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2页
第2页 / 共22页
第3页 / 共22页
第4页 / 共22页
第5页 / 共22页
第6页 / 共22页
第7页 / 共22页
第8页 / 共22页
第9页 / 共22页
第1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玛蹄脂产业发展研究报告适时开展行业贯标工作,着力推进关键环节典型应用,培育一批单项应用典型项目,大力推进智能工厂建设。推动装备、软件、自动化、仪器仪表、系统集成商、安全防护等不同领域企业紧密合作,加快培育一批针对绝热行业的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作为市场规则的制定者和市场公平的维护者,更多地提供优质公共服务,责无旁贷。要争取将绝热行业关键技术和装备研发列入国家专项计划,获得风险资金和专项资金的支持。争取国家有关部门联合金融机构设立绝热企业技改基金,加强对传统绝热制造业的技术改造投资力度。重点投向节能减排、大气污染治理、提质降耗、智能化生产等领域的技改项目。争取出台行业联合重组、淘汰落后、节能减排、综合利用等方面的支持政策。一、 争取政策支持作为市场规则的制定者和市场公平的维护者,更多地提供优质公共服务,责无旁贷。要争取将绝热行业关键技术和装备研发列入国家专项计划,获得风险资金和专项资金的支持。争取国家有关部门联合金融机构设立绝热企业技改基金,加强对传统绝热制造业的技术改造投资力度。重点投向节能减排、大气污染治理、提质降耗、智能化生产等领域的技改项目。争取出台行业联合重组、淘汰落后、节能减排、综合利用等方面的支持政策。二、 绝热节能材料行业主要产品需求情况绝热节能材料产品具备防火、防水、耐化学腐蚀、防蛀、不易老化、导热系数低、机械强度高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液化天然气(LNG)、液化石油气(LPG)、液氢(LH2)、煤化工、空气分离、城市建筑、轨道交通等行业的各类储罐、管道和设备绝热节能领域。(一)绝热节能材料行业产品在工业领域需求概况及前景分析绝热节能材料在工业领域的应用主要集中在石油化工、液化天然气(LNG)、液化石油气(LPG)、液氢(LH2)、煤化工、空气分离等领域。乙烯、丙烯、乙烷、丙烷、甲烷、液氨、液氧、液氮和LNG等相关石化设备为了减少冷介质在生产或输送过程中的冷量损失,防止在环境温度下设备外表面结露或为减少冷介质在生产输送过程中温升和汽化,相应设备均需要进行绝热保冷,对储存和输送此类介质的设备大多也需要绝热保冷。在石油和天然气生产、运输过程中,储油罐、储气罐用于储存原油、液化石油气、LNG和其他油,以及用于将天然气转化为液态的液化工厂,同时,还可以用于存储其他(比如乙烯、丁烷、氨、氯、丙烷、丙烯、二氧化碳、氧气、氩气、氮气和氢气等)对液化储存温度要求较高的化工产品。根据GlobalIndustryAnalysts,Inc发布数据,预计全球储罐保温的市场规模从2020年的55亿美元,增长到2027年74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预计为44%;其中PUR及PIR类储罐,在2020年-2027年期间预计复合增长率为49%,2027年将达到34亿美元。1、绝热节能材料行业产品在石油化工领域需求概况及发展趋势石油化工行业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是我国的支柱产业之一。在石油化工装置中,设备及管道的保温、保冷工程是防止或减少热(冷)损失、保证安全操作,改善劳动条件和经济运行的重要措施。我国石油化工行业发展迅速,石油炼化产能从2008年的55亿吨增长到2020年的89亿吨。根据2020年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经济运行报告以及国家石油和化工网的信息显示,2020年,石油和化工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22%;全国油气总产量332亿吨(油当量),较上年增长5%;原油加工量674亿吨,较上年增长3%;主要化学品总产量较上年增长约36%。我国炼油产能存在炼能区域分布不均、炼厂平均规模较小等特点。十三五以来,石油化工行业把淘汰落后产能、促进转型升级、加快结构调整作为重点工作。根据石化和化工行业十四五规划指南:未来我国石化行业需求增速放缓,但结构性短缺依然存在,将着力推动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在加快推动炼油产业转型优化的同时,提升烯烃、芳烃产业综合竞争力,重点引导下游产业实现高端化转变,以炼化一体化开启产业升级提质增效,是中国石油化工行业未来发展的主导方向。炼化一体化是指炼油和石脑油裂解生产化学品相结合的一体化生产模式,这种生产模式可以充分利用石油资源,降低能耗和生产成本,多种产成品可以丰富产品结构,是未来全球石化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2015年国家发改委印发石化产业规划布局方案,决定建设上海漕泾、浙江宁波、广东惠州、福建古雷、大连长兴岛、河北曹妃甸、江苏连云港七大世界级石化基地,要求新建炼油项目布局在产业基地内,并按照炼化一体化、装置大型化的要求建设。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预计,到2025年七大石化基地的炼油产能将占全国总产能的40%。以炼化一体化开启产业升级提质增效,是中国石油化工行业未来发展的主导方向。炼化一体化建设的发展带来了装置改造和产能升级,而且更多地促进了相关绝热节能市场格局的改变以及行业集中度的提升。根据超级石化数据整理,预计至2023年末,中国新增及扩建炼油产能将达到21亿吨,届时国内炼油总产能将达到1082亿吨,新增产能主要在东部沿海7大石化产业基地。我国石油炼化行业中烯烃的制取及分离产业对绝热节能材料的需求较高。以乙烯为例,2020年我国乙烯产能为3,518万吨,产量达到2,160万吨,较2016年的1,781万吨已经有较为明显的增长,表观消费量达到2,348万吨,预计20202025年我国乙烯需求将保持年均88%的增速。随着该类型石化行业的稳定发展,将对绝热节能材料行业的市场需求形成有力拉动。我国2021年-2025年规划新增乙烯产能分别为740万吨至995万吨,据估算每100万吨/年乙烯项目的装置、储罐、管道需耗用2亿-22亿元绝热节能材料,预计2021年-2025年每年我国乙烯产业相关绝热节能材料市场规模可达1533亿元-1686亿元人民币。同时,绝热节能材料可以有效阻抗设备、储罐、管道等深冷保温系统的热流传递,节约维持深冷所需能耗,是推进石油化工行业绿色发展的重要支撑。国内前期已经建成的化工储罐、管道等装置由于需要符合目前更高的安全与节能环保要求,每5年左右均需要检测及大修,为相关绝热节能材料提供了后续稳定的存量市场。未来,伴随石油和化工行业的持续发展、产业结构调整的深化、大型设备储罐的建设和国产化深入、绿色发展理念的持续推进以及的不断深化实施,未来,高端绝热节能材料产品在石油和化工行业的市场空间有望得到进一步提升。2、绝热节能材料行业产品在天然气需求概况及发展趋势根据国家统计局、发改委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2021年,我国天然气产量分别为1,76174亿立方米、1,92495亿立方米和2,07580亿立方米,天然气表观消费量分别为3,05968亿立方米、3,24000亿立方米和3,72600亿立方米。2021中国天然气发展报告显示,2020年,中国天然气进口量1,404亿立方米,同比增加36%。其中,全年LNG进口量6,713万吨,同比增长115%。2020年,受新冠疫情抑制消费及国际油价大跌双重影响,我国天然气进口均价同比下降235%。受淡季历史低价及冬季保供需求双重拉动,全年LNG现货进口量2,717万吨,同比增长289%,占LNG进口量的405%,较2019年提升6个百分点。根据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到2025年,国内天然气年产量达到2,300亿立方米以上,全国集约布局的储气能力达到550亿600亿立方米,占天然气消费量的比重约13%。通过合理引导和市场建设,预计我国2025年天然气消费规模达到4,300亿4,500亿立方米,2030年达到5,500亿6,000亿立方米,其后天然气消费稳步可持续增长,2040年前后进入发展平台期。根据GlobalIndustryAnalysts,Inc发布数据显示,2020年LNG低温储罐全球市场为377亿美元,预计在2020年-2027年期间将以68的年复合成长率增长,2027年之前达到597亿美元。目前国内已建成的LNG接收站基本上都采用泡沫玻璃作为LNG储罐罐底保冷层的材料。截至2020年底,我国油气管网总里程为175万公里;截至2021年底,我国已投运的LNG接收站数量已达24座,年处理能力达8,090万吨。LNG进口量的持续增长以及LNG接收站新建扩建带来泡沫玻璃等低温绝热材料需求量的增长。截止2021年底,我国在建、拟建的LNG接收站合计接卸能力21,570万吨/年,已公布的拟建、在建储罐合计3,573万立方米,根据现有项目耗用绝热节能材料情况估算每100万吨/年接卸能力LNG项目的储罐、管道需耗用5,300万元绝热节能材料,预计2021年-2025年我国LNG相关储罐、管道绝热节能材料市场总规模可达11464亿元;如我国在建、拟建的LNG接收站未来五年分批开建投产,预计2021年-2025年每年我国LNG相关储罐、管道绝热节能材料市场规模可达2293亿元人民币。进口LNG业务的国际采购、仓储、物流、销售等环节均有一定的技术要求。国际采购环节需要由专业的LNG船进行运输,LNG船是国际公认高技术、高难度、高附加值的三高产品,是一种海上超级冷冻车。此外,经LNG船运送至岸线码头后,还需经过专门的卸船系统进行安全卸货。仓储物流环节需要对低沸点的LNG进行低温或加压储存,其中由于LNG的超低温性,对LNG的储罐具有较高的技术要求,需要具备有良好的耐低温性能、优异的保冷隔热性能和较高的安全性能等。在巨量缺口下,LNG船作为一种大量越洋输送天然气的商业化技术,必将成为一种趋势。因此,包括硬质聚氨酯泡沫绝热节能材料等在内的多个LNG相关产业都将迎来巨大的市场发展空间。近年来我国LNG进口量的快速增长推动了市场对LNG船舶的需求,而LNG运输船由于制造工艺复杂,目前只有美国、中国、日本、韩国和欧洲的少数几个国家的少数船厂能够建造LNG运输船,整体而言,LNG船舶制造业处于供不应求局面。根据中国船舶工业年鉴统计,2017-2019年全球LNG新船订单量分别为17艘、77艘及60艘。LNG新船订单的快速增长,体现了LNG船舶资源在LNG市场重要性的日益提升。LNG船根据储罐系统的不同可分为自撑式LNG船和薄膜式LNG船,其中自撑式围护结构包括挪威的MOSS型和日本的SPB型,薄膜式围护结构包括GTTNo96型和GTTMarkIII型。GTT薄膜舱(MarkIII和NO96系统)代表了LNG运输船货物围护系统应用最为广泛的选择方案。在现役的约500艘常规LNG运输船和液化天然气浮式储存再气化装置(FSRU)中,75%使用了GTT的薄膜舱技术,其中MarkIII型和No96型比例基本持平。每艘MarkIII型LNG船大约使用7,000立方米薄膜型聚氨酯保温板,按2015-2019年年平均完工LNG船数量估算,每年全球LNG船用绝热节能材料市场规模约1741亿元3047亿元。3、绝热节能材料行业产品在液氢领域需求概况及发展趋势在能源短缺和环境恶化两大困境的威胁下,可持续清洁能源的开发日益迫切。目前可替代的新能源包括可再生电力、生物质和氢能等。相比于其他新能源,氢能的优势在于:热值高、能量密度大、储量大、污染小、效率高、可持续发展等。因此,氢能被认为我国碳中和目标下理想的新能源,也是有希望成为能源的终极解决方案。截至2020年,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一产氢大国,氢气产量由2016年1,850万吨增至2020年2,500万吨,随着对氢能需求的增加,预计2022年我国氢气产量可达2,747万吨。截止2021年底,我国已累计建成加氢站超过218座,约占全球数量的40%,加氢站数量位居世界第一。根据中国氢能联盟发布的中国氢能源及燃料电池产业白皮书(2019版),预计2036-2050年氢能源在我国能源消费中的占比将达到10%,年经济产值将超过10万亿元。制氢是氢能源的基础,储运和加氢是氢能应用的核心保障。目前,全球氢气储运主要有主要包括物理和化学两大类,根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