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0页
第2页 / 共10页
第3页 / 共10页
第4页 / 共10页
第5页 / 共10页
第6页 / 共10页
第7页 / 共10页
第8页 / 共10页
第9页 / 共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浙江省台州市东林中学高一数学理模拟试卷含解析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是一个符合题目要求的1. 已知等比数列an满足a1a23,a2a36,则a7等于()A64 B81 C128 D243参考答案:A2. 三个数,的大小顺序是 ( )A B C D 参考答案:C略3. 函数和的图像围成了一个封闭图形,则此封闭图形的面积是 A.4 B. C. D.参考答案:C略4. 设函数f(x),g(x)x2f(x1),则函数g(x)的递减区间是( )A(,0 B0,1)C0,1 D1,0参考答案:B5. 若点P(3,4)在角的终边上,则cos=()ABCD参考答案:A【考点】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分析】利用三角函数的定义可求得cos即可【解答】解:角的终边上一点P(3,4),|OP|=5,cos=,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三角函数的定义,属于基础题6. 函数f(x)=sin(),xR的最小正周期为()ABC2D4参考答案:D【考点】三角函数的周期性及其求法【分析】直接利用正弦函数的周期公式T=,求出它的最小正周期即可【解答】解:函数f(x)=由T=|=4,故D正确故选D7. 设全集U=0,1,2,3,4,集合A=1,2,3,集合B=2,3,4,则AB等于( )。A.1 B.0,1 C.0,1,2,3 D.0,1,2,3,4参考答案:A略8. 函数f(x)=()x的零点所在区间为()A(0,)B(,)C(,1)D(1,2)参考答案:B考点: 函数零点的判定定理专题: 计算题分析: 先判定函数的单调性,然后利用零点判定定理定理分别判断端点值的符合关系解答: 解:f(x)=()x在(0,+)单调递减又f()=,f()=0f()f()0由函数的零点判定定理可得,函数的零点所在的区间为()故选B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函数的零点判定定理的简单应用,属于基础试题9. 有五条线段长度分别为,从这条线段中任取条,则所取条线段能构成一个三角形的概率为( )A. B. C. D. 参考答案:B10. 已知函数f(x)=2log22x4log2x1在x1,2上的最小值是,则实数的值为()A=1B=C=D=参考答案:B【考点】函数的最值及其几何意义;对数的运算性质【专题】转化思想;换元法;函数的性质及应用【分析】可设t=log2x(0t1),即有g(t)=2t24t1在0,1上的最小值是,求出对称轴,讨论对称轴和区间0,1的关系,运用单调性可得最小值,解方程可得所求值【解答】解:可设t=log2x(0t1),即有g(t)=2t24t1在0,1上的最小值是,对称轴为t=,当0时,0,1为增区间,即有g(0)为最小值,且为1,不成立;当1时,0,1为减区间,即有g(1)为最小值,且为14=,解得=,不成立;当01时,0,)为减区间,(,1)为增区间,即有g()取得最小值,且为22421=,解得=(负的舍去)综上可得,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可化为二次函数的最值的求法,注意运用换元法和对数函数的单调性,讨论二次函数的对称轴和区间的关系,考查运算能力,属于中档题二、 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4分,共28分11. 若实数x,y满足,则的最大值为_参考答案:5略12. 计算:_参考答案:13. = 参考答案:14. 不等式log(x2+1)1的解集为_参考答案:15. 过点的直线l与圆有公共点,则直线l的倾斜角的取值范围是_参考答案: 16. 已知角终边过点P,则 , , , 。参考答案:17. 化简求值 参考答案:1三、 解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72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8. 已知p:方程有两个不等的负根;q:方程无实根若“p或q”为真,“p且q”为假,求m的取值范围参考答案:解:由已知可得 -4分 即: -6分“p或q”为真,“p且q”为假,则p与 q中必有一真一假 -7分(1)当p真q假时 有 得 -9分(2)当p假q真时 有 得 -11分综上所求m的取值范围为: -12分19. 如图,是函数yAsin(x)k(A0,0,)的一段图象 (1)写出此函数的解析式;(2)求该函数的对称轴方程和对称中心坐标。 参考答案:解:(1).ysin(2x)1. (2).对称轴方程:x=+,kZ 对称中心坐标:(-+,-1),kZ略20. 集合A是由形如mn(mZ,nZ)的数构成的,试分别判断a,b,c(12)2与集合A的关系参考答案:解:因为a0(1),而0,1Z,所以aA;因为b,而,?Z,所以b?A;因为c(12)213(4),而13,4Z,所以cA.21. 如图1,在RtABC中,ABC=60,AD是斜边BC上的高,沿AD将ABC折成60的二面角BADC,如图2(1)证明:平面ABD平面BCD;(2)在图2中,设E为BC的中点,求异面直线AE与BD所成的角参考答案:【考点】MT:二面角的平面角及求法;LY: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分析】(1)推导出ADCD,ADBD,从而AD平面BCD,由此能证明平面ABD平面BCD(2)取CD的中点F,连结EF,由EFBD,AEF是异面直线AE与BD所成角,由此能求出异面直线AE与BD所成的角【解答】证明:(1)折起前AD是BC边上的高,当折起后,ADCD,ADBD,又CDBD=D,AD平面BCD,AD?平面ABD,平面ABD平面BCD解:(2)取CD的中点F,连结EF,由EFBD,AEF是异面直线AE与BD所成角,连结AF、DE,设BD=2,则EF=1,AD=2,CD=6,DF=3,在RtADF中,AF=,在BCD中,由题设知BDC=60,则BC2=BD2+CD22BD?CD?cos60=28,BC=2,BE=,cos,在BDE中,DE2=BD2+BE22BD?BE?cosCBD=13,在RtADE中,cosAEF=,AEF=60,异面直线AE与BD所成的角为6022. (本小题满分8分)已知,计算:(I);()。参考答案: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