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6页
第2页 / 共16页
第3页 / 共16页
第4页 / 共16页
第5页 / 共16页
第6页 / 共16页
第7页 / 共16页
第8页 / 共16页
第9页 / 共16页
第10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簇绒地毯行业分析报告创新政策环境不断优化,综合性的科技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方案、国家技术转移体系建设方案等创新政策,推动创新环境不断优化。其中,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方案从建立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构建更加高效的科研体系、改革人才培育和激励机制、健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建立健全科技与金融结合机制等方面提出了综合性的政策措施。伴随着科技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国家相关的科技计划也进一步优化为五大类科技计划,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受益于我国汽车产业规模的快速发展壮大,研发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2001年-2016年,我国汽车产业研发投入强度从166%增长到214%。2016年,在新能源汽车等新兴技术领域,研发投入强度甚至达到了8%-10%的高强度研发投入,在汽车研发人员投入方面,全国汽车研发与试验人员达到446万人,相当于2007年的18倍。一、 关键零部件产业体系基本建立,但技术水平与国际仍有一定差距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贯通了基础材料、关键零部件、制造装备等产业链关键环节,建立了结构完整、自主可控的产业体系。建成了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中原地区四大动力电池产业聚集区,成为全球最大的动力电池生产国。已开发出功率范围满足各类车型需求的电机产品。新能源汽车长里程需求倒逼动力电池高容量、高安全性技术的提升,高容量、长寿命、高安全性动力电池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同时,我国动力电池产业集中度不够,存在散乱现象,高端产能不足、低端过剩问题比较突出。电机比功率、最高转速、电机控制器比功率等关键技术指标与国际先进水平仍有差距,高速轴承、耐电晕绝缘材料、数字信号处理器、汽车级功率半导体IGBT以及稀土加工工业技术和产品亟待取得突破。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对网联化和智能化方面提出了更强烈的需求,必须与智能网联高度融合,发展空间巨大,但网联化、智能化技术仍处于起步阶段。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更需要轻量化技术的应用,铝合金、镁合金、碳纤维、复合材料等轻量化技术可大幅度提升车辆的节能水平。目前,我国主流新能源汽车尚未规模化采用全新设计的一体化电动底盘技术,新能源汽车研发体系能力和产品技术创新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我国充电基础设施公共类充电设施保有量全球第一。截至2017年底,公共类充电桩建设、运营数量2139万个,较2016年末增长50%。但车-桩不匹配,充电难问题仍然存在,中心城市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仍面临私人充电设施停车位不足、公共充电基础设施总量不足和结构性闲置并存等诸多挑战。二、 汽车内饰件行业进入障碍(一)汽车内饰件行业供应商准入壁垒汽车地毯和汽车脚垫作为汽车内饰件,其质量和性能直接影响汽车的舒适性、安全性等,是消费者购买时关注的重要属性。为保证产品质量及在市场上的品牌形象,下游整车厂普遍对其配套供应商实施严格的审查和准入制度。通常,整车厂的合格供应商认证需要经过较为漫长和复杂的考核程序,只有研发能力、生产能力、服务能力和质量管理体系等均获得认可的汽车零部件生产商才能进入合格供应商名单。由于合格供应商在技术水平、产品质量、生产能力、供货稳定性、对整车厂的工艺要求和设计风格的熟悉程度等各方面发展成熟需要经过较长时间,因此整车厂与各级合格供应商建立合作关系后,一般都会与其长期合作。这种严格的供应商资质认定,基于长期合作而形成的稳定客户关系,对新进入企业形成了较高的进入壁垒。(二)汽车内饰件行业技术和人才壁垒汽车内饰件具有较高的技术和工艺操作等要求,属于技术密集型行业。在产品研发设计方面,汽车内饰件产品主要用于为整车配套,由于不同品牌、不同车型的汽车在内部结构设计、风格定位、功能要求等方面大多存在一定差异和独特性,相应的对配套内饰件产品的结构、外观风格、性能、生产工艺等方面亦有不同要求,汽车内饰件产品具有多样性特点,汽车内饰件企业需具备根据不同整车厂的整车设计理念、市场定位、技术及质量要求等进行配套产品定向研发与生产的能力。此外,下游汽车消费市场不断朝向个性化、时尚化方向发展,且消费者对汽车地毯等内饰件的质量、款式和性能等均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汽车内饰件企业需具备较强的产品同步研发及制造能力,能够不断根据消费市场快速多变的需求进行产品的开发与升级。而汽车内饰件企业关键技术优势、多样化产品生产和更新迭代能力的形成有赖于技术人才队伍的建设、多年产品生产、设计经验和与整车厂合作经验的积累,这对新进入企业而言,是其进入行业的较大阻碍。在生产过程方面,就汽车地毯产品领域而言,簇绒、梳理、成型等主要工序较难实现全自动化生产,产品生产过程中不同客户产品型号切换,需专人对所用材料进行更换,对设备进行参数调整,并观察产品生产状态等。各种设备的精密使用、参数调整与熟练操作等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沉淀,对生产专业人才提出了较高要求。因此,行业内新进入企业需要时间积淀技术和储备专业的生产人员,技术和人才壁垒成为阻碍新进入企业发展壮大的因素之一。(三)汽车内饰件行业资金壁垒汽车内饰件行业属于资金密集型行业。在汽车行业的多层级供应商配套模式下,整车厂和一级供应商对合格供应商的生产规模、生产设施、研发能力和供货及时性等方面有较高的要求。为满足下游客户合格供应商的要求,汽车内饰件行业企业需要在前期投入较大规模的资金用于厂房建设、设备购置等。在生产经营中,还需持续投入资金进行产品研发以满足下游不同客户的多样性需求、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此外,原材料采购、生产经营周转及下游客户的信用账期等会对汽车内饰件生产商造成一定的流动资金压力,对新进入者构成资金壁垒。三、 我国汽车内饰件行业发展概况及趋势(一)我国汽车内饰件行业发展概况汽车内饰件是覆盖在汽车内部的装饰件,是与驾乘人员密切接触的重要汽车零部件,其在具备美观性的同时,还承担着阻燃、耐光、减震、隔热、吸音等功能性,产品类别主要包括仪表板、顶棚、门内护板、座椅、地毯等表面覆饰物。汽车内饰件是决定汽车品牌形象的重要因素之一,内饰设计在一定程度上定义了汽车的品牌文化,不同汽车品牌的内饰设计风格迥异,于豪华车而言,内饰的个性风格尤为突出,车企也通常通过内饰来划分与吸引消费群体。我国汽车内饰件行业随汽车工业的不断发展而逐渐成熟。发展初期,由于产量低、市场面窄、产业分工不明确等原因,汽车内饰件主要由整车厂负责研发和生产,且产品主要倾向于功能性,对舒适性、材质以及安全性的研究大大落后于发达国家。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以及汽车零部件行业的成熟,我国汽车内饰件行业取得了较快发展,同外资及合资内饰件生产企业差距不断缩小。市场规模方面,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的相关数据测算,以一辆价格为15万元的汽车为例,以常见内饰件的价格及价值量进行统计,汽车内饰件(不含座椅)的价值量大约在3,500-4,600元区间,取4,000元为汽车内饰件的平均单车配套价值量,并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的我国汽车销量数据对汽车内饰件的市场规模进行测算,2021年,我国汽车销量为2,62750万辆,对应汽车内饰件市场规模为1,05100亿元;2022年1-6月,我国汽车销量为1,20570万辆,对应汽车内饰件市场规模为48228亿元。(二)我国汽车内饰件行业发展趋势1、汽车内饰件产品持续升级随着我国消费者收入水平日渐提高,消费需求逐步升级,汽车不再是简单的交通工具,更承载着情感需求等,以高级别、豪华车为代表的高端车受到追捧,中高端品牌汽车销量增长迅速。中高端品牌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带动了消费者对中高端汽车内饰件的需求,促进了汽车内饰件产品的升级换代。此外,消费升级趋势下,汽车的代步属性逐渐弱化,消费者逐渐关注汽车内饰件的功能性、舒适性、外观性等方面,追求消费品为自己带来的附加价值,不断促使汽车内饰件企业从材料、吸隔音性能、舒适化、时尚化、电子及网络技术应用等多方面进行研发,新材料、新技术在各车型中不断被应用,加速汽车内饰件产品的更新迭代。2、汽车内饰件行业与整车厂同步设计开发程度不断提高为了加快新车型的开发速度和降低开发成本,部分整车厂在进行新车型开发时,已开始将汽车内饰件的部分开发设计任务同步转移给汽车内饰件供应商。同步开发模式在国际上已逐渐成为汽车内饰件行业的主流研发模式,该种模式下,汽车内饰件厂商通常从车型设计之初就开始介入开发,根据整车厂对设计、质量及成本的要求、车型的风格和市场定位等因素,通过优化组合不同材料、设计经济合理的生产工艺流程和创新工艺等来实现汽车内饰件产品的最优设计和生产。未来,同步开发模式预计将被更多整车厂采用,我国汽车内饰件企业与整车厂的同步设计开发程度将持续提高。3、汽车内饰件环保化与轻量化汽车行业对节能和环保的标准要求越来越高,节能与环保成为推进汽车行业绿色发展的重点,驱动汽车零部件朝向轻量化、环保化方向发展。未来,汽车内饰件生产企业将在材料开发与选用、生产工艺和产品再利用等方面更加注重轻量、环保化与产品的融合。在材料开发与选用上,新型环保、轻质的汽车内饰件材料逐渐受到整车厂的青睐;在生产工艺上,汽车内饰件生产企业通过不断调整工艺参数、改进生产设备来改善产品气味、降低生产能耗、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等,满足不断提高的环保要求;在产品再利用上,逐渐重视汽车报废后内饰件材料的二次利用,减少污染。4、汽车内饰件行业加速融入全球化格局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为了增强竞争优势,跨国企业在全球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利用全球资源实现零部件的全球采购。同时,随着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不断增长,中国部分本土汽车零部件企业产品也面向全球销售,已经成功融入世界零部件采购体系。在汽车产业链全球化配置趋势的影响下,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出口额也呈现递增趋势。中国海关总署发布数据显示,2011年至2021年间我国汽车零配件出口额由3,02174亿元增长至4,88390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492%。汽车内饰件作为汽车重要零部件之一,预计未来,国内汽车内饰件企业也将逐步拓展进入全球零部件供应体系。四、 汽车内饰件行业的经营模式整车零部件产品数量众多,且产品工艺复杂、结构多样,对工艺精度、生产制造、材料的性能等要求较高。在专业化分工日趋细致的背景下,整车制造商由传统的纵向经营、追求大而全的生产模式向精简机构、以开发整车项目为主的专业化生产模式转变,汽车零部件行业内形成了以整车厂为核心、一级零部件供应商、二级零部件供应商等多层次分工为支撑的金字塔结构。整车厂在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和库存周转等方面设定了严格的标准,要求合格的配套零部件供应商不仅要具备优秀的产品质量、充足的供货能力,也要具备技术研发、高效生产、实时响应的能力。为更好的从源头对汽车零部件的标准和质量进行把控,精益化管理模式在多层级的分工体系中不断向上游传导,一级供应商在选择二级供应商时通常沿用这一模式。这种高度专业化分工的生产格局和精益化管理的生产模式形成了整车配套市场特有的经营模式。五、 扶持中小零部件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制定中小汽车零部件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实施意见,一方面引导并推动中小零部件企业重视技术提升,改善工艺装备,力争在纳入目录的关键零部件领域有所突破;另一方面借助中国汽车零部件协同创新平台,定期举办中小零部件企业与整车企业配套合作洽谈活动。同时,推荐有条件地区申报创建中国汽车零部件质量安全示范区,争取政策支持、提升地方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服务能力,并选取典型地区公共服务平台典型做法在全国推广,推动更多地区因地制宜支持中小零部件企业发展。六、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充分发挥多边或双边合作机制的作用,加强技术标准、政策法规等方面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和推动国际标准和技术法规的制定,促进新能源汽车相关标准法规体系与国际接轨,推动我国优势、特色技术标准成为国际标准。鼓励国内企业与国外高水平企业的互利合作,推进新能源汽车技术和人才交流、项目合作和成果产业化。推动氢能产业联盟快速发展,加快氢燃料电池相关标准出台,通过联盟,加强国内外交流合作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