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7页
第2页 / 共17页
第3页 / 共17页
第4页 / 共17页
第5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2023年工作要点为切实巩固拓展好脱贫攻坚成果、加强农村低收入人口帮扶、全面实现有效衔接,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省委、省政府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要点。一、抓成果巩固,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1严格落实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完善网格化监测。优化基层网格划分,加强基层网格员力量,开展网格员轮训,规范日常管理。编印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手册和网格化监测手册,加强政策宣传和解读,明确工作职责。优化监测方式。推行“一码”申报,拓展农户自主申报方式;加强日常走访联系,至少开展一次集中排查,常态化开展监测;建立关键信息实时推送和部门数据比对机制,及时预警、核查和处置,重点监测农户收支变化、“三保障”和饮水安全现状等。加强动态管理。确定2023年监测标准(人均年收入低于7000元),简化监测程序,完善基层主动发现与快速响应机制,对符合条件的农户及时纳入监测对象,对风险稳定消除的严格履行程序后在系统中予以标注,对已消除风险但出现新风险的监测对象及时进行风险再标注;实时对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信息进行更新、补充和完善。落实精准帮扶。以未消除风险的监测对象为重点,继续实施“一户一方案、一人一措施”,根据返贫致贫风险、发展能力和实际需求,落实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推进脱贫人口分类管理,根据实际需求制定落实帮扶措施,防止过度帮扶和福利陷阱;在安徽省防返贫监测大数据管理平台中完善帮扶措施落实模块,对帮扶措施制定、落实、成效全过程实行系统监管。加强风险防范。完善基层排查和部门会商机制,实时监测并有效应对自然灾害和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带来的影响,全面落实“五防”机制,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有效防范返贫致贫风险。2持续巩固“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成果。建立部门联络员和定期会商制度,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加强系统监管,及时解决“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方面的增量、变量问题,做到动态清零。一是突出抓好控辍保学和教育资助落实。重点对厌学倾向和因身体原因无法到校学习的残疾儿童,做好评估认定和送教上门等服务,确保所有适龄儿童不失学辍学,持续强化义务教育保障。二是基本医疗保障方面,关注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缴费情况,巩固脱贫人口医保参保率;特别是“351”“180”政策取消后,重点关注脱贫户和监测对象大病医疗费用报销情况,着力减轻因医保政策调整产生医疗费用负担过重的影响,持续强化基本医疗、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保障,防范因病返贫致贫风险。三是完善落实好住房安全动态监测机制。分类解决农户特别是独居老人住房安全隐患问题,确保“危房不住人,人不住危房”。对农村低收入群体住房存在安全隐患的,坚持应改尽改,立即实施危房改造;对非低收入群体住房存在安全隐患的,加强宣传、教育和引导,动员搬至其他安全住房,或自行对房屋进行修缮加固、拆除重建。完善村规民约,弘扬“孝道文化”,确保子女履行赡养义务,通过接老人与自己共同生活、帮助老人修缮房屋等多种方式,保障老人住房安全,持续强化住房安全保障。四是饮水安全方面,健全农村供水工程长效管理机制,加强日常排查,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各种因素带来的供水不足、水质不达标等问题。3扎实推动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扎实推动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聚焦农村低保对象、特困人员、低保边缘家庭及防止返贫监测对象、支出型困难家庭、其他低收入人口等重点人群,及时开展动态监测和分类救助帮扶。规范认定和管理。健全“农户申报、系统预警、基层核实”机制,完善农村低收入人口基础数据库,做到早发现、早纳入、早帮扶;完善“乡村排查、镇级审核”定期核查和动态调整机制,实现有进有出、动态管理。健全分类施策机制。统筹各项政策和各类资源,实施分层分类、到户到人救助帮扶,做好重点群体的兜底保障,切实做到凡困必帮、应救必救、应保尽保、应兜尽兜。加强系统建设和数据比对,常态化开展部门数据共享、比对、筛查和预警,提高数据化管理水平,提升监测准确性。二、抓产业增效,千方百计改善脱贫群众生产生活4着力实施“两强一增”行动。聚焦科技强农,深入推进科技特派员制度,加快实现科技特派员创业和技术服务行政村全覆盖。及时开展农业科技人员素质提升培训。实施“数字乡村,“数字皖农,等数字赋农、数字赋能行动,推动脱贫地区特色产业提档升级。聚焦机械强农,持续加大项目资金支持力度,重点支持包括农机合作社在内的经营主体持续发展壮大,充分发挥其帮扶联农带农益农机制成效。聚焦增加脱贫群众收入,推深做实产业强、就业稳、主体带、光伏助、消费帮、救助兜等增收举措,千方百计拓展脱贫人口增收渠道。聚焦脱贫地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积极开展村级党组织领办合作社、信用村建设,支持到村到户产业项目建设发展,千方百计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5着力推进特色产业发展。深入推进特色种养业、光伏、乡村旅游、农村商贸流通、消费帮扶等五大提升工程,全面提升脱贫地区自我发展能力和水平。认真实施特色产业发展规划,因地制宜发展壮大一批特色产业集群,深化“四带一自产业帮扶机制,完善紧密型联农带农机制,提高脱贫人口家庭经营净收入比重。大力实施光伏扶贫提升工程,加强光伏扶贫电站运维管理、收益分配、综合利用和改造升级优化等,确保光伏扶贫产业可持续发展和综合效益持续稳定发挥。持续加大衔接补助资金项目支持力度,进一步提高财政衔接补助资金用于产业发展的比重,2023年不低于55%,重点支持帮扶产业补上技术、设施、营销等短板,促进产业提档升级。6着力推进就业帮扶。坚持稳字当头,保持脱贫劳动力(含监测对象)就业规模总体稳定,将脱贫劳动力(含监测对象)就业规模稳定在1.5万人以上。多渠道拓展就业,强化省际间劳务协作,拓展省内市县间劳务协作,保持跨省脱贫人口就业规模不低于去年。发展产业带动就业,推广以工代赈方式拓展就业、支持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大力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促进就地就近就业,推动乡村公益性岗位制度化建设、规范化管理。提升就业帮扶车间带动能力,保持就业帮扶车间数量及带动脱贫人口就业数量总体稳定,认真落实“双向”奖补扶持和帮助招工、防控、销售、联系原料货源“一扶四帮”措施,大力扶持就业帮扶车间等就业载体复工复产、达产增产、加快发展。强化政策落实,及时兑现跨省务工就业交通补贴等政策举措。提高职业技能水平,有针对性开展稳就业技能培训,持续兑现“雨露计划”职业教育补助,促进“人有一技之长”脱贫人口占比稳步提高。开展专项行动,开展好“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春暖农民工”“创业江淮”等专项行动,强化各项服务保障措施落地落实。三、抓乡村建设,提升生态宜居乡村新环境7落实乡村建设行动方案。坚持自下而上、村民自治、农民参与,坚持数量服从质量、进度服从实效,求好不求快,立足现有村庄基础,促进农村具备基本现代生活条件。落实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建立乡村建设行动专项推进机制,推动各部门制定专项推进方案,细化年度目标任务。强化乡村建设规划引领,加强村庄风貌引导,扎实推动村庄规划编制工作提质增效。探索实施以县为单位建立乡村建设相关项目库,把产业路、资源路、旅游路、通村组路硬化和农村供水等优先纳入,健全入库项目审核和绩效评估机制。8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落实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细化年度工作要点、重点任务,逐项推进落实。分区分类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健全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推动分类减量与资源化处理利用。参与开展村庄清洁行动,着力引导农民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健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长效管护机制,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纳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后评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的重要内容。9扎实推进农村厕所革命。高质量推进8375座以上新改厕年度目标任务落实。巩固改厕问题摸排整改成果,分类推进农村户厕问题整改,去存量、遏增量,及时开展“回头看”,严防出现新的规模性问题厕所。加强农村户厕摸排和整改情况常态化暗访指导,对存在突出问题的镇村进行提醒整改。做好改厕技术常态化服务,指导各地科学选择技术模式,加强厕所粪污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强化改厕全过程质量管控,建立农村厕所长效管护机制。四、抓乡村治理,建设治理有效乡村新局面10健全乡村治理体系。推动建立县直部门联席会议机制,推动解决乡村治理中重点难点和突出问题,推动各地全面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强化村级党组织对村级各类组织的领导。配合推动减轻村级组织负担,推进平安乡村、法治乡村建设。11推广应用积分制、清单制、数字化等治理方式。通过典型引领、示范带动等方式,持续发挥“爱心超市”积分制应用领域,创新积分载体平台、扩大积分制覆盖范围,激发农民参与村级公共事务的积极性。结合小微权力监督平台,实现村级事项、公共服务各类清单规范运行。推广乡村治理数字化等创新经验,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乡村治理。12深化乡村治理试点示范。高质量推进国家乡村治理示范镇村建设工作,积极推动有条件的村创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认真总结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经验,发挥好乡村治理示范村镇引领带动作用。积极指导镇村报送乡村治理典型案例,持续推介推广乡村治理创新模式和典型经验。13深入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创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有效平台载体,通过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点,深入宣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深入宣传党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决策部署和政策举措,深入宣传各地区各部门和广大农民群众的创新创造,激发广大农民群众更加自觉投身乡村振兴,提升农民内生动力。积极参与中国农民丰收节各项节庆活动。14大力推动农村移风易俗。推进以镇为单位细化村规民约约束性措施,开展高价彩礼、人情攀比、厚葬薄养等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着力整治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子女住楼房父母住破旧房”等现象。组织参加“我是大总”移风易俗特色活动,充分利用县级网站及微信平台展演优秀节目。积极参与报送全国村级“文明乡风建设”典型案例,做好典型案例的宣传报道工作。15规范和加强新时代信访工作。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宣讲贯彻落实好信访工作条例,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推深做实各类信访化解调解。认真落实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和批阅来信制度,实行跟踪落实、闭环办结,做到接访不走过场、写信真管用。不断提升信访工作规范化水平,解决好人民群众牵肠挂肚、天天有感的民生实事。注重通过信访渠道摸清群众意愿和诉求,找到工作差距和不足,强化信访、暗访、接访、回访“四访联动”,多点发力构建“和谐乡村”。五、抓要素保障,推深做实关键举措见成效16抓好资金项目。继续保持各级财政支持政策总体稳定,根据有效衔接需要和财力状况,安排财政投入规模,优化支出结构,统筹兼顾脱贫村和非贫困村实际情况,推动均衡发展。加强项目建设。加快2023年度衔接资金和项目匹配,强化项目建设和资金支出调度,确保达到序时进度。加强项目库动态管理,加大“双招双引”力度,鼓励以衔接资金撬动社会资本投入,谋划一批龙头带动、镇村联建、三产融合、促进增收的优质项目。严格资金监管。持续强化衔接资金绩效管理,健全公告公示制度,衔接资金分配使用、项目安排结果等情况一律公开。严格资金拨付,坚决杜绝以拨代支等违规行为,严禁衔接资金建设项目以任何形式拖欠农民工工资、拖欠工程款。用好扶贫项目资产。全面加强扶贫项目资产后续管理,进一步规范资产分类、确权、登记、处置等管理工作。探索多形式、多层次、多样化的管护模式,建立健全扶贫项目资产的长效运行管理机制。合理规范及时使用资产收益,鼓励用于发展,严禁简单发钱发物。17强化金融帮扶。规范推广脱贫人口小额信贷“一自三合”模式,通过培训、进村入户、新媒体等多种方式加大政策宣传解读和贯彻落实,确保符合条件、有发展生产意愿的贷款对象“应贷尽贷”,全年新增小额贷款规模不低于去年。继续实施“防贫保”综合保险工作,科学确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