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5页
第2页 / 共15页
第3页 / 共15页
第4页 / 共15页
第5页 / 共15页
第6页 / 共15页
第7页 / 共15页
第8页 / 共15页
第9页 / 共15页
第10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重庆市三峡名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春季联考历史试卷学校:_姓名:_班级:_考号:_一、单选题1、周公继承并改造了殷人祭祀“鬼神”的传统,他从殷人“尊神”“事神”的知识系统中生发出了“尊礼”“近人”的礼乐文化,宗教神学逐步成为礼乐制度的附属。这表明西周( )A.民本思想在变革中发展B.早期人文思想逐渐萌发C.礼乐制度丰富了宗教文化D.尊神事鬼的观念已经消亡2、两汉时期至少有29名地方官员因为造福一方,死后被当地民众立祠祭祀,但只有兴学举贤的蜀郡太守文翁、为官清廉的南阳太守召信臣、主动归附汉光武的益州太守文齐、弃恶从善的洛阳令王涣4人得到朝廷昭告纳入官方祭祀体系。这表明( )A.民众观感是上计制度基础B.主流思想强调关注现实C.南方文化社会影响力上升D.中央强化文化的大一统3、下表是宋明清时期江南苏州府市镇数量增长情况表。这一时期市镇的发展得益于( )北宋元丰年间明嘉靖年间清乾隆年间镇市镇市镇市吴县1-62长洲县0-44125昆山县0-54123常熟县3-59830吴江县0-43710A.政府抑商政策的松弛B.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C.区域经济的持续发展D.城市经济功能的增强4、敦煌莫高窟曾出土近千枚回鹘文木活字,每枚大小约3cm2,其年代约在12世纪末至13世纪上半叶。这批回鹘文木活字,可用于( )A.确证活字印刷的发明时间B.考察元朝对西域因地制宜的治理策略C.研究两宋治下的民族交融D.探讨丝绸之路与古代科技传播的关系5、自永乐迁都后,漕运已然成为国之命脉,朝廷内府所需物资及军队屯驻所需粮草皆由漕运实现。1438年,明朝廷正式诏令,允许“顺带随船土宜(地方特产)”,其后允许携带农业特产的数额不断增加,流通的地方特产也越来越多。这一政策变化( )A.促进了跨区域贸易的繁荣B.说明政府强化了经济管控C.缩小了南北方的经济差距D.抑制了区域性商帮的发展6、1878年,时任李鸿章幕僚的薛福成以普法战争为例,写道:“昔普之攻法也,其初静以待动,示不用兵,逮闻法将伐普,始以电报召诸将,不十日而数十万之师,毕入法境,遂使法人不及措手。此铁路之为用大也。”薛福成力图说明( )A.面对列强侵略应主动反击B.中国必将取得中法战争胜利C.中国欲富强必以强兵为先D.修铁路有助于抵抗列强侵略7、在近代中国,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到“师夷长技以自强”,从“维新”代替“洋务”再到革命取代改良,这一系列变化主要是由于( )A.“西学东渐”的深入B.民族危机的加深C.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D.思想解放的推动8、19世纪末天演论被介绍到中国后,曾推动了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而到“五四”以后,进化论思潮却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调侃和奚落。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马克思主义思想在中国逐渐得到广泛传播B.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政治力量登上舞台C.世界大战暴露出西方国家弱肉强食的特性D.民主革命取代改良成为近代中国的新潮流9、贡德弗兰克在其著作白银资本:重视经济全球化中的东方中认为,从“航海大发现直到18世纪末工业革命之前,是亚洲时代”,中国“是这个时代全球经济体系的中心”。但当代学者张跃发却认为“那时确实出现了一个全球经济体系”,但是这个体系的中心“不在中国而在西欧”。上述两种观点( )A.全面描述了近代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B.较为准确反映了此时期中国的国际地位C.认为西欧已取代亚洲成为全球经济中心D.认为工业革命推动了全球经济体系建立10、古代埃及历法是目前所知的人类历史上第一部太阳历,该历法以尼罗河水开始泛滥作为一年的开始,根据尼罗河水的涨落分一年为泛滥季、播种季和收割季3季,每季4个月,每月30天,年终加5天节日,一共365天。据此可知古代埃及( )A.对天文历法有了科学认知B.生产力水平取得了较大提高C.农业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D.对水利工程的作用认识不足11、观察下表,造成“希腊时代”和“希腊化时代”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时代内容希腊时代(公元前5、4世纪)希腊化时代(公元前4世纪末前2世纪末)社会思想理想主义、地方主义现实主义、国际主义教育私学盛行公学盛行商业有限的商业活动广泛的海路商业活动摘编自陈恒希腊化研究A.罗马帝国的建立B.“世界帝国”的出现C.海洋文明的影响D.世界性航路逐渐形成12、启蒙运动时期的百科全书,它不是像教会原本希望的,从神学和上帝写起,它是一个以字母为索引的知识库,让知识领域没有层级之分。在这本书里,你会在哪里找到上帝呢?在D(Dieu,神)和R(Rdigion,宗教)字首的条目下。这表明百科全书( )A.运用理性去构建全新的知识体系B.强调知识的系统性高于神学地位C.对法国启蒙运动进行了理论总结D.突出了理性和对宗教权威的否定13、19世纪三四十年代,英国曼彻斯特因加工制造的棉纺织品销往世界而被称为“棉都”。20世纪七八十年代,该城因制造业萎缩,就业岗位减少约60%而沦为学者眼中的“收缩城市”。这种变化( )A.说明英国城市发展的后劲不足B.有利于引导经济多元化发展C.反映城市化进程进入衰退阶段D.根源在曼彻斯特的棉源枯竭14、下表为1967年前后坦桑尼亚中学历史试卷的问题设计。其变化表明坦桑尼亚政府的意图是( )1967年前1967年后1.许多欧洲国家是非常成功的殖民势力。你对此如何解释?2.人们普遍认为古希腊文明为现代文明作出了伟大的贡献,解释为什么这样?(1962年)3.简短描述如下各项在世界历史上的重要性雅典、游牧民族、新石器时代、神圣罗马帝国、伽利略。(1962年)1.我们可以从古代非洲帝国学到什么?2.讨论1957年加纳独立对其他非洲国家的影响。(1967年)3.“津巴布韦”是非洲人的成就,评价该说法。(1969年)A.增进国民的民族文化认同B.否定西方的文化和意识形态C.号召民众支持不结盟运动D.增进与其他非洲国家的团结15、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先后增加了线性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记忆遗产三种遗产项目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延伸。如表所示,我国有多项遗产列入。这( )遗产种类中国入选的典型代表线性文化遗产丝绸之路、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记忆遗产清代科举大金榜、本草纲目、南京大屠杀档案、甲骨文A.体现了中国文化领先世界B.展现了中国保护文化遗产的坚定性C.体现了文化遗产的真实性D.维护了文化遗产的民族性与多样性二、材料题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19世纪后期,美国社会经历着人口等生产要素向城市区域的高速聚集,城市环境承载能力迅速下降,各种生活、生产污染为病原体营造出绝佳的寄存场所。城镇居民仍然延续着殖民地时期形成的将垃圾直接倾倒在街道的习惯,垃圾收集和处理被看作居民的个人事务。由于当时环境治理尚未起步,工业废物排放给城市卫生带来的危害是不言而喻的。城市陷入各种传染性疾病的困扰中,严重威胁社会大众的生命安全。同时期公共卫生改革也开始在美国各地城市中涌现。1870年,美国最大城市纽约创立卫生局,成为其他城市效仿的典范。自80年代开始,许多城市先后建立街道清洁部,专门负责街道保洁工作。城市政府还首次吸引社会多元力量参与垃圾处理工作,私人企业、民间团体积极参加。19世纪后半期疾病防治也取得了新进展,传统检疫中采取的“隔离”手段得到继承和强化,联邦政府直接干预“检疾”工作,国会先后颁布国家防疾法检疾法案等法律法规。摘编自李晶城市化下的“卫生”因境与突破材料二 19世纪中叶,中国近代化公共卫生事业逐渐酝酿起来。首先是欧美来华传教士,积极呼吁中国注意公共卫生问题,他们广泛发放关于种牛痘,预防天花、霍乱的知识读物,不断向中国有关官员提出改善卫生的建议。随后中国出使人员和早期改良思想家等加入呼吁行列,申报也时常有改善公共卫生的议论。当时租界成为中国公共卫生事业近代化的先行地区,一些城市在市政建设、卫生管理、法规建设诸方面,将租界的一套移植过去,并在食品检疫、预防流行病等方面与租界合作,19世纪末,上海租界已经在硬件设施、组织机构、法规建设、技术保障等方面,建立了相对完善的近代公共卫生系统。摘编自何小莲论中国公共卫生事业近代化之滥觞(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城市公共卫生改革的主要内容,并分析其兴起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公共卫生事业兴起发展折射出的时代特征。综合上述两则材料,谈谈当今中国推进公共卫生建设可以从中得到哪些有益的经验。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魏晋南北朝时期人口的流动,既有居住在边地的少数民族向中原地区流徙,也有中原地区的汉族人口纷纷外迁。据晋书文帝纪记载,当时“归附”的少数民族人口达“八百七十余万口”之多。西晋时,在全国设21个州,有20个州遍布着流动人口的足迹。见于记载的两晋流动人口约150万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1/8,占人口输出区总数的1/2左右。其中,由秦、雍地区流出人口,占原地人口总额的1/3;从并州迁到冀、豫等州的人口,占原地人口总额的2/3。史书中关于“百官流亡者十八九”和“中州士女避乱江左者十六七”的记载很多。十六国以来,许多少数民族在中原与汉族杂居,一遇变乱,同样成为流动人口。波澜壮阔的人口大流动,从短时态来看是加剧了社会动乱,但它也对社会的久远进步,开辟了道路。据曹文柱、赵世瑜、李少兵等著乾坤众生整理材料二 18201911年间广东沿海某乡居民离乡谋生情况统计表时期乡民迁出总人数迁至他乡种田人数迁至城镇做工或经营小商业人数出国从事工商业人数18201849年29290018501879年721549818801909年15601183819101939年473077396材料三 改革开放初期,农村劳动力富余达1亿以上。苏南地区开创了“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的模式;随后,“离土又离乡”、“进厂又进城”、“异地转移”、“异地流动”的模式逐步发展起来。1984年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农民进镇落户问题的通知。1990年,户籍制度开始了新一轮的综合改革,上海、广州等城市也自主出台了“蓝印户口”、“居住证”制度等新政策;一些省区开始考虑取消农业户口、非农业户口的划分,实行城乡户口管理一体化改革。摘编自王桂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口迁移发展的几个特征(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魏晋南北朝时期人口迁徙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对隋唐繁荣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说明百余年间该乡居民离乡谋生呈现出的变化趋势。结合所学分析出现这些趋势的背景。(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改革开放以来农村人口迁移对改革发展的促进作用。三、论述题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国家治理能力,主要指政府为民众提供安定、繁荣的生活环境的能力。它受到国家历史、文化、殖民遗产与法律传统等多种因素影响。(一)国家历史治理绩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个国家官僚队伍的质量,无论是维持社会秩序,提供基本公共品,还是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公平,都需要高素质的官僚体系。国家历史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