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页
第2页 / 共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案人教版九年级鲁迅故乡生活大事记年月日(清光绪七年月日)生于绍兴城内都昌坊口(现改名鲁迅路)周家新台门。最初取名樟寿,字豫山,后因“豫山”两字读音与“雨伞”相近,遂改为豫才。年,虚岁岁的鲁迅被送到本宅大书房家塾读书。启蒙塾师叫“蓝爷爷”周玉田,他是鲁迅的远房叔祖。教科书是笔划繁多、字句难明白的鉴略。鲁迅不喜爱这种“一字也不明白”的书,他喜爱到周玉田家找书读,在那儿他发觉了花镜、毛诗鸟兽草木虫鱼疏等配有图画的书,欣喜异常。年,岁的鲁迅改由本宅叔祖周子京教读孟子,地点在周子京家的“橘子屋”里。周子京文理不通,如将“东方朔”写成“东方叔”“荔”字下面写成三个“刀”等等,讲解课文时也是胡说八道,鲁迅十分不满,其父得悉后便叫停学。年,岁的鲁迅完毕了在新台门家塾的读书生活,到覆盆桥寿家台门三味书屋,从塾师寿镜吾先生读书,时间长达年,即周岁(年)才完毕。三味书屋的读书经历对鲁迅的一生发生重要的妨碍,他曾在红纸上用小楷工整地写上“读书三到心到眼到口到”,作为座右铭,折成书签。他因故迟到,遭到先生批判,就在本人书桌的右边刻下一个一寸见方的“早”字,用以警诫。年秋,鲁迅祖父周福清的科场案发,父母怕株连到小孩,遂将鲁迅及弟弟周作人送到皇甫庄外婆家,寄住在大舅鲁怡堂处。年底因房东要收回住宅,大舅迁到小皋埠当台门,鲁迅等又随之迁往那儿。这段寄居生活约有半年时间,青年鲁迅尝到了“食客”、“寄人篱下”的滋味,体会到世态炎凉,人情冷暖。年,岁的鲁迅考上南京水师学堂,这年春天,他离开家乡绍兴,开场踏上人生的转机点。年月,鲁迅回到阔别已久的祖国,在杭州“浙江两级师范学堂”任教员。因不满意校方封建高压手段,愤而辞职,于年月回到家乡绍兴。受绍兴府中学堂兼任监视杜海生之邀出任该校博物教员,不久又兼任监学,工作时间约一年。绍兴府中学堂是当时绍兴地区八个县首屈一指的最高学府,其原址在现绍兴一中初中部(成功路号),当年的遗址(如鲁迅工作室)仍有保存。任教期间,鲁迅在进步学潮中总是站在学生一边。教学中注重读书与实际相结合,曾组织学生到禹陵采集标本,参观“南洋劝业会”。执教之余,搜集和整理了会稽郡故书杂集,辑录了古小说钩沉等。年辛亥革命迸发,月绍兴光复。受绍兴军政分府都督王金发委任,鲁迅出任山会初级师范学堂校长。该校原址在南街西段的舍子桥东堍(现为绍兴市金银饰品厂)。鲁迅在这所学校只工作了个月,年月应教育总长蔡元培之邀赴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任职。临行时,山会师范的广大师生“都怀着一种怅惘的心情”,深表可惜。从此,鲁迅只在每年休假回乡探亲小住,在家乡的活动根本告一段落。年月初,鲁迅从北京回到绍兴,其时周家新台门经全族商量出售给东邻朱某,鲁迅这次回家确实是处理这件事,并把母亲、朱安和三弟建人及其眷属接到北京,预备在那儿长住。从此以后鲁迅就再没有回过绍兴,但家乡的影子却时时追萦着他,他将家乡那些难忘的人事物象记在他的不朽作品里,让广大读者理解了绍兴。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