大了也要学习。【乙】文:根据“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可知,作者在这里描述了自己过去在艰苦的环境和条件下刻苦学习的亲身经历,劝勉当时的马生要利用好的学习条件,要刻苦读书,以期有成。(4)本题考查谈启示和感悟。根据【甲】文“老则息矣,能无倦哉?此言非也。夫子归与归与,未尝一日忘天下也。故君子之学,死而后已”可知,作者非常认可孔子晚年对学习的态度,并以此来劝说人年龄大了也要学习。由此受到的启示是:活到老学到老,终身学习很有必要。【乙】文宋濂用自己勤奋读书的经历来勉励马生,“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可知,作者告诉马生要刻苦学习,精神的富足才是最重要的。由此受到的启示是:学习贵在勤奋,要不断用知识来充实自己。阅读感悟:根据【甲】文“故君子之学,死而后已”可知顾炎武劝说友人要终身学习,这让我想到我们在日常的学习中也应要有好学的精神,不光是学习书本知识,还应该博览群书,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根据【乙】文“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可知,只要内心想要学习,就不会受到外在环境的影响,这也适用于我们,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我们不应和其他人在物质上进行攀比,物质的富足不是真正的富足,只有精神的满足才是真正的富足。【参考译文】【乙】当我从师求学的时候,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大谷之中,严冬寒风凛冽,大雪深达几尺,脚和皮肤受冻裂开都不知道。到学舍后,四肢僵硬不能动弹,仆人给我灌下热水,用被子围盖身上,过了很久才暖和过来。住在旅馆,我每天吃两顿饭,没有新鲜肥嫩的美味享受。同学舍的求学者都穿着锦绣衣服,戴着有红色帽带、饰有珍宝的帽子,腰间挂着白玉环,左边佩戴着刀,右边备有香囊,光彩鲜明,如同神人;我却穿着旧棉袍、破衣服,在他们之间,对他们毫无羡慕的意思。因为心中有足以使自己高兴的事,并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家。(三)(2022四川达州中考真题)阅读选文,完成各题。【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余者哉。(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乙】(吾)于堂左洁一室,为书斋,明窗素壁,泊如也。设几二:一陈笔墨,一置香炉、茗碗之属。竹床一,坐以之;木榻一,卧以之。书架书筲各四,古今籍在焉。琴磬尘尾诸什物,亦杂置左右。甫晨起,即科头,拂案上尘,注水砚中,研磨及丹铅,饱饮墨以俟。随意抽书一帙,据坐批阅之。倾至会心处,则朱墨淋漓渍纸上,字大半为之隐。有时或歌或叹,或笑或泣,或怒骂,或闷欲绝,或大叫称快,或咄咄诧异,或卧而思、起而狂走。家人窥见者,悉骇愕,罔测所指。乃窃相议,俟稍定,始散去。婢子送酒茗来,都不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