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0页
第2页 / 共10页
第3页 / 共10页
第4页 / 共10页
第5页 / 共10页
第6页 / 共10页
第7页 / 共10页
第8页 / 共10页
第9页 / 共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云客户安全运维行业市场突围战略研究报告以产业联盟、技术标准、系统集成服务等为纽带,以应用需求为导向,促进装备、自动化、软件、通信、互联网等不同领域企业深入合作,推动多领域融合型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应用。依托工业互联网促进融通发展,推动一二三产业、大中小企业跨界融通,鼓励龙头工业企业利用工业互联网将业务流程与管理体系向上下游延伸,带动中小企业开展网络化改造和工业互联网应用,提升整体发展水平。一、 健全组织实施机制在国家制造强国建设领导小组下设立工业互联网专项工作组,统筹谋划工业互联网相关重大工作,协调任务安排,督促检查主要任务落实情况,促进工业互联网与中国制造2025协同推进。设立工业互联网战略咨询专家委员会,开展工业互联网前瞻性、战略性重大问题研究,对工业互联网重大决策、政策实施提供咨询评估。制定发布工业互联网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0年),建立工业互联网发展情况动态监测和第三方评估机制,开展定期测评和滚动调整。各地方和有关部门要根据本指导意见研究制定具体推进方案,细化政策措施,开展试点示范与应用推广,确保各项任务落实到位。二、 完善生态体系(一)构建创新体系建设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有效整合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创新资源,围绕重大共性需求和重点行业需要,开展工业互联网产学研协同创新,促进技术创新成果产业化。面向关键技术和平台需求,支持建设一批能够融入国际化发展的开源社区,提供良好开发环境,共享开源技术、代码和开发工具。规范和健全中介服务体系,支持技术咨询、知识产权分析预警和交易、投融资、人才培训等专业化服务发展,加快技术转移与应用推广。(二)构建应用生态支持平台企业面向不同行业智能化转型需求,通过开放平台功能与数据、提供开发环境与工具等方式,广泛汇聚第三方应用开发者,形成集体开发、合作创新、对等评估的研发机制。支持通过举办开发者大会、应用创新竞赛、专业培训及参与国际开源项目等方式,不断提升开发者的应用创新能力,形成良性互动的发展模式。(三)构建企业协同发展体系以产业联盟、技术标准、系统集成服务等为纽带,以应用需求为导向,促进装备、自动化、软件、通信、互联网等不同领域企业深入合作,推动多领域融合型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应用。依托工业互联网促进融通发展,推动一二三产业、大中小企业跨界融通,鼓励龙头工业企业利用工业互联网将业务流程与管理体系向上下游延伸,带动中小企业开展网络化改造和工业互联网应用,提升整体发展水平。(四)构建区域协同发展体系强化对工业互联网区域发展的统筹规划,面向关键基础设施、产业支撑能力等核心要素,形成地方联动、区域互补的协同发展机制。根据不同区域制造业发展水平,结合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遴选一批产业特色鲜明、转型需求迫切、地方积极性高、在工业互联网应用部署方面已取得一定成效的地区,因地制宜开展产业示范基地建设,探索形成不同地区、不同层次的工业互联网发展路径和模式,并逐步形成各有特色、相互带动的区域发展格局。三、 强化专业人才支撑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引进和培养相结合,兼收并蓄,广揽国内外人才,不断壮大工业互联网人才队伍。加快新兴学科布局,加强工业互联网相关学科建设;协同发挥高校、企业、科研机构、产业集聚区等各方作用,大力培育工业互联网技术人才和应用创新型人才;依托国家重大人才工程项目和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引进一批工业互联网高水平研究型科学家和具备产业经验的高层次科技人才。建立工业互联网智库,形成具有政策研究能力和决策咨询能力的高端咨询人才队伍;鼓励工业互联网技术创新人才投身形式多样的科普教育活动。创新人才使用机制,畅通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间人才流动渠道,鼓励通过双向挂职、短期工作、项目合作等柔性流动方式加强人才互通共享;支持我国专业技术人才在国际工业互联网组织任职或承担相关任务;发展工业互联网专业人才市场,建立人才数据库,完善面向全球的人才供需对接机制。优化人才评价激励制度,建立科学的人才评价体系,充分发挥人才积极性、主动性;拓展知识、技术、技能和管理要素参与分配途径,完善技术入股、股权期权激励、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等机制;为工业互联网领域高端人才引进开辟绿色通道,加大在来华工作许可、出入境、居留、住房、医疗、教育、社会保障、表彰等方面的配套政策支持力度,鼓励人才参与工业互联网创业创新。四、 创新金融服务方式支持扩大直接融资比重,支持符合条件的工业互联网企业在境内外各层次资本市场开展股权融资,积极推动项目收益债、可转债、企业债、公司债等在工业互联网领域的应用,引导各类投资基金等向工业互联网领域倾斜。加大精准信贷扶持力度,完善银企对接机制,为工业互联网技术、业务和应用创新提供贷款服务;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创新信贷产品,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的前提下,探索开发数据资产等质押贷款业务。延伸产业链金融服务范围,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集团设立财务公司,为集团下属工业互联网企业提供财务管理服务,加强资金集约化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降低资金成本。拓展针对性保险服务,支持保险公司根据工业互联网需求开发相应的保险产品。五、 推动开放合作(一)提高企业国际化发展能力鼓励国内外企业面向大数据分析、工业数据建模、关键软件系统、芯片等薄弱环节,合作开展技术攻关和产品研发。建立工业互联网技术、产品、平台、服务方面的国际合作机制,推动工业互联网平台、集成方案等引进来和走出去。鼓励国内外企业跨领域、全产业链紧密协作。(二)加强多边对话与合作建立产业联盟、企业等多层次沟通对话机制,针对工业互联网最新发展、全球基础设施建设、数据流动、安全保障、政策法规等重大问题开展交流与合作。加强与国际组织的协同合作,共同制定工业互联网标准规范和国际规则,构建多边、民主、透明的工业互联网国际治理体系。六、 国内网络安全市场呈快速发展的态势(一)网络安全行业法规政策驱动由于近年来国际、国内重大网络安全事故频发,我国政府对网络安全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网络安全已上升国家安全的重要层面。2013年11月,国家安全委员会正式成立;2015年7月,国家安全法正式施行;2017年6月,网络安全法正式施行,从制度上保障了信息网络的安全;2020年,密码法正式生效施行,进一步通过规范密码的应用和管理,保障网络与信息安全。同时,发改委等机构制定印发十四五国家信息化规划十四五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规划等重要产业政策,从法律法规、行业政策文件的角度彰显了网络安全的战略高度,强调了公共通信、信息服务、能源、交通、水利、金融、公共服务、电子政府等领域网络安全的重要性,进一步拉动网络安全产业的内生性增长。(二)网络安全行业技术升级驱动近年来,随着国内人工智能、5G通信等技术取得跨越性的突破,特别是在5G通信的技术研究上处于全球领先的地位,网络安全领域同步呈现攻防技术持续升级、事件影响范围持续扩大的态势。一方面,在信息网络技术不断取得突破的同时,网络攻防与新兴技术的紧密结合,使得网络安全威胁具备智能化、精准化的特征,对政府、企事业单位的防护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技术的突破促进社会生活数字化、信息化的深入发展,因此数据泄露等网络安全威胁事件呈现影响范围广、损失重的特征。持续升级的网络安全威胁成为网络安全市场持续发展的推手,工业、金融、电力能源等重点行业及各新兴产业对网络安全产品、服务逐步增加并升级的需求驱动国内网络安全市场的持续发展。(三)网络安全行业安全事件驱动随着我国数字化转型升级的深入发展、网络安全推广普及的全面开展,国内的网络安全态势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对我国网络安全态势监测数据显示:在恶意程序方面,2020年被捕获计算机恶意程序样本数量超过4,200万个,日均传播次数达482万余次,涉及计算机恶意程序家族约348万余个。在网站安全方面,2020年监测发现约20万个针对我国境内网站的仿冒页面,同比增长约14倍,发现境内外约26万个IP地址对我国境内约53万个网站植入后门。国内网络安全环境总体呈现较为紧张的态势。在高度信息化、数据化的背景下,网络安全事件已呈现范围广、损失重、影响大的现状。2020年1月,微软用于存储客户支持分析结果的服务器发生数据泄露,共涉及25亿条记录。严峻的网络安全态势使得政府、企事业单位逐步增加对网络安全的重视,有力地促进其增大对网络安全的投入,构建更加完善、健全的网络安全防御体系,以降低受网络攻击所带来的损失。(四)我国网络安全行业规模稳步增长随着我国网络安全行业规范性逐步提升,政府、企事业单位在网络安全产品和服务上的投入持续增长,整体市场规模保持着较快的增长速度。根据艾媒咨询发布的2021年中国网络安全产业发展报告,2021年预计产业规模将达到9268亿元,较2020年增长约为2371%,且市场规模在未来3年预计将保持25%的年均增速。七、 加强产业支撑(一)加大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力度开展时间敏感网络、确定性网络、低功耗工业无线网络等新型网络互联技术研究,加快5G、软件定义网络等技术在工业互联网中的应用研究。推动解析、信息管理、异构标识互操作等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关键技术及安全可靠机制研究。加快IPv6等核心技术攻关。促进边缘计算、人工智能、增强现实、虚拟现实、区块链等新兴前沿技术在工业互联网中的应用研究与探索。(二)构建工业互联网标准体系成立国家工业互联网标准协调推进组、总体组和专家咨询组,统筹推进工业互联网标准体系建设,优化推进机制,加快建立统一、综合、开放的工业互联网标准体系。制定一批总体性标准、基础共性标准、应用标准、安全标准。组织开展标准研制及试验验证工程,同步推进标准内容试验验证、试验验证环境建设、仿真与测试工具开发和推广。八、 营造良好市场环境构建融合发展制度,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放宽融合性产品和服务准入限制,扩大市场主体平等进入范围,实施包容审慎监管,简化认证,减少收费;清理制约人才、资本、技术、数据等要素自由流动的制度障碍,推动相关行业在技术、标准、政策等方面充分对接,打造有利于技术创新、网络部署与产品应用的外部环境。完善协同推进体系,建立部门间高效联动机制,探索分业监管、协同共治模式;建立地方协同机制,深化,形成统筹推进的发展格局;推动建立信息共享、处理、反馈的有效渠道,促进跨部门、跨区域系统对接,提升工业互联网协同管理能力。健全协同发展机制,引导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等产业组织完善合作机制和利益共享机制,推动产业各方联合开展技术、标准、应用研发以及投融资对接、国际交流等活动。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